登陆注册
6650200000015

第15章 胜利是一种方向——记中国建设银行宁夏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秀昆

今年50岁的李秀昆与建行宁夏分行同龄。一路走来,他有过很多的身份:银行普通员工、研究员、分行行长等。在他身上,建行的改革发展留下了深深的印记。2000年起,他分别担任建行内蒙古分行和宁夏分行副行长。2006年5月,李秀昆走马上任,成为建行宁夏分行的掌门人。他,用近乎传奇的方式,抒写了一段建行宁夏分行跨越式发展的辉煌历史,仅用3年时间,使主要经营指标全部实现翻番,再造了一个建行宁夏分行。

在李秀昆的带领下,2006年6月~2009年6月这三年,是建行宁夏分行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经营效益最好、员工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截至2009年6月30日,分行各项贷款余额是2005年末的2.32倍;各项存款余额是2005年末的2.2倍。2008年末,实现经济增加值是2005年末的12倍;实现中间业务净收入是2005年末的6.34倍;实现拨备前利润是2005年末的2.58倍。2008年,建行宁夏分行KPI指标考核综合得分在38家一级分行排名第一,等级行评定跃升至全国建行三类行第一。信贷资产质量持续向好,到2009年6月底,不良贷款率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舍得之间选择自然

数字的流光溢彩至今令人记忆犹新,用汗水塑造而成的里程碑也总是那么难以忘怀。而最能见证和诠释这一切的,莫过于李秀昆手中那些闪闪发光的奖杯。

李秀昆带领的建行宁夏分行,自2006年以来连续4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在2007年度宁夏经济人物评选活动中,分行的业务发展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李秀昆高票当选年度宁夏经济人物;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建行宁夏分行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成为自治区金融系统历史上首家获此殊荣的集体;在2008年“宁夏改革开放30年行业功勋奖”大型调查评选活动中,建行宁夏分行高票荣获“行业功勋奖”,同时李秀昆以杰出的个人表现,荣膺“行业特别贡献人物”;在2008年度宁夏经济人物评选活动中,李秀昆当选“宁夏经济创新人物”。

拨开加诸李秀昆乃至建行宁夏分行身上的种种光环,仔细研读那些尘封在记忆里的岁月,不难发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中华大地,建行宁夏分行抓住机遇,从强化银行功能入手,坚持“一业为主,适当交叉”,使银行功能不断完善,金融业务全面拓展,实现了从财政出纳向银行信贷转变的第一次飞跃。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犹如又一股改革的强劲东风,吹遍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改革的大潮又一次激荡着身兼财政、银行双重职能的建设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1996年,中国建设银行正式更名,建行宁夏分行通过全面实现经营管理体制和业务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向全新的现代商业银行挺进。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建行宁夏分行多项经营指标跻身于全国建行系统前列,存贷款等主要业务指标领先于当地同业。这,是实力和精神的展示。

历数荣誉,我想请李秀昆从中做一个排名先后的选择并说出理由时,他稍作停顿,说:“‘五一劳动奖状’——这是集体荣誉,在宁夏金融史上是第一次。它的出现,也恰恰诠释了建设银行宁夏分行3年中期发展目标圆满收官所彰显出的集体智慧与众人之力,所以,我格外看重。”之后,他话锋一转,“如果让我选择个人荣誉,‘30年改革人物功勋奖’也许更符合我当时的心情。因为,30年改革开放催生了社会的变革,变革赋予了我的丰富,用两句话概括就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个奖暂且可以算作宁夏30年改革开放的一本人物志,因为它鲜活,所以我珍视。”

李秀昆说话沉稳有力,浓重的北方口音衬托出他内质坚韧,外表朴实的一面。他坦言:“每当业务拓展成功,每当员工获得嘉奖,每当年终指标“满堂红”,我心里真像喝了蜜那样甜!甜是全体员工创造的,大家应该共同品尝。”他的坦言展示出来的豁达与泰然,无不阐释了“舍”与“得”之间的处世哲学。舍得,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领悟,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面对荣誉,李秀昆波澜不惊,淡定从容;面对未来,李秀昆踌躇满志,信心十足。

不用华饰占有赞誉

精湛的雕工还给天地,流畅的线条还给江河,绚烂的色彩还给四季。众多光环照耀下的李秀昆依然低调。他用踏踏实实的行动,证明着他的睿智与果敢。

将时钟拨回到2006年5月,分行新一届党委成立伊始。

摆在李秀昆面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如何加速发展、如何科学发展、如何可持续发展的课题。他深知,没有目标的企业,不会做大,也做不好。那时候,萦绕在他心头的一抹愁云,便是如何寻找突破口,疏通瓶颈。

此时,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项目库储备的农林、水利、工业、交通、社会事业、环保、城市建设等领域200多个项目,以及以宁东为重点的能源化工产业包括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设项目一次次进入李秀昆的视野。太中银铁路也正以高昂的姿态横跨山西、陕西、宁夏三省区。一幅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蓝图在李秀昆心中铺展出万里山河!

