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相信自己,敢于追求
莱特兄弟小的时候,看到飞翔的大雁,羡慕不已,父亲对他们说:“只要你们想飞,就能飞起来。”莱特兄弟将这句话记在心中,不断追逐着心中的梦想,直到中年,他们终于发明了飞机,圆了飞翔的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执着地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相信自己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成功历来如此,需要极其自信,再加之孜孜不倦的追求。没有任何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一次失败就裹足不前的人永远不会知道成功的滋味,只有相信自己,敢于追求的人才有大作为。
每个人都应该有所追求,都应该有梦想。但这只是最基本的条件,只有追求这个梦想,才算有个无憾的人生。相信自己,追逐梦想,击垮一个个成功路上的障碍,这才是王者作风。
索罗斯的一生从不缺乏梦想,从不缺乏信心。孩提时,索罗斯的梦想就是做救世主。这种梦想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自信心。进入伦敦经济学院的索罗斯同样有着自己的追求,他渴望成为一名哲学家。事与愿违,索罗斯由于家庭的贫穷和他的导师卡尔·波普尔的劝阻,他的哲学家梦想无疾而终。卡尔·波普尔认为匈牙利是一个封闭社会,来自匈牙利的索罗斯是没办法很好地研究“开放社会”理论。卡尔·波普尔建议索罗斯回到自己的专业,去从事一份在当时被普遍认为有前途的经济或金融工作。而且当时的索罗斯自己心里也清楚,当时家里没有多少剩余的钱,他不可能继续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在伦敦经济学院的索罗斯只能选择暂时放弃他朝哲学家前进的道路,索罗斯带着荣誉学士学位离开了伦敦经济学院,随后移居美国,进入华尔街,当上了一名证券经纪人。虽然他并没有成为一名出色的哲学家,但是他没有放弃成为哲学家的梦想。2010年,80岁的乔治·索罗斯向哲学家的目标发起了新的冲击。索罗斯为试图证明自己的哲学家身份又作出了新的努力,他甚至将新书名定为枟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枠。这就是敢于追求的索罗斯。
毋庸置疑,索罗斯是一个十分自信的人,从他犀利的眼神、从容不迫的风度中,我们就可以领略他投资大家的风范。他的投资理念是:既然你相信你的分析和投资眼光,为什么不赌一赌,多投资一点,多赚一点呢?
最能体现索罗斯是个自信心十足的人的事件是1985年9月6日发生的事情。当时,马克和日元正在贬值,索罗斯预言这两种货币会升值,在拥有这两种通货7亿美元的基础上,他又增加了8亿美元。在马克和日元贬值的时候,下注15亿美元大量购买,亏损的话这绝对不是个小数目。但是,他自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果然,索罗斯的预测成为事实:美国政府为保护美国工业,准备让美元下跌。得知这一消息的索罗斯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进一步大量购买日元。但其他投资者觉得应该抛售日元了。而索罗斯却还是相信美元会继续下跌,看到有投资者开始抛售日元时,他建议一些投资者不要卖出日元,美元会继续下跌。如索罗斯所料,接下来的6个星期,美元持续下跌,10月底,美元下跌13%,1美元兑换205日元。
索罗斯的自信让他敢于投15亿美元的赌注,并赢得巨大利润。索罗斯在1985年12月8日的日记中写道:“我对公司事态的发展,和以前一样有如此强的自信心,现实中发生的事情都只是我的假设的见证。”这就是自信的索罗斯,他的自信来自于精准的分析、独到的眼光。他每天实地观察市场,消化大量信息,知道哪些力量会影响市场,什么变动会影响价格;他懂得把握市场的理性与非理性面向,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决策。
自信是一个人的成功秘诀。如果你想获得成功,那就学学索罗斯吧,一旦“觉得自己正确,并且相信市场趋势不可逆转时,就大胆投资,绝不退缩”。相信自己———这就是索罗斯带给我们的投机智慧!
案例1·我是上帝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这些梦想或是相同或是与众不同。儿时的索罗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这个表面平静的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却激荡着一个伟大的念头:我是上帝!
