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市所辖的安国市,它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名城。古时被称为“祁州”,距离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有一百多公里。早在我国北宋时期,安国市就已经是当时全国的药材集中区域,到清朝时,安国县的“药市”之名,已经享誉国内外。
安国药市起源于当地的药王庙,最初药王庙是用来拜祭和纪念“药王”邳彤的。如今,凡是参加安国药会的草药商,总要先去拜祭一下当地的药王庙。药王庙在中国东汉初年建成,坐落在安国市的城南地区,是目前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的历代关于医圣的建筑群。
安国药市的起源是从北宋咸淳年间开始的,到如今已经有了七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关于药王庙的庙会,当地有“春五秋七”的说法,也就是春庙五个月,秋庙七个月的意思,全年药会不断。
相传,农历四月二十八这一天,是“药王”邳彤的出生日期,所以每年春季的这一天是春庙最盛的时期。而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日,传说为“药王”的忌日,这一天是秋庙的时期,也是秋庙最为繁盛的一天,盛况同春庙正期那一天相同。
药王庙为了纪念“药王”邳彤所建。邳彤是西汉末年的信都人。当时王莽篡汉,刘家的后代遗族不甘心基业就这么被王莽夺取,于是便起兵反对王莽,刘秀在众多刘氏起义军中发展势头最快,邳彤便投奔到刘秀军中。邳彤能征善战,辅佐刘秀东征西讨,终于平定天下,曾先后担任曲阳太守、太常少府等职务。他能文能武,又通晓医术,加上能够为民解困,邳彤遂成为百姓爱戴的清官。在中国民间传说的二十八星宿,邳彤便是其中之一。邳彤去世之后,东汉政府下令厚葬邳彤。当地群众也很怀念邳彤,便为他修建药王庙。
北宋时期,药王庙庙址不断地向周围扩建,成为当地人民集会进行瞻仰、纪念邳彤的活动场所。南宋咸淳六年,宋朝统治者又加封邳彤为“明灵昭惠显王”。随着各朝帝王对“药王”的不断加封,“药王”邳彤的名声也越来越盛。在药王庙建成之初,无数民众有求于药王,善男信女常来向药王进香,祈求免病消灾,药王庙香火十分的鼎盛,贩卖药物的商业人员趁这个机会大肆出售药材,由此形成了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的药材庙会,并因此形成了安国药市的繁荣。
药王庙是一座三进三出的院落,占地面积达到了3200多平方米,建筑群包括有马殿、药王墓亭、正殿、后殿、名医殿、碑房、钟鼓楼等十三座建筑组成。其中的中山门,有清朝乾隆年间,领班军机大臣刘墉亲笔书写的“药王庙”牌匾。在中间院落的墓亭内竖了一块高近四米的墓碑,上面镂刻着“敕封明灵昭惠显佑王之墓”等几个大字。在墓碑的两侧,则雕塑有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如扁鹊、华佗、孙思邈等人。药王庙中碑碣林立,壁画处处生辉,各处宫殿中还悬挂着历代名人,以及各地药商帮会书写的匾额。
药王庙的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有全国的三个之最:一是全国最大的药王建筑群;二是药王庙院的建筑规模,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第三个是庙外的广场上,建有两个铁铸成的旗杆,高达二十四米,重约十五吨,这些旗杆造型十分的奇特,在国内十分的罕见。
药王庙参拜“药王”的过程上,也有一套十分独特的形式,主要有演戏、抬大供、献鼎、树伞、塑金身、挂匾、献袍、捐地、劳役等多种形式。参拜礼仪上有中国传统最为盛大的礼仪——三拜九叩和四扣礼等,另外提供面食、三牲等祭祀贡品。除了传统的祭祀活动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游艺活动。
随着药王庙会的名气越来越大,各代药材交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到清朝前期,逐渐形成了药材商“十三帮”和“五大会”等组织,同时,庙会还建设了专门用于招待商人、用来管理市场的“安客堂”等,安国自此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药材交流中心,安国也因此被誉为“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从明清时代到民国时期,安国药市的庙会由“十三帮”轮流操办,每年的初一、十五,都会到药王庙进行祭祀活动。
1985年,为了保护药王庙,全国医药界和广大民众一起捐钱捐物,药王庙得以重建,传统的药王庙会活动得以日益发展,并在促进中国药文化的发展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