机遇就在面前。一想到宁夏未来几年的发展,李秀昆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然而,他又不得不为投资所面临的风险生出一丝隐忧。2006年,中央的货币政策已经显露出紧缩苗头,这可以从2006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中得到答案。前3个月,全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26万亿,占到全年货币信贷投放2.5万亿目标的一半以上,央行将会出台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已成各方共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意味着冒险;退,意味着轻易将难得的发展机遇拱手相让。李秀昆陷入决策前的深思……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在准确判断形势、充分估计风险的前提下,面对区内金融业的激烈竞争,李秀昆果断地提出了“以资产业务为突破,依托太中银、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等一批重大优质项目,以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为手段,带动效益及各项业务跨越式发展,用3至5年的时间,使资产规模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利润和经济增加值翻一番”的中期发展目标和“资产带动,效益跨跃;改革突破,创新制胜;完善结构,夯实基础;强化内控,科学发展;素质提高,促进和谐”的指导思想。同时,他一再地强调,“大发展不能伴生大风险”。

李秀昆想到了,也做到了。

如果说,“主要业务指标3年翻一番”的战略布局是一盘棋,那么“资产带动”便是李秀昆“棋长一尺,无眼自活”的先手棋。这一步棋,注定了建行宁夏分行厚积薄发的为赢之路。

2005年至今,建行宁夏分行累计投入信贷880亿元,贷款投入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2008年下半年,当金融风暴的寒流袭来,李秀昆带领的建行宁夏分行,怀揣支持自治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勃勃雄心和凌云壮志,为资金紧张的建设项目和企业雪中送炭。2009年,在“两会”上,以自治区政协委员的身份,李秀昆掷地有声地说,“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同时机遇也前所未有。”建行宁夏分行计划新增贷款100亿,一方面,投入到重点建设项目和优势骨干企业,全力支持煤炭、电力、煤化工等能够推动宁夏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和战略性工程;另一方面,积极支持地方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区内小企业的发展。在资产业务的强力带动下,建行宁夏分行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利润、中间业务、负债等主要业务指标均跃居同业首位。其中,实现利润连续3年稳居同业第一,并占到4大国有商业银行近50%的份额。数字是有情的,它生动地显示了建行宁夏分行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用心血和汗水写下的辉煌纪录。在李秀昆眼里,这不仅是一串串数字,而是心怀使命,一步步地把梦想变成现实的过程,更是一种建行宁夏分行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

如果说,建行宁夏分行的中期发展目标圆满收官是一本书,那么2006年至2008年的体制改革,便是这本书中最值得浓墨重彩的一个章节。翻阅它,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李秀昆带领下的建行宁夏分行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

将时钟拨回到2006年9月,事业部制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

总行提出要进行事业部制改革试点,李秀昆积极争取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带领建行宁夏分行,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层级管理模式,率先在全国建行系统推行事业部制改革,重建组织架构,上移经营重心,下沉管理职责。

2006年9月22日,个人银行事业部挂牌成立并进入试运行,统一经营管理银川地区的个人业务,各网点对直管行和事业部进行双线汇报。2007年6月25日,公司业务事业部正式挂牌,统一经营管理银川地区的对公业务。至此,银川地区的直管行全部撤销,建行宁夏分行在银川地区实现了“分行——网点”的二级管理模式。同时,将区分行机关和银川地区“三行一部”共279名管理人员转化为事业部经营人员,其中直接分流到银川地区网点66人,不仅充实了网点客户经理队伍,而且直接有效地缓解了网点柜员紧张的压力。2008年上半年,建行宁夏分行在银川地区事业部制改革取得成功并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完成了外市县8个直管行事业分部的组建,从而健全了事业部制的组织机构体系,全辖实现了二级半的管理模式。

