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
背景说明
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他是佛罗伦萨商人凯利诺·薄伽丘和一个法国女人的私生子。幼年时生母去世,随父亲来到佛罗伦萨。不久,父亲再婚,他在严父和后母的冷酷中度过童年。后被父亲送到波利学习经商,未果,又改学法律和宗教法规,仍是不告而终,但他自幼喜爱文学,便开始自学诗学,阅读经典作家的作品。这段生活使他亲身体验到市民和商人的生活以及思想情感,这些经历被融入他日后写成的《十日谈》中。《十日谈》是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作品。意大利近代著名文艺评论家桑克提斯曾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称之为“人曲”。
这部小说为什么命名为《十日谈》呢?书的主要内容是:在佛罗伦萨瘟疫期间,七位少女和三位青年男子在诺维拉教堂邂逅,一起到乡村一所别墅避难。那里环境幽静,景色宜人。这十位年轻人每天不是唱歌弹琴,就是跳舞散步。大家商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由轮流执政的“女王”或“国王”规定故事主题,由一人吟歌作为故事会的尾声,十天里他们共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
除此以外,薄伽丘还创作有传奇小说《菲洛柯洛》和《菲洛美塔的哀歌》,叙事长诗《菲拉斯特拉托》和《苔塞伊达》,长诗《爱情的幻影》和《菲埃索拉的女神》,牧歌式传奇《亚美托的女神》等。到晚年还著有《异教诸神谱系》和《但丁传》。
推荐版本:方平,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名著概要
1348年,佛罗伦萨爆发了一场灾难性的瘟疫,居民死亡过半,城市十室九空。瘟疫刚平息,薄伽丘即着手写作《十日谈》,历时5年,1353年完成。
故事集楔子讲述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肆虐,三名男青年和七名少女在诺维拉教堂相遇,一起到乡村一所别墅避难,他们除了玩赏风景,欢宴歌舞外,便是开故事会,在十天的时间里,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由轮流执政的“女王”或“国王”规定故事主题,由一人吟歌作为故事会的尾声。十天里他们总共讲了一百个故事。《十日谈》里的故事来源广泛,薄伽丘从历史事件、中世纪传说和东方民间故事(如《七哲人书》、《一千零一夜》等)中汲取素材。但他把这些故事的情节移植于意大利,用人文主义思想加以改造和再创作。
《十日谈》批评了教会的腐败堕落。薄伽丘在许多故事里把抨击的锋芒指向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在《十日谈》的前两个故事里,薄伽丘辛辣地嘲讽了教会的腐败堕落。一个作恶多端、丧尽天良的公证人,临终忏悔时一通胡吹,死后竟被教会封为圣徒。一个犹太教徒,在教廷驻地罗马暗中察访,耳闻目睹,了解到从教皇、主教直到教士,个个都是酒囊饭袋,不仅寡廉鲜耻、贪恋女色,还买卖人口,罗马已成为“容纳一切罪恶的大洪炉”,“基督教充满罪恶、黑暗”。这两则故事为整个作品定下了基调。
但薄伽丘不止于对僧侣们的恶行劣迹加以嘲讽,而是着力抨击他们的虚伪和奸诈。他在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里生动地揭示出,那些僧侣们责备教徒心中的淫念,无非是为了把他们吓跑,好让这班身着黑袍的色中饿狼乘虚而入,勾引良家妇女。神甫们谴责高利贷者,说重利盘剥者死后将被打入地狱,永劫不复,只不过是为了要别人赶紧支出不义之财,好去填满他们的钱袋。
《十日谈》的一些故事中展示出,僧侣们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骨子里却男盗女娼,是十足的伪君子。其根源出于教会的教规,出于教规的虚伪性和反人性。薄伽丘对教会的批判,表达了当时的城市平民阶级对神权的不满。
对男女之间爱情故事的描写,在《十日谈》中占有重要地位。薄伽丘用生动的故事阐明中世纪所鼓吹的爱情是罪孽,以及宣扬的神爱和天国幸福的禁欲主义,是违反自然规律、扼杀人性的。在一则故事中,青年西蒙“头脑呆笨”,“像个白痴似的”,但在爱情的感召下,竟脱胎换骨成了像模像样的人,“聪颖”,“才艺出众”。这则故事表明爱情能够激发人潜在的聪明才智,具有荡涤心灵的伟大力量,爱情使人的品格和情操趋向高尚、完美。
《十日谈》还批判了封建特权和男女不平等。薄伽丘确信,人的高贵并不取决于出身,而是取决于人的才智。即便是伺候国王的马夫,其仪表和聪明同国王相比,毫不逊色。不少故事叙述了在争取幸福的斗争中,出身微贱的人往往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薄伽丘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贫穷不会磨灭人的高贵品质”,穷人家往往出现圣贤,倒是“高贵叫人丧失了志气”,帝王家子弟只配放猪牧羊。他还摈斥中世纪僧侣主义污蔑女人代表罪孽的陈腐观念,赞美妇女是自然的美妙造物,主张妇女应该享有跟男人平等的地位。
