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32300000002

第2章 囚徒困境:倒霉的聪明者

人们总为自己的利益去算计别人,算来算去,最终却可能算计到自己头上。正如"囚徒困境"中的两个囚徒,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如果处于自然状态中,人和人就像狼和狼一样,是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试图保护好自身的利益,并希望侵占他人的一些利益。这样就很容易陷入囚徒困境。

人人皆"囚徒",岂能无困境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很聪明的人最后往往把自己引到一条愚蠢的道路上,这其实可以用博弈论中的一个心理法则来解释。在博弈论里,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或者说现象叫做"囚徒困境"。

一个有钱人的财物被盗贼偷走了。警方在侦破此案的过程中抓到两名犯罪嫌疑人甲和乙,警察还从他们家里搜出有钱人家里丢失的东西。可是,这两个人都矢口否认自己是入室盗窃,于是警察把两人隔离进行审讯。

聪明的探员把两个人分开后,分别告诉他们:"现在我已经确定你犯了偷盗罪,所以应该判你入狱2年。可是我们不妨来做个交易,假如你招供了,而对方没有招供,那么你将以证人的身份出庭,最终会被无罪释放,而对方要被判入狱10年;假如你和对方都招供了,那么你们都要被判入狱5年;如果对方招供了,而你没有招,你将被判入狱15年,而对方则被无罪释放;假如你们都拒不认罪,会各判2年。"

局外人都看得清楚,他们两个人最好的结果是都不认罪,那么他们将只被判2年,这是最好的博弈结果,对两名囚犯来说也是最划算的。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囚徒困境"之所以叫做"困境",正是因为这预示着博弈的最终结果往往是人们最不想要的结果,那就是两名囚犯同时选择了招供,于是他们都被判入狱5年。

其实,这也正是探员的聪明之处。探员采用的游戏规则一定会让两个囚犯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认罪伏法。

看到这儿,也许很多读者会有疑问,这两个囚犯真是傻到一定地步了,哪一种结果都比两个人同时招供强,他们怎么会愿意接受这种最差的结果呢?

"囚徒困境"和其他博弈理论相同,它们都需要有两个前提,首先,这两个人都是理性而自私的人,即面对两种可以选择的方法,他们中的任何一方总是选择其中对自己更有利的那个办法;其次,两人没办法进行有效的沟通,所以只能在猜测对方的行为中选择一种结果,自己进行决策。

这两个人的思想斗争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甲囚犯会这样想:如果对方不招,我也不招,只要坐2年牢,可是我们根本没办法沟通,这样的风险太大,而且成功的几率太小了;如果乙招供了,而我没招,那么我就要待在牢里15年,出来以后,我可能什么都不能做了;如果我现在招供,最坏的结果只是坐5年牢,招了还是比较划算的;假如我招供,乙却没有招,我就会被立刻释放,这样说来更是招供最划算。所以,不管囚犯乙是招供还是不招供,囚犯甲都会采取招供的态度,因为这对他确实更有利一些。

当然,这个推理同样也适用于囚犯乙。所以两名囚徒最终都选择了招供,于是,两个人都入狱服刑5年。

两名囚犯都觉得招供对他们来说是最佳选择,除了招供,甲和乙中任何一个人单方面地改变选择,都会得到对自己不利的结果,而在其他的选择中,比如两人同时选择不坦白,可是他们又担心另一方通过单方面的改变以减少自己的刑期,所以他们经过一番理性的算计之后,同时使自己陷入了最差的结局。

事实上,"囚徒困境"里不允许囚犯甲和乙进行沟通的假设和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情况是有一定差异的。例如,在20世纪后半期的苏美军备竞赛中,两个超级大国时常进行外交交涉,以便及时交流信息;在各个企业的价格竞争中,很多企业之间也有不同程度的沟通,甚至最终结成价格联盟;在爱情博弈里,许多男女都会彻夜厮守而不厌倦。。。。。。

此时,不妨也将甲乙两名囚徒的条件放宽,让囚犯甲和乙同时待上几分钟,给他们串供的机会。很显然,交流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建立攻守联盟,克服自利心理,甚至还会建立一个口头协定,说出双方都不坦白的好处。

然后,再单独提审甲乙二人,结果往往还和上一次一样。这时,我们依然先分析一下囚犯甲的心理活动:假如囚犯乙遵守约定的话,那么自己的坦白就能够获得自由;假如囚犯乙告密的话,如果自己不坦白,则会被判入狱15年。事实上,囚犯甲的想法并没有因为这场沟通或协议而变得明朗起来,他摆脱不了两难的境地,所以最终还是会做出最差的选择。而对于囚犯乙也是相同的。

