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9800000009

第9章 主要材料

中国古代的牙雕器,有骨制、牙制和角制品之分。骨制品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所用材料为飞禽、兽类的肢骨,造型一般都很简单,且大多为实用工具。骨制工具或工艺品,作为远古时代的遗物,国家或地方博物馆视之为珍贵文物,有专门收藏,数量甚微,民间不可能拥有。

目前,民间流传、保存的多为明、清两代遗存的象牙、犀角雕刻作品,而且还混杂有伪货。因此,如何识辨真假象牙、犀角,对收藏爱好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下面主要围绕明、清两代的牙雕材料,作扼要介绍。

一、象牙鉴析

欲说象牙,必先说象。象,目前主要产于非洲和亚洲南部的印度、泰国和缅甸,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出现。

非洲象高大、雄壮,其牙也又大又长,每枝长1米以上,大的1.8~2米,重有数十磅至一百多磅。非洲东部赤道一带所产的公象,象牙甚至可长达2米以上。象牙的表皮多呈淡黄色,质地细密、坚实,光泽柔和,硬度也适中,但在气候温差悬殊的环境,易产生纵向的细裂纹。

亚洲象的个体比较小,牙亦小。亚洲象的母象不长牙齿。

在斯里兰卡竟连公象也不长牙。牙质比非洲象来得细腻,色白,长度在1米左右,甚至更短。质地老化比较快,时间一长(约十来年左右),色泽泛黄,光泽亦差,它的硬度也低于非洲象牙。

野生象喜欢群居。老的野生象在临死之前,基本上都表现出一种奇怪的特性——性格变得孤僻,它会独自离开象群,走进大森林,一旦找到极其隐蔽的地方,就用鼻子掘深坑丈余,然后将牙深深地插入土中,借力拔下,再以鼻掩土。这样,它就神鬼不知地将自己的牙齿埋人土中,此后不久便悄然死去。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待到埋人土中的旧牙复出时,因长期受到地热的影响,已由外至内变成了棕色或咖啡色,纵向裂纹增多,粗细长短不一,牙质也变枯了。旧时的商人把它制成工艺品,以“龙骨”呼之,索以高价。其实,仔细地观察它的细部,象牙的纹、心等就显露无遗。所以,对这类东西,倘若拿到手,我们不可不察的。

象牙的主要成分是一种似骨的质料,我们称之为“象牙质”。

象牙质由磷酸钙、蛋白质和有机体构成,它的颜色有白、黄、浅棕色等。硬度为1.5,比重在1.7至1.9之间,具有良好的韧性,实行软磨擦(抛光),可使象牙呈现极好的光泽。

明人王佐、曹昭的《新增格古要论》中,有“象牙出南蕃、西蕃,广西、交趾、云南皆有。南蕃者长大,广西、安南者短小。新锯开,粉红色者最佳”的记载。这种粉红色者,称“血牙”,无大材,若乳白色中透出微红,犹如生命力旺盛的少女肌肤,光泽平淡柔和,牙纹极细,隐起难辨,则是优秀的乳象牙,其价高于一般象牙。

象牙为动物牙齿中最大者,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继续增大,长到一定的程度就开始弯曲,所以它的整体外形应呈月牙形。

象牙的牙根约占整根牙长的三分之一,长在牙肉内与骨头相接,牙根当中是空心的,所以又称之为牙管,而其余三分之二部分均露在肉外,其前端逐趋尖锐,称为牙尖。牙尖实心,是牙材中最好的部分。牙尖约占整枝象牙的三分之一强。象牙中间的一段,则是半空心的。

象牙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光泽柔和,牙纹细结,状如“人”字形、网状形,因此,很自然地被人们选为制作高档工艺品的材料。