索罗斯曾经在他的一本著作中写道,“从孩提时代起,我就拥有相当强烈的救世梦想,但我不得不控制,否则,它们会给我带来麻烦。”“当我承认我经常对自己个人的重要性有夸大的想法时,相信读者不会惊讶。坦率地说,我曾梦想自己成为一种神,或是像凯恩斯一样,甚至比他更好的经济改革家,或是成为像爱因斯坦那样的数学家。强烈的现实感使我意识到这些想法是出格的,于是我把它们作为负罪的秘密藏了起来。”
索罗斯要做上帝的思想确实是与众不同,不过这也显示出他非凡的自信和追求。这个想法的形成与他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乔治·索罗斯成长于20世纪30年代布达佩斯中上阶级的环境中。与同龄的其他孩子一样,他有许多朋友,爱好运动。行为举止与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不同。那么,对他的梦想该作何种解释呢?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孩子认为自己是上帝呢?在20世纪最后几个月,索罗斯在一次访谈中说道:“我从小怀有当救世主的梦想。我有做出一番崇高事业的幻想,或说痴心妄想,它们一直鞭策着我。基本上,我了无遗憾。首先,因为它们让我的生活更加有趣。这么崇高的事业,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它把我推向可能性的极限,我也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去为善而非作恶,我认为我的态度来自我的父亲。”
索罗斯的父母亲对索罗斯一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也是潜移默化的。然而,索罗斯的父亲狄华达和母亲伊丽莎白从来没想到他们的儿子索罗斯在小的时候会有如此与众不同的、狂傲不羁的梦想———以为自己是上帝。索罗斯出生在匈牙利,他有个匈牙利名叫迪斯德兹·索亚,后来他把名字英文化叫乔治·索罗斯。尽管在匈牙利语中他的名字发音为索罗斯兹,但他还是适应他的英美朋友称自己为索罗斯。索罗斯有一个哥哥,大他两岁。无论有何过错,狄华达都给他的孩子树立了有重大作用的榜样。狄华达是一个怎样的人?
可以说,狄华达是一个有坚强毅力和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从1917年革命开始直到1920年的国内战争,狄华达作为一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匈牙利战犯,在俄国度过了三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这段时间,狄华达在西伯利亚东奔西跑以求生存活命,历经了很多艰辛的事情。无疑,这段经历是充满危险的,狄华达用自己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告诉他的孩子们:在革命年代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几乎全无生存的希望。每个人都是九死一生,但是一定要对生存抱有信心。斐热格·耐格比索罗斯小一岁,是索罗斯童年时的好朋友。他第一次遇见索罗斯是1926年在洛拔岛。耐格回忆起以前的事情,显露出坚定的表情说:“那个时候他们的房屋在布达佩斯北部的多瑙河畔。当情形恶化时,狄华达总想办法对付。他从未被彻底击败过。”
年轻的索罗斯把他的父亲视为天神,因为是他父亲给了小索罗斯信心。索罗斯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索罗斯的父亲永不被击倒的精神对索罗斯而言是非常有用的丰厚的财富。狄华达的性格特点在战争年代显得特别令人羡慕,在和平时期反倒黯然失色。在20世纪30年代的洛拔岛,当地居民不认为狄华达有丝毫英雄本色。
斐热格·耐格给我们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夏天,狄华达准备去工作的情形。“狄华达每天早上7点坐船从洛拔岛去布达佩斯,他的办公室就在那里。当他听到船快来时,他一边穿裤子一边开始洗脸刮须。他手里拿着刮刀跑向开来的船,一路上继续刮脸,在航行途中也忙个不停,所有这些都只是为了多睡一分钟,这对一个律师而言是十分罕见的了。他人总是万分机灵,有点狡诈。”
当时的村里人都评价狄华达工作拈轻怕重,不好好脚踏实地地干。不过,索罗斯不这样认为。索罗斯认为,这样不一定就是件坏事。他由此可获得一个好机会,即可与他父亲交谈并从中学到许多东西。狄华达解释他的工作时说:“我懂得的一点就是为了钱而去赚钱就如同炊烟上天一般,财富于人也许是极为沉重的负担。”在狄华达看来,生活才是根本,赚钱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生存,金钱太多却使人软弱,使生存更难,它本身就是缺点,人要学会驾驭金钱而不是被金钱驾驭。狄华达把这些信息灌输到了他孩子的大脑,索罗斯的思想也因此与众不同,也因此萌生了驾驭金钱之上做上帝的想法。
