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31700000014

第14章 妈妈,青春期孩子的保护神

◎细节

切莫与青春期逆反的孩子较劲

孩子进入青春逆反期,容易和父母、老师“较劲”。他们渴望独立,不喜欢被干涉。妈妈应该认识到,孩子的逆反不完全是坏事,只要多加引导,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

家教案例

陈冲现在上初中了,最常对妈妈说的一句话是:“你烦不烦啊,真啰唆!”陈冲现在回家就上网,妈妈本是出于关心,问问他的情况,谁知他一生气就和妈妈顶嘴。妈妈觉得儿子现在像个火药桶,动不动就发火。

陈冲好长时间没和妈妈聊天了,母子俩总在暗暗较劲。妈妈越反对的事,陈冲偏要做。妈妈故意设置了电脑密码,陈冲想上网必须找妈妈,他很生气。一气之下,他跑到网吧玩,不在家上网了。

专家解析

孩子进入青春逆反期,容易“他亲”,这个阶段,孩子要从儿童向成人过渡,孩子渴望独立、自由,越是被“权威”反对的事情,越是能激起孩子的兴趣。

妈妈要转变教育方式,如果继续以专制、强制的方式对待孩子,只能激发孩子的“抗上”心理。妈妈会发现:压制越严重,孩子的逆反行为越剧烈,种种不良行为一一涌现。妈妈对待青春期的孩子要多观察、倾听,要尊重孩子的成熟愿望,少干涉、命令,别把孩子推开。

要成为孩子的“分忧人”,才能真正走近孩子,重新获得孩子的敬爱。

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妈妈的关爱。孩子的困惑、苦恼都需要妈妈指点迷津。妈妈要让孩子正确看待成熟的转变,达到心智的完善、人格的健全,走向真正的成熟。妈妈多给予孩子尊重、平等、爱,就能逐渐化开母子间的“较劲”心理。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心理教育至关重要。母子间具有融洽、亲密的关系,才能给孩子最需要的指点、帮助。

给妈妈的建议

孩子进入青春期,会因为好胜心强、渴望成熟,常做出大胆、违背常规的尝试。他们喜欢通过否定权威、标新立异的方式来寻找自我,希望社会能承认自己的价值和地位,愿意用非常态的言行引人注意。

妈妈要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不否定、嘲弄他们的言行,给予孩子尊重、理解,从而增进亲子情谊,让孩子把妈妈当“知心人”、“分忧者”。

妈妈潜意识认为自己的言行都是对的,是为孩子好。这种思考方式,容易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妈妈越采取高压措施,孩子越逆反。

黄远明上初中时开始住校,一个星期回一次家。妈妈总怕他照顾不好自己,事事对他严格要求。黄远明很抵触这种方式,他不想被管制。学校附近的网吧,最先吸引了他,每天中午、晚上他都要去玩几个小时。

妈妈有一次悄悄到学校,发现了他的秘密。周末一回家,妈妈就开始审问他。黄远明死不承认,说妈妈冤枉他。妈妈只得苦口婆心地劝他别误了学习。可是,妈妈的话,黄远明一句也没听进去。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妈妈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把他们当大人看待,不要再拿儿童期说教、管制的方法教育他们,这样容易引发孩子的抵触、逆反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注重个人隐私,他们把自己的秘密锁在相册里、日记里、手机里。妈妈未经允许千万别去刺探,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恶化母子关系。

刘琳有一个漂亮精致的日记本,她喜欢写好东西后锁起来。妈妈看到她话越来越少,和自己越来越疏远,就萌生了偷看她日记的想法。妈妈留心观察着,只要她忘记锁日记了,妈妈就趁机偷看。

日记表明,刘琳谈恋爱了,还是跟一个社会男子,双方是上网认识的。妈妈看后,吓了一跳。这天刘琳放学回家,妈妈忍不住向她摊牌了,刘琳气得大哭了一场。妈妈的劝告她一句也没听清,她现在开始“仇恨”妈妈了。

妈妈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总有各种秘密,这是他们独立的表现。妈妈侵犯了孩子的隐私,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让问题更难解决。

妈妈总喜欢担心孩子,事事都要询问、出谋划策,而孩子总说妈妈“太烦”。实际上,妈妈确是杞人忧天。孩子希望获得自主性,妈妈就要信赖他们,相信他们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陈芳星期天要到同学家去玩,同学家在郊区,妈妈很不放心,出门前不停地叮嘱她,车在哪里坐,有事要打电话,回家别太晚……陈芳真想顶两句嘴,但她知道这是妈妈担心自己,对妈妈说:“你放心吧,我已经长大了,会照顾自己了。”

陈芳顺利到达同学家后,妈妈的电话也过来了,陈芳笑着说:“我妈可追得真紧啊。”同学也笑着说:“我妈也一样。”

妈妈只要给予孩子充分的信赖,孩子也能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孩子的大部分行为都是理智的,只是渴望独立,想寻找更多的自由空间,这是孩子长大的表现。妈妈过度的管制,会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

孩子处于青春逆反期,会更加敏感同异性的交往。妈妈不要禁止孩子同异性来往,这样只会事与愿违,孩子会更叛逆。妈妈要鼓励孩子健康、正常地同异性交往,这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妈妈反对孩子“早恋”,是母子关系僵化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实,孩子“早恋”只能疏导不能禁止。只要孩子能够建立正常的两性交往关系,就能处理好自己的“早恋”问题,不走极端。

