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克依斯沙漠小档案
地理位置:巴西北部的马伦容州
面 积:1550平方千米
气 候:热带沙漠气候
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全球30%的淡水资源都储备在这。在这样一个国家我们居然也能找到沙漠,实在难以置信。
■蓝色的沙漠
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国家公园位于巴西北部的马伦容州,占地面积300平方千米,公园内遍布雪白的沙丘和深蓝的湖水,堪称世界一绝。但为什么沙漠中又会出现蓝湖呢?这片沙漠与众不同之处就在它的降雨量,虽然貌似沙漠,但其年降雨量可达1600毫米,是撒哈拉沙漠的300倍,雨水注满了沙丘间的坑坑洼洼,形成清澈的蓝湖。在干旱季节,湖水完全蒸发掉了。而雨季过后,湖中却不乏各种各样的鱼类、龟和蚌类,好像它们一直就没有离开过似的。对此有两种假设:一种说法是,它们的蛋或卵就埋在沙子下面,雨季来了,就孵化而出;另一种说法,是“不辞辛苦”的鸟类将它们的蛋或是卵一趟趟地带过来的。
每年的7月到9月大量的降雨将会在这片沙漠中营造出数以千计的大大小小的池塘。这些池塘小的好似水塘,大的就像湖泊。白色的沙,蓝色的水,让你不知道是身处沙漠中,还是海滩边。去那里游泳的话,相信没有人会和你抢游泳池,因为漫山遍野都是游泳池。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在一个拥有世界上30%淡水资源和最大雨林的国家,我们竟然可以找到一处“沙漠”。
从空中俯瞰,连绵的沙丘就像起风的下午晾起来风干的一块块白色亚麻布。实际上,这片区域的名称——“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意思就是“马拉尼昂州的床单”。马拉尼昂州位于巴西东北部的热带海岸,座座半月形的沙丘就分布在这里。不论冠名如何,这里都是一片充满魔幻色彩的沙漠,一波波闪着微光的白色沙浪绵延铺展。雨水汇集成的耀眼的蓝绿色池塘中,游着银光闪闪的鱼群。牧羊人赶着羊群翻越高耸的沙丘,渔夫出海打鱼,为他们指路的只有天空繁星和沉船残骸中的幽灵。仍然被雨水浸渍的土地上,一条河流掺杂着来自附近森林中的单宁酸,在沙地上绘出大理石般的纹样。
这座面积1550平方千米的国家公园建立于三十年前,为的是保护这座奇绝的生态系统。就好像是巴哈马群岛海域如海市蜃楼般突然间出现在撒哈拉沙漠中央。只有在这片沙漠中,海市蜃楼才能成为现实。实际上,按严格标准来说,拉克依斯并不属于沙漠,马拉尼昂州联邦大学地理学家安东尼奥·科代罗·费托萨如是说。这片地区年降雨量大约120厘米,而按照定义,年平均降雨量25厘米以下的才叫沙漠。是水造就了这片沙景。附近的两条河流——巴纳伊巴河和普雷吉萨斯河把内陆的泥沙携带至大西洋,其中大部分沉淀物都堆积在了园区70千米长的海岸线上。旱季来临的时候,尤其是10月和11月间,强劲的东北风把泥沙吹到远至内陆48千米的地方,目光可及的范围内,到处雕塑起高度可达39米的半月形沙丘。科代罗目睹了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永无休止的变迁,在某些区域内,沙丘每年可向前推进20厘米。“每年的景致都大不相同。”
■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
黎明时分,渔民骑着自行车,载着自己捕到的鱼外出,待售卖后好换回生活用品。车轮下的沙地在夜雨后变得坚硬,如波涛般沿车辙铺展。一天左右的时间内,沙丘就会变干,在风力作用下重新变换形态。
每一年,1月到6月的雨水填满沙丘间的山谷后,就会产生新的泻湖。这些短时间存在的水体,有的可达90多米长、将近3米深。7月初,泻湖水量最丰,内格罗河等河流穿过沙丘时,便把这些泻湖连接起来。于是,鱼儿得以沿水流迁徙至泻湖,在那里以其他鱼类或沙中的昆虫幼体为食。少数几种鱼类,比如南美牙鱼,甚至在旱季钻入泥浆冬眠,待到雨季来临再重新出现。雨季一旦结束,泻湖便开始在赤道炽烈的热浪中蒸发,水面下降的速度可达每月1米。这里的居民不只有鱼类和昆虫,还有住在沙丘周边村庄里的人类。90个男女老少定居于沙丘中的两座绿洲——凯马达多斯布里托斯和大拜沙,住在棕榈叶为房顶的土屋中。他们与沙丘一样,随季节改变生活轨迹。旱季里,人们养鸡与牛羊,种植木薯、大豆和腰果,并从园区的耀目沙地沿巴西东北海岸线铺展约70千米。沙丘附近的海滨旱化森林中采集毛瑞榈和巴西棕榈的纤维。雨季来临时,难以种植作物,于是沙洲居民前往海边,住在海滩上的渔棚里。他们把腌制和风干的大西洋大海鲢卖给商贩,再由商贩运到城里去卖。
2002年,马拉尼昂州首府圣路易斯与迅速崛起的城镇巴雷里尼亚斯(该镇利用其处于国家公园入口的位置进行发展)之间修建了高速路,从那时起,旅游业也开始扩张,现在每年造访公园的人数达到6万多,人们开着各种越野车在沙丘上兜风,令园区工作人员忧心不已。也难怪外人想要造访这片巴西最大海岸沙丘地带中的世外奇景,因为即便是那些对此地最熟悉的人,也会为其不断变换的美妙景观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