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1500000038

第38章 炎帝与大火星

根据《天文考古学》创始人冯时教授的学说,几乎所有近代出土的古星象图都在显示,古人对于天象的认识,是非常清晰的。

“天文”一词,较早见于《易·彖·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其意本指“天象”,为古代中国“天文”一词的传统含义之一。那么,究竟何为所察之“时变”呢?

“时”为“日”与“寸”,“日”是太阳,“寸”是手腕处加一点,是距离手一寸之处的“寸脉”,意为把握。土圭所测地下的日影刻线,一寸距离就是一个时辰。因此,“时”就代表时间,可以用于“时辰”及半个时辰之“小时”,也可用于一季度,如“四时为岁”。因此“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就说明观察天文是为了考察季度节气的变化,以利对农耕时机的把握。

河南濮阳星图说明,早在6500年前,古人对星空已经有了明确的划分。与指示方向的北极星直接联系的,是北斗七星。它始终展现在星空,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同时北斗星的变化既明显又有规律,四季节令的变化都与之有关。所以,古人把北斗七星作为季节和时间的指示星。

濮阳星图将星空分为四个方向,东方是龙的星象,西方是虎的星象。南、北两个方向的星象也很明确,只是还没有十分明确表示什么动物。

战国曾侯乙墓漆箱星图则更为精确完善。它中间环绕书写的二十八星宿名称,来源于对月亮的观测。古人发现月亮在星空,每天都会移动一小段距离,从某一个星移动到另一个星,好像每天都在一个星住宿一宿,28天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正好围绕北斗星循环了一周,人们为了容易记住这些星的位置,就把沿途经过的星各取一个名称,总称28星宿。因此,东、南、西、北每个方向,正好各对应7个星宿,包含在各自的星象之中。

这样的划分很容易记忆,而且确实是为了记忆。因为按照这种划分,人们就能根据每天月亮出现的所在星宿,确定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夜晚的星空就好像是一个大自然的日历牌,这大概就是最初的天文历法了。而古代天文学的诞生,正是为了通过了解星象运行规律,来得到季节、节气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并逐渐产生了日益精确的历法。文献记载,神农时代就已经有了一个“太初”的历法,比汉初的“太初历”早了几千年。

龙是什么

“星象”这个名称,就是星宿像什么。例如西方七星就像一只虎;南方七星在后来的星图里,显示像朱雀;北方七星显示像龟和蛇;那么东方七星像什么呢?今天说来应该像龙。但是,龙是并不存在的动物,最初不可能有一个“龙”的动物形象来对照,那么怎样判断这一组星象是否像那个并不存在的“龙”呢?

既然我们看不到像“苍龙星象”的那个“龙”,我们何不反过来观察像“龙”的那个“苍龙星象”呢?把那个星象的图形画出来,不就有了“龙”的形象了吗?果然,苍龙星象的7个星宿之中,有六个直接来自龙体:角宿,来自龙角;亢宿,表示龙的咽喉;氐宿,表示龙头;房宿,表示龙的肩膀;心宿,表示龙心;尾宿,表示龙尾;再加上箕宿,就连成了苍龙星象图。一眼望去,似乎有了龙的基本形象。

但是,古人是否认为这就是龙的形象呢?这可以对照《周易》里有关龙的六句爻辞:

“潜龙勿用”,地平线上还看不到龙星象。

“见龙在田”,刚看到龙星象头顶的角宿与天田星,正值春分,即“二月二龙抬头”“神龙见首不见尾”阶段。

“或跃在渊”,龙体刚从深渊、即地平线上跃然而出。

“飞龙在天”,龙行运行到南中天。

“亢龙有悔”,龙体开始向西向下倾斜。

“见群龙无首”,龙头已经沉入地平线,还能看到龙身。

《说文解字》对龙的解释为:“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综合分析说明,《周易》中的六句爻辞,描绘的是苍龙星象从东方地平线升起,运行到西方地平线落下的全过程。龙在天空运行的时间跨度,是春分到秋分的整整半年,这不是特指天空星象的运行规律吗?古人心中的“龙”,难道不是龙的“星象”本身吗?