◎细节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老师

中国青少年的性知识90%来自不良渠道。因为家庭、社会谈性色变,导致孩子无法获得健康、正常的性教育知识,最终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教案例

陈强现在上初中了,学校开了生理卫生课,这是他每一次接触性知识。老师清楚地给孩子们讲述了性器官、性发育、性卫生及性心理的相关内容,几堂课下来,陈强终于明白了“性”的基本概念,也消除了自己的许多好奇心。

陈强今年14岁,以前他总有很多疑问和好奇,但是他从不敢问父母。有几次,他试探地问爸爸,也被爸爸严厉拒绝了。这些疑问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也从同学那里知道了些只言片语,但是始终都不透彻。

陈强听完生理卫生课后,心里长久积压的疑问一下子全解开了。

专家解析

孩子的性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它包括的性的德、智、体、美几个方面,核心内容是性知识和性道德的教育,二者相辅相成。

妈妈是和孩子走得最亲密的人,孩子年龄适合后,就应该找到适当的机会告诉孩子相关的性知识,打消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身心变化,让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孩子在11~12岁之间,是进行性教育的最佳时机,此时孩子的身体开始第二性特征发育,心理也有相应变化。

性知识教育是性道德教育的前提。妈妈先要告诉孩子性器官、性发育、性卫生相关的知识,让孩子正确了解了自己身心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建立起性道德,讲性卫生。让孩子学会自爱,是性教育的目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时常会提出一些关于性的疑问,妈妈要采用自然、温和的态度,坦诚回答孩子的疑问,不要欺骗孩子。妈妈自然、果断、明了的回答,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也不会产生神秘感和好奇心。孩子从妈妈这里了解到性知识,比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更安全、更健康。

性教育是孩子成长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孩子受到良好的性教育,才会尊重异性、爱护异性,也更珍惜自己。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让孩子了解“性”的基本概念,消除孩子的好奇心。性的科学知识包括:性的器官、性的发育、性的卫生、性的心理。孩子真正了解了“性”是怎么回事,也就能破除神秘感和愚昧无知,正确对待自己的身心变化了。

性的知识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不仅要注意科学性,也要讲究思想性,妈妈要从效果出发,合理选择内容及教育方法。

孩子的性教育过迟和过早都不好,最佳年龄是11~12岁。这时孩子开始第二性特征发育,对性的疑惑也在增加,及时了解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育。

陈征现在上六年级了,他的个子长得很快。班上出现了男生喜欢女生的现象,他觉得很新奇,他回家告诉了妈妈这些小秘密。妈妈便对他说:“这是你们长大的表现,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

妈妈买了一本专门写给青春期男孩子看的书送给陈征。里面讲了这个时期男孩子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的变化和一些性知识。看完后,陈征对一些自己一直好奇却又难以启齿的事终于恍然大悟。他想:上了初中,自己肯定也会对异性产生好感,原来这都是成长中很正常的心理变化。

孩子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就需要了解相关的性知识,这样孩子才能正确、坦然地面对自己身心的各种变化。妈妈可以采取和孩子聊天的方式,也可以用让孩子阅读关于青春期指导类书籍的方式来帮助孩子了解这些知识。

性的道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孩子进入青春期,了解了相关的性知识后,也要加强性道德教育,避免孩子走上性犯罪的歧途。

陈清上初中了,他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个女生。他一次次给她写信,都被拒绝,陈清为此很生气。一次,他在楼梯口堵住女孩,要女孩给一个答复,却被女生失手推下了楼梯。陈清不敢宣扬,只能自己去医务室上药。

有了这次经历后,陈清并没有收敛,时常在班上对喜欢的女生动手动脚,班上的女生都很讨厌他。

妈妈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教育陈清说:“孩子,你要学会尊重别人,这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和条件。你要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这才是你的本职任务。只有这样,今后你才有资格谈恋爱。”

在妈妈的教育下,陈清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观念,学会了和异性友好相处,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

孩子的性道德,表现在建立正确的两性相处关系上。孩子要学会珍惜自己、尊重异性、爱护异性,提升自己的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妈妈要教给孩子正确的性卫生知识,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卫生习惯要及时纠正。

孩子获取正确的性卫生知识的主要渠道在于母亲。妈妈要在孩子步入青春期后,适时告诉孩子须知的注意事项,让孩子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性疑问,妈妈面对孩子的提问,要做到以下几点:用自然、温和的态度坦诚回答,不要欺骗也不要详细回答;用科学名词解释男女生殖器,并告诉孩子不要随便玩弄;回答时要坚决、果断、明了,不引申、不联想;轻描淡写地回答,不要营造神秘感。

妈妈用自然大方、恰到好处的表情、语言来解答孩子的各种性疑问,能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了解到正确的性知识,帮孩子解除各种青春期疑惑。

◎细节

教会孩子如何跟异性交往

异性间相互吸引是正常现象,妈妈要教孩子在与异性交往时,不必过于紧张、自责。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感情也不稳定,妈妈要教会孩子与异性正常交往。

家教案例

刘萌现在12岁了,她只要和男性说话就会脸红。妈妈每次看到女儿面红耳赤、拘谨、恐惧的样子,都很替她着急。

妈妈告诉刘萌,正常的异性友谊对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很有益处的。因为异性朋友的思想和观点和同性朋友不同,他们会让她更多地了解生活和学习,这对她成年之后和男性朋友正常交往也是很有帮助的。

