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6300000015

第15章 婴儿言语的发展

一、前言语的发展:准备讲话

在婴儿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prelinguistic stage)。一般都把从婴儿出生到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产生之前的这一时期(0~12个月)划为前言语阶段。在此期间,婴儿的言语知觉能力、发音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逐步发展起来,出现了咿呀学语、非语言性声音与姿态交流等现象,统称为前言语现象或前言语行为。

(一)言语知觉的前言语发展

近20年来对婴儿言语知觉的大量研究表明,婴儿在最初的几周内就已经听完了人类语言所拥有的绝大部分的语音差别(Kuhl,et al。,2006;Werker,2003);婴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就已能区分出人的语声和其他声音,这种区分而且还是类别性的(Mehler,et al。,1996;Moon,Cooper&Fifer,1993);3~4个月的婴儿已能对辅音进行范畴性知觉,区别出清浊辅音的不同(Kuhl,et al。,1992;Polka&Werker,1994);10~12个月时,婴儿区分、辨别各种语音的能力已基本成熟,能够辨别出各自母语中的各种因素,并认识到它所代表的意义(Jusczyk&Aslin,1995;Jusczyk&Hohne,1997)。周兢(1994)认为,在汉语系统中,婴儿的前言语阶段是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语音敏感期。围绕着语言最外在的实际显现——语音,婴儿发展了三方面的能力,即前言语感知能力、前言语发音能力和前言语交际能力。她把婴儿前言语阶段的言语知觉能力分为三种水平:辨音水平(0~4个月)、辨调水平(4~10个月)、辨义水平(10~18个月)。综合近20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婴儿言语知觉的前言语发展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

1.妊娠中、后期(5~8个月)

这时胎儿已有了初步的听觉反应和原始的听觉记忆能力,能大致区分出乐音、噪声和语音,并表现出对母语语音的偏爱。个别胎儿还表现出对语音的辨别和记忆能力。

2.新生儿期(0~1个月)

这时婴儿已能对声音进行空间定位,并能根据声音的物理特征来辨别各种声音的细微差别,表现出对语音(尤其是母亲语音)明显的偏爱。有研究(Condon&Sander,1974)发现,刚出生1~2天的新生儿对成人的言语就有明显的“同步反应”。

3.发音游戏期(2个月至3或4个月)

这时婴儿已开始理解言语活动中的某些交往信息,能和成人进行“互相模仿”式的“发音游戏”,能够辨别区分并模仿成人语音,并能辨别清浊辅音,获得了语音范畴性知觉能力。

4.语音修正期(5个月至8或9个月)

这时婴儿已能辨别言语的节奏和语调特征,并开始根据其周围语音环境改造、修正自己的语音体系。那些母语中没有的语音在这一阶段逐渐被丢失。

5.学话萌芽期(9~12个月)

这时婴儿已能辨别母语中的各种音素,能把听到的语音转换为音素并认识到这些语音所代表的意义。这使他们能够经常地、系统地模仿和学习语音,为言语的发生做好了准备。

(二)语音的前言语发展

我国吴天敏、许政援(1979)的研究将前言语期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0~3个月)为简单发音阶段。婴儿1个月内偶尔会发ei、ou等声音,第2个月发出m-m声,第3个月出现更多的元音和少量辅音,比如a、ai、e、ou以及m、h等辅音;第二阶段(4~8个月)为连续音节阶段。这时发出的辅音更多了,而且出现了连续的音节,比如b-b、d-d、n-n等,大人常误以为这时的m-m、p-p是婴儿在叫爸爸妈妈;第三阶段(9~12个月)为学话萌芽阶段。这时宝宝开始模仿大人发音,开始把词和对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开始对词义产生理解。

卡普兰(1971)把前言语阶段的发音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哭叫(crying)。哭叫是婴儿最早发生的、也是最明显的发音;第二阶段——咕咕叫(cooing)。1个月左右婴儿的哭叫声开始分化,出现uh,eh等声音;第三阶段——咿呀作语(babbling),咿呀作语不同于哭叫声,是婴儿无痛苦通讯的第一个重要信号,基本上传递婴儿舒适状态的信息。此时期,婴儿发出更多的元音和辅音,并出现元音与辅音结合的音节;第四阶段——规范化语音,10个月左右的婴儿从大量发出的音节中,在咿呀作语的过程中保存下来一部分语音,构成最初的词语因素。1岁的婴儿能发出连续的音节,音调接近真正的言语音调,模仿和重复增多,某些音节与实物相联系,词语开始出现。

