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将严兵。”
——《士兵突击》
纪律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一个人的职场生涯能否突击成功,遵守企业的纪律是一个重要条件。《士兵突击》中作为领导的袁朗对纪律有这样的认识:“严将严兵——这里就是这样的带兵方针!做得鬼中鬼,方为人上人!你们有不服气的,就回忆一下我的兵在对抗中把你们收拾成什么样子!然后给我服服帖帖迈开你们的腿!技不如人还要穷叫唤……”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样的严格是正常的,实际上这种扣分制度——做好事没分加,做错事扣分,一百个积分,扣完走人,确实令正常人也难以接受,比如老实巴交的许三多被扣分的原因居然是“过于天真”!
我们每个受过学校教育的人,都被从小教育要遵守纪律,直至被烧死都严守部队纪律的邱少云就是这方面的例子。但即便如此,对于刚刚进入一个职场环境的人,要想彻底理解纪律还需要一段社会化过程。上面许三多面对袁朗的无端责难在局外人看来无关纪律,因为它似乎超越了人格的正常接受范围之内。但倘若我们把这件事单独抽离出来放在职场中,那么“我很难接受这样的纪律”不正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抱怨吗?而持这种抱怨的人不也都是对企业的纪律表示怀疑吗?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我们对纪律的忍耐程度是多大?
首先要说的是,只要是这种纪律很难自觉地遵守,那么员工就有怀疑的理由。在美国大工业机器时代,管理家们研究的是员工如何能像机器的零件一样,只要找好位置就可以自动生产,而不必考虑其他。但后来,随着一个叫做“霍桑实验”结果的公布,人们才了解到不论企业如何安排,员工始终都无法像没有生命的机器一样,如果这样的话只能使生产率不升反降。相反,在这个过程中,员工的情感、态度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霍桑实验不仅揭示了企业要注重员工人性化的内容,同时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纪律不能完全刚性,也要在其中注入柔性的内容。否则,很可能起到反作用。
在具体的实施中,员工经常质疑的就是纪律对领导和员工的双重标准。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许三多他们在老A试训时对袁朗制定的纪律表示不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怀疑这些纪律苛刻得连袁朗肯定也做不到,甚至吴哲即便宣布通过了试训,仍然要申请检查整个老A大队是否存在违纪现象。
曾经有一个文化公司,是外地母公司出资组建的,但公司经理却是在当地招聘的。过了不久,母公司调整经营,决定委派一个领导专门抓这个文化公司。新来的领导一上任便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想通过制度来促进生产、提高效率。谁知没过多久,下面的员工就纷纷议论,表示对新领导的不满。原来新领导由于在母公司还有兼职,所以经常要两地往返跑,肯定不能满足正常的考勤制度。而下面的员工并不知情,在他们看来,新制定的纪律很苛刻了,要想接受本来就有困难,所以把新领导的这个所谓考勤特殊化用来发泄对新规定的不满。
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领导要和员工同样遵守纪律,如不能遵守最好说明理由。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首先要保证双重标准没有影响到我们,其次是要只盯着自己就行了。如果自己能接受的话,就不要管别人是不是也遵守。因为纪律更多是一个长期整体的考核,只要在一定的范围正常运作,就一定能奖罚分明。
物美集团的董事长张文中在介绍本企业文化时,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也为我们解释了纪律的内涵:“个人的生活习惯我们无权管,也没有必要管。但既然在公司里做事,工作习惯必须适应公司的纪律。形成纪律是一个人、一个团队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乃至成功的基础。从学习规则,遵守纪律,树立纪律意识,刻意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纪律,到自觉把纪律变成自己的习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克服自身许多不完善之处。但只有把纪律变成为习惯,物美才能具备持久的战斗力。”顺着张董的思路,我们不难发现,纪律成为习惯的最终目的就是纪律成为自觉,从强制执行变为主动接受。而要做到这步,就不仅要理解纪律,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完全接纳企业的文化的准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