狄华达喜欢和自己的孩子交谈,索罗斯的自信与狄华达对他倾注的大量的注意和关心有不可分开的联系。他让索罗斯领悟很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东西。狄华达支持索罗斯的自信,鼓励孩子男儿应当知道如何克服巨大的困难,如何驾驭动荡不安复杂多变的形势。因此,索罗斯在很小的时候就树立了对自己的信心。
当然,索罗斯的信心不单单来自父亲,他母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索罗斯在外表上更加像他母亲,这点他很高兴,他说,“我生长在一个犹太教家庭里”,由于他是蓝眼睛、棕色头发,更像他母亲而不像他那有“黑色”特征的父亲,索罗斯并不像犹太人。
他母亲伊丽莎白,给索罗斯更多的是艺术和文化的陶冶。绘画、雕刻,音乐和文学是伊丽莎白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她力图把这种爱好灌输给她可爱的儿子。索罗斯受母亲的影响也喜欢涂涂抹抹,不过他对音乐就不是很感兴趣。他后来对哲学的兴趣看来是源于伊丽莎白·索罗斯本人对此学科的爱好。尽管一家人都说匈牙利语,在母亲的熏染下,索罗斯学会了德语、英语和法语。
索罗斯小时候比较要好的朋友叶胡迪·赛牡,跟索罗斯住得很近,对于索罗斯的母亲她回忆道:“伊丽莎白的生活是不容易的,狄华达挥金如土,漠视任何工作,导致家庭关系紧张。伊丽莎白尽了最大努力,还是无法阻止斗嘴吵架的发生。伊丽莎白身材瘦小,容颜憔悴,头发花白,她是一个传统的家庭主妇,照看她的两个儿子,操持大小家务,这些都使她更像匈牙利人而不像犹太人。因为和许多中上阶层的匈牙利犹太人不一样,狄华达和伊丽莎白对其宗教根源感到特别不舒服。”
在我们看来,年少的索罗斯正是有这种巨大的自信心及非凡的追求,才能成就今日辉煌的成就。
案例2·选择纽约
1947年,刚满17岁的索罗斯便踏上前往伦敦的行程。他梦想着在伦敦会有很好的发展。就这样带着梦想,1949 年,索罗斯成为了英国最大的教育机构之一———伦敦经济学院的一名学生。这是一所学习环境非常好的学校,有来自各国的大批学生。这里有非常出名的社会主义理论家哈洛德·拉斯基在任教,这个学校更多人认为是倾向社会主义的。对于索罗斯来说,这里是朝思暮想的天堂,因为在这里既可以接受经济方面的实际训练,又可以学习当前的国际政治趋向。
1953年,索罗斯从伦敦经济学院毕业。虽然索罗斯想成为一名教师,但他必须去赚钱养活自己,而且是尽快。22岁的索罗斯很快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他成了一名销售人员,上班地点是黑池———北英格兰的一个海滨胜地。
其实,那时候的生意非常难做。况且在伦敦,索罗斯只是一个外地人,可以想象,他操着一口浓重的地方口音在推销产品时是多么艰难。特别是向店铺推销他们不需要的产品时,索罗斯更是绞尽脑汁。为了能赢得客户,索罗斯始终将一份自信放在心中,带着微笑面对每一位客户,不论自己怎样焦急和无奈,都把自己的最佳状态展露出来。最终,他做成了他的第一笔生意。
在大多数人眼中,索罗斯能够在伦敦经济学院的学习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对他今后成为投资家很有帮助。但是,索罗斯却认为他在学校什么都没学到,只对金融市场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不论是结业还是获得学位,索罗斯都只将它们当做一种投资的资本。进入伦敦的投资银行是索罗斯一直以来的梦想,为了寻找一个机遇,他给所有投资银行都写了求职信。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哥尔与弗雷德兰德为他提供了一个培训生的工作,这令他惊喜万分。
更加幸运的是,索罗斯来到的这家公司股票市场运作非常繁忙。凭借着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他在利用不同市场差价赚钱方面成绩突出,成为了一名在黄金股票套汇方面很有专长的交易员。在这个过程中,索罗斯始终充满信心,虽然他还没有取得足够大的成功,在他的心中充溢着一种奋发作为的情绪,让他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中任意驰骋。