在整个改革推进过程中,建行宁夏分行以跨越式发展为主线,以提高经营管理和运行效率为重点,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手段,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紧紧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按照“始于客户,终于客户”的基本要求,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变,初步实现了集约化和专业化经营。在减少管理层级、缩短管理半径,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优化人员配置、充实一线经营力量,更加专业、专注地服务客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客户满意度明显提升。特别是在市场营销方面,由过去网点各自为战搞营销,转变为网点、事业部、分行相关部门甚至分行行领导的联动营销,提升了经营层次,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变“单打独斗”为“联动营销”,变“部门银行”为“流程银行”,紧跟客户需求,快速做出反应,创造尽可能的条件满足客户。这是事业部制改革后,分行在经营方面发生的最大变化。通过以事业部为平台的强势营销,分行已经与区内所有的军队、武警、消防、“211”高校、三甲医院等客户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自治区所有大型企业、中央直属企业都是建行宁夏分行的忠实客户,事业部制改革的能量逐步释放。

迈开脚步穿过风雨,锐意改革马到功成。回眸处,李秀昆笑了,内敛中绽放出浅浅的含蓄,慈祥中流露起淡淡的刚毅……

“服务是一种索取,而不是给予”

李秀昆对于“服务”二字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认为,服务是一种“索取”,而不是简单地“给予”。把这句话放在窗口单位,听上去有些让人不易理解。从孙中山强调的“天下为公”到毛泽东提倡的“为人民服务”,从美国银行的“始于客户,终于客户”到建行总行的“以客户为中心”,百年以来,我们总是在公与私的交叉地带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强调着为公者无私、服务者利他的大义。李秀昆却大胆地将这一理论做了变通,在他看来,社会关系都是对等互利的。比如,银行向客户提供了服务,客户接受了银行的服务,银行才能有效益。换句话说,对客户的服务就是对自己的服务,客户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这是一个观念的转变,这一转变,彻底揭开了隐藏在人性深处的真实,还给了服务一个清爽的面目,从根本上扭转了昔日的服务业“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局面。

选择合适的支点可以撬动地球,创新独到的思维可以扭转局面。李秀昆深谙此道,他适时提出了“时时讲服务、人人为客户”的服务理念,并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建行宁夏分行的服务品牌。他打算用一到两年的时间,使建行宁夏分行的服务达到当地一流水平,再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分别达到西北五省区和全国建行系统一流水平。“理念约束行为,服务创造价值”,对服务的感悟和诠释影响着李秀昆,无论中期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的提出,还是战略转型的推进,业务流程的创新,他始终把客户当作“上帝”,千方百计满足客户。他要求全行员工,要有细腻的观察力,了解客户的现实状况,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探寻客户的深层期待;要有灵敏的头脑,恰如其分地投其所好,开发更具针对性的特色产品,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差别服务;要有潇洒的风度,把个人的行为作为营销切入点,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客户。

2006年11月,自治区银行业协会在抽查客户意见簿时看到这样的留言:“建行的服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宁夏区工商局牵头主办的2006年《商品与质量》市场调查光荣榜公示,经广大消费者信件和网上投票,遴选出宁夏老百姓最喜爱的品牌、产品或企业,涵盖了27个行业82家企业,其中建行高居金融行业榜首。2009年,建行宁夏分行荣获“宁夏消费者满意的服务明星单位”“自治区创优质产品、创优质服务十佳企业”等称号。这表明,建行宁夏分行的服务质量和品牌效应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并享有较高的客户满意度。

对建行工作业绩的考评,不仅仅是地方政府市场调查的一种手段,还有“神秘人”的暗访。所谓神秘人,是指受总行委派,以客户身份对营业网点日常工作、自助银行、自助设备等服务情况、客户对建行网点服务的意见与建议等进行实地暗查和暗访的工作人员。“神秘人”暗查暗访是监督银行服务的魔术镜,能够及时发现服务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2007年一季度总行“神秘人”对转型网点服务检查评比中,建行宁夏分行在全国38家一级分行中排名第二位。2008年上半年总行组织全行首次营业网点服务质量调查,建行宁夏分行在38个一级分行中排名第3位。2009年上半年总行“神秘人”对营业网点服务质量调查中,建行宁夏分行基本评价得分在全国排名第九位。

李秀昆认为,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尤其是金融服务之外的增值服务,对客户来说,是一曲音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一幅画卷,耐人寻味意犹未尽。他相信,对银行来说,这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日久弥新绵延流长。因而,在李秀昆的大力推动下,近年来建行宁夏分行各项公益事业捐赠额达155万元。启动“建设未来——中国建设银行资助贫困高中生成长计划”,6年出资585万元,对390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宁夏学生进行资助。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李秀昆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并缴纳特殊党费。全行员工共为灾区捐款140万元,及时将爱心送到灾区人民手中。