周兢(1994)通过对汉语婴儿进行纵向追踪和横向补充的研究后认为,前言语阶段婴儿的发音练习大致经过单音发音阶段(0~4个月)、音节发音阶段(4~10个月)、前语词发声阶段(10~18个月)三个阶段。而国外有学者把英语婴儿的前言语发音分为五个阶段,即反射性发声(0~8周)、喁喁作声(8~20周)、玩弄语言(16~30周)、重叠牙牙学语(25~30周)和非重叠学语(9~18周)。

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见,婴儿的语音获得过程可归纳为:从最初的哭声中逐步分化语音,并沿着单音节音——双音节音——多音节音——有意义语音的顺序发生发展。他们认为,各类语音发生发展的顺序是由发音器官各部位的生理成熟程度所决定的。由于人类婴儿发音器官的生理发展具有共同规律,因此世界各国婴儿最初的语音发展也呈现出普遍的规律性。

(三)前言语交流的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婴儿在能够用语言进行交流之前的这一年里,能够采用一些特定的声音和姿态进行信息交流,这就是前言语交流。它们同样具备了言语的三大基本特征,即目的性、约定性和指代性。在言语产生以后的漫长时间里,它们仍在某些特定场合发挥着语言替代物的作用。

1.前言语交流的目的性

贝茨及其同事(Bates,et al。,1975)研究发现,婴儿9个月时即能有目的地进行交流,其标志是“原始祈使”和“原始陈述”行为的产生,而后者包括呈示(showing)和给予(giving)两种行为。

在原始祈使行为产生的过程中,婴儿为获得某一物体而发生以下变化:譹訛交错注视;譺訛更正交流失败信息;譻訛工具性姿态的仪式化。这种仪式化使原本是工具性行为的姿态失去原有功能,而只作为该行为的符号参与交流。

2.前言语交流的指代性

指示(pointing)是前言语交流指代性的典型外在表现,在前言语交流过程中扮演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发挥着有效的指代性功能。关于其起源问题,目前仍存在激烈争论。有研究(Hannan,1982;Fogel&Hannan,1985;Carpenter,Nagell&Tomasello,1998;Fenson,et al。,1994)发现,婴儿出生后9周就出现了类似于指示动作的姿势。这表明人类生来具有产生指示动作的某种“生物准备性”。也有研究发现,指示动作的出现标志着随后语言能力的大发展,二者有一定正相关。

3.前言语交流的约定性

一些研究者认为,9个月时出现的工具性行为的仪式化现象,实质上是婴儿语言交流约定性的最原始的开端。约定性在人类社会文化的各方面尤其是言语活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必然产物。婴儿主要是通过模仿和仪式化这两个途径来学习、掌握语言系统中的约定性指代关系的。出生后头半年里,婴儿就可通过操作条件反射逐渐实现其交流行为的仪式化过程;9个月时能真正通过模仿来学习掌握各种约定性。

二、言语的发生

关于婴儿言语发生及其标志问题,目前仍存在激烈争论。欧美心理学家认为,婴儿说出第一个与某一事物有特定指代关系的母语中的词标志着言语的发生,时间在出生后9~11个月。我国心理学家认为,婴儿最早说出的具有概括性意义的词才是言语发生的标志,时间在11~13个月。综合多种研究材料,我们认为,由于个体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婴儿言语发生的时间在10~14个月。

(一)第一批词的产生及其生态学分析

婴儿最早可以在9个月时说出第一个有特定意义的词语(Bates,et al。,1979),最晚则在出生后16个月时(Barrett,Har-ris,Jones&Brookes,1986)。对这第一批词进行生态学研究发现,它们具有很强的场合约定性(context-bound),即它们只能用来指代很有限的某个特定情景(场合)下发生(或出现)的某一特定事物,还不具备概括性意义,只具备原始的指代性、对应式的象征性和一定的交流意义,就好像是某一特定场合下特定事物的伴随物一样(Barrett,1983;Greenfield&Smith,1976;Griffiths,1985)。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Barrett,et al。,1986,1989),在婴儿说出的第一批词中,有一些已具备了概括性意义。这一发现表明,在言语发生过程中婴儿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它推翻了“第一批词不具有概括意义”的结论,并将严格意义上的词语发生的时间推进到出生后10个月。

(二)词语的获得与运用

在言语发生阶段,婴儿词语的获得与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譹訛继续掌握一些场合限制性较强的词(Barrett,1983,1986);譺訛已掌握的词开始摆脱场合限制性,获得初步的概括意义(Lock,1980;Barrett,1983,1986;Acredolo&Goodwyn,1990);譻訛开始直接掌握一些具有概括性和指代性功能的词语(Gopnik&Meltzoff,1986;Iverson,et al。,1994;Namy&Waxman,1998)。其中,词语的去场合限制性(decontextualisation)是婴儿真正掌握词语、获得概念的重要途径。其外在表现为,原本只用于特定场合、特定事物的词语,现在迁移、运用到与此事物有关的不同场合。