象牙白牙尖的顶端开始,中心都有一小黑孔,一直延伸到空心的牙管部分,称之为“牙心”。

如果我们把象牙的牙尖部分横断面切开,就可以发现象牙的心。心的形态大致分为三种:太阳心(中心只有一粒小黑点),芝麻心(中心有数粒小黑点),糟心(中心若豆腐脑)。

以太阳心为最好,芝麻心次之。

象牙与一般兽牙不同,其表面没有珐琅质覆盖,非常怕酸,强酸可以将它腐蚀,弱酸可以使它软化。如果将象牙放在醋酸中浸泡,就可使之变软,再用刀和其他工具,施以雕刻加工,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象牙能吸收蒸汽和液体,遇酸或干燥之后易变脆,香水或脂肪渗入其中能使之变质,因此需经常用肥皂水和软布擦洗。当象牙沾有污垢时,可使用酒精和清水擦洗,但不宜经常使用。在空气相当干燥的环境中,象牙有时会发生干裂,通常用湿布擦洗并包好,特别是珍贵的象牙雕刻品,都应放在空气湿度适中的地方,不可靠近火源,也不能放在阳光下曝晒。

二、犀角鉴析

即犀牛的角。犀牛是哺乳类动物,体型粗大,长达2~4米,尾长60~76厘米,它的角有单角、双角之分。据统计,犀牛的类型现存5种:(1)大独角犀。分布在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和不丹;(2)小独角犀。分布在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3)黑犀。分布于非洲;(4)双角犀,又称“苏门犀”。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以及加里曼丹等地;(5)白犀。分布于非洲南部。

犀牛在中国先秦时代被称之为“兕”(sì寺)。它的皮厚而韧,能抵挡刀、箭的攻击,所以在铁甲未出现之前,成为军士身上必备的防御武器。犀牛的角非常奇特,它和鹿角、牛角不同,并非长在头顶上,而是从鼻骨上生出,由皮肤的角质化纤维形成,内含角质及酪核酸、碳酸钙、磷酸钙等成分,呈黑褐或黑红色。

因此,不仅从外形上看,它显得浑厚苍深、古色古香,而且内服后,对人体有凉血、解毒、清热作用,所以古人一直视之为珍贵的药材,用它来主治热病、惊狂谵忘、吐血衄血等病症。自商朝始,它还常被雕制成各种式样的酒杯(如爵、觥、觚等)。之所以做成酒杯,是古人希望在饮酒强身的同时,得到溶于酒中的犀角的这些药性。《本草纲目·犀》中,“犀角,番名‘低密’,弘景曰:人药惟犀生者为佳”的记载,便是古人对犀角认识的最真实的反映。

犀角历来珍贵,《韩诗外传》记载姜太公“使南宫适至义渠,得骇鸡犀以献纣”;《战国策·楚策》称楚王“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文物中,有装满竹笥的木制象牙、犀角模具,在同时出土的竹简上,还特地明文指出:墓中有“木文犀角、象齿一笥”,以此显示墓主人生前的财富。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感到,犀角、象牙在古代就很难得了。用它来制成的各种器具,更弥足珍贵。

犀牛的5个品种,导致犀角质地各不相同。犀角被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也就同人们对犀角的质地的认识密切相关了。

唐代刘恂《岭表录异》中,记述当时他在岭表(今广东、广西和云南一带)的见闻,就谈到这方面的认识。那时的岭表有犀牛,他说岭表的犀牛:

“似牛而猪头,脚似象,蹄有三甲,首有二角。一在额上,为兕犀;一在鼻上,较小,为胡帽犀。鼻上者,皆窘束而花点少,多有奇纹。牯犀亦有二角,皆为毛犀,俱有粟纹,堪为腰带。”

前面提及《韩诗外传》中记载的“骇鸡犀”,在唐代则称之为“通天犀”、“通犀”。这种犀牛的角,中心有白缕直上彻端,据说能“出气通天”,故名。通天犀之角十分难得,因而异常名贵。刘恂《岭表录异》中指出:

“千百犀中,或偶有通者,花点大小奇异,固无常定。有偏花路通者,有顶花大而根花小者,谓之倒插通,此二种亦玉卮无当矣。若通,黑白分明,花点差奇,则价计巨万,乃稀世之宝也。”