敬业,只因为爱得深沉

李秀昆是那种认准了目标就干到底的人。他的意识里,战略目标的确立只代表努力的方向,而实现目标的行动非常关键。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严格执行政策措施,更要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经济下行,信贷紧缩的金融背景下,为了向总行尽可能多地争取信贷额度,他几度报告,多方联系,亲自到北京向总行领导汇报建设宁夏分行贷款规模的可行性。李秀昆分析,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宁夏建设“六大基地、六个示范区、一个目的地”的战略定位。未来几年,自治区依托资源优势打造西部能源大省的步伐必将加快,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必将保持强劲势头,丰富的资源优势正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将为宁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同时也给金融更好地服务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了太中银铁路贷款资金链条的畅通,李秀昆多次进京,争取到42亿元贷款,占铁路全线建行贷款的33%。2006年初在获知神华集团与宁煤集团改制重组的消息后,他又带领人员奔波于北京和银川两地,一次性吸收重组资金51亿元。之后,建行宁夏分行又与神华宁煤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承诺“十一五”期间向自治区重点项目——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投入资金400亿元。

没有一点忘我的奉献精神,是谈不上创造的。李秀昆自己这么做了,他要求自己的部下也要这么做。

在李秀昆眼里,上百亿的资金握在手中,每一项投资,每一笔贷款,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针对业务发展较快的实际,李秀昆要求全行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业务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不断强化依法合规经营理念,着力加强基础管理。在深入推进会计营运管理体制改革、风险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认真落实“会计营运检查”“信贷风险检查”“合规业务检查”等“三查”制度,从多条线、多角度出发,编织风险及案件防控网。在加强会计营运工作方面,以加强基础管理、改进服务质量、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为目标,落实会计主管委派和交流检查制度,提高全行会计核算质量,降低差错率,有力提升柜面业务操作的事前、事中控制能力以及风险防范能力。在强化信贷风险防范方面,建立风险管理团队,风险管理基本架构初具规模,在风险控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合规文化建设方面,把认真开展《员工手册》学习教育活动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风险教育;加强对内外部监管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切实整治查而不改、改而不实、跟踪滞后、监督虚设等问题。得益于强化基础管理方面的有力措施,建设银行宁夏区分行在体制、机制创新和人员变动较大的诸多情况下,连续61个月未发生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实现了安全运营。

当历史车轮驶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地云蒸霞蔚,风起云涌。尊重知识,改革创新的理念如春风般吹拂神州大地,气象万千。科教知识界大批精英人物纷纷脱颖而出,在中国各个领域崭露头角。80年代有一首经典老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中这样唱道:“创造奇迹要靠谁?要靠你,要靠我,要靠我们80年代新一辈。”的确,80年代的青年人都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由于特殊的经历,使他们更具有使命感,更善于用“脚踏实地”去诉说“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澄澈心语。

李秀昆就是80年代成长起来的建行人,毫无疑问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是他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早到迟退、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他对事业的热爱,近乎捧在手中的一件艺术珍品,因为倾注了自己多年的心血而格外珍惜。

回首与建行一起走过的30年,一幅幅壮美的画面在眼前一幕幕闪过,伴着跌宕起伏的回忆,李秀昆仿佛又走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到了那可歌可泣的年代。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自己的家乡——内蒙古哲盟建行吐列毛都办事处。这个被誉为马鞍吊带的地方,却没有内蒙古草原的浪漫风情,几间土坯房,3个工作人员。艰苦的环境和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积极乐观、事必躬亲的优良品质。在别人眼里,这位精力旺盛、激情飞扬的行长,工作步步为营,业绩十分突出,似乎一帆风顺。只有他自己知道,每当他殚精竭虑、备尝艰辛,每当他旗开得胜、大功告成,他总是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或家里,静静地思考,自我评估经验得失。他说:“一个分行行长没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是不行的,而这种精神不是空洞的,它是从日常工作苦辣酸甜的历练和品味中铸就的。”