造字之际,造字者仓颉不可能看到什么“龙”在大气层中飞腾。假设那个“龙”的动物确实存在,假设古人看到了那个“龙”的实体,他就会直接素描那个称作“龙”的动物。而星象就只能是“相似”。汉字是象形字,其象形素描的“模板”不应该选取“相似版”,只应该选取“原版”。但仓颉却选择了“相似版”。因此,这个谜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原版”根本不存在。

古人或许坚信自己的直觉,因为他们看到和感受到的是:

1.龙的身形以闪电的方式体现,每次闪电形象都不相同。由此认定“一定是动物在飞腾运动”。

2.龙的出现总是伴随隆隆的吼声,对它的称呼就“有则仿之,无则嚷之”,读音就模仿其发声“隆、隆、隆……”而为“龙”。

3.龙抬头后半年内,每次出行都伴随有降雨。

中华民族是最善于思考的民族,根据“龙”随电闪雷鸣而出行的现象——有形象、有发声、有与降雨直接关联的功能、有住宿地的踪迹。根据“苍龙”的整体运行规律,仓颉先生找到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即其中的规律,并据此锁定了“龙”的居处——星空东方苍龙七宿。

“龙”字应该按照固定形象来素描,那就按照它的固定之所在,苍龙星象的排列形象,将七宿诸星依次连缀,就形成一幅图——即最初的“文”。中华古人造字的本质就是素描画图——高度抽象的图,成为最初的“文”,我们今日称其为象形文字。这就是我们从殷周文物找到的刻在龟甲或牛骨上的图,我们称其为“甲骨文”。

而“文”就是“纹”,“纹路”也就是画出的图。这就是象形文之“龙”字。至于“字”的概念,“独体为文,合体为字”。“龙”为文,“笼”“珑”“垄”等则为“字”,是组合起来的“字”。

查甲骨文和青铜器金属铭文,“龙”字与苍龙星象相对照,出现了惊人的结果——完全一致。相互比照之下,结果会令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星空中的苍龙星象那独特的排列样式,已经完整地体现为甲骨文、金文的“龙”字。所有龙字的上部,都展示了龙星的角、亢、氐三宿组成龙头的苍首之象。中间则展示了龙的躯体身形。最传神莫过最后一笔龙尾,那向上微微的翘起,如果不是准确的星象苍龙星象图临摹,无论如何是无法想象出来的。商代出土的龙形玉器,也都极为明显地强调了那个微微翘起的龙尾。

从四个选出来的甲骨文“龙”字,我们几乎可以看到古人由简单描绘到想象出来“龙”这种动物的整个思维过程。

那么,甲骨文“龙”字的形象,不正是“苍龙星象”本身吗?古代“龙”的字形,透视出来的正是古人造字之际的联想过程。

中国的“龙”,就这样产生了。不必怀疑古人是否这样考虑,彝族古文献里能够找到的九幅龙图,都是逐渐演变为回互盘曲的蛇形,而演变至襄汾陶寺出土的上古首领墓中的龙盘图,就已经是完整的近似我们能够见到的龙形图案了。而且龙绘在黑底上,“天地玄黄”,地是黄色无疑,而天正是玄色即黑色。彝族古文献注明是“宇宙”,另一幅与今天的龙图毫无二致的龙图形,注明却是“太极”——大之极。

可见古人头脑中的“龙”是从宇宙中来。“天地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龙行降雨、电闪雷鸣,这就是农耕需求降雨必须依托的“龙”。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的远祖就是这样认识世界的(太极图由此发端而形成)。

决定农耕的大火星

我国华北是雨热同季,夏秋的雨水足够让庄稼生长了。但关键是,春天能否在播种季节有“及时雨”?幸而每年“龙抬头”总是定时地、及时地发生,那么,剩下的就是我们及时把握时机,及时播种,收获就不会遥远了,这只需要盯住天象就能做到。夜观天象、观天测候就成为农耕民族最重要的大事,“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绝对需要天文学”(恩格斯),天文学就这样先于其它学科,在全世界古代各民族首先诞生了。

因此,最重要的是准确把握谷物播种的那几天之准确时间!而天象之“龙”以半年的时间缓缓起落,如何把握“龙抬头”的准确定位时刻呢?