关于这一阶段婴儿获得与运用词语的内在机制问题,巴雷特等在核心因素理论(Nelson,1983,1985;Barrett,1983,1986)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它很好地解释了“外延缩小”、“外延扩大”和“匹配错误”等婴儿获得词语过程中所特有的现象,也得到实验研究和实际观察结果的有力支持和证明,因而是可接受的(庞丽娟,李辉,1999)。

(三)单词句的发生和发展

10~15个月的婴儿平均每个月掌握1~3个新词。这样到15个月时婴儿就能说出一批词了。随后掌握新词的速度显著加快,19个月时婴儿已能说出约50个词。此后,婴儿掌握新词的速度进一步突然加快,平均每个月掌握25个新词,这就是19~21个月时的“词语爆炸”现象。在此后的2个月内,婴儿说出第一批一定声调的双词句,从而结束了单词句阶段,进入词的联合和语法生成时期。因此一般称15个月到19~20个月这一段时期为单词句阶段。

三、言语的发展

一般认为,婴儿大约在20个月说出第一批双词句。

(一)双词句的生成及其机制

双词句比单词句表达的意思更明确,已具备语句的主要基本成分。但是它仍然简略、断续、不完整。有些看起来更像人们打电报时所用的语言,被称为“电报句”;有些则是由一个常用词作主词,再加上一个指代事物、动作或属性特征的词语,称为“主词句”,如“那书”、“嘿,气球”、“更多牛奶”等。相应地,双词句的生成规则也有两种:一是中轴开放式联结,即以常用词为中轴,在其前或后联结一个关于事物、动作和属性特征的词,组成主词句;另一种是范畴对应式联结,即由来自两个不同范畴(种类和性质上不同)却有内在实际意义或特定关系的词联结,从而组成电报句。

(二)双词句的扩充与句子形成

24个月左右,婴儿的“三词句”出现,婴儿开始进入完整句子的形成阶段。20~30个月时,婴儿说出“四词句”。随后,复杂句开始出现在婴儿的言语中。

(三)语法的获得

大量研究表明,20~30个月是婴儿基本掌握语法的关键期。而到36个月时,婴儿已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成为一个颇具表达能力的“谈话者”。

在婴儿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过度规则化或规则扩大化(overgeneralization)现象,这与婴儿自我中心思维的绝对性有关(庞丽娟、李辉,1999)。关于婴儿获得语法的内在机制问题,人们提出了不同的假说或理论试图进行解释,如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麦克温尼(MacWhinney)的类推生成法等。目前多数人支持和赞赏这一观点:婴儿总体认知水平的发展,制约或推动着其语法化进程。

同类推荐
  • 妇产科男医生告诉你

    妇产科男医生告诉你

    孕妇可不可以滚床单?宫外孕是老公没瞄准吗?保大人还是保孩子?剖宫产什么时候该做?老婆在产房生孩子,老公们该做些什么?……一本让育龄女性安全生孩子的贴心读物。作者精选并解答了30余万人关注的关键孕产问题,是孕产版的《只有医生知道》,直播妇产科实况,精彩程度绝不亚于各种热播医疗剧。在这些典型的案例中,您不仅可以了解到更为细节化立体化的孕产知识,还可以真正走进产科医生们的内心世界。不看就亏大了!市面上的孕产书,真的很难选,好像都差不多。这本书寓知识于故事,还随书赠送孕期大事录,让你知道怀孕的大小事,真正做到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果断拿下,不纠结。愿你一儿一女拼个“好”。
  • 从“放牛娃”到宋氏家族的奠基人

    从“放牛娃”到宋氏家族的奠基人

    《从"放牛娃"到宋氏家族的奠基人:宋耀如现代教育理念研究》以烜赫一时的宋氏家族的缔造者宋耀如的教育理念为核心,探讨美国“斯巴达——基督教”精神对他的影响;探讨宋耀如倪珪贞自觉的有计划的细致入微的家庭式教育;探讨家族式教育对一个民族,对中国近现代史,甚至是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 婴幼儿健康红绿灯

    婴幼儿健康红绿灯

    本书分饮食、起居、心理、防病四大部分,分别阐述了育婴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适宜做的和不宜做的生活保健知识及科学方法。
  • 心灵绿洲

    心灵绿洲

    本书是广州市协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新成果,内容涉及:人格心理、学习心理、生活心理、发展心理四方面。
  • 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

