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不仅仅等于礼让,还要在与人交往时讲信用,主动关心别人,勇于承认错误。与他人发生不快和矛盾时,应通过换位思考来冷静处理。
俗话说“年少气盛”。一个人在少儿时期往往认识不到宽容的人生价值,因为阅历浅、经验少,遇到问题后,容易想当然,加之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对事情感到无能为力,因此,容易变得心胸狭窄。这在思想上表现为:遇到一点委屈或很小的得失便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宰相肚里能撑船,不计过失是宽容,不计前嫌是宽容,得失不久踞于心,亦是宽容。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从前有一片大森林,那里有一个人,他以打猎为生,经常在密林中安装捕兽套子。由于他安装的地方是野兽们经常出没的路线,几乎每天都有收获。有一天,他又去收套子,却发现套子上只有动物脱落的毛,动物已经被别人取走了。他很是生气,于是,他就在纸上画了一张很生气的脸,放在套子上。第二天,他又去收套子,发现套子上有一片大树叶,树叶上画着一个圈,圈子里有房子,房子旁边还有一只狂吠的狗。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想:为什么别人拿走了我的动物还要画图呢?他觉得应该和这个人见面说理,于是,他就画了一个正午的太阳,还有两个人站在捕兽套边。
第三天中午,他又来到了这里,看到有一个浑身插满了野鸡毛的印第安人正在那里等他。他们彼此语言不通,只能通过打手势来对话。印第安人用手势告诉他这里是他们的地盘,你不可以在这里装套子。这个人认为印第安人很有道理,这一点被自己忽视了,于是,他就将捕兽套送给那个印第安人。
后来有一天,他打猎时遇到了狼群追赶,被迫跳下了悬崖。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正躺在印第安人的帐篷里,伤El上还有印第安人给他上的药。从此后,他就成了印第安人的好朋友,和他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共同打猎。
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做人的最高境界。宽容不仅仅等于礼让,还要在与人交往时讲信用,主动关心别人,勇于承认错误。与他人发生不快和矛盾时,应通过换位思考来冷静处理。宽以待人,是做人必备的优秀品德。宽容,作为一种美德,受到了人们的推崇,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宽以待人会使人人都喜欢与你交往,所以,宽以待人是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原则。当今社会,民事纠纷越来越多,芝麻大小点儿的小事,也会使双方对簿公堂,一方面,这说明人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少了。
很多孩子缺乏宽容之心,不懂得忍让,也不想忍让,致使小事恶化。比如:和小伙伴相处的时候会为一些小事争得面红耳赤,好朋友之间闹别扭变成了陌生人;有的孩子不顺心的事都闷在心里不肯说,变得怪癖而孤独;有的孩子控制不住恼羞成怒与伙伴大打出手,险些酿成悲剧等。要让孩子避免这些事,就需要让孩子有一个广阔的胸襟,养成宽容的习惯。教育其学会宽容,培养一种海纳百川的心境,让其学会理智地正视一切,真实地去感受社会,是培养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需要。
首先,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为人处世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孩子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和善,乐于与人相处。如果父母因为在外面受了气,回到家里还耿耿于怀,甚至辱骂,中伤对方,无疑会在孩子心中投下“刻薄”的阴影。不要把孩子牵扯到成人的矛盾冲突中去。个别父母在与别人有了矛盾时,便警告孩子不要理这个人,甚至极力阻止孩子与这个人的孩子玩。这种做法无形中告诉孩子,不要理与自己意见不一致或有矛盾的人,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斤斤计较,甚至仇视一切的不健康的心理。父母要让孩子广交朋友,多见世面,这样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比如带孩子为孤寡老人做好事,这对培养孩子的宽厚仁爱之心大有帮助。父母还要教育孩子克服盛气凌人,目空一切的傲气,学会尊重人、体贴人。
宽容,是健全人格的必要素质,只有学会宽容的孩子,才会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才会有爱人之心,有容人之量,成为一个识大体、顾大局,受人欢迎的人。成长建议孩子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每天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做游戏,可是,他们也会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会和同学或小朋友发生争执。作为父母,就要耐心地教育孩子,要让孩子从小学会谦让,学会谅解,不要太计较个人恩怨。培养孩子宽以待人的习惯,只有孩子拥有这种好习惯,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拥有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