长期的农耕实践与天象观测,只有第一流的天象观测者、拥有对氏族农耕的收成负有最高责任者、氏族首领神农氏对此能有准确的把握。他会发现,谷物播种的最佳时间是苍龙星象其中的心宿刚出现的时间。这颗星非常明亮,呈现红色光芒。

农耕氏族每当获得这颗星刚刚出现的信息就及时播种谷物。这个时间非常恰当,播种早了,还未到春雨时节,直接影响出苗从而影响产量;播种晚了,谷物到霜降还没有完成灌浆,同样影响产量。丰收取决于播种时刻的把握,希望就寄托在这颗星出现时的及时观测并获得信息。这在今日早已不是问题,但在始创农耕时代,一切都在探索。那么乡民求雨来神农氏,就理所当然了。

这颗星的出现,带来的是极其壮观的播种场面,到处燃起大火,烧去杂草与灌木,待耕作的土地上形成一层草木灰肥料,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影响,几乎已经丰收在望了。人们把丰收归功于指导大火烧荒的那颗星,对那颗红色星的称呼,就必然地只能是——“大火”。

根据现代天文仪器观测,形成心宿的有三颗星,大火星两边各有一颗较暗的星,共同构成心宿,“大火”星命名为“心宿二”,成为东方苍龙七宿的主星,也叫辰星、商星。那么,表现观测星象、指导农耕、掌握天上“大火”星与地下烧荒之“大火”者,就是上下两个“火”——“炎”字。而决定农耕氏族兴衰和发展的首领神农氏,是大“地”的主人,即为“帝(地)”、“炎帝”。“帝出乎震(辰)”,即“帝”来自“辰(大火)”星。炎帝就是观象授时、颁布节令的氏族最高首领,故为“炎帝神农氏”。

自农耕兴起之后,我们的远祖就注意观测这颗“大火”星,后来专门设立“火正”这一官职。以甲骨文资料考查,殷商时贞人(卜人)观测自然的记载颇为详尽,有风、云、雷、雨、虹、雹等天气变化,有心宿,变星,南方七宿,太岁,日食,月食,新大星并火等天文星象,有人体的各种病变和蝗灾发生等。《诗经》里的“七月流火”,“三星在户”,“月离于毕”等,亦是有力佐证。周朝执掌占候职事的是巫史,代表人物有巫咸,史佚,苌弘,伯阳父等人。他们的文化活动是多方面的,遍及卜筮,祭祀,书史,教育,医药,星历诸多领域,他们观天文,测地理,查物候,疗人体,积累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代表了中国古代各门类科技的最高成就。

《左传·昭公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可见炎帝本身就是火正,人神一体,掌管天地万物和人民。后来的祝融成为“掌祭火星”的特别祭司“火正”;《左传·襄公九年》记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阏伯是殷商人的祖先,他制定了商历。

通过观察“大火”的位置可以确定节气。傍晚看到“大火”在东方出现,正值“春分”;“大火”在南方天空正中,就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夏至”;“大火”在西方隐没,就是“秋分”。“大火”始终与我黄河流域的农耕作物同步出没。

因此,苍龙星象的主星“大火”,在这个星象之中已经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它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已经不在苍龙星象之下,几乎是并驾齐驱。在“大火”的引导之下取得丰收之后,当人们舞动巨龙热烈庆贺的时候,也一定要同时抬出这个“大火”星宿相映成趣,由此形成了“龙戏珠”,民间社火“二龙戏珠”一直流传至今长盛不衰。

天文是最早诞生的自然学科,与农耕直接相关,因此古人的天文知识非常普及。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指出:“尧舜禹)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因此,上古时代民间观天象和各种祭祀很混乱,星空的一些变化常常会导致社会不安定。到了颛顼时代,就采取了“绝地天通”的措施,断绝天地之间的信息沟通。将祭祀上天群神和管理土地人民这两种职责分开。颛顼委派他的孙子“重”为南正之官,负责祭祀天神与祖先;重的弟弟“黎”为火正之官,负责管理土地和民事。后来重和黎的子孙就世袭了官职。商朝时封“重黎”的孙子于“程”(今河南洛阳市东),建立程国,称程伯,其子孙以国名“程”为姓,后裔有周朝的程伯休甫。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司马迁的先辈即程伯休甫,直至司马迁依旧继承太史令的官职,总理国家天文台。司马家族另一支的著名人物是宋朝宰相司马光,常以程老先生自居。程颐程颢并称二程,亦为程伯休甫之后也(笔者为程颐之后32代孙)。