显然,这两名囚犯都明白"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道理,其实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这本身就是一种"囚徒困境"的法则在起作用。

"囚徒困境"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现实的参与者也许不仅是一个人。

拿公共用品来举个例子:比如渔业,公海中的鱼是属于大家的,可是在自己不滥捕,其他人也会滥捕的想法之下,渔民往往选择没有节制地打捞,于是海洋的生态系统被破坏了,渔民的生活也因此受到影响,这便是共同背叛的结果。还有唐杰忠和姜昆所说的一个关于公用楼道占用问题的相声,其实也是一种公共用品的"囚徒困境"。人们在公用楼道中堆满了杂物,结果大家都感到很不方便。人们的想法大致是这样的:如果我不占用公共楼道,其他人也会占用。所以每个人都从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出发,而结果是让大家的利益受损。由此可见,凡是属于超过两个人的公共财产,常常是很少被人爱护的东西。

"囚徒困境"也是一种游戏规则,它可以让狡猾的囚犯招供,得到应有的惩罚,这固然是好事,但人们却忽略了它其实也是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囚徒困境"之所以被看做博弈论的代表性事件,不但因为它简单易懂,而且因为这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就像上面提到的,当时苏美两国虽然经常在一起沟通,甚至还签订了核不扩散的条约,可是军费一年比一年高;企业和企业之间虽然经常相互合作,结成战略联盟时可能还信誓旦旦的,但价格战依然如期爆发;陷入爱情的男女虽然在恋爱时海誓山盟,可最终还是有可能分手。。。。。。由此可见,"囚徒困境"并不仅是针对真正的囚徒而言的,也许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也曾经陷入或正在陷入这种困境中。

封闭式的袋子交易

1950年,数学家阿尔伯特·塔克尔第一次提到"博弈游戏",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揭开了冰山一角。他在给心理学家们讲演时,用了两个囚犯的故事,把当时专家们正在研究的博弈论问题作了一个形象的描述。显然这个描述是非常成功的。后来,提出的"囚徒困境"准确地抓住了人性中需要相互防范和不信任的一面,让人在生活中做一个成功的"交易"者。

我们先来看一个"困境"游戏,值得一提的是,参与这个游戏的人是一群专门研究"合作"的专家。

一些博弈论专家曾经应邀到荷兰参加了一次"合作及社会两难困境研讨会"。在会议结束后,路特和麦息克两位学者提议专家们做一个游戏。

他们拿出一个不透明的大袋子,请在场的43位专家和学者拿出一些现金放到这个袋子里。假如到最后这个袋子里的现金超过250美元,他们两个愿意自己掏腰包,退给每个人10美元。可是,假如最后袋子中的钱不到250美元,这些钱将被他们两个没收,放钱的人拿不到一分钱。不妨认真算一下,假如你在会场,你会拿出多少钱放在袋子里呢?

这是一道很简单的算术题,在场的每个人都知道,如果每人放进去7美元,最后的结果就会超过250美元。而且等到那两位学者返还10美元时,还能从中赚到3美元。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一个不赔本的买卖。

但是,这个游戏要求人们不能在一起讨论,也不能看其他人放多少钱进袋子中。

后来,当那个袋子传到两位学者手中时,他们当众数了数,里面共有24559元,离250美元只差一点。

专家和学者们看到这样的结果,顿时一片哗然,大家都不敢相信,事情怎么会是这样子呢?这些参与游戏的人都是德高望重的学者,而且他们刚结束为期两天的"合作研讨会",这个结果似乎有点讽刺,专家们合作的结果不仅没有超过既定的目标,而且还差了5美元,路特和麦息克胜利了,这些专家们拿不回一分钱。

做完这个游戏,专家们一起讨论这个让人感到意外的结果,有些专家抱怨说只要多一个肯放进去7美元的人就好了,还有些专家说早知道结果是这样,自己宁肯多放几十美元进去,好让每个人都赚到钱,让主持人亏本。人们都在后悔当初自己没有再多放一点点进去。

可问题是,在人们知道结果之前,根本没有人真的想拿出超过10美元来,因为人们都有一种侥幸心理,希望他人拿出自己该付出的部分,假如真是那样,就没有必要比别人多做出一点牺牲,反正多付出了也是浪费,而且也只能在最后得到10美元,所以多数人都不肯多拿一分钱;另一方面,人们还会想,假如自己少出一点,这么多人集钱,一定会超过目标的,而且我只是多赚了一点点;还有人想,如果每个人都拿出7美元,而自己不用付出的话,就能不冒任何风险白得10美元;即使其他人没有拿出足够的钱,而自己也没有付出,最糟糕的情况不过是拿不到钱而已,这对自己是没有什么损失的,所以有些人的优势策略是--不会放进袋子里一分钱。