而正是在伦敦的这段过渡时期,引发了许多争议。有人说这是索罗斯的一个极大失败:他曾贫困到几乎退学,在伦敦经济学院学成毕业后,却认为对自己“毫无帮助”,为了摆脱生活的窘境,这个著名经济学堂的毕业生去了北苏格兰的海滨胜地销售手袋,当他决定要找一份高工资的工作,才想起给投资银行写求职信,成为培训生,才成长为一个交易员。虽然索罗斯也承认这一点,但是在爱德卡艾斯泰尔的一位证券经纪人说:“索罗斯从未安定过。他只有25岁或26岁。人们认为,你不能干任何事情(在那种商业中)。年轻人不允许干任何事。”他十分了解当时的索罗斯,而这样的机缘也让他们日后成为合作伙伴。
1956年,年轻的银行投资者索罗斯感觉在这里似乎学不到更多的东西了,他开始重新找寻目标。
靠着对自己的信心,1956年9月,索罗斯拿上他替眼科医生表哥投资赚到的利润分成5000美元,订了一张去纽约的船票,踌躇满志地出发了。
因为纽约市场刚刚开发,索罗斯来到这里让他更具有竞争优势。在伦敦的工作经历,让他了解了欧洲的金融市场。这为他在华尔街的成名奠定了基础。因为在华尔街地区,对欧洲市场有经验的人非常罕见。所以,从索罗斯到达美国的那一刻,他就成为了这个领域的专家。在美国,索罗斯经过伦敦一位同事的介绍找到了工作,这位同事给F。M。梅叶公司的一个伙伴打电话为索罗斯说情,索罗斯由此顺利地成了一名套利商。
销售手袋、写信求职成为培训生、黄金股票套汇交易员,索罗斯在伦敦这三段不算成功的工作经历,也许令很多人都认为他很失败,甚至于索罗斯自己也这样认为。但这又如何?年轻就是索罗斯最大的资本,当时他才26岁。天才的索罗斯并没有被失败的工作经历磨灭了他的追求和梦想,相反正是这些工作经历让他找到了将来自己该走的方向。带着自信,敢于追求,索罗斯开始了他人生的新征途。
案例3·开放社会理想
追求理想的开放社会秩序,可以说是索罗斯一生中从未放弃的梦想。为了追求这个梦想,20世纪40年代末他从匈牙利到了英国,师从卡尔·波普尔学习开放社会理论。在他功成名就后,还成立开放社会基金支持那些和他一样追求开放社会的人。
索罗斯认定他的著作枟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枠是一本通过自身实践得来并对其他人有指导意义的经济哲学读本。索罗斯认为,完美是无法企及的,因为人类的理解力具有先天的不完善性,由人类设计出来的制度也难免会存在缺陷,所以,人们只能选择一种虽不完美,但愿意并可能被不断加以完善的社会———开放社会。在开放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与政治安全的改进、文化与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它们的前景都是无限的。为此,索罗斯呼唤改革资本主义。
索罗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和全球资本主义体系所存在的缺陷和危机都来自于市场原教旨主义(索罗斯否定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把其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错误的价值观和认识论。哲学的本质决定了世界上不存在终极真理和永恒答案,然而由于市场机制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成功,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就希望用它来解决所有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从而使市场价值侵入到了原本由非市场价值主宰的人际关系、政治、法律、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和医学等领域。也就是说,市场价值取代了社会价值,市场机制主导了原本不该它进入的领域。索罗斯指出,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危机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具有天生的不稳定性,导致了市场机制出现缺陷;二是政治在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的失败所导致的非市场部门缺陷。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危机的一个具体体现。
在美国,索罗斯依然坚守着波普尔开放社会的理念和他自己的反射性方法。比如关于汹涌的次贷金融危机,索罗斯用“金融市场可以自我调节,所以可以听之任之”的经济学逻辑做出了解释:这是信贷和杠杆使用的无止境增长导致的灾难。