以后中国历代都设置司天监以司天文,但名称不同。周有太史,秦汉以后有太史令,隋设太史监,唐设太史局,后又改司天台,隶属秘书省。宋、元两朝有司天监;元又设太史院,下设三个局:推算局、测验局、漏刻局等等。《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曾经就任的正式职务就是司天监弼马温,专职管理行空的天马,孙悟空心高气盛不满意,故大闹天宫。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宋太宗赵光义下令‘召天下伎术有能明天文者试隶司天台,若有隐匿不报者,罪论死’,前后共有几百人到达京师接受天文学知识的考核,凡是真正掌握天文知识的,即能通过观测数据,能够‘测验步算’日蚀、月蚀、八节、二十四气者得以留下,其余刺配琼州”。因为“天”的信息只能“天子”掌握,岂能为百姓知晓?“只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为所用,即为刑徒。否则天机泄露,百姓就不那么好管了。黄巢起义时就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水泊梁山喊的是“替天行道”,这个天不仅是大自然的“天”,而且还是当时认为能够同时主宰国家和百姓命运的“天”。

公元十世纪的一幅中国古星图,现陈列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星图之一。一座显示天球的各种坐标、天体的视运动和亮星位置的铜制天文仪器天体仪,其上镶有1449颗星,现陈列于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这都说明,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天象观测与天文学科水准。

陶寺古观象台

位于襄汾陶寺尧舜禹时代古城遗址东南部的一处建筑基址,就是考古发掘中最引人注目的发现,考古队长何努先生称之为观象祭祀台,即天文观测台。

这是一个平面呈半圆形的平台,在它的圆心观测点,考古队员发现一个里外三圈的圆形夯土构件。圆心观测点以东约25米,是一道深埋地下约3米的弧形夯土地基,地基之上已无遗存,但夯土地基上有多处特意留下的豁口,每道豁口宽20厘米左右。这些豁口是什么作用的呢?夯土地基之上,原本可能建有夯土柱或石柱,豁口是柱子间留下的观测缝隙。

在多名天文史学家协助下,考古队历经数年模拟观测发现,站在圆心观测点往东遥望塔儿山,在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重要节气,正好可以看到太阳分别从夯土地基上几道对应的观测缝中升起。据此分析,当时人们就是通过观测日出位置的变化来确定节气和农时的,这个遗迹很有可能就是一个观象台,同时兼具祭祀功能。

在天文学界,何努先生的发现和推断获得较广泛的认同。已故著名天文学家席泽宗院士把陶寺观象台的发现,称为“中国天文考古真正的开端”。在中国科学技术馆,陶寺观象台得以模拟复原,被当做华夏先民的一项重要科技成果。

据称,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观象台,这一发现无疑可使华夏文明在天文学领域超越其他三大文明古国。英国的巨石阵是否也是由中华古人、后人称之为印第安人,曾经到达那里建造的天文观测设施呢?

在“与天为党”的羊头山,在炎帝神农氏获嘉禾耕作五谷畦之地“观天测候,颁布时令”,难道不是必需的吗?《山海经》记载中原地区尚且26座名山都有原始星象天文观测,那么,在神农尝百草之地、在有着深厚文化内涵、有着对农耕诞生极其迫切的天文知识需求的羊头山,曾经进行天文观测还会有什么疑问吗?

同类推荐
  • 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

    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

    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
  • 生物:细微之处显神奇

    生物:细微之处显神奇

    本书内容包括:细菌长什么样子、寄生菌的威力有多大、田园奇才放线菌、微生物治理地球环境、微生物中的“少数民族”、食物和炸药中的微生物、最大和最小的微生物、如何征服和消灭病菌等。
  • 生物天堂