思想,源自于智慧的积淀

作为一名记者,我很想知道李秀昆的人生格言。李秀昆显得有些为难,他说:“这个没有准备,你让我一下子说出来,有点困难。”“不过……”李秀昆做了一个转折,脸上浮现一个神秘的笑容,他说:“我倒是喜欢自己琢磨点事儿,也不是什么格言,觉得用在自己身上比较合适而已。我想,人生需要经营,路其实就在脚下,只有确立了目标与方向,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就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的彼岸,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从1988年以来,李秀昆共在《建设银行报》《投资研究》《现代银行导刊》等全国性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有关工作研究的论文,为指导工作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1988年10月,他撰写的《实现投资科学化的科学体系》荣获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2年5月荣获中国金融学会优秀科研论文三等奖;1995年10月荣获中国投资学会优秀科研论文二等奖。在经济金融政策研究方面,近两年来,他撰写并发表的《建行宁夏区分行事业部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建行宁夏区分行推行流程银行的实践与探索》《建行宁夏区分行打造服务品牌的实践与探索》《建立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及《金融如何支持城市化发展》等文章,为建设银行改革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长期思考和学习的习惯,使他先后被推选为宁夏金融学会副会长、政协宁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并兼职内蒙古大学教授、内蒙古财经学院客座教授。他与别人合作撰写的《投资学》一书,一度作为全国13所财经类院校的教科书。

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李秀昆不仅常思常想,还善于把自己的理论成果运用到现实工作中,真正发挥出精神成果的物质效益。他在践行中期发展目标过程中,及时总结了几点体会,如:必须要有战略的眼光和思维,必须谋划清晰的发展目标和思路,必须要有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决心,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推进改革创新,必须坚持推进战略转型和结构调整,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集体,必须实行全员绩效的激励约束办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和谐。这为建行宁夏分行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高屋建瓴的指导。

机遇和成功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正是因为学识、才干的日积月累,才铸就了李秀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英雄气概,也铸就了他“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壮士气魄,更铸就了他敢于“再用3到5年时间,力争主要指标‘七个翻番’”的豪情和胆略。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30载风雨兼程,在追梦的路上,他将沿着既定的方向,一如既往……

中国建设银行宁夏分行行长李秀昆

记者:李行长您好,非常感谢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2008年是建行宁夏分行硕果累累的一年,应该说建行在您的带领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能讲一讲吗?

李秀昆(以下简称“李”):建行宁夏分行这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主要业务指标三年翻了一番。我们用3年时间做了过去51年的事情,存款、贷款、利润、中间业务、经济增加值等都翻了一番,再造了一个建行宁夏分行,这在全国一级分行绝无仅有。当然,建行宁夏分行总量较小,2005年末存款余额仅有181亿元,贷款余额仅有135亿元。即便如此,年均增速超过30%,这在全国一级分行也非常少见。另外,我们的KPI指标综合得分2008年在全国建行系统排名第一,而西北五省区的业务做到全国第一的情况之前没有过,建行宁夏分行做到了。

记者:看得出来您非常欣慰。

李:我们作出了一些成绩,地方政府也给了我们很多荣誉。我感觉到非常欣慰。应该说,建行宁夏分行这几年的业务发展是跨越式的,改革是突破性的。事业部制改革在全国省级分行是第一家,现在的经营情况很不错,总行要求在全国借鉴推广。服务方面,2007年总行“神秘人”对转型网点服务检查评比,建行宁夏分行在全国38家一级分行中排名第二位。2008年上半年总行组织全行首次营业网点服务质量调查,建行宁夏分行在38个一级分行中排名第三位。2009年上半年总行“神秘人”调查营业网点服务质量,建行宁夏分行基本评价得分在全国排名第九位。

记者:说到服务,听说咱们总行的评定是非常严格的?

李:是的,而且这个过程是保密的。主要是“神秘人”检查,总行组织一拨人,不和当地分行打招呼,直接到建行网点办业务、体验服务。而且还有覆盖率的要求,即要覆盖所有业务,网点数量和地域分布也要覆盖到。

记者:那这个检查的结果还是比较客观真实的?

李:根本没有时间准备,反映的都是真实情况。

记者:你们是靠什么提高服务质量的?

李:我觉得我们在服务理念上有一个颠覆性的突破。过去我们一直强调服务是一种给予,现在要调过来,服务是一种索取,是对客户的一种索取。银行拥有的客户越多,创造的存款、贷款、中间业务、利润才会越多,银行最终得到的收益才会越多。所以我提出一个口号叫“时时讲服务、人人为客户”。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服务已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到全国建行系统前3名。当然,我们还有一些硬件的东西没有完全做到,比如ATM的开机率、大堂经理的到位率等。我们可以通过改革,解决流程的问题,释放生产力;可以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拥有更多的客户,让老百姓认可,让政府各级部门认可。

记者:那我们的各项经营业务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把握金融风险的难度也相应提高了。在这方面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李:这也是银行经营的一大难题。银行出案件是正常的,但我们连续63个月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全国只有两家一级分行做到了。另一方面,我行的不良贷款率只有0.64%,在全国建行系统排名第四,不良贷款余额只有2.1亿。我们计划年底要将不良率压缩到0.5%以内,不良贷款额大概1亿出头,而我行贷款总量已经达到340亿,发展势头是非常健康的。

记者:您是2003年来到宁夏的,在这之前您一直在内蒙古分行工作?