但刘萌好像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和异性朋友交往。妈妈为她买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书,还鼓励刘萌走进集体,和异性同学一起玩,做游戏。此外,妈妈为刘萌报了围棋班。在围棋班里,刘萌接触了很多男同学,他们的思路缜密,反应敏捷,常帮助和指点刘萌。现在的她身边有了很多不错的异性朋友。她的性格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专家解析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现“异性交往障碍”,无法自然地与异性交往,这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利孩子今后建立正确的两性关系。

孩子在青春期时,心智尚未成熟,容易被情感主导,走入异性交往的误区。孩子渴望与异性正常交往,却时常表现得不够成熟,产生许多尴尬场景。学会与异性正常交往,是青春期孩子最迫切的心愿。

妈妈要鼓励孩子与异性进行正常交往。中国父母常常敏感孩子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害怕孩子陷入“早恋”。妈妈常常限制孩子与异性关系亲密,不鼓励孩子结交异性朋友,这种教育方式其实是错误的,它不利孩子学会处理两性关系。

孩子需要异性朋友。研究显示,异性朋友能给孩子带来如下益处:带来稳定感和安全感;获得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经验;提升理解力和宽容度;掌握社交技能;提供求爱的经验;培养诚实的道德观等。

妈妈鼓励孩子与异性正常交往,教给孩子各种与异性交往的原则,能够充分满足孩子青春期与异性交往的好奇心,释放性心理能量。

给妈妈的建议

孩子在与异性交往时要树立健康的交往意识。不必太拘谨,应该像对待同性一样自然、大方,过分拘谨会令人生厌。孩子在与异性交往时,不宜太随便,也不宜太冷淡,要避免过分亲昵等。

妈妈要告诉孩子,在与人交往时,不要把性别作为是否交往的前提。无论男女都应友好相处,这种方式才是健康的异性交往意识。

孩子与异性交往时,既要尊重对方,又要自尊自重,这样才能互相关心、爱护。相互挑逗,侮辱异性,这些方式都不是健康的交往方式。

陈赋现在上高一了,班上的女生都不喜欢他。他和女生交往时太随便,很喜欢把手放在女同学肩上。谁要和他多说两句话,他马上就想卖弄自己。

陈赋喜欢上了班上的王怡,他每天一下课就要围着她转。班上有同学说王怡的坏话,他就要和别人过不去。王怡也很反感陈赋的言行,因为他,好些女同学都不愿意和她做朋友了。陈赋明知王怡厌恶自己,却丝毫不收敛自己的言行。

妈妈要教育孩子在与异性交往时,自珍自爱、尊重对方,才能被人喜欢。不适宜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个人形象,也恶化孩子的人际关系。

孩子与异性交往要注意广交,多采用群体、公开的方式,不宜进行单独、长期和单一的异性交往。

陈佑琳有一个干哥哥叫刘凯,他是班上的体育委员。陈佑琳是个文静、内向的女孩,她平时不爱说话,刘凯对她比较照顾,她对刘凯也非常依赖。

妈妈发现她经常提到刘凯,对他很崇拜,妈妈害怕她走入“早恋”,便鼓励她多交异性朋友,多和刘凯参加群体、公开活动。陈佑琳听从了妈妈的建议,和刘凯一起报名参加歌咏比赛。诗歌朗诵是她的强项,一轮比赛下来,她又结识了几个异性朋友。

妈妈要鼓励孩子多与异性进行群体、公开的交往,学会和异性交往的正确方式。这样孩子才能够更成熟、理智地处理两性关系。

孩子与异性交往时,妈妈别紧张。现在的独生子女多,孩子比较寂寞,孩子与异性交往,大多只是想多一个玩伴,并非是“早恋”。

刘高现在上初一,他每天都和楼下的王语一同玩,两个人关系特别好,还时常一起做作业。妈妈觉得两人关系密切,有些担忧。

有一天,妈妈去学校给刘高送衣服,看到王语和一大群男孩在玩篮球,妈妈一下子放心了。原来,自己太多虑了。现在,刘高和王语在一起说笑、打闹,妈妈再也不多心了。她觉得孩子长大了,能够处理好同异性的关系了。

孩子与同龄异性间更容易相互吸引,这种现象很正常。妈妈不要把孩子同异性间的来往,都同“早恋”挂钩。妈妈太敏感,不利于同孩子沟通。青春期的“早恋”处理不当,是造成亲子矛盾、隔阂的重要原因。

孩子多与异性交往益处多。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渴望与异性多接触,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能够掌握两性交往的技能,获得稳定的安全感。而且,孩子在与异性相处时会获得更多的愉悦感。

孩子多与异性交往,能够提升理解力,让孩子变得更加宽容大度,自我评价更客观、更真实,有利于孩子树立起健康的两性交往意识。

◎细节

和孩子一起直面“早恋”