其实,这也是索罗斯批评里根总统和撒切尔夫人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信条的原因。索罗斯认为他们忽略了绝对自由市场的另外一种反射性,即人的不确定性。而对于小布什总统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索罗斯认为传播的主导原则和单一原则导致美国人最终同意小布什发动战争,这也是对美国开放性社会的某种收缩。对此,索罗斯认为,这才是美国开放社会的最大危机。
索罗斯一直追求着这个梦想不放手。在索罗斯50岁那一年,他的对冲基金增长到1亿美元之后,他想究竟什么样的事业才值得他继续努力?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索罗斯决定要建立一个致力于促进开放社会的基金会。而他建立这个基金会的宗旨就是———促进封闭社会渐渐开放起来。
1984年,他在自己的祖国匈牙利建立了第一个东欧基金会;1987年建立了苏联索罗斯基金会;1994年,他创建和提供资金的许多非盈利性基金会和机构,已在31个国家中运作,构成了遍及中欧和东欧、前苏联、南非、海地、危地马拉和美国的索罗斯基金会网络。纽约开放社会研究所(The Open Society Institute‐New York)和布达佩斯开放社会研究所(The Open Society Institute‐Budapest)通过为基金会制定共同发行计划,对这些基金会和机构提供行政、财务和技术支持。
这些开放社会协会及索罗斯基金会连同当地政府、民生关注组织和一些国际慈善机构如宣明会,与之展开长期稳定的合作,这种良好的合作有益于当地民情的社会政策改革。这些改革可谓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媒体、医疗卫生、法制、艺术、交通、经济和人权各方面。开放社会协会对当地社会问题的了解和关注是非常细致的,如“预防青年毒品滥用计划”、“释囚辅导计划”、“残障人士权益计划”、“黑人妇女平等运动”便是一些针对性的项目。
在地域的分工方面,开放社会协会于东欧多个地区设立独立的索罗斯基金会,曾帮助前苏联国家如乌克兰及俄罗斯去建立新社会、经济及教育架构等方面,协会亦调派专家去协助它们重建。在东南亚地区,开放社会协会的主要精力放在缅甸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当地内政动荡不安,人民生活艰难。该分部尽力排解民族斗争,协助人民重建稳定的社会架构,参与重建社会秩序。
在非洲,开放社会协会的资助范围更广。开放社会协会在南非和西非设立支部,专注于基建工程及改善医疗卫生、教育情况。受惠的国家有赞比亚、莫桑比克、利比里亚、安哥拉共和国和南非等。开放社会协会亦参与保障该地区的持续发展,控制艾滋病及其他传染病疫情。在拉丁美洲,许多南美国家长年饱受天然灾害的困扰,如龙卷风、洪水和暴雨,致使人民丧失家园,经济损失庞大,开放社会协会力主参与这些国家的扶贫计划。
此外,在教育方面,索罗斯还创建了中部欧洲大学、国际科学基金会和公共媒体研究所,每年花费超过3亿美元。索罗斯的大半生都在为他所追寻的理想的开放社会所努力。2010年,80岁的乔治·索罗斯向理想的开放社会目标发起了新的冲击。索罗斯在他新著作的名为枟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枠的书中,始终都在宣传他追寻的开放社会理念。
一个成功的索罗斯,也是开放社会的硕果。这就是敢于追求的索罗斯。
本章启示
谁还记得儿时的梦想?每个人在生命之初都有梦想。同样每个企业管理者最初都有梦想:做到行业最好,做到行业领先,成为行业内的典范与新规则制定者。但也许,大多数人已经在心中放逐自己,失去了梦想。毋庸置疑,心中的梦想是美好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只有坚持到最后能实现的梦想才是有价值的,也更加美好。有的人坚持自己的梦想,敢于追求那个近乎完美的理想世界,无论成败,无怨无悔;而有的人则渐渐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在岁月蹉跎的叹息声中祭奠自己有缺憾的人生,碌碌无为,抱憾终身。
创业和经营过程中有着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抉择,注定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事业结局。企业管理者这时要做的不是抱怨命运的不公平,也不是羡慕别人的成功,记住,收起你愤世嫉俗的喟叹,低下你深深仰望别人的目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放平心态,认真思索自己的事业。其实,横亘在成败之间的,仅仅是一个对待事业梦想的信心和态度而已。