李:对,我一直都在建行工作。刚参加工作时做会计、拨款员。真正做管理工作是从1996年开始,1996年1月起任呼市分行行长,2000年1月任内蒙古分行副行长,2003年7月调到宁夏分行任副行长,2006年5月任行长。个人觉得银行工作比较有意义,尽管很累很辛苦,但也乐在其中。

记者:那您是如何评价内蒙古、宁夏这两个地区的金融环境呢?

李:从业务发展的情况看,银行的发展同企业的发展、同地方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内蒙古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相对好一些,因为内蒙古的GDP连续六七年在全国都是第一,而且总量也比较大。

记者:目前建行与我区其他几大银行比较的话,它大概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李:今年年初自治区召开经济工作会议的时候,我发言说建行要新增贷款100亿元,加大对自治区经济的支持力度。我们基本上做到了,现在大概已投放了99亿元。建行宁夏分行的信贷投放占到四大国有银行接近一半,资产总量在自治区金融界位居第一。2006年我提出了“资产带动,效益跨越,改革突破,创新制胜”的十六字方针,我们抓住了机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记者:在2008年度经济人物的颁奖现场,主持人马斌问您了一个问题,他说您2006年曾经在全行员工面前承诺,要用3年时间再造一个建行,有人说您疯了,有人说您狂了,当时您的回答挺精彩的。但是我想问的是,当时您提出来这么一个大胆的想法,您的依据是什么?

李:我的依据就是自治区宁东开发的契机。每年几百亿的投入和需求,而且这些项目不是煤就是电,在全国都是最好的项目。唯一的难点就是要做通两头的工作。一方面,项目不是为建设银行一家准备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宁夏银行都在积极营销。另一方面,建行宁夏分行以前年度平均信贷投放20亿元左右,现在突然增加到100亿元,总行的规模控制非常严格。我们通过事业部制改革,营销力度空前加大,现在自治区比较大的企业基本上都在建行开立了基本账户。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KPI指标综合得分全国第一,不良贷款率全国第四,得到了总行的认可。

记者:您说起来业务真的是侃侃而谈,非常专业,在这方面您个人应该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吧?

李:是啊,我过去是投资研究所所长,搞了8年研究,所以对专业明白一点,对理论知道一点。作为一个领导,自己首先要懂,对问题的判断、对形势的分析把握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需要有一定的信息量,要比别人考虑得周到一点,比别人了解的东西多一些。

记者:当时您接手建行宁夏分行的时候,建行宁夏分行的起点还是比较低的,您当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呢?

李:当时存款余额180亿,贷款余额135亿,利润2亿多。尽管建行宁夏分行在当地同业拥有比较优势,但在全国建行系统排不上位置,后面只有西藏分行,有的时候是三峡分行,可三峡分行是专业分行。所以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加速发展。当时我就提出了“资产带动”的理念,就是要依靠资产,把业务做大做强。

记者:您怎么能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个突破口?

李:从专业角度讲,只有贷款增加,才能创造利润,而且贷款增加了还能带来派生存款的增加,所以说,抓住了贷款这一环就搞活了全局。再者,地方经济发展最急需的就是资金,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几个大工程,如宁东、太阳山等基地建设,最缺的就是资金。所以我当时讲,要靠资产带动的方式迅速地把建行宁夏分行发展起来,要靠改革的方式迅速地提高建行宁夏分行的劳动生产率。建行宁夏分行一共2400人,现在业务量比2005年增加了一倍多,但人员没有增加,等于人均业务量增加了一倍。我们的事业部制改革打通了中间的一个环节,由过去的“区分行—直管行—网点”三级架构变革为现在的“区分行—网点”两级架构,原机关减少了279人,分别充实到事业部和网点,流程重新梳理通了,效率也提高了,业务发展速度自然也快了。

记者:2008年度宁夏经济人物评选中,您获得了“经济创新人物奖”,那一直以来您是如何理解创新的呢?

李:银行是一个需要稳健经营的行业,但也要不断地有所创新。因为我们的银行业,跟国外的银行业在发展、流程、市场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全接轨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探索。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银行,我觉得更应该有所创新。

记者: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同业的竞争,您觉得建行的竞争优势明显吗?竞争会给建行带来什么呢?