“早恋”是一种青春期朦胧、单纯的爱,并不是妈妈所担心的:孩子在与异性亲密接触。这种似懂非懂的“爱”,成了青春期孩子的最大“烦恼”。

家教案例

陈迅语现在特别爱打扮,一回家准要先对着镜子摆弄一番。妈妈看到她的发型也是一个月换一次,还时常抹上指甲油、口红。

有一天,妈妈看到陈迅语和一个头发染成深红色的男子勾肩搭背地走着,妈妈吓了一跳。女儿刚上高二,怎么和社会人士混在了一起。陈迅语的成绩在班里处于中上等,妈妈希望她努力一下,能够考上大学。陈迅语表示,她不爱读书,她喜欢美容、美发。

陈迅语的成绩波动很大,妈妈知道恋爱影响了她的学习。看到女儿时而忧郁、时而兴奋、时而烦躁不安,妈妈很替孩子担心。

专家解析

孩子进入青春期,对异性产生爱慕,社会通常称之为“早恋”。现在初、高中校园里,早恋的现象比较普遍。“早恋”具有朦胧性、矛盾性、变异性、差异性的特点。孩子对“早恋”的结局也很不明确,所以怀揣一份真挚的情感时,时常矛盾、痛苦。孩子体味着“早恋”中的愉悦,又怀着深深的隐忧。这些情感刺激,让孩子处于盲目、冲动、恐惧的冲突中,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业和人际交往。

孩子“早恋”的原因主要如下:爱慕对方的仪表、专长、品性;对异性的身体、生活、心理和对自己的态度产生了好奇心;模仿社会上、影视作品里、书报中的行为;迫于同龄人都有“谣言”“绯闻”的压力想跟风;学习受挫时寻求心理补偿;对父母及社会管束的逆反等。

孩子出现“早恋”,会出现冲动、情绪不稳定、自控力差等现象。这些变化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健康,让孩子易出现消化道病症、低血糖;心理上,孩子面临学校、社会、父母的压力,容易心理失衡,出现各种心理阴影及疾病;学习上,注意力下降,无心学习,成绩下降。

“早恋”对青少年的影响较大。妈妈要陪孩子一起来面对,帮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给妈妈的建议

少男少女之间的爱慕属于隐私。妈妈不要轻易暴露孩子的隐私或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制止孩子“早恋”,这种方式会激化亲子矛盾,让孩子疏远妈妈,不把妈妈当朋友。妈妈尊重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对孩子的“早恋”,妈妈只要抱持尊重的态度,“早恋”也就不再可怕。人人都会经历这段青涩的岁月,妈妈正确的引导,能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

妈妈为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各种校外旅游、联谊、公益活动,能够帮孩子建立起健康正常的两性交往关系。

夏之星是个开朗、活跃的女孩,妈妈鼓励她多参与群体活动,所以她的业余生活很丰富。她是班里的“大名人”,参加了校诗歌朗诵大赛、校女子篮球、排球队,还利用周末和同学宣传“环境保护”“艾滋病防治”等公益活动。夏之星和男同学交往时大方得体,大家也很喜欢和她做朋友。她也有青春的苦恼,但是她在业余兴趣和异性朋友的帮助下,能够很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习从未受过影响。

孩子对异性产生爱慕很正常。丰富的课余生活,能帮助孩子发泄充沛的精力,转移兴趣点,让孩子的“早恋”情感适当转移、减弱。

孩子进入“早恋”期,妈妈更要注重同孩子的关系。妈妈能够和孩子顺畅地交流,就能够更好地帮孩子解除困惑。如果孩子把妈妈排斥在外,不吐露任何心事,妈妈也就无法理解孩子、帮助孩子。

花琳和妈妈的关系很好,邻居常常戏称母女俩像“姐妹”。花琳上初中了,她喜欢上了班上的陈军。他为人谦和、儒雅,学习、体育都很好。妈妈知道了这件事,要她把陈军的事多讲给妈妈听,妈妈边听也会边夸奖他的优点。

花琳觉得妈妈很理解自己,她也很依赖妈妈。妈妈指点她,你和阵军正值求学期,陈军学习好,你有不懂的可以多请教他。你们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妈妈容易在孩子的“早恋”问题上,与孩子出现冲突,这样不利于同孩子交流。妈妈要多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情感动向,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妈妈要多和孩子的班主任沟通,因为班主任更清楚孩子在学校的动向。孩子出现“早恋”现象,妈妈别难为情,要和老师多沟通,共同配合,帮孩子走出情感误区。

刘云浮喜欢上了小米。他整天魂不守舍的,回家也时常无精打采。妈妈跟他的班主任聊天,才知道孩子“早恋”了。原来儿子给小米写了封情书,被小米当众撕碎了。刘云浮学习不错,就是性格有些内向,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

妈妈找刘云浮谈话,转达了老师对他的希望,说妈妈和老师都觉得他是棵好苗子,上重点高中肯定没问题,现在不要被一时的冲动所困扰,要以学习为重。刘云浮听了妈妈的一席话,心情开朗了许多,把重心又放在了学业上,重新在学习中找回了成就感。

孩子更多的时间在学校,“早恋”多发生在初、高中,此时孩子回家时间缩短,妈妈要多和孩子的班主任沟通,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及时配合老师,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早恋”,妈妈不要忽视了对孩子的性教育。孩子只有了解科学的性知识、性卫生、性道德,才能树立正确的两性交往观。妈妈及时告诉孩子有关性、恋爱、婚姻的知识,帮孩子打“早恋”的预防针。