因为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所以这个游戏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失望了,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就是每个人都希望别人会为他们付出他们本该付出的部分,而他们又想多得到一点,即使最后不会得到,至少也不会失去太多。

即使把这场交易换成是两个人的交易,在面对相互交换的封闭式袋子时,事先讲好其中一个人在里面放一定数量的商品,另一个人放一定数量的钱。双方固然可能诚实地依照自己所说的,把钱或东西放到袋子中交换;又或者一方把一个空袋子交给对方,也就是一方选择了背叛;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双方交换的都是空袋子,这当然是最差的结果。在这种博弈里,因为背叛可能获得比较大的利润,所以有很多人选择了背叛,而这种背叛最终也很难得到好的结局。

趋利避害可以说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曾说过:"如果处于自然状态,人和人之间就像狼和狼之间一样,是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试图保护好自身的利益,并希望侵占他人的一些利益。"可以说,人和人之间其实都是"敌对"的关系,每种行为都可能是"战争",而"囚徒困境"正是准确地抓住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彼此不信任。生活中有很多"囚徒困境"的例子,只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其实正在进行博弈。

比如两个工业国家之间相互设置的贸易壁垒就是典型的"囚徒困境"。似乎每个国家都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实行贸易保护和保持贸易自由两难的选择。因为自由贸易可以给双方带来利润,所以,假如两个国家同时消除贸易壁垒,他们就会同时受益。但问题是,不管哪个国家单方面采取行动,消除一方的贸易壁垒,它都会明显感到自己正处于不利于本国经济贸易的状态中。而无论其中一个国家怎么做,在他们看来,另一个国家保持它原有的贸易壁垒,总是获利比较大的一方。所以,每个国家都因利益动机去保持贸易壁垒,虽然这样做的结果比双方合作要差得多。

"囚徒困境"反映的是个人的最佳选择,而不是合作的最佳选择,虽然这个"困境"本身只是一种博弈法则,但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频繁出现类似的状况。"封闭袋子式的交易"只能使双方都失去利益,得到人们不想要的结果。

利益,让我们走不出"困境"

"囚徒困境"是一个十分普遍且有趣的社会现象,它的表现形式很简单,却很深刻,可以说它是人类理性活动的一种最形象的表现,然而它的最终结果却可能是通过理性的思考选择了并不怎么好的结果。"囚徒困境"准确地描述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互不信任和互相防范的一面。合作会使双方获利,而背叛却能获得比合作更大的利润,所以背叛总是最好的选择,可是当双方都这么想的时候,则一定会导致对双方都不利的结果。

人类在活动中通常都只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面,因而,人们很少去考虑社会或其他人的利益。没有谁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以便使双方都获得更大的利益,即使他们知道这么做获利的可能性很大。

"囚徒困境"也同时折磨着商学院的学生们。一位老教授让自己班里的27名学生进行一次测验,而这次测验的主旨就是把他们带入"囚徒困境"。

他先假设每位学生现在都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现在他们要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发展。如果想生产质量好的商品来维持比较高的价格就选1;如果想通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来通过别人的失去换取自己所得则选2.教授会根据最终选择1的同学的总数,把收入分给每位同学。

这其实是事先设计好的一种博弈"困境"。如果选2的话,每个学生所得到的钱都比选1的学生得到的钱多50美分,这个假设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因为生产假冒的产品本身要比生产真正的产品获利多。只不过,选2的人越多,他们的总利润就会越少,这个假设同样是有现实意义的,因为假货越多,其产品的信誉就会越低,所以他们赢利就会越少。

现在假设27名学生都选择1的话,那么他们每个人都将得到108美元;如果其中一个人偷偷选择了2,背叛了别人,改变了决定,那么选择1的人就剩下26个,而他们将比27人都选择1少得到4美分,也就是拿到104美元,可是那个背叛者却会拿到154美元,它拿的比27人都选择1多出46美分。

事实上,无论开始选择1的人有多少,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选择2是一种优势策略,每个选择2的人都会多拿46美分,而他的举动会让其余26个人每人少得到4美分,所以全班的总收入会少58美分。如果这27个人中,每个人都选择了这种优势策略,以让自己的收益达到最大化,那么他们将各得到50美分。可是,他们如果达到一种合作的协议,暂时把个人的收益减少到最小,那么他们将在最后得到108美元。身为局外人的你会怎么选择呢?

在这个选择开始之前,教授提出的规则是不允许学生在一起讨论,以防他们"狼狈为奸",但是给他们很长的选择的时间,所以他们还是"合谋"了,在达到利益最大化的协议时,有大约14个人同意选择1,可是最终的结果是只有4名学生选择了1,因此,27个人的总收益是1582美元,比大家合作少1334美元。"合谋"的领导者说:"以后我再也不会相信哪个人了!"但是你可知道这些同学为什么选择2?

