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
背景说明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1840年进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上流社会的出身和几年军旅生活的影响在后来的《战争与和平》等巨著中得到体现和运用。
托尔斯泰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他的成名作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青年》,在这些作品中已经开始显露他终身信奉的“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艺术特色。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的一部著作。罗曼·罗兰说:“《复活》给他的晚年加冕,正如《战争与和平》给他的成熟时期加冕一样。”
托尔斯泰晚年享誉全世界,但他陷入痛苦而深刻的思想矛盾之中。1910年10月,82岁的托尔斯泰决心开始新的生活,从家中出走,11月7日因为肺炎病逝于一个小火车站。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以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着重描写了1805~1807年在俄法之间进行的申格拉本战役、奥斯特里齐战役和1812年俄国抗击拿破仑入侵的历史事件。小说以贵族青年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等人在战争年代中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为主线,展现了战争与和平交替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塑造了上至皇帝、贵族、将帅,下至商人、农民、士兵的各个阶层的五百五十多个人物形象,提出了许多社会、哲学以及道德问题,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皇皇巨著。
推荐版本:刘辽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名著概要
1805年,法国和俄国之间关系恶化,即将发生战争。然而,在俄国上层社会,人们的生活依旧恬静悠闲,社交舞会照常举行。公爵安德烈厌倦莫斯科无聊凡俗的贵族生活,决心干一番事业,就由父亲推荐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新的生活。在奥斯特利茨,他参加联军与法军的会战。俄军溃退,安德烈受了重伤,他一人倒卧在山冈上,看着高远蔚蓝的天空,觉悟到“荣誉”和“自私心”都是毫无意义的东西,过去他一直为获得“荣誉”而奋斗,现在他感到“一切是空虚,一切是幻觉”。这次战争动摇了他的人生哲学,给他内心深处留下了阴影。从前线归来后,他一直情绪低落。他回到自己的庄园,成功地进行了解放农奴的改革。在罗斯托夫伯爵家,他遇见了充满青春活力的娜塔莎,随后在舞会上和她共舞。不久他们订婚了。爱情使他振作起来重新投入生活和事业。但是在他出国养伤期间,娜塔莎被花花公子阿纳托利诱惑,让安德烈备感屈辱,不顾娜塔莎的请求,断绝了和她的关系。拿破仑入侵俄国,安德烈奔赴沙场,在波罗底诺会战中,他拒绝库图佐夫把他调回司令部,依然留在他的团队里。在战斗中,他再次身受重伤。法军推进,拿破仑进入莫斯科,随即莫斯科大火。罗斯托夫伯爵一家在法军进入莫斯科前一天才撤退。在这之前,娜塔莎和女管家接待了许多伤员,并把自己搬家的车辆让出来运载伤员。其中就有负重伤的安德烈,他已经昏迷7天了。夜里,昏迷当中的安德烈脑中幻觉不断,在一片寂静当中,他开始领悟到自己过去在爱情和信仰上的错误,就在此时他睁开眼,看见偷偷跑来看他的娜塔莎。她请他饶恕她的过去。安德烈说:“我比以前更爱你,更知道怎样爱你了。”他们就这样再一次团聚了。但是他的病情渐渐加重,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体会出死亡就是人生的清醒过程。从那一刻开始他的生命之火慢慢熄灭,平静地走到终点。
