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追逐内心的呼唤,你所从事的工作就会给你带来快乐,并使你的身心永远保持愉悦;遵从你的内心,去做一份你所喜欢的工作,你体内的能量便会源源不断地被释放出来,由此成了能量的来源。
相反,此刻你不喜欢的职业正给你带来焦虑、困惑,不仅使自己没有成就感,甚至极其厌烦。也就是说当你从事一个自己并不赞同的职业时,为了与困惑作斗争,你会白白耗费大量情感上的能量,于是工作一天下来,你会感到疲惫不堪,无聊之至,觉得自己是被囚禁在一个职业里。因此,你需要保存着独一无二的你,遵从你内心的召唤。
案例一
人物:佟佟性别:男年龄:25岁
职业:出版社技术人员犯忌:盲目就业
当事人口述:
25岁应该是人生中最灿烂的日子,但是我的生活却被困惑取代。我是学计算机的,毕业于一所全国著名的理工科院校。毕业时,工作不好找,专业对口的公司要么就招硕士,要么薪水开得很低,最后我选择去了一家薪水相对较高的出版社。刚进出版社时我还挺兴奋,在我的设想中,这里对技术的需求一定很多,要求也一定很高,肯定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我工作相当努力,和同事们为公司网站的基础建设不停地忙里忙外。不知不觉两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却渐渐地感觉什么地方开始不对劲。在社里,占主流地位的始终是书籍、杂志这些人文的东西。我所在的部门,在领导眼里,无非是服务部门,属于后勤一类。而且,社里大多是毕业于各所高校的文科才子才女在“唱主角”,我们这些理科生想融入那种文化氛围,似乎特别困难。这种感觉很微妙,但会让人感觉自己很边缘。时间越长,就越发觉得自己和那些文人是两类人,不但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而且对工作的认识也相差甚远。我想,如果当时选择的是专业对口的公司,也许现在就不会有这种不受重视的感受了。现在,萦绕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我该怎样发展?在这个单位待下去会怎样?还会有前途吗?我想如果不转行的话,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吧。
案例二:
人物:蔡雪琴性别:女年龄:28岁
职业:电子公司职员犯忌:盲目就业
当事人口述:
几年前本科毕业的时候,我觉得工作不好找,于是继续读研。但是,等到硕士毕业时,工作更难找了。一年半以前,我毕业来到现在这个公司,是外企,规模也很大,但是工作一年半以来,我几乎想象不出我在公司的发展“结果”。其实招聘的时候,人力资源经理就坦白告诉我,公司硕士过甚,已经没有适合的职位给我了,除非愿意去干本科生的活。我当然不得不“愿意”,因为如果我不干,排队等候的人多得是。于是我只好顶着硕士的帽子拿着本科生的薪水干活。
然而,让我郁闷的事还在后面:我每天真正有效率的工作时间不会超过 2小时,看上去很忙,但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实在闲得发慌,就天天上网。没人要求我研究新产品,也没人给我任务。更令我难堪的是,到现在为止,我在公司都没有固定的座位,只要哪个部门缺人,我就被派到哪个部门增援。和我同批进公司的同事比我也好不到哪里去,不管到哪里都被同事以“新人”的身份对待。
其实不少人只比我大一两届,但由于他们毕业时竞争相对较小,所以一进公司就马上受到重视,提拔也很快。现在他们都还很年轻,受到锻炼的机会又多,所以要超越他们很难。以我目前的心态和节奏,对还能否找到闯荡社会的自信和从容,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况且,我从事的是发展快、淘汰率高的行业,如果跳槽的话,我会不会被各种危机压得喘不过气来?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很多人所学不适所用的现象极为普遍,从而使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显得饥不择食,认为能有一个工作赚钱糊口就已经很不错了,起码不用成天专注于各种媒体的招聘信息,不用再被家里的父母管着花钱。甚至很多商家也借此而创造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胁迫思想。
很多大学毕业生,走出学校首先想到的是养活自己,于是二十几岁的他们往往会因为生活所迫,还没来得及科学地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就过早地进入了职场。根据一项科学调查显示,有 80%以上的人一直在从事刚从学校毕业后进入的那个行业。换句话,也就是说二十几岁决定了你的一生。你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快乐与否,你是否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你接触的第一份工作有很大的关系。即便是跳槽也可能永远跳不出这个行业,无论从你的内心惯性来看,还是从生活的实际需求来看,一般人都不可能在三四十岁转行(虽然例外也不少)。所以,当一个人初次进入职场前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应该对自己的一生负责。
试想如果你进入一个自己并不喜欢、而且给自己不断带来焦虑的企业,但是为了保住饭碗,为了一点微薄的薪水不得不努力工作,你会怎么样?“这样的生活,简直不是人过的生活! ”或许你会这样说。你的焦虑与无奈在现实的压迫下,始终无法得到你的正视,于是你只好“委曲求全”了。你在忍耐着,忍耐着,始终没有勇气大胆地走出哪怕一步。
这样的悲哀,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相反,完全是你自己制造的。任何一个企业不会强迫员工始终留在他那里,或者说强迫你去选择它。在灵活的社会发展环境中,只要你自己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有思想,有准备,那么你就会避免饥不择食的困境,也自然不会出现职业的倦怠、焦虑和无奈了。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先就业再择业是一种错误的就业观念。一方面,在自己不喜欢的行业里既浪费了自己的青春,也失去了学习真正适合自己行业的那种技能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其给你不断带来焦虑的过程中,会日渐影响你对所有工作的态度、认识等,长此以往,就会使你丧失对工作的激情,尤其是自信。你会在机械、麻木的工作中日渐变得毫无生机,对生活,对周围的人充满抱怨,对人世间的事漠不关心。
试想:如果让鲁迅去搞科研,让牛顿去搞文学,或者让爱因斯坦去搞政治,让李嘉诚去搞军事,他们会快乐吗?也许这些人在这样的位置上依然能做出让世人称道的业绩来,但是他们却失去了快乐,失去了自我!这样对他们来说将会度过遗憾的一生。可是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但就是因为不允许假设,更能有力地说明了为自己工作,为快乐工作的重要性!
我们每个人从小几乎都有一个梦,都有一个未来的理想。即便是我们现在随便能说出口的成功者,他们也一样少不了儿时的梦。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梦变了:我想成为一位作家,结果成了一名医生;我想成为一位老师,结果成了一名建筑师;我想成为一名歌唱家,结果成了一名普通的车间工人,等等。这里面有很多我们无奈的原因,养家糊口、结婚生子等生活因素所迫,使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饥不择食地过早就业,过早涉足职场,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仅仅是因为几张钞票,因为那根本就是一场梦的地位。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东西强迫人忽视健康、快乐、自身感受去工作,一种是权力,一种是金钱。可无数事实证明,当人们真正得到这两种东西之后,发现自己并不快乐!为什么?因为我们从最初就没有去认真对待我们内心的呼唤,忽视了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更进一层来讲,不快乐地工作,甚至充满了厌倦、困惑、焦虑地工作,其实是对自己未来的不负责。如果你依然为了避免一切难堪与尴尬而陷入我们前面所说的“一辈子都在为别人实现理想的怪圈”的话,也就另当别论,重要的是,过多的烦恼会给你的精神和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勇敢一点,只要你勇敢一点,不畏艰难努力去争取自己想做的事,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你就有成功的可能。或许你会遇到无数的挫折、失败,或许你自己也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也或许还会有别人的否定,但是只要你能经受得住这样的考验,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