"囚徒困境"为人们探讨合作是怎样形成的提供了非常形象的说明,同时也为合作产生的不良结局做出解释,因为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正是合作没有达到利益最大化的原因。在"零和博弈"中提到的双赢设想就是因为存在"囚徒困境"这个问题所以才无法实现。

"囚徒困境"可以说是无孔不入的,它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连政治高手们也会变成困境中的囚徒。

1984年,很多人都很清楚美国联邦预算赤字的确是高得有些过分了。裁减必须的巨额开支在政治上也是可以实行的,所以,大幅增税应该说是不能逃避的问题。可是,没有人愿意担任政治领导这个角色,谁都不想带头主张去这么做。曾经有一位叫沃尔特·蒙代尔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在自己参加竞选时,想用这个政策的转变为自己制造声势,却被罗纳德·里根打得落花流水。因为里根曾许诺过不加税,在里根当选以后,这个问题就陷入了僵局,不管如何划分政治派别,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是参议院还是众议院,他们都希望把提出加税方案的主动权推到对方头上。

他们都明白,如果双方联合起来,一起提议削减开支和加税,能够一起分享荣誉、分担责任。这么做和同时被动坚守、眼看着巨额赤字上升而自己无动于衷比起来,显然是对国家有利的,就算是对他们个人的政治生涯来说,他们也会从中得到一些好处。而反过来,如果是自己先提出这种策略,对方却坚守被动,且不附和自己,那么自己就会受到一定的打击。从各种角度看,最好的结果都是对方提出削减开支和加税政策,巨大的政治代价由对方去付,自己只享受利益。

现在可以把这种情况看成是一种博弈。共和党和民主党是博弈的双方,为了表示谁更倾向于现有的政策,非常明显,对他们中的任何一方来说,保持被动都是一种优势策略。正是这种态度导致了一种真实发生的"囚徒困境":这一届国会没有制定任何加税政策。这也是美国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却也是最大债务国的原因。

当个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每个人都想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它导致了一个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这也是博弈论中著名的"纳什均衡"。而"囚徒困境"的最差结局正是一种"纳什均衡"。

只有当人们都愿意替对方着想时或者双方经过"合谋"时,他们才可能得到对双方来说都是最好的结果,也就是所谓的双赢。但想达到这种结果是很难的,虽然合作的确是比背叛更有利的"利己策略",可是它却有一个前提--人人都可以做到,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让这个前提几乎成为一种幻想。

"囚徒困境"渗入人类的各个角落,这种理论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国际政治还是军事经济以及文化领域,都是猜疑多于信任的,非合作的情况比合作的情况更为常见。现在社会上很流行"博弈"这个词,我们的每种举动似乎都处在博弈之中,所以"囚徒困境"作为博弈的一种还将继续困扰着我们。

"尔虞我诈",终成"偷鸡不成蚀把米"

2002年到2005年间,美国有一个竞赛表演节目叫"是敌是友",它是在竞赛表演广播网放映的,这是一个以真人形式进行"囚徒困境"博弈的节目,只不过情景是人为的。

这个竞赛中会选出三对合作者参与竞赛。在每对合作者被淘汰出局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囚徒困境"的博弈,因为他们要决定怎样分配他们的奖品。

假如他们都选择合作,那么他们的奖品将被平均分配。假如其中一个人背叛了,那么合作的人将什么都得不到,而背叛者将会得到所有的奖品。假如两个人同时背叛了,那么他们将一无所获。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支付矩阵和标准的"囚徒困境"并不相同,这里"对手背叛我合作"、"同时背叛",对个人来说损失是相同的。与标准的"囚徒困境"稳定均衡相比,"都背叛"是不稳固的均衡。假如你知道对手会背叛你,这时你无论怎样选择都没办法影响你的奖品。

这个支付矩阵为:假如双方都合作了,每人都将得到1;两个人同时背叛,两个人都会得到0;假如A背叛而B合作,A得到2,而B得到0.

