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北战争中盖茨堡战役爆发后第三天,全国各地洪水泛滥。南方军总司令李将军带着部队向南撤退。在波特麦边界,他们发现前方的桥梁被洪水淹没,后面还有乘胜追击的北方军队,李将军非常绝望。然而,林肯得知这一情况后却很高兴。他认为这正是消灭南方军的大好时机,他下令让梅德将军马上进攻李将军的军队。
梅德将军在接到命令以后,并未听从林肯的命令,而是召开了一个战前会议,拖延时间不去进攻。时间一拖延,河水自然就退却了,李将军乘机逃回波特麦。
林肯非常气愤,大骂梅德将军:“你都做了些什么!我真不知道我怎么说或怎么做,你才能按我的意思去做呀!在那个情况下,任何一个将军都能打败李将军的,若是当时我在场,我一定会亲手用鞭子抽他。”
林肯在悲愤之余,给梅德将军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
“我敬爱的将军:我想李将军的脱逃带来的不幸,对你而言是不重要的。假如你当时按照我的命令把他们给包围起来,李将军和他的部队早就成了瓮中之鳖,再加上前一阵子我们所打的胜仗,我想这场战争就算是结束了。然而从现在的形势来分析的话,我想战争还会再延续。对那一天的情况,你只要用三分之一的力量就可以轻易地拿下他们,而你却不能如期完成,那么当你在靠近南方且更加恶劣的状况下,你又怎么能够完成我所交给的任务呢?你还指望我相信胜算如往昔一样吗?你的大好机会已经失去,而我对此感到十分痛心和遗憾。”
林肯的这封严厉的信会使梅德将军感到震惊和懊悔吗?
不会。因为梅德将军从来都没有看到这封信。林肯压根儿就没把它寄出去。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被人们当作圣人崇拜的领袖,在美国历史上不可胜数的伟人中,林肯的形象和气场永远都是高踞于他人之上。这一切,都源于他高尚的品德和自身的修养,这种气场锻造出的感染力无与伦比,所以他能够成为全美国人的骄傲,以及他们的朋友和完全可以信赖的领袖。仅仅从他对待梅德将军的这件事中,我们就不得不承认,林肯的意志力很顽强,至少作为总统的他在下属违背命令的时候,能够忍住自己的一腔怒气,把那封措辞严厉的信永远留给了自己。
不可否认,任何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然而为何有人散发出的气场是吸引人的,让人感觉舒服,认定他是个有风度有雅量的人,而有些人却给人一种斤斤计较的小家子气呢?说白了,就是后者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太过于较真,即便是不得理也不会忍让,为了面子非要说上点什么,好像不说话忍着就是输了。其实,这样做反倒是输了。
或许在表面上咄咄逼人,气势很强,看起来蛮“威风”,可实际上真正内在的气场却没了。那些有影响力、令人佩服和敬仰的人,从来不会与人争论得面红耳赤,他们总是用简短而干练的语言说明自己的观点,始终如一地坚定自己的信念,即便对方恶言出口,他们也不会以牙还牙,而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显示出自己深厚的修养和坦荡的胸襟。这样的人,怎能不令人佩服呢?换句话说,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那个口无遮拦的人,也往往会甘拜下风,因为他被对方的气场震慑住了。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
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你能忍一忍,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以后即使碰到大的问题,自然也就能忍受,也自然能忍到最好的时机再把问题解决,这样才能成就大事业!
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下野后向邓小平请教复出的“秘诀”,邓小平的答案是“忍耐和信仰”。邓小平就是凭着这个“秘诀”,三次被打倒,三次复出,而且一次比一次获得更大成功,被西方人称为“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
忍可以顶得住任何砖石的磨砺,可以经得起任何风雨的冲击。正是这个“忍”字,使一度被打倒的邓小平再度复出,也正是这个“忍”字,教会了加拿大那位前总理人生的秘诀,使他在下野以后又重新焕发了政治生机,重新获得了总理的宝座。
有句话说:“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我们该学会在忍耐中等待,在忍让中原谅。不要觉得忍是没骨气的表现,能忍之人并不是“窝囊废”,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差别。
善忍的人,只是在小事上忍让,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忍让;在他人犯了无心错误的时候忍让;在自己身处弱势的时候忍。与此同时,他们也有一身正气,碰到自己公正有理的事情时,坚定信念,据理力争,以正压邪,不丧失自己的人格,这就是本书开篇时所说的那股“浩然之气”,这是一种正面的气场。“窝囊”的人则不同,他们只是一味地忍让,不管对方是谁,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大事忍,小事忍,没理的时候忍,有理的时候还是忍,这种人的气场是虚弱的,会给人一种扶不起、懦弱无能的感觉。
忍耐是一种意志力。人活于世,做人做事若能“率性而为”,那也就没什么可遗憾的了。可惜,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不如意的事,有太多我们无法预料的意外,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是智慧和耐心,而不是一时的喜恶和脾气。所以,忍耐是一种锻造意志力的品质,一种可贵的、能够体现人格的素养。懂得忍耐的人,才值得他人敬仰和信赖,才能够散发出强大的气场,感染周围的人。与此同时,这种厚积薄发的气势,也会为他们迎来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