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之中,要想办好事,就要善于耍花招,只要花招不出格,完全可以使出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商业竞争也是越趋激烈,各商家角逐手段的运用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等这些兵书宝典中的良谋奇策,被商家活学活用,各有收效。但其中良莠俱存、卑鄙阴劣也屡见不鲜。
相对于中华民族的儒家美德,不少人瞧不惯某些商家伎俩,譬如“离间计”,就少有世人言其好处。
然而,只要不是“不正当竞争”,“离间计”实是商人求才的一个正常而重要的手段。“离间”是俗话所云的“挖墙脚”。很多商家将这作为获得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诸多有志商家求贤若渴却又苦于贤才难聚;而诸多贤才却由于不受赏识而遭埋没。于是有志商家便巧使“离间”之计,致使贤才被上司挥袖弃之,而贤才终入有志商家手中。这种做法实是无可厚非的。
宇虹集团是一家拥有3亿资产的大型乡镇企业,其前身是一家机床厂,当时年产值仅几百万元,但是其集团总裁,即当时的机床厂厂长周正林,经营有方,重视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的研制,企业开始起步。然而,当时由于缺乏人才使企业无法迅速发展。
而本地区的另一家中型国有企业红染机床厂则人才济济,其中总工程师梁先生更是硕果累累,声名远播。然而,该厂厂长却嫉贤妒能,又怕梁总工功高震主,因而对其忌防三分,不予重用。尽管该企业效益不错,待遇也可以,但梁总工总觉英雄无用武之地,倍感压抑,几次要求厂长将其外调,但厂长却不容其“红杏出墙”,使梁总工苦闷不已。
周正林获知这个情况,下决心要把梁总工挖过来。因此,周正林不顾“同行冤家”的古训,主动接近红染厂厂长,每次均装出诚恳学习的“小弟弟”的模样,逐渐使红染厂厂长对其稍懈戒心。
有一次,周正林以学习为名得以同红染厂厂方领导班子交流。周正林竭力夸赞梁总工,抬高梁的位置,使得红染厂厂长大失面子,竟拂袖而去。
会后,周正林又找到红染厂厂长,先是恭维厂长如何聚才有方,厂里能人是车载斗量,其间又重点提到梁总工,说红染厂是少了梁总工,真是缺了一根大台柱。周正林这番话当时就把红染厂厂长给惹恼了。周正林趁机又提出想向红染厂借才的请求,不想该厂长不假思索地就答应让梁总工过去。
周正林大喜过望,立即回头诚恳邀请梁总工。梁本来对一个乡镇企业不感兴趣,但由于厂长如此待己,周正林又如此诚心,便决心要好好干一番,挫一挫红染厂厂长的傲气。
就这样,梁总工来到了宇虹厂。半年不到就研制出了新产品,宇虹厂产值由原来的300余万元一下子跃升至3000多万元,而红染厂却发展缓慢,渐显颓势。
这时,红染厂厂长急了,急令梁总工回本厂,否则以开除处理。周正林闻知,及时劝阻梁总工,真心诚意和高薪留住了梁总工。红染厂将梁除名,梁便更死心塌地地为宇虹厂工作。宇虹厂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几年后便组建了宇虹集团。
周正林求才,可谓不辞辛劳,而采用这种方式,又怎能说其不对?与其让梁总工埋没尘埃,何不如让他换个地方,流光溢彩呢?
周正林的离间计,可说是合了孙子所云的“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其情其势,堪令人称道。
离间求才,有时不一定主间贤才上司,也可以诚挚主间贤才,使其下决心换“主”。
王某是某国有企业的总工,已获得三项发明专利,而且在厂也有一定权力,但他看不起厂长,常感不满。厂长是个庸才,可上边器重,要想取而代之,除非等到退休,可到那时,总工程师也廉颇老矣,能有什么作为?跳槽干吧,观念上一时又转不过弯来,心情一直闷闷不乐。不知从哪儿得到了这个信息,有一家乡镇企业派人找上门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吐肺腑之言,谈诚恳之语,就是个石头人也要三分心动:
“良禽择优木而栖,贤臣择明主而事。在这样的环境里,这样的领导手下像你这样的人才,能有用武之地么?”
总工程师在乡镇企业求贤若渴之下,终于答应。
该乡镇企业挖得人才后如虎添翼,两年间产值猛升。
“离间求才”不是让你去搞不正当竞争,而是使用恰当策略,使那些怀才不遇或有不甘屈居人后的贤才更有用武之地,从而对人对己均有益处。聪明的商家是不会视其为不道德行为的。当然,无论何时也当谨遵孙子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