当然,"是敌是友"参赛者只能进行一次博弈,它并不适合重复博弈的观点,所以对方根本没办法"以牙还牙"。在这个节目中,每位参赛者都可以做一个声明,让另一个人在双方均不知道对方背叛与否前,确信他是对方的朋友。

然而,事实证明,知不知道对方的策略对"囚徒困境"似乎是没有影响的。因为即使提前知道对方的策略,"背叛"依然是最好的选择,无论他获知对方选择朋友还是敌人都一样,大不了双方都空手而归。

其实,"囚徒困境"中的囚徒假如坚持彼此合作,是可以为双方赢来最佳利益的,可是在资讯不明的情况下,他们知道出卖合作者能为自己带来利益,也知道合作者出卖他们能为自己带去利益,所以最后他们彼此出卖了。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也就是说在一个集体中,也许每个人的选择都是理性的,可是对整个团队来说却是不理性的。

其实,在股市中"博弈"的人也是处于一种"囚徒困境"里。对博弈双方来说,在股市涨到最高点时,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散户来说,哪一方的最大利益都是"我卖,你没卖,所以我获利了",然而他们的最理想状态却是"一起选择不卖,以便把股市推到一个更高的点上,这样每个人就都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可真正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的,虽然人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可见"囚徒困境"在这个事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人们都明白合作是最理想化的摆脱困境的策略,可是假如当出卖别人可以换得自己的平安时,出于本能,人们是会趋利避害的。

有位技艺高超的捕鸟师,一天下午,他和徒弟一同出门捕鸟。师徒二人在沙滩边悄悄地把网张开,撒下了许多食物,之后他们就躲进芦苇丛里,安静地等着鸟儿自投罗网。

食物的香味很快就把鸟儿引来了。刚到的鸟儿聒噪地呼朋引伴,没一会儿,就有成群的鸟儿拍打着蓬松的翅膀,一齐向这边飞过来。

也许这些鸟儿真的饿坏了,它们一落下就狠狠地啄食,保持警觉的它们也不忘在吃东西的时候向四处乱看。正当这些鸟儿为饥饿时能找到这样美味的食物而庆幸的时候,捕鸟师突然一拉绳子,"呼啦"一声,没等这些平时一有风吹草动就迅速飞走的鸟儿张开翅膀,就把它们全罩在网里了。捕鸟师和徒弟马上跑过去想按住网,可是这个大网居然腾空飞起。原来,网里有一只很大的鸟,它先张开翅膀向上飞,其他的鸟见了,也跟着努力拍翅膀,于是,鸟儿带着网一起飞了起来。

平日里"老死不相往来"的鸟儿居然在生死存亡之际合作起来。徒弟感到无望了,可是捕鸟师抬头看了看快要落山的太阳,又看了一眼飞起的大网,对徒弟说:"这些鸟儿飞不远了,我们快跟上去。"徒弟觉得很纳闷,但还是按照师傅的话做了。他们跟着鸟跑了半个钟头,还没追上那张网,其他人都说他们是傻瓜,可是捕鸟师对此却毫不理会,依然全力追网。

就在太阳将要落山时,网突然整个掉了下来。捕鸟师立刻扑上去,把鸟儿们全部抓住了。徒弟感觉很奇怪,问:"你怎么知道网会落下来?"

捕鸟师回答:"每当夜幕降临时,这些鸟儿都将回巢,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于是有的往南飞,有的往北飞。它们为了各自的利益,闹成一团,不再像起初那样齐心协力了,所以网就掉落下来。"

虽然说人多力量大,可是有的时候人多了反而会坏事。试想一下,人多了,想法也就多了,假如合作者想法不一致以致互相算计,则很容易误入"囚徒困境",那时也是面临失败的时候。

上面的故事可能不甚真实,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哪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囚徒困境",诸如社会科学中的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自然科学中的进货生物学、动物行动学等,它存在的广泛性也正说明它在博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在举行自行车赛的时候,可以把这种心理现象看得很清楚。比赛是明显的博弈,车赛中常常会出现下面的状况:

参赛者在到达终点前,通常会选择以大队伍的方式前进,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出力适中,又不至于太落后。而最前面的选手在迎着风骑的时候是最费力气的,所以人们都知道选择在前面是最差的办法。于是,人们在开始时都不愿意先走一步,从博弈的角度看,他们的行为属于"共同背叛",这让开始比赛时的整体速度非常慢。之后,会有几位耐不住性子的选手骑到前方,过一段时间,他们再相互交换最前面的位置,以共同分担风的阻力,也就是建立了一种"合作关系",这让比赛的整体速度有了提高,可是这时,假如前面其中一个人想一直保持领先,也就是说现在他"个人背叛"了,于是,后面的选手和大队伍就会马上赶过去,达到"共同背叛"。而一般的情况是,在最前方次数越多的选手,一般都会在最后被落后的参赛者赶上,而这个人也往往不是与他并驾齐驱的"合作者"。因为后面的选手骑在前方选手给自己创造的有利条件--冲流之中,他骑起来较为省力。