    生物天堂

    《我的第一本探索书》是专为21世纪的青少年量身打造的课外读物。本丛书为广大青少年提高科学人文素养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科学翔实的内容与图文并茂的形式一定可以让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收获心灵的愉悦与精神的富足。王志艳编写的《生物天堂》是丛书之一。《生物天堂》讲述浩瀚无边的宇宙,诡异莫测的自然,神奇有趣的生物 ……千余个知识热点,千余幅精美图片,带领我们一起探索变化无穷的大千世界。
  • 神奇自然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神奇自然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求知探索系列丛书:神奇自然之谜总集》共分八章,包括传说中失踪的古大陆、奇特的天文之秘、神秘的大自然、神奇的自然现象揭秘、神奇植物之谜、神奇的动物之谜、神奇的世界之*、世界奇观博览。
  • 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本书主要从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西部生态环境问题、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生态教育、西部地区生态实践——以宁夏为例等方面对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民族地区政府在制定方针政策时提供决策咨询。
热门推荐
  • 兽黑少主霸道妻

    兽黑少主霸道妻

    前世他们相爱,他被迫喝下m国的药剂,成为傀儡,伤害她,她在死前大叫:“我真是爱错了你,我恨你!”今生仇恨,下一世在报!他在清醒时,看到爱人已经自尽,他变服毒自杀,恨意怀身,追随而来!
  • 艳影侠客

    艳影侠客

    故事梗概:作为都市白领的上官清儿乃某跆拳道社的女高手,时常将一名壮硕的男子击败于地求饶,但是在脱下跆拳道服换上铅笔裤其又乃都市丽人,气质浑然上身。在一次偶然的车祸之中,其穿越到了古代,被一名正于行刺之中的刺客碰见,北枫廷。北枫廷被突如其来的,身穿怪异服装的上官清儿吸引住,便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北枫廷开始教上官清儿剑术,但在空手搏斗却时常被上官清儿缚住。之后上官清儿开始了行刺任务,两人成为了有名的剑客侠士,但因北枫廷心术不正,想刺杀某王爷并篡位。所以上官清儿便暗中相助,开始与北枫廷结仇。王爷辰溪伍也开始爱上了这名艳影侠客,三人的争端正式开始。
  • 平静缘

    平静缘

    夏小渔,一个刚出校园的懵懂女大学生,在社会的大染缸里遇到了自己今生的挚爱、知己,在面对朋友的背叛、挚爱一次次的把她推入深渊,而知己一次次的救她于水火之中,她到底该何去何从?
  • 明月之心

    明月之心

    女孩有奇怪的心脏,许多人都想得到它。同时也有人暗中保护她,有一个有权有势的男人知道她有特殊身份也想得到她的心脏就派人........
  • 蛮荒战纪

    蛮荒战纪

    这是一个无比精彩的世界因为一次屠龙事件,主角穿越到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的野蛮人部族,在那里他经历了前世所想象不到的困苦生活然后在经过11年的蛰伏,他终于在缇兰节上用足够的实力,去证明自己已是达到能够接触到外面世界的程度由此,即将开始的异世之旅,他在体验整个大陆的迥异风情的同时,还会碰上那些前世只存在想象之中的神奇生物生活在云间的神秘物种——空之水母,残忍的空中死神——夜枭,空中游骑兵——狮鹫还有处于蒙昧状态的弗洛里斯人,喜欢残酷血祭的绿皮魔怪,高热熔浆里强大的高等魔兽——狰……无数奇幻瑰丽的场景将带你进入一个完整的世界当中
  • 时无伤

    时无伤

    近千万年的无情,本以为会就此持续。谁知迷路跑到自己宫殿的小狐仙竟跌跌撞撞的入了自己的心,是冥冥中注定还是天劫所致?天帝的阴谋因野心与贪婪一步步展开。原来彼时魔界的好友是今日魔界的至尊,是该选择堕落入魔还是羽化飞升?
  • 青春是被美少女环绕的修罗场

    青春是被美少女环绕的修罗场

    青春,还真是一个让孩子们憧憬,让大人们缅怀的岁月。
  • 仙途游

    仙途游

    修仙即为偷天,若天道有失,大劫即临。上一劫截教落败,这一劫谁又能超脱?
  • 被囚禁的灵魂

    被囚禁的灵魂

    来自世界各地的少年少女们,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进行一场生存之战,是为了自己而杀死别人,还是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爱恨交织,悲欢离合,一场堵上各自性命的游戏,就此开始。
  • 莹夜

    莹夜

    新建作品,等我先码完万字后,再考虑写吧,原创作品,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