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苦乐
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鲁迅
1881年9月25日(农历八月初三),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新台门的周家。
当这个刚降生的男孩还来不及吃第一口奶,嘴里便被大人们塞进五种奇怪的东西,第一是醋,第二是盐,第三是黄连,第四是有刺的钩藤,最后才是甜滋滋的糖。
这是绍兴的习俗,意思是如果从小尝尽了酸甜苦辣,长大了以后便能够勇敢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各种苦难。
周家原来住在湖南道州,本来都是种地的普通农民,后来不断发家致富,有了很多土地,就成了当地的大地主。再后来迁居到绍兴,到鲁迅这一辈已经是第十四代了。
鲁迅出生的时候,他的祖父周介孚正在京城做官,当生了孙子的喜讯传到周介孚耳朵里时,恰好有一位姓张的高官来访,于是就给这小婴儿取了个乳名叫阿张,学名是樟寿,字豫山。可是后来发现,豫山的发音和雨伞接近,容易引起笑话,也不太好听,于是就改为豫才了。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是位秀才,长期闲居在家。鲁迅的母亲鲁瑞,思想颇为开通,出身于绍兴近郊安桥头一户官宦人家,没念过书,但以自学达到能够看书的程度。
在绍兴,周家是一门望族,做官经商且都不说,单是人丁的兴旺,就相当可观。所以到鲁迅出世的时候,周家已经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是大户了。
绍兴城并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门上那一钦点“翰林”的横匾,明白无误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这就使鲁迅获得了穷家小户孩子所无法享受的条件。家里四五十亩水田,就是周介孚不从北京汇钱回来,日常生计还总是绰绰有余,足以将贫困赶得远远的。
鲁迅出生的年月正处于清朝统治即将瓦解的时期,保守落后的古老中国,被外国列强侵略,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主宰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就要走到尽头,在中国大地上正酝酿着新旧时代的大交替。
鲁迅家庭的境况正如清朝的统治,在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败,其辉煌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还没有完全破落。
鲁迅家的住宅是一所聚族而居的朝南大宅院,一进大门,走过铺着石板的天井,就是一个挂着“德寿堂”匾额的大厅,两旁的柱子上,还写着一副对联:“品节泽明德行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从大厅进去,是一方天井。再往里走,北面有几间狭小的楼房,这是鲁迅一家的住所。楼下西边的一间,是鲁迅的祖母和保姆长妈妈居住的房间,东边的那一间,用木板隔开,前半间是吃饭和会客的地方,后半间就是鲁迅父母的卧室。
鲁迅小时候很调皮活泼,他的曾祖母不苟言笑,小孩子都很怕她。可鲁迅却故意从曾祖母面前走过,假装跌跟头倒在地上,引得老太太惊叫:“哎呀!阿宝,衣裳弄脏了!”这时鲁迅才满意,才不闹了。
周家是讲究读书的,周介孚甚至有过让儿孙考取翰林的想法,他有在门上悬挂“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翰林”匾额的雄心,因此,那种书香人家的气氛,自然相当浓厚。
鲁迅家中有两只大书箱,从《十三经注疏》和《四史》,到《王阳明全集》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从《古文析义》和《唐诗叩弹集》,到科举专用的《经策统纂》,甚至还有《三国演义》和《封神榜》那样的小说,都堆在其中。
不但自己家里有书,众多亲戚本家中不少人也藏书甚丰。而且不单是那些枯燥难懂的正经书,更有许多使小孩子非常喜欢的好玩的书,从画着插图的《花镜》,到描写少男少女的《红楼梦》,几乎什么都有。
虽然《花镜》是一本介绍育花、养花知识的书,但是写得特别有趣,鲁迅因此特别喜欢读这本书。而且他越读越爱读,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他会向别人请教。入迷的时候,他还会捧着书来到庭院,对照着鲜花,检验书中所讲述的理论。
但他觉得总是去亲戚家看书不太方便,于是他开始把零用钱都节省下来。直至攒够了两百文钱,他便跑到书店,自己买了一本《花镜》。
买到书后,鲁迅经常捧着书在灯下细细品读。即使夜深了,也舍不得放下书本。后来为了检验栽花的理论,他还亲自动手在院子里种植各式各样的花。
对于那个时代小孩子来说,能够日日读书,还能用压岁钱买自己喜欢的书来读,这实在是能够享受的最好条件了。
鲁迅不仅喜欢看《花镜》一类的科学书,还喜欢看有图画的故事书。但是故事书在当时被看做是“闲书”,在私塾里是不允许阅读的。有一次,鲁迅就因看一本《儿童世界》而差点被私塾先生责打。
可越是这样,鲁迅对探求故事世界的好奇心就越强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