    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

    有愈来愈多的教育家都说:“父母不应该为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了,因为溺爱,会害了孩子。”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列举出“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情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不想溺爱孩子,所以有些事情才不得不做。我们不为孩子包办任何事情,但是我们要教给孩子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我们不想主宰孩子的人生,但是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判断、自己选择;我们要给孩子智慧的头脑、美丽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难道这些事情父母不需要去做吗?
热门推荐
  • 杂宝藏经

    杂宝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人畜之间

    人畜之间

    动物为了繁殖后代,只对同类有性要求。让它们对人类的“性趣”,是人类培养出来的。不知这是文明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倒退?许多人一一中国人外国人都有,总觉得人民币的坚挺“挺”得有点悬乎。议论最多的是中国产品的出口受到遏制,数额急剧减少。我亲眼见到的是,因为人民币的坚挺,把大量中国人“挺”出了国门,坚挺着下巴和肚子到东南亚去旅游。
  • 瘟

    少年,你知道安利……呸,你知道瘟神吗?没错,就是那种谁碰了谁倒霉,自己反而活得滋滋润润的家伙。我就是瘟神。
  • 无出路咖啡馆

    无出路咖啡馆

    一个独自在芝加哥读书的中国女孩,生活拮据,靠打工和微薄的奖学金勉强维持生活,一次偶然她与美国外交官安德烈一见钟情,两人迅速陷入热恋当中。出人意料的是,他们的爱情并不一帆风顺,而是阻力重重。这都源于她中国军人的背景,使得这场恋爱成为美国安全部眼中潜在的政治隐患。FBI不厌其烦的调查让她丢掉了中餐馆的工作,迫于窘困,她开始质疑自己对安德烈的感情动机。此时,艺术瘪三里昂的出现为她带来一抹中国式的慰藉,她开始摇摆于两个男人之间,背叛与留恋,迷惘与痛苦,她该如何寻找自己的出路?
  • 开国皇后纪事

    开国皇后纪事

    二十二世纪的摸金校尉一朝重生,成了世族嫡女。没爹又没娘,奶奶不疼爷爷不爱,头上还盯着天煞孤星的大名。果然还是祖坟撬多了,遭报应了。明明是同一天生,堂姐是皇后命,她是煞星。先被‘竹马’退亲,后被堂姐陷害,嫁给又瘸又瞎又丑又不举的燕王。姑娘不哭,站起来继续……毕竟还是皇亲国戚嘛。但是,谁告诉她这个又美又仙,床上又生龙活虎的翩翩绝佳公子是谁?于是多年后某女语重心长的教育膝下的几个白玉娃娃:“传言多不可信!想当年本宫听说你们父皇不举,就打算在外面养一打面首,没想到……”话音未完,便被一道冷冽打断:“爱妃在说什么?”某女连忙闭嘴,一手逮住一个玉娃娃挡在面前否定,“陛下听错了。”
  • 念力乾坤

    念力乾坤

    念力,一股存在于人体内部,可以操控万物的一种特殊能力。在这片大陆里只有形和影,有形既有影,有影既有形。拥有念力者可以操控影。念力强者可以操控形,甚至操控万物。念力的强弱直接表现在影的颜色上,按级别,从强到弱,依此为:赤,橙,黄,绿,蓝,靛,紫。据说,在这片大陆的某些时序空间里有人将影修炼到了赤色级别,终于可以操控万物,但是否成为万物的主宰,他们却有自己的选择……
  • 议中兴教观

    议中兴教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诡史迷踪》

    《诡史迷踪》

    我爷爷是个历史怀疑和阴谋主义者,经常会神经质地唠叨着说什么“青史已成烣,可怜故纸堆”之类的话。也因为这个原因,我家一连出了六代史学大家的传承到我这里便断了,我大学的专业是土木建筑……直到我毕业那一年,被一伙盗墓贼骗入伙之后,一系列的诡异事件骤然将我惊醒,历史原来真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从太史公开始,史官门都在极力隐瞒着一个惊天的秘密……
  • 外星虫族

    外星虫族

    生物们的进化道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吞噬弱小,强大自身!
  • 颜色猎人

    颜色猎人

    这是一个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故事,或许说,是一个外来世界的人来到这里所发生的的故事,这个人肩负着对于她来说仿佛毫无意义的使命,在这个世界里游荡,渐渐的,她的身边多了许多的身影,而那绝望痛苦的河头,就这样被新建起的堤坝所抵挡,然而,那娟娟流出的细水,同样也混杂着开心、痛苦、希望、绝望、悲伤、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