许多年纪尚幼的青少年,由于缺乏性教育,走上了性犯罪的道路,这是悲哀的事情。在孩子青春期阶段,妈妈不要忽视了对孩子的关注和引导,要让孩子健康、安全地度过青春期。

◎细节

尊重隐私,保护孩子的“秘密花园”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花园”,那里面盛开着他们青春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他们会小心翼翼地守卫着。而不少不懂得青春期孩子心理特点的妈妈,却往往用爱的名义来侵犯孩子的这块隐私空间,给孩子造成伤害,造成孩子与自己越来越深的隔阂。

家教案例

毕丽敏是个15岁的女孩,这几天,妈妈发现她总是躲在屋里写东西,一边写一边偷偷地抿笑,写完后还要把笔记本锁到抽屉里。妈妈怀疑女儿有什么事情瞒着她,一次毕丽敏上学后,妈妈偷偷地打开她的抽屉,发现日记里面写的几乎全是女儿对语文老师的爱慕之情。

当天放学后,妈妈把日记本扔在毕丽敏面前,批评她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还责骂她小小年纪就开始做春梦。毕丽敏小心翼翼隐藏起来的小秘密被妈妈用这样难听的语言无情揭穿,又羞又气,认为妈妈一点都不尊重她,躲在屋里哭了好几天,从此变成了一个跟专门妈妈“作对”的孩子。

专家解析

青春期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敏感的,他们会用日记、书信等私密的方式来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身体和心理变化。

青春期的孩子喜欢把自己的抽屉上把锁,是想保护自己的隐私,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孩子有自己的隐私是独立意识的体现,妈妈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这个阶段,妈妈会发现自己与孩子交流方面的冲突日渐突出。这个阶段很多,妈妈也对孩子的担心,慢慢转变为不放心和不信任。于是一些妈妈偷听电话、偷看日记,甚至用跟踪的办法“窥探”孩子的生活。

孩子大了,心中自然会有不愿告诉他人的秘密。尽管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但毕竟是孩子走向成熟的表现,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妈妈对此应该予以尊重,千万不能因为孩子不再像以往那样和自己说心里话、有事瞒着自己或给抽屉上锁而心急、焦虑,更不要采取“偷看”之类的方法。否则,只会给青春期孩子的心灵蒙上沉重的阴影。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敏感、自尊,很难忍受别人的误解和偏见。妈妈试着去了解他们,与他们沟通、闲聊,加强家庭内部的民主、温馨气氛,才是减少孩子对日记本的“感情依赖”,鼓励孩子与妈妈共享心灵的良好方法。

有自己的隐私是每个孩子成长道路上所必须经历的一个人生阶段。作为孩子,理应有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他们自己才是花园的主人,不容许有任何人来干涉,包括自己的妈妈。

妈妈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找到恰当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可以主动跟孩子谈谈自己在这个年龄时的一些所思所想和曾经历过的成功和挫折,甚至谈一些自己当初的隐私,谈自己对目前一些事物的看法和想法,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使自己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朋友。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后,孩子往往会愿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跟妈妈分享,这样妈妈才能主动地了解和掌握孩子的隐秘状况,给予必要的成长指点和教育。

尽管这个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但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仍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能力,还不能很好地处理生活和学习。这就需要妈妈留心观察孩子,在尊重孩子内心隐私的同时,重视培养孩子分辨是非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韩素芳今年上初三了,和妈妈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她有什么困惑都会和妈妈说。这天韩素芳放学回到家后闷闷不乐的,妈妈看出孩子的情绪不对,就问她发生什么事了。

韩素芳从书包里拿出一件精致的礼物,说是班里一个男生送给她的,她不接受,那个男生就在校门口等着她,她只好把礼物带回来了。妈妈告诉她,有男生欣赏自己并不是一件坏事,要以合适的方式来拒绝男孩进一步的私下交往。礼物如果很贵重,要找一个恰当的时间退还给他,同时谢谢他的好意,并坚持请他不要再送礼物;礼物如果不贵重,就大大方方地收下,可以回赠他一件文具。只与男生在公众场合交往,在学习上做好朋友,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当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甚至是相处得比较好的异性朋友时,妈妈更应循循善诱,加以适当的引导,帮助孩子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辨别能力,处理遇到的各种矛盾,让孩子学会把握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孩子有了隐私,许多做妈妈的总是千方百计地去侦察,如翻抽屉看日记、拆信件,甚至打骂训斥。殊不知这种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背负上沉重的精神压力,甚至产生敌意和反抗,采取全方位的信息封锁和防备措施,导致妈妈与孩子关系的恶化。

理智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也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不去刻意窥探,但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对孩子的隐私要给予充分的关注,积极的引导。

孩子希望妈妈可以把她当成大人来看待,这就需要妈妈做事光明磊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妈妈可以送给孩子一本日记本,让孩子记录自己的心理发展历程,让孩子在日记里记录自己的情感,排解自己的压力。妈妈送孩子一本带锁的日记本,可以向孩子传达一种妈妈理解、尊重他独立性和人格的意识,让孩子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同时,妈妈还要告诉孩子,妈妈送她日记本是为了让他有自由的空间,但是当孩子有了自己解决不了的困惑时,一定要寻求妈妈的帮助。这样,既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又能树立妈妈的好形象。

获取有关孩子隐私的信息后,即使这些信息存在有些越轨和不良的因素,妈妈也不必大惊失色、殴打辱骂,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聊天时讨论理想、事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用自己或别人成长的经历作事例,引导孩子自己悟出为人处世的真理,提高孩子按规范要求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有了这种自我教育能力,一些隐私中的危险倾向,都有可能自我解决。