人们在一场博弈开始的时候,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儒家讲究"财自道生,利缘义取"和佛家讲究的因果报应也真的在这时应验了,因为从"囚徒困境"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假如人们总为自己的利益算计别人,或者只想自己的利益,那么算来算去,最终却可能算计到自己头上。正如"囚徒困境"中的两个囚徒,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等待被杀的猴子和被抢劫的沉默者

"囚徒困境"的存在非常普遍,它非常逼真地反映了日常人际关系和各种活动,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博弈最大利益的打算,所以即使进行多次竞争,对立的双方依然会陷入困境中,达到"纳什均衡"。

在商业活动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囚徒困境"的案例,比如广告竞争:一家公司和另一家公司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两家公司的广告相互影响,也就是说一家公司的广告如果容易被客户广泛接受,那么这家公司将会夺取另一家公司的部分利益。可是如果两家公司同时发出质量相似的产品广告,其成本增加得很快,而收入却增加很少。如果其中一家公司不提高广告的质量,生意势必被另一家公司夺去。其实这时,两家公司都面临着两种选择:其一,合作,相互之间达成协议,减少广告的费用;其二,背叛,加大广告开支的力度,想方设法提高广告的质量,让对方败下阵来。

第一种方法无疑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可是两个竞争的公司很难信任对方,所以根本无法合作,背叛成了他们选择的策略。于是,两家公司往往同时陷入广告战中,而广告费用的增加会损害这两家公司的收益,他们都陷入了"囚徒困境"里。

1992年的英镑事件其实也是一次"囚徒困境"的博弈。在那次事件中,意大利、英国、德国等国的共同利益就是创建统一的欧洲共同体;可是各国在考虑统一货币的利益时,都在强调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且德国在这些国家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它既是德国货币稳定的保证,又是欧洲汇率机制的基础,它的双重身份促成了"囚徒困境"的博弈模式。

被称为金融天才的索罗斯能够利用量子基金发起攻击的主要原因是:从各方面看,德国联邦银行总裁都表示不会放弃本国的利益。而意大利和英国等国家在自己国家利益有损失时,一定会倾向于自保。于是双方产生了分歧,在这种背景下,有关各方更是拒绝承认自己错误的立场,于是这又进一步加重了他们之间的分歧,而索罗斯正是利用这套机制获取暴利的。

生活中的两人博弈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往往有很多人参与博弈,比如商场中的价格战,在这种多人一起博弈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小失误或者小问题都会使其中的某个博弈者采取背叛措施,而其他参与者也会效仿,最终导致全部人都选择了背叛。更糟糕的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没有人会选择主动合作了,所以说在"囚徒困境"中的人越多,其合作越不稳定。

有一群待宰的猴子恰当地演绎了"囚徒困境"的经典版本。

一个人把一群猴子关在一个大笼子里,每隔一天就打开笼子抓出一只猴子杀死。

所以,每次猴子们看到屠杀他们的人来的时候都非常紧张,它们在那里一动不动,生怕一动就引起对方的注意,而被选中杀掉。当这个人把目光落在其中的一只猴子身上时,显然,其他猴子希望他立刻把被选中的猴子抓走,因为在这个人抓住猴子的时候,没被选中的猴子则表现得非常兴奋。当那只被选中的猴子拼命反抗时,其他的猴子则在一边幸灾乐祸,就这样,这群猴子最终都被宰了。

假如这群猴子肯群起而攻之的话,虽然不能全部逃跑,但肯定有一部分会有生还的希望。可是,即使是想反抗的猴子,也因为不知道其他的猴子是不是会和自己一起反抗,所以最终选择了无动于衷,因为如果其他猴子没反抗的话,那么它就会因反抗而引起屠杀者的注意,这对自己显然是不利的。

在人类的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常常出现。

一位刚去美国的印度人去一家印度餐厅吃饭,恰巧那天店里遇到了劫匪。劫匪拿着一把刀子指向老板,而老板把柜子里仅有的三百多美元现金都给了劫匪。劫匪逃跑之后,印度客人看到老板没有报警,便问其原因。老板回答:"报警没什么用,警察到这里至少需要半个钟头,那时这些劫匪早就跑远了。"印度客人不相信老板的话,因为他在自己国家的时候听说美国警察的工作效率非常高,在案发3~5分钟内就能赶到现场,为了验证这位老板的话,他按响了警铃。

后来果然和老板所说的一样,他们等了半个钟头,才来了两个警察,而且警察若无其事地做完笔录后就离开了。

印度客人气得大骂美国警察不负责任,让人没想到的是印度老板却为美国警察辩解:"这也不能全怪警察不负责任,要怪只能怪我们国家的人在开始时没开个好头。说句良心话,这些警察其实是很负责任的,其他地方发生抢劫案,警察都会在很短的时间赶到现场,只有印度餐厅例外。"

"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种族歧视吗?"