李:我觉得我们建行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竞争是好事,竞争会让我们的服务更好。但宁夏总的资源有限,每年的增长率不超过20%。因此不能过度竞争、盲目竞争。

记者:您个人的魅力,个人的素质决定了建行宁夏分行未来的发展,现在您领军建行宁夏分行,您觉得应该怎样做?

李:我这个人总体上来说是一个内敛和稳重的人,但同时又是一个有一定开拓精神的人。我不甘于四平八稳,但也绝不会去冒无谓的风险。如果要做到百分之百规避风险是不可能的,但至少要做到风险可控。比如事业部制改革,是突破性的,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但我有信心,也有勇气去冒这个风险。银行业内有这么一句话,“风险和收益是相匹配的”,不敢冒风险的人,不会有大的收益。总体来说,银行业应该是比较稳健的企业,要求的是平平稳稳。但欠发达地区的金融部门,业务发展、人员素质均有差距,如果都四平八稳,就永远处于国家政策的下游,可能带来的是发展上更大的风险。随着股份制改革,一级分行如果发展不好,就有被淘汰的可能性。所以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建行,要勇于开拓,发达地区银行迈一步,我们至少得迈两步。这就是跨越,就是突破,就是改革,这样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记者:您个人如何看待成功呢?

李:建行宁夏分行的成功只是阶段性的成功。我对成功的理解是,一定要做成“百年老店”。去年的金融危机中,华尔街一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投资银行纷纷落马,就是在经营理念、产品创新等方面出了问题,当然在金融监管上也有一些缺失。我们作为中国的金融企业,作为宁夏的金融企业,一方面要按照总行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结合宁夏的实际。有一句话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今天只能代表现在,明天竞争更加激烈,我们会更加努力。

记者:在建行这3年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您个人有何特殊的感悟?

李:我不是学哲学的,这方面想的也不是太多。自我剖析一下,我算是一个有事业心的人,做什么事情力求做到更好。组织、领导、同事、朋友、家人对我都很支持。因为要想干成一点事,光靠自己显然是不成的。当然,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如果什么准备都没有,任何机遇便都是过眼云烟。建行宁夏分行发展到今天,实质上是我们自身创造了机遇,也把握住了自治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记者:我知道您是蒙古族人,是不是蒙古民族的那种刚毅、坚强的个性给了——“灵州雪”2008年度宁夏经济人物风采录您工作的一种魄力呢?

李:蒙古民族是刚毅和坚强的,也是豪放和豁达的。我是蒙古族人,所以我也继承了这个民族的很多特点。

记者:能讲一下您的家乡吗?

李:我的老家在通辽,工作是在呼和浩特。内蒙古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人口有两千五六百万,土地面积辽阔,占全国的八分之一。近几年来,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都排在前列。

记者:看资料您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您是从小就立志要做金融吗?

李:完全没有意识,那时候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想着要学经济类的,只觉得财经是经济类的专业,自己愿意学,喜欢学,所以就学了这个专业,后来分到建行。

记者:生活中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银行工作本身繁重且日复一日,经常累了一天回到家,就喜欢看看书,看看资料,看看电视,思考一些问题。

记者:那祝您工作顺利,生活幸福。祝愿来年建行宁夏分行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跨越!

李:好,谢谢!我们一定继续努力,不辜负总行党委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广大客户对我们的信任!

“人物评语”

颁奖辞

用责任称量自我财富,

以大爱实现人生价值。

从业21年,

最关心的不是楼房利润有多高,

而是能否承载更多人安居的梦想!

——给宁夏新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国广

“人物档案”

朱国广,男,汉族,1950年1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宁夏新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多年来,公司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5亿多元,开发房屋面积130多万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为国家创利税1.5亿多元。为银川市政府承建“康居工程”13万平方米。先后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700万元,其中为银川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捐款10万元;为银西防护林义务植树100亩,投入资金15万多元;为绿化爱伊河捐助资金32万元;为支持银川市廉租房建设捐款20万元;支持银川市城市建设“三大战役”工作,投资200多万元等。

个人荣获“建设大银川杰出企业家”、建设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最受社会尊敬的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同类推荐
  • 帕斯捷尔纳克:历尽沧桑的诗人

    帕斯捷尔纳克:历尽沧桑的诗人

    读《诺贝尔奖百年英杰学生读本》这样的精品书是智慧上的愉悦。青少年朋友从这些巨人的足迹中,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顺利与磨难,懂得应该如何对待人生,如何正确地设计自己,塑造自我,把握未来。
  • 维纳 布洛格(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维纳 布洛格(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王立君、孙维义编著的《维纳 布洛格》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维纳 布洛格》对维纳、布洛格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时期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创始人(共计76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 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 三毛的流金岁月:三毛扮演者王龙基的精彩人生

