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恰当的时机,激励也不会例外。
太早的激励,会让员工忘了他的责任和他必须努力的目标,有时甚至让员工产生一种误解,以为这种激励是很随便很轻易即可获得的,于是员工便会因此产生一种惰性,不再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不但破坏了激励员工的初衷,也会误导员工,是不可取的。
然而,太晚的激励,却是往往会让员工受到伤害,员工会因此而对公司及领导者失去信心。他会想当然的认为:自己这么努力的工作,额外付出,竟然受不到上面的重视,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和激励,于是不愿意再继续努力,并且对企业的竞争机制和领导者的公平、公正也失去了信心。员工的这种情绪会在组织内部形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最后虽然员工也获得了相应的激励,但是因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却往往一时无法消除。对组织来说,既然已经准备也能够做到激励员工,让激励无端的姗姗来迟,这是十分不明智的。
曾经有个人骑着骡子赶路。为了使骡子走的更快一些,他一只手拿着胡萝卜,另一只手提着棒子。首先,他让骡子清楚地看到,胡萝卜就在你的面前(激励因素),让骡子以为只要一直往前走就可吃到;如果不走呢,主人就会用棒子(惩罚因素)打你。于是骡子只得往前走,眼珠盯着胡萝卜,总是以为自己再走两步就可以吃到萝卜。但是愈走愈不对劲,因为骡子感觉自己在走的时候,好像眼前的那只胡萝卜也在走。
激励要选对正确的激励时机。一旦到了阶段性目的地时,就得松手,让胡萝卜掉下来,让骡子吃到它。否则,老玩这种看得着、吃不到的把戏,骡子也会罢工的!
在企业中,所要激励的员工当然比骡子要聪明不止百倍。因此要使激励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对激励因素的设定要明确,对完成工作的程度,要做适度的说明;其次,激励的时机要适当并且及时——只要员工完成工作所取得的一些成达到了激励的标准,就应该马上给予员工实质性的激励。那种农夫骗骡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