"那倒不是,其实这里刚开了几家印度餐厅的时候,遭到抢劫时美国警察也会很快赶到现场,当时就把劫匪逮捕,可是因为受害者担心劫匪报复,竟然不愿站出来指证劫匪,于是警察只能把抓住的劫匪当场释放。后来美国警察对来自印度餐厅的报警不再关注了,时间长了,就发生了现在这样的情状,而且劫匪们根据长时间作案的经验,也明白了这些餐厅管理者的心态,于是更加肆无忌惮。这些劫匪很少在其他商店抢劫,因为风险太大,这些商店不但敢报警,而且还会主动和劫匪搏斗,即使劫匪在得手之后,也很难安全逃走,尤其是犹太人的商店,劫匪们几乎从来不去抢劫他们的商店。因为犹太人不仅会在遭劫后立刻报警,而且还会督促警察办案,假如他们认为警察办案不力,还会主动出资悬赏缉拿劫匪。遇到这样的商家,劫匪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少抢甚至不抢犹太人。而整条街上只有两家犹太商店,印度餐厅则有八九家,虽然印度餐厅的人数比较多,可是遭抢的次数却是犹太人的几倍。"

正因为那些印度人不愿出面指证劫匪,所以才不断地招致劫匪的骚扰,这些印度人其实都是非常理性的人,也正因为他们理性得只顾个人的利益,反而使个人利益不断地受损。他们的沉默对自己来说是最理智、最经济的选择。可是对整体而言却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他们其实也是沉默的受害者,并形成了恶性循环。

还有一种社会现象也很好地说明了这种沉默的"囚徒困境"。

比如有人在公共汽车上看到有小偷在偷其他人的东西,即使看到了,这个人也不愿意当众揪出小偷,至多是侧面提醒一下或者在小偷下车后告诉被偷的人。

没被偷的人大概抱着这样的心态:反正我也没被偷,假如我出面指证小偷,不仅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可能受到小偷的攻击;现在我不指出来,虽然这于我无益,可是起码我也没有什么损失,所以我为什么要指证呢?

见过小偷的人都知道,他们在偷东西的时候往往发出这样一种信号:谁多事就殴打谁。小偷的心理活动大致是这样的:假如一个与此事无关的人指出自己的错误,而不殴打这个人的话,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参与抓捕行动,所以窃贼必然殴打把他指出来的人。而对周围的人来说,他们情愿屈服于小偷的威胁,也不指出他;对于小偷而言,众人如果不反抗,他也不愿暴露目标,相安无事。

这种"沉默的困境"其实和那群待宰的猴群没有什么区别,整个人群的沉默不仅会让社会风气恶化,而且对个人而言也是有害处的。因为这一次倒霉的虽然不是你,可是以后你倒霉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就像那些待杀的猴子一样,天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轮到自己,所以人们应该勇于跳出这种困境,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其他人,加大道德的宣传力度,这样才能解决"囚徒困境"。

同类推荐
  •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品德修养的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品德修养的故事

    本套《中华典故故事全集》全部精选我国著名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爱国为民的故事》、《军事战争的故事》、《修身立世的故事》、《智慧谋略的故事》、《读书学习的故事》、《品质修养的故事》、《社会世情的故事》、《世事明察的故事》、《心灵情感的故事》和《悟道明理的故事》等十册,书中每个典故都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人生每日忠告

    人生每日忠告

    本书内容包括:你拥有了梦想,就拥有了全部、走向梦想的天堂、追求的彼岸,是什么、做情海里那一朵依恋的白云等。
  • 最让你开拓进取的创新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开拓进取的创新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学习和生活一切都按部就班,当人的思想中不再有创新的观念,那将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唯有挖掘和激活人类潜能中的创新思维,生活才能更加五彩斑斓,人类才能以更快的速度进步与改造世界。本书汇集了几百个最让读者开拓进取的创新故事,以创新点拨来进行引导,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启发,进而更加富有创新精神。
  • 让你的谈吐更动人

    让你的谈吐更动人

    会讲道理: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讲道理来说服别人。释放真诚:只有在言谈话语之间释放出你的真诚,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才能获得真诚的朋友,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说话适当:学会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就是要学会察言观色、把握时机,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说恰如其分的话。拉近距离:在和人初次见面时,学会用恰到好处的语言与人交谈,就能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迅速地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学会幽默:幽默是一种交谈的艺术,是睿智和豁达的体现,是一个人的思想、学识、智慧、灵感在语言中的体现。肢体语言:人的肢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姿势、人际空间距离、服饰语言等。
  • 潜伏在职场