◎细节

告诉孩子如何应对性骚扰

性骚扰“低龄化”的趋势,让妈妈们更担心。现代社会资讯发达、开放程度高,让性骚扰来得更早、铺得更广、花样更多。孩子不会应对性骚扰,让妈妈担忧。

家教案例

陈红蕴现在上初二,每天坐公交车上学,她很害怕站在异性身旁。有一次,车上人很多,她隐约感到背后的人在摸她。陈红蕴很害怕,她赶紧往前挤,但是对方还是跟了上来。从此以后,她只要一上车,就找同性多的地方站。

平时她常听妈妈和她的朋友聊天,说现在的男人怎么坏,心里也对男同学有了排斥的心理,和他们碰面时总显得局促不安。她越是这样,越有些调皮的男同学故意碰撞她。她为这些事既尴尬,又苦恼,时常一个人发呆。她现在只要和异性交往,就害羞、恐惧,这使她的异性朋友很少。

她不敢对人说这些“秘密”,只能自己忍着,学着忘记不愉快。

专家解析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发育加速,第二性特征逐渐出现,碰到性骚扰的几率也在增加。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孩子不懂应付性骚扰。

据调查,70%的孩子在受到性骚扰后,会首先告诉父母。这一数字表明,妈妈是孩子首选的求助保护对象之一。妈妈要利用好这个机会,教会孩子正确地防范性骚扰。随着性骚扰低龄化的出现,孩子在9岁左右,妈妈就要告知孩子正确的防范举措了。

承认受到性骚扰的孩子中,有50%的骚扰来自长辈亲友,另有25%来自同龄异性,25%来自陌生人。熟人占了孩子性骚扰对象中的大多数,这导致孩子“不敢反抗”,“不愿说出口”,只能“哭泣”、“沉默”。

性骚扰对年幼孩子的伤害不言而喻。青春期的阴影多来自性骚扰,它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育,阻碍了孩子健康、正常的两性交往。大多数女孩都会碰到性骚扰,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影响了她们的正常学习、生活。

妈妈要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让自己的精神、身体不遭受到伤害。

给妈妈的建议

瑞典是全球性教育的典范,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对孩子进行避孕教育,让孩子了解性。日本、丹麦、美国等国家,在这方面也做得不错。中国父母也要跟进,让孩子从小了解性,学会保护自己。

许多中国孩子不知道什么叫性骚扰,这是家庭性教育的缺失。妈妈让孩子了解了性,孩子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孩子受到性骚扰时,要看情况决定对策。如果人少、地偏、天晚,激烈地反抗会带来更大的伤害。生命最重要,妈妈要教孩子冷静、机智地应对性骚扰。

王芳的家离学校不远,她每天上完晚自习就9点多了,常常跟同学结伴回家。

一天,她由于解题晚了,就独自走回去,刚到半路,一个男子从角落里走出拦住了她。对方神情怪异,借口问路想让她带路。王芳镇定地把他当作熟人,问他问题,对方放松了警惕。王芳和他周旋了几分钟,见到有个人从路边走过,连忙大声说道:“林姐,等等我,我和你一起回家。”

陌生男子见状,赶紧落荒而逃。王芳也吓出了一身冷汗。

孩子在遭遇性骚扰威胁时,冷静、镇定的言行,能为自己赢得时间,化解危机。孩子如果人单力孤,慌张、惊惧、反抗,会使事态激化。

孩子受到性骚扰后,情绪会受到干扰,会有苦恼、愤怒、羞耻等负面情绪。妈妈要做孩子的倾诉对象,帮孩子排除困惑、苦恼,同时要保护好这些“秘密”。

孩子受到性骚扰后,需要获得帮助、支持、排解,妈妈要做孩子的守护者。妈妈要尊重孩子,保护好他们的隐私,这样,孩子才乐意找妈妈求助。

妈妈要教孩子要时刻警惕各种危险,不和网友随意见面。平时,对各种陌生人、熟人,也要小心防范,保持安全距离。单独出行时,可带一些防身器具,保护好自己。

刘蓝的父母不在家。楼下的王叔叔来借修车工具,刘蓝拿给了他,他却还不肯走。王叔叔坐下来和她谈话,刘蓝觉得很别扭,因为他总是故意摸她的头和手。刘蓝的警惕性马上就上来了,她巧妙地找了个去给小菊打了个电话。

一会儿,家里的门铃响了。刘蓝高兴地去开门,好友小菊走了进来,邀她出去玩。刘蓝表示要出门,王叔叔也只好悻悻地走了。

自我保护意识,对青春期的孩子很重要。很多性侵犯都会有征兆,如果孩子有警惕性,能够快速觉察,就能及时应对,远离危险。妈妈多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使孩子能够在紧要关头保护自己。

◎细节

做个和孩子一起追星的妈妈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时期的过渡性需求和标志性行为。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需要形成自我确认,追星恰恰能满足孩子这方面的心理需求。

家教案例

刘涵灵最近迷上了“快乐女生”,她喜欢里面的曾轶可。刘涵灵也是“90后”,她喜欢唱歌,但是总会被人笑话。大家都说她五音不全,但是刘涵灵唱得很用心。曾轶可的出现,让她找到了自信,她觉得只要有梦想,敢于去展示,就能做“明星”。