    三毛的流金岁月:三毛扮演者王龙基的精彩人生

    本书讲述的是电影《三毛流浪记》中”三毛”的扮演者--王龙基,父亲王云阶及母亲的故事,1948年,根据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三毛流浪记》而改编成的电影上演后引起了极大轰动,在影片中饰演三毛的王龙基红遍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天才童星”。王龙基的父亲王云阶是我国著名的音乐作曲家,他为40多部电影配写的音乐深受人们的喜爱。王龙基除了外形极像漫画中的三毛外,更重要的是他幼年时的贫困生活赐予了他和三毛相似的经历和一样的倔强性格。他的表演充分地展示了三毛身上的那种善良、机智、坚毅、乐观、幽默、勇敢、天真无邪和嫉恶如仇等可贵品质。
  • 苏格拉底(名人传记丛书)

    苏格拉底(名人传记丛书)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被公认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为了拯救雅典城邦,他终身致力于美德、正义、真理、民主的批判和辩论,最终被雅典法庭处以死刑。他放弃了逃亡的机会,以死亡维护了雅典法律的权威。本书讲述了苏格拉底的一生,阅读该书可以加深读者对这位思想巨人的了解,并从中受益。
热门推荐
  • 青春里的爱谁不落幕

    青春里的爱谁不落幕

    爱的那个人在青春里变成了回忆,小心翼翼的试探,手足无措的面对,原来爱很简单,发现时我们的青春却落幕了,那个笨拙、狂热、执着、无奈、伪装冷漠的我们慢慢换上善变的面具,在青春的路口迷失了方向,用我们自己以为好的方式告别青春,回头多么想抱着你说“我爱你”却再也没有勇气,再见我的青春,再也不见我的爱
  • 梦葬凰曲

    梦葬凰曲

    凤羽,是凤凰一族人仅存的栖息之地也是他们唯一的避难之所,千百年来,他们躲在山谷之中与世隔绝,躲避险恶人世而她,厌倦了那枯燥的一成不变的生活,悄然离开了遇上他,那风度翩翩又风趣幽默的公子,三言两语便被他吸引,想要彻底成为凡人,与他携手共度那短暂的时光然,遇上和被遇上都是一场骗局
  • 洛叶飘零

    洛叶飘零

    故事的主人公并不是个伟大的人,甚至见不得阳光。即使他拥有强大的实力,也不能被别人知道。他不是超级英雄,相反,他注定是一个万人唾弃的幽灵。一旦他的身份公开,他将会受到全世界的追杀。无论他做过怎样的壮举,无论他怎样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在利益面前,他终将招人背叛。
  • Tom Swift And His Giant Cannon

    Tom Swift And His Giant Cann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孽与错

    孽与错

    皇甫宇看着杭宇,“小宇,我们来打个赌好吗?如果我还能醒过来,你就留在我身边好吗?”看着坠落下去的皇甫宇,脸上挂着绝望的笑容。杭宇总是会看着自己的手发呆,好似想要抓住被自己遗漏的重要东西。十年后,再次相见的两人,却成了彼此的陌路人。
  • 彼此相爱,为民除害

    彼此相爱,为民除害

    智高情低女学霸遇上双商逆天理科男,一个呆萌一个傲娇,某傲娇男表示:“我们彼此相爱,就是为民除害。”某女表示:“有点道理啊。”
  • 恶魔双子

    恶魔双子

    我到底是谁?家人到底是什么?在人性黑暗的背后到底是光明还是无尽的黑暗。生与死之间藏着怎样的秘密,日本的新一轮阴谋在计划着而知道真相的……只有我
  • 梦仙之我不信有神仙

    梦仙之我不信有神仙

    新兵营菜鸟蓝小天,一朝穿越,遁入上古灵界,成为灵界少主,无意被带出灵界,开始了一段未知旅行,入凡间,偶得神奇,介入江湖风波,扫门派,惩恶扬善,誉满江湖,回灵界,虐神仙,修炼各种法术,各路女神接连上线,奇葩萌宠组队跟随,一路走,一路说故事
  • 阎罗真君

    阎罗真君

    我有一剑,剑名万鬼。我有一法,法名阎罗。我有一玉,玉名穿心。魑魅魍魉,妖魔鬼怪,六道轮回。沉浮世间,谁人救世。唯阎罗真君。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花为酿

    花为酿

    世道伦常,不过论于他人,一个敢爱敢恨,一个玩世不恭,一个无心无欲,究竟如何,谁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