刘恂的《岭表录异》让我们了解,唐代艺匠们已经很细微地关注到犀角上的花点、色泽了,并以此来评判犀角质地的优劣高下,决定它的用途。《新唐书·车服志》提到的“宴会之服,一品、二品服玉及通犀,三品服花犀、斑犀”,犀角名称不一,实际上也以花点、色泽的差异来区分的。通犀角表面无斑点,最名贵;花犀、斑犀的表面则生有斑点,只是斑点的大小、色泽不同而已。

价值低于通犀。《岭表录异》中还记载“堕罗犀”,称其“额上有心花,多是撒豆斑”,所谓“撒豆斑”,即指犀角表面的斑点多如撒豆,这种犀角,斑色深的多被做成带钅夸;“斑散而浅者,即治为盘碟器皿之类”。

明、清时期犀角雕刻盛行,人们对犀角质地的认识也更深人,同今天我们对犀角质地的识辨一样,是从纹理、花点、色泽和透明度等4个方面着眼的,而且随着造假现象的产生,对假货也有了认识。这在明代曹明仲所著《格古要论》中,都有具体反映:

“犀角出南蕃、西蕃,云南亦有。成株肥大、花儿好,及正透者价高;咸株瘦小、份量轻、花儿不好者,但可入药用。”

其纹同鱼子相似,谓之‘粟纹’。每粟纹中有眼,谓之‘粟眼’,此谓之‘山犀’。器物要滋润,粟纹淀花儿好,其色黑如漆,黄如粟,上下相透,‘云头雨脚’分明者为佳。有通天花纹犀,备百物之形者,最贵。有重透者,黑中有黄花,黄中有黑花,或黄中有黄,黑中又有黑;有正透者,黑中有黄花,古云‘通犀’,此二等,亦贵。有倒透者,黄花有黑花,此等次之。有花如椒豆者,色深,又次之。有黑犀无花而纯黑者,不甚值钱,但可车象棋等物。凡犀角地底之处有好犀贴附作面而夹成一片者,可验底面花儿大小远近,更于侧向寻合缝处可见真伪。又有原透花不整齐,用药染黑者,则无云头雨脚,黄黑连处纯黑而不明。但有粟纹不圆者,必是原透花儿不居中,用汤煮软、攒打端正者,不是生犀,宜一一验之。

凡器皿,须要雕琢功夫及样范好,宜频频看之;不可见日,恐燥而不润故也。

毛犀,其色与花斑皆类山犀而无粟纹,其纹理似竹,谓之敖厘犀,此非犀也,不为奇。

骨笃犀出自西蕃,其色如淡碧玉,稍有黄,其纹理似角,扣之,声清如玉,磨刮嗅之有香,烧之不臭,能消肿毒及辨毒药,又谓之碧犀,此等最贵。

犀角与象牙一样,质地也是有机物质。因此,施以刀工雕刻,手感近似于象牙雕,其保养方法也与象牙一样。

同类推荐
  • 包豪斯理想

    包豪斯理想

    本书中著名设计师、插画师威廉·斯莫克阐述了包豪斯的设计主义如何对当代艺术,不论在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方面,还是在工业设计、现代美术方面所造成的影响。
  •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本书结合西方现代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在辩证吸收苏联蒙太奇理论、巴赞长镜头理论和电影符号学基础上,从电影审美时空角度切入,对电影的生命内核、审美境界的构建、审美体验机制、审美品质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创造性地建构电影美学新理论。上篇围绕审美时空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禅宗美学、欧洲生命美学、马利坦神学美学、海德格尔美进行细致解读提炼,提出审美四维空间的概念。下篇在批评传统电影美学的基础上,围绕电影审美时空建立电影审美四维时空的概念,对电影审美四维空间的形成、结构、存在机制、品质、各类等进行系统阐述。在中西视界融合中开创电影美学新境。
  • 历史与当代视野下的中国电影