另一主人公皮埃尔是安德烈的好友,是个善良真诚却又软弱被动的年轻人。他糊里糊涂地继承了一笔可观的遗产,成为上流社会瞩目的人物。势利的库拉金公爵设法把放荡堕落的女儿海伦嫁给了他。意志薄弱但又向往理想的道德生活的皮埃尔在贵族生活中屡次受挫。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在和他妻子的情人决斗后他只身去了彼得堡。在彼得堡,他参加了宗教组织“共济会”,但他的人生困惑并未得到解答。后来他又到基辅视察自己的田庄,在田庄上实行农业改革,并着手解放农奴,但又由于缺乏实际经验而受到管家的愚弄和欺骗。他遇到已从小姑娘成长为少女的娜塔莎,在娜塔莎和安德烈相爱之后,他把对她的爱慕深深掩藏在心里。安德烈在国外养伤期间,阿纳托利要把天真稚气的娜塔莎拐骗到国外去的时候,他及时阻止了这一计划并揭穿了阿纳托利的真实面目,后来又在娜塔莎最痛苦的时候上门劝慰她。卫国战争中,皮埃尔组织民团赶赴战场,参加了波罗底诺会战。在莫斯科大火中,他企图刺杀自己从前所崇拜的拿破仑,被法军逮捕。在战俘营,农民卡拉塔耶夫的宿命论和不抗恶思想使他深受触动,他决定奉行卡拉塔耶夫的哲学去生活。法军溃败之后,皮埃尔获救。回到莫斯科后,他见到了失去安德烈的娜塔莎,并把自己的历险经过讲给娜塔莎听。经过战争洗礼的两个人最终走到了一起。婚后,娜塔莎成为一个贤妻良母,皮埃尔却又不甘于幸福平静的家庭生活,参加了十二月党人的秘密组织。
知识链接
1.俄国文学的“白银时代”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末,俄罗斯文化史上曾有过一段短暂而辉煌的文艺复兴,即“白银时代”。这是俄罗斯现代文化兴起的时代。“白银时代”的俄国文学在同期的文艺复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涌现出众多的文学流派和才华横溢的诗人、小说家,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托尔斯泰是“白银时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2.心灵的辩证法
托尔斯泰是心理描写的大师,特别注重剖析人物思想情绪变化发展的过程和内心深处不同思想感情的矛盾冲突。早在他在文坛初露头角的时候,著名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指出托尔斯泰才华的两个特点:心灵的辩证法(即写心理的过程)和道德感情的纯洁。在《战争与和平》中,从主要人物到微不足道的次要人物,无一不是生气勃勃、个性斐然。
名家评述
《战争与和平》是我们时代最浩瀚的史诗,是现代的《伊利亚特》。其中活动着整个世界的人物和激情。在这波涛汹涌的人的海洋上,翱翔着一个至高无上的灵魂,它平静地掀起或抑制着风暴。我欣赏这部作品时,不止一次想到荷马和歌德。
——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
我爱《战争与和平》,是爱它对战争和人的绝妙的、深刻的、真实的描写,但我从来没有相信过这位伟大的伯爵的议论。我真希望当初有一个具有足够权威的人忠告他,让他删弃最笨重、最没有说服力的议论,让他得以实现真实的构思。他原可以创造出比古往今来一切人更有洞察力、更为真实的更多作品。——海明威《战争中的人们·序》
精彩推荐
托尔斯泰的小说中有许多漂亮的环境描写,以下是烘托皮埃尔心境的一段文字。
天气晴朗,非常寒冷。在那污秽的半明半暗的街道上方,在黑魆魆的屋顶上方,伸展着昏暗的星罗棋布的天空。皮埃尔只是在不停地观看夜空时,才不觉得一切尘世的东西在与他的灵魂所处的高度相比照时,竟然卑微到令人感到受辱的地步。在进入阿尔巴特广场的地方,皮埃尔眼前展现出广袤无垠的昏暗的星空。1812年出现的那颗巨大而明亮的彗星正位于圣洁林荫道的上方,差不多悬在这片天空的正中央,它的周围密布着繁星,它与众星不同之处在于:它接近地面,放射出一道白光,它的长长的尾巴向上翘起来,据说,正是那颗彗星预示着一切灾难和世界末日的凶兆。但是皮埃尔心中这颗拖着长尾巴的璀璨的彗星并没有引起任何恐怖感。与之相反,皮埃尔兴高采烈地睁开他那双被泪水沾湿的眼睛,凝视着这颗明亮的彗星,它仿佛正以非言语所能形容的速度沿着一条抛物线飞过这辽阔的空间,忽然它像一枝射进土中的利箭,在黑暗的天空楔入它所选定的地方,停止不动,它使尽全力地翘起尾巴,在无数闪烁的星星之间炫耀自己的白光。皮埃尔仿佛觉得,这颗彗星和他那颗生机盎然的、变得温和而且受到鼓舞的心灵完全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