妈妈也喜欢音乐,她很尊重刘涵灵的想法。最近一段时间,刘涵灵总喜欢上网为曾轶可挺帖子。妈妈怕耽误了她的学习,就主动帮女儿承担了这个任务。刘涵灵对妈妈的支持很感激,她也没有忘记妈妈的希望:好好学习。

刘涵灵还是把重心放在学习上,每次学习完毕,上网看看曾轶可的动向,成了她最好的休闲方式。

专家解析

追星,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意义。妈妈要给予理解,不必将“追星”打入“十恶不赦”的行列。

“追星”其实是一种榜样的认同和学习。妈妈能够引导孩子学习“星”身上的闪光点,对孩子有利无害。明星也有鲜为人知的“往事”,他们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受到孩子的崇拜也无可厚非。

研究显示,小学生“追星”还处于萌芽状态,初中、高中学生90%的孩子有偶像。在中学生中,崇拜明星外貌的占20%,崇拜明星才华的占70%,崇拜明星品德的占10%。

孩子正在步入成年,需要自我确认。偶像能展示出青少年的内心理想和追求的个性特点。孩子把“星”作为了人生路上的楷模、榜样,妈妈只要善于引导,就能将孩子追星的热情,转化为孩子奋斗的动力。

妈妈陪孩子一起“追星”,是对孩子的理解、尊重,妈妈及时引导孩子健康、有度地“追星”,能帮孩子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

给妈妈的建议

每个“星”身上都有亮点,妈妈要帮孩子发掘。研究也显示,大多数孩子是崇拜“星”的才华。明星也需要通过勤奋地学习,不断地磨炼,才能达到才能、技艺的炉火纯青。明星勤奋的事例也很多,妈妈只要肯挖掘就能找出很多。

孩子更乐于接受偶像的示范、引导,有他们做榜样,孩子愿意去锤炼自己的好品质。用明星的亮点引导孩子向“善”,孩子会学得更有激情。

孩子的追星可以多元化,娱乐明星、体育明星、商界精英、科技明星、文化名人等,都能成为孩子感兴趣的偶像。

黄光喜欢看小说,郭敬明是他的偶像。妈妈也很支持他,只要有郭敬明的新闻,妈妈就为他收集。郭敬明的每本小说,黄光也是必读的。黄光还喜欢上了写文章,有时间他就在博客上练笔。

妈妈是黄光文章的忠实粉丝,每篇她都看,还留下评语。黄光还系统地学习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等知识。随着学习的深入,他的文采也日益出众。现在,他已经在各种杂志、报纸上发表了多篇文章,离文学梦越来越近了。

孩子有自己的个性、理想,“追星”出现多元化也是趋势。妈妈要鼓励、引导孩子树立各个领域的偶像,学习“星”的长处,帮助孩子成长。

孩子“追星”出现茶不思、饭不想,随“星”追踪千万里,就是一种病态了。极度狂热地“追星”是要反对的,孩子的“追星”要有度。

陈蓉特别喜欢张国荣,有他的唱片都要买回来珍藏。张国荣去世后,陈蓉一个星期不吃不喝,学也不上了。妈妈看到孩子的状况,吓坏了,陈蓉还口口声声说:“我不想活了,我要跟他去。”

妈妈给她请了心理医生,全家人配合老师一起治疗,她才终于出现好转。妈妈现在不敢在陈蓉面前提张国荣。

孩子“追星”陷于狂热,会出现各种心理疾病,妈妈一定不要放纵。多增加孩子的业余生活,鼓励孩子发掘兴趣,不要陷入精神空虚后的盲目“追星”中。

妈妈要尊重孩子的偶像,不要出言辱骂、嘲讽孩子的偶像。这种行为,不但不能阻止孩子“追星”,还会激起孩子的反感、叛逆。

妈妈如果不喜欢孩子“追星”,最忌讳的就是不尊重孩子心目中的“明星”。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的人格、自尊都被人侮辱了,亲子关系也会迅速恶化。

黄超喜欢周杰伦,每天都耳机不离身,MP3里存的全是他的歌。妈妈看不惯,就讽刺说:“有什么好听的,一句都听不明白,还长得那么丑,你眼光太差了吧。”黄超气得和妈妈大吵了一架。

妈妈从未看到儿子这么愤怒,看到儿子和自己冷战,妈妈才意识到自己犯错了。

在家庭教育中,尊重孩子是第一位,尊重孩子的偶像也是尊重孩子的重要体现。父母可以为孩子买一些他们的偶像的光碟、书籍,收集偶像的资料,给孩子讲述偶像成名的辛苦历程,让孩子学习偶像身上更加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孩子正确“追星”。

同类推荐
  • 听懂孩子的话,读懂孩子的心

    听懂孩子的话,读懂孩子的心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外界对孩子的影响日益加大,而摆在家长们面前的家教问题也日益艰难,不论情况变得如何严峻,教育孩子一个最重要的原则离不开倾听孩子的内心,这样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帮助、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本书从理论入手,加上平民化的生活案例,通俗地讲述大多数广泛意义中的孩子的话语及如何和孩子沟通,如何更容易接近孩子、了解孩子,让家长和孩子中间不再有一堵无形的强,让家长和孩子真正多大心心相印!
  • 好妈妈是这样练成的