    历史与当代视野下的中国电影

    本文主要是对历史和当代的中国电影进行对比,反思不足,展望未来,研究电影发展走势等。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两岸三地的电影相互影响深远而广阔。本书立足华语电影的历史研究,以“历史回望:流变与传承”、“博弈互动:中国电影与全球语境”、“影像美学:回溯与展望”以及“跨区流动:影响与播散”为研究切入点,以期对“华语电影”的概念进行厘清和辨义,填补国内外学术界华语电影研究的一些空白,并拓展华语电影研究的历史维度。
热门推荐
  • 惧瞳

    惧瞳

    公子扶苏的真墓?统领蒙恬的龙渊?长城的尽头通向大海?神龙再现世间?亚特兰蒂斯海底城市?天空中的巨眼窥探着什么?陈凡的一生跟随着从天而降的陨石发生了什么改变。
  • 风雨沫牧

    风雨沫牧

    芸芷山的圣主沫雨为杀霍康来到洛城,遇见了与其同行的牧风,一次次舍命相救。魔教教主之子玄觞,来人间游历,意外在洛城外遇到了骑马飞驰的沫雨,还有城中小酒馆里与沫雨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子。这其中有何故事?沫雨究竟是何人?
  • 神源代码

    神源代码

    一百五十年前,外星螳螂入侵地球,正在试验阶段的转基因战士被派向战场。然而人类的慌乱自保行为,却给自己带来了一场巨大的灾难,以至于人类不得不用核武器毁灭了自己的家园。一百五十年后,幸存下来的人类在一名转基因战士的带领下,再次踏上地球,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地球已经变成了一处修罗炼狱,羸弱的人类想要在地球上继续延续人类的火种,只能不断的进行残酷的杀戮。
  • 惊世狂妃训冷皇

    惊世狂妃训冷皇

    病榻上,她高调退婚震惊帝都。眨眼间,她转投他王怀抱惹来众人嘲笑,野种和丑女,当真极配。她不在乎外界评议,助他成皇,只为当初的约定。心愿达成,他卸下面具,冷血的让她不寒而栗。五年后,她华丽归来。比武招亲,他击败所有人站在她面前,她会以怎样的感情面对呢?
  • 武道裂天

    武道裂天

    一个家族的少爷,却被家族所抛弃,他却凭着自己的双手,浴血奋战,从死人堆里闯了出来,用双手问求武道,撕裂苍天,跨界而去,从此逍遥于天地之间。在武元大陆留下了他无尽的传说,每个修炼之人,以他的事迹来激励自己,他就是—陈元。
  • 神兽进化

    神兽进化

    一个普通的山沟少年,早年被一位伐木老头收养,学的一些砍材技艺,由于天资普通,十五出头的他依然没有宗门可去,注定要平凡一生,然而他有幸赶上了神兽迈向进化的大时代,命运大轮盘将他拉到了与巨枭、魔头一起迎接超越巅峰的时空。人类武者的修炼分为入武、铸体、御天、应劫、真武五大境界.武者到达真武颠峰可以跟完全期魔兽,妖兽相当.
  • 超级邪神在都市

    超级邪神在都市

    在这个充满着神秘和未知的星球上,并存着无数的生物,而人类是其中最独特的存在。多年来,钟天浩总是被一件事情所困扰,就连今天在许生日愿望时,他还在默默地问自己:难道我真的是一个平凡的人吗?生日会上的一场死亡游戏,揭开了一个有一个的谜底……
  • 妖尸异闻录

    妖尸异闻录

    主角是一个超没用的大叔老僵尸,但是这位大叔却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可怕的故事,那便是这僵尸一生的纪录,名曰:妖尸异闻录。
  • 逆天剑之无上神尊

    逆天剑之无上神尊

    灵魂的穿越,废物变成天才,却成为是别人眼中的逆天人,在一次一次的生死中成长,在爱与不爱之间,最后在生死离别时,让他最终不得不战斗下去。。。。。。
  • 窃天记

    窃天记

    神魔交互,天地变转。史记上斑驳的字迹已然叙述不出那个时代的事迹,那个时代。书道:“自然万法,容之纳之。天道玄机,推演逆之。神魔跪伏,天地退散。问我何名,闻我本名。”他生于凡俗世间,却为何能窃尽天机算尽漫天神人,一切,尽在窃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