    潜伏在职场

    职场如战场,稍有不慎,我们就会误入歧途,掉进陷阱。在职场中,人人都渴望成功。不过,渴望成功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取得成功的人却很少,原因就在于很多人没有真正领悟职场潜伏术。
热门推荐
  • 怀情相思

    怀情相思

    “苏总,苏总,外面有个男人自称是你的丈夫,还扬言说如果不让他进来,他就将....将你的果照公布于众.........”女人汗颜挥挥手,示意让人放他进来,可谁能告诉她,所谓的她的果照什么时候居然变成了一只宠物猪????“岑、相、思!!!!!!!!!!!!!!!!!!”
  • 劈天斩神

    劈天斩神

    封印将破,鬼、魔蠢蠢欲动,威胁天下苍生!少年逸尘,修《大五行诀》,得无极剑,聚星辰之力,拥造化之功。入鬼域闯魔界,天下初定。未得喘息之机,危机又至,真正的浩劫才刚刚拉开序幕……
  • 熊之传说

    熊之传说

    这本书旨在创造一个有趣的世界。主角身上背负着巨大的责任,掩藏着上个时代重要的秘密。你会看到上帝创造人类的动机和整个创造过程,也会看到人类逐渐达到上帝的创造能力后,逾越神的界限,创造新种族。你会看到各种各样形式存在的国家,以“把全世界男性都转变成女性”为目标的阳道山脉女儿国;在任何物质空间中都不存在,而只存在于智慧生物梦境中的迷药之城;独立于任何行政体系之外无法无天无政府主义者聚居的无主之地。你会看到各种各样奇怪的生物,他们都有各自的生存之道。这会是个精彩的故事。希望你阅读愉快:)
  • 乱世美人:倾城大小姐

    乱世美人:倾城大小姐

    新书《第一傲妃:腹黑帝君快点追》欢迎收藏~~她本是魔族的大小姐,玩世不恭,为了寻找魔族的大祭师,踏足凡尘。他本是大启国的皇子,沉默不语,不想屈服于皇室的斗争,浪迹乱世。当玩世不恭的大小姐霸上面瘫不语的皇子,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且看风云!“美人,你跑啥?”叶七双眼露出精光。“姑娘,请自重。”南初把叶七推出怀中。“我很重吗?姐一百斤都不到!!”叶七气愤装作要走。“站住,你跑啥?”好啊!本来姐要压得人,怎么被人压了。哇呀呀呀气死姐了!反压回去,“美人应该在下面”且看他们强强联手,颠覆这乱世。
  • 重生之蛇精病的报恩

    重生之蛇精病的报恩

    邓梓从小有三个目标:1、谢浩然爱上她;2、跟谢浩然牵手成功;3、跟谢浩然共度一生。大学毕业后在她终于向第三个迈进的时候,她却不经意的感觉到身后总有一道视线,不近不远的跟着她……邓梓尖叫:你是谁!你为什么老跟着我!潘毓认真脸:我是来报恩的。
  • 青涩旋律

    青涩旋律

    本书为校园轻喜剧,以对话为主的剧本小说。男403宿舍号称老字辈宿舍、女403宿舍号称美女宿舍,这两个相隔不到五十米窗口正对着的同班宿舍却是冤家。文斗、舞斗、告状、整蛊,卖画、卖唱、黑客、侠客……一群青涩学生青涩的大学时代。
  • 武道丹神

    武道丹神

    堡主之子天资愚钝,无意中得到一枚可以炼丹的宝珠,从此一飞冲天。宝珠在手,天下我有,看李峰如何踏上武道巅峰。
  • 和EXO之间的相遇

    和EXO之间的相遇

    初次遇到了EXO就成了他们的小公主,后来经过了努力变成了明星。
  • 我才不要当巫妖王

    我才不要当巫妖王

    空白,一位复杂的家里蹲,不仅穿越了,还无缘无故的成为了新一代的巫妖王。这是个新巫妖与旧大陆的故事,没有其他故事的雷同。来自本作者的无脑想象。空白的愿望,还有与血菲儿的关系…身死的巫妖王、教皇的阴谋还有甲乙丙丁的四帝重重相叠的谜团。空白一步一步的走进漩涡…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个锅绝对不背!等等我怎么刚出头就被痛打了,我要练级!!!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估计也不可能QQ群:592741436。
  • 星羽碎

    星羽碎

    谁说地狱不可翻身,风云不可变,在凌厉的秃鹰,未发育前也是雏鹰,“废材”与“天才”一念之差,一个小男孩的崛起改变了星辰的的历史,因为体质的原因不能修炼魔气和造气但是却能修炼星辰气,为路途的遥远而奔波,为世界的巅峰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