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文观念在《十日谈》里也得到了体现。在薄伽丘看来,人应当接受良好的教育,多才多艺,和谐发展,既健康、俊美,又聪明勇敢。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
知识链接
1.人文主义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主导了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创作。人文主义文学首先是反对中世纪教会鼓吹的以“神”为本的思想,代之主张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其次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肯定人的权力,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在国家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和分裂;在艺术风貌上,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情感特征、欲望要求等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艺术追求;在方法上,以一种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新方法取代宗教文学中的“寓意”和“象征”,同时也扩展了多种文学体裁,如抒情诗,叙事诗等。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更适应生产力和阶级需要的进步思想强烈地冲击了封建势力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2.框架式结构
《十日谈》中作者采用框架式结构将这些故事有机地组成一个严谨、和谐的叙述系统。作者的开场白、跋和十名男女在别墅的活动,是一个大框架,巧妙地包容和串联了主人公讲述的一百个故事。这一百个故事,除了第一天和第九天没有命题外,八天的故事各在共同的主题下展开,使这个框架式结构浑然一体。而故事中的人物也常常讲故事。这样,大框架套小框架,故事套故事,既可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观念,又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复杂而有序。
名家评述
《十日谈》也是一部很有风味的作品,洋溢着幽默和笑声,富于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温暖的人情味。讽刺和幽默,这两个特点,其实在全书一开始,第一个故事“歹徒升天”中已同时显示出来了;它们统一于薄伽丘对生活的热爱,对人间幸福的信仰。
——方平《十日谈·序》
如果前人的记载可以相信,那么,在但丁的《神曲》定稿以后的27年,佛罗伦萨又一位大作家开始在写一部巨著了,我们说它是“空前”的,一点也不夸张;因为无论在体裁方面或是题材方面它都是欧洲文艺史上前所未有的著作。
——茅盾《世界文学名著杂谈》
精彩推荐
以下是《十日谈》中第四天第一个故事的片断,女主人公捧着死去情人的心脏哭诉。
“啊,死亡呀,我一切欢乐的归宿啊,诅咒那残忍的人吧,是他迫使我现在昂首向你走来。其实,我在思想上早已对此做好准备。圭斯卡尔多,你已经走完了你的人生路程,走完了命运为你安排的路程,走到了人人都要到达的尽头,你再也不会经受人世的艰辛和贫困了。你从你的敌人那里已经得到了你应该得到的墓葬。除了你生前热爱你的那个女人的眼泪以外,你在葬礼上什么也不缺少啊。为了你生前热爱你的那个女人的眼泪以外,你在葬礼上什么也不缺少啊。为了让你得到她的眼泪,天主让我那陷于绝望的父亲把你给我送来了,我把眼泪献给你。我打算等我死的时候,眼中要没有眼泪,脸上要没有畏惧。我这就把眼泪给你,然后立即采取行动,让我的灵魂前去与你生前守护的灵魂会合到一起。由你陪同我前往那陌生的地方,我无比高兴,无不放心。我相信你的灵魂现在正待在我房间里,重游你我欢乐共枕的地方啊;我相信,你的灵魂仍然爱着我,它正等候着与我的灵魂会合,我的灵魂始终强烈地爱着它呢。”
说毕她低下头,面对金杯,泪如泉涌,静静地哭了起来,一边不停地亲吻那颗心脏。这情景令人看了肃然起敬。侍女们站在旁边,不知道那是谁的心脏,也不明白她在说些什么,问她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她不回答。大家见她如此悲伤,也跟着流下了同情的眼泪,想尽一切方法安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