    好妈妈是这样练成的

    本书列举了在作为母亲在日常生活和孩子教育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100个细节,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专家的指导,帮助年轻的父母完成角色的自我教育。
  • 再忙也能做个好爸妈

    再忙也能做个好爸妈

    一年五十二周,周周都是爱。这本书适合所有准父母、父母、祖父母和孩童教育者,它是您的育儿方法的源泉。我希望您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去读这本书,当然最后的分析和决定都取决于您,只有您自己才能决定为您的家庭使用何种育儿方法。请自由地从书中选择您觉得适合自己的模块,正如一位家长说的那样,“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余则忽略。”
  • 让孩子自己去打拼

    让孩子自己去打拼

    本书集家传教育、传统教育、美式教育和亲身体验于一体。解放父母、简便易行而惠及后代。现在各类家庭教育多强调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父母必须为此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有的书籍谈到的教育方法很细致。而当代父母大多数都工作紧张、重任在肩,让他们在孩子身上花过多的精力是不现实的,而且父母过于细致地管理教育孩子本身就存在极大的弊端。这也是本书不同于其他教育类书籍的另一鲜明特点。
  • 香蕉班(阳光宝宝系列)

    香蕉班(阳光宝宝系列)

    本书介绍了宝宝在31-36个月时,应培养宝宝的音乐表现力。美妙的音乐能愉悦宝宝的情绪,陶冶宝宝的性情,音乐的节奏、旋律能有效地刺激宝宝的听觉神经,让宝宝更聪明;会唱、能表演,有助于宝宝充分展示自己,从而使宝宝更自信。
热门推荐
  • 饮天仙少

    饮天仙少

    一个曾经的天才,一次机遇,得到一本惊天功法,从此,开始了逆天之路
  • 主宰帝王

    主宰帝王

    颓废的少年一步步走向死亡,本以为一死了之,没曾想地府的变态判官把他转世到一位普通家庭中,在转世投胎的过程中,少年误打误撞获得了各位主公的力量,在大陆中少年把大陆的玄气和主公的能力结合,施展毁天灭地的能力。暗底琼楼,浮空之塔,各国征战,驯服妖兽,闯入禁地。一步步走向主宰帝王的故事。
  • 火爆小狂妃:邪王,宠么

    火爆小狂妃:邪王,宠么

    穿越成傻子千金,受尽欺负也没什么!沐绯颜这一世只想晒晒太阳,逗逗猫,当个悠哉的米虫!偏偏休了皇子,那边又来了个皇叔。都说皇叔羿王嗜血无情,身有洁癖,但凡靠近断手断脚。沐绯颜一头黑线,“怎么跟我认识的羿王不一样?莫非这里有假货?”身上黏着羿王这个膏药,前方绝路,后方情敌!沐绯颜怒了,“姐就想要顿饱饭,没别的!”“怎么?王妃饿了?”凶残冷酷的俊美王爷,邪魅妖娆。“靠,你说呢!”“来,张腿!”“啊,好像不对!”说好的吃个饱饭呢?怎么自己反倒被吃了?
  • 重生之毒医大小姐

    重生之毒医大小姐

    那一世为人所害,凄凉惨死,却不料竟然重生,这一世,她为刀俎,定要将那些人送进地狱!
  • 不过一方

    不过一方

    就是一篇篇小故事,我喜欢这一切。不管是玄幻还是其他,只想让我这些故事,送给大家。
  • 羽林恩召观御书王太

    羽林恩召观御书王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舞者(冰卷)

    舞者(冰卷)

    高纯与金葵的感情被成功离间,金葵背上了以爱情之名贪利骗财的恶名,绝望也让高纯的生命走向油尽灯枯,伤心欲绝的周欣对金葵痛恨入骨,坚决不让金葵再与高纯见面。纯爱蒙冤,爱人的误解令金葵心痛欲裂,她决心向高纯证明爱情的纯洁。金葵长途跋涉历尽艰辛寻找事件的真相,拨去层层迷雾,真相终于大白之时,高纯却已经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带着对金葵与舞蹈永恒的爱恋离开了人世。伤心欲绝的金葵回到了云郎,在高纯度过少年时代的舞校做了一名舞蹈老师,而高纯继承的巨额遗产也依照高纯的遗愿,用于母校的建设与舞蹈发展事业。在高纯故居的平台上,金葵以一段双人合一的《冰火之恋》将对爱人与舞蹈的忠诚定格在天地之间。
  • 冷情王爷:就是要娶你共榻

    冷情王爷:就是要娶你共榻

    他受人所托,坚守承诺,总在她最狼狈的时候出现在她面前她守着自己的自尊,倔强道,“不要你多管闲事。”他拉住她的手,温柔道,“你要去哪里,我带你去。”暗牢中,她高烧不退,那句“你不愿意,我还是要娶你,我得保护你,你知道吗?”让她心中震动不已
  • 碎梦虚空

    碎梦虚空

    梦与现实的交织,无数次的生死奇遇。在一个个险象环生的梦境中穿梭,看主角如何一步步成长。
  • 福音之生死

    福音之生死

    重生在EVA的世界之中,没得选择的成为了一个驾驶员。经历生死之间的残酷考验,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命运逼迫着他做出选择。于是,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是活着呢?还是已经死了呢?无论选择是错是对,他只能走下去,不能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