总结金融风暴时,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说:“目前世界缺失的不是钱,商业社会缺失的是企业家的精神梦想和价值观,应该呼唤企业家的梦想、理想、价值观。”金钱不是问题,企业就是创造财富的,关键是企业家的恒心与信心。他回顾2002年的互联网泡沫,“2002年,我的口号是成为最后一个倒下的人,即使跪着,我也得最后倒下。而且,我那时候坚信一点,我困难有人比我更困难,我难过对手比我更难过,谁能熬得住谁就赢”,马云意味深长地说。伟大的企业总是这样,在逆境中坚持,在失败中找信心。索尼在日本经济低迷时崛起,要知道“危机”就是危险过后跟着机会,而机会只会给有准备的人。
司汤达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他用“坚持不懈的追求”完美诠释了人生成功的定义。索罗斯的事例则告诉我们同样一个道理:坚持自己的梦想,相信自己,勇于追求,成功迟早会降临。尽管索罗斯追求哲学的梦想历尽波折,但是他从未放弃过。最终,80岁的索罗斯用一部枟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枠完美诠释了他的哲学人生,这个坚持近乎一生的哲学梦想终于完美谢幕,不迟不早,就在索罗斯的规划之内。自信自己的选择,放手去追逐一个梦想,但这绝不苟同于追求不切实际的海市蜃楼,而是以精准的眼光、周密的规划加上有效的实践所产生的一种良性反应,于是,我们可以说:成功的要领=强大而合乎实际的自信+不懈而奋力拼搏的追求。
是的,这仅仅是一个要领而已,因为任何成功都是没有公式可套用的,成功不能复制,一切都需要现实的历练和实践的摸索,但是,掌握了这个要领,企业经营可以事半功倍,为何不试一试呢?
第一,对企业的梦想保持一份虔诚。没有梦想的人生是晦暗的,没梦想的企业是不能成功的。你的企业梦想是什么?当你闭上眼睛3分钟内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那么请收拾起你所谓的努力和奋斗史,先做好你事业的一个“梦”吧。梦想不应只是企业的一个完美的目标,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召,索罗斯的“救世主之梦”、“哲学家之梦”都在惺惺念念的岁月中慢慢实现了。有时候,梦想就像一颗风中的种子,只有结束飘摇不定的状态,扎扎实实地浸润进土壤,才能生根、发芽,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所以,对自己选择的事业保持一份虔诚吧,带着诚挚而渴望的心情,开拓进取,看这个企业成长,让企业的成长、事业的进步能够时刻牵动着你的神经,那么终究会有所收获的。
第二,自信不灭,自信者自强。一开始的梦想就是做世界最大的跨国公司?也许绝大多数人都会对你的这个梦想嗤之以鼻,认为是天方夜谭。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想法,我们也无力改变整个世界,我们能控制和改变的只有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因此,一旦确定了企业梦想的切实性和可行性,就要一直坚持下去,用一份超脱的自信和潇洒,笑对一切质疑和挑战。对待企业的梦想,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自信给予企业发展的信心,不断用信心去呵护和浇灌它,最终你就会发现,你的梦想之花开得娇艳大气,散发着独立优雅的气息。更令人惊喜的是,你也如同索罗斯一般,享受着理想与现实完美融合的“上帝待遇”。
第三,不断追求新的梦想,突破自我华丽转身。企业的梦想并不是唯一性的,当企业发展遇到瓶颈或出现更好的解决方案时,你的梦想就要相应地作出调整,原地踏步是最愚蠢的办法。只有不断调整企业的梦想,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求生求变,选择一条崭新的路,勇敢地开启新的征程才是明智的选择。当然,这绝不是半途而废,而是为企业开拓一条通往梦想顶点的新路径,感受或殊途同归,或惊喜重重的喜悦。索罗斯去了伦敦,屡屡受挫,但是收获颇丰,你呢?什么时候冲破自己的束缚,实现人生的一次华丽蜕变?
第四,圆梦时分,划下事业人生追求的新起点。当你为你的事业举杯庆祝时,你的心中有没有为它写下新的梦想呢?其实,事业的真正成功是用“坚持”来定义的。就像索罗斯终其一生所追求的“开放社会的理想”,他在这个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可能不是最闪光耀眼的,但却是对成功的最好阐释。所以,不要为了一点点的成功就沾沾自喜,在举杯庆贺之前,请首先为你的事业划下新的起点,要知道,此时开怀畅饮的意义,不仅仅是为过去喝彩,更是为未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