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尔扎克
“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1799~1850年)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在世界文学中享有崇高的声誉。他出生于法国图尔市一个中等资产阶级家庭。
在与各种人物接触交往中,巴尔扎克亲身领略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万能和万恶的力量,以及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己主义关系。巴尔扎克一生创作了70多部作品,描写了封建贵族在资产阶级进攻下必然灭亡的命运、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发迹历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巴尔扎克一生坚持自己的文学选择,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位被无穷无尽的债务逼出来的大作家,在身后树立起一座文学的丰碑。
“背景介绍”
巴尔扎克写作这篇小说时,法国社会充满了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但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篡夺,代表金融贵族的路易·菲利浦登上王位,建立了七月王朝。七月王朝的18年统治,除了1840年后有五六年相对安定外,其余十几年,几乎处于起义、骚动和要求改革的运动之中。
《欧也妮·葛朗台》创作于1833年最后几个月,这时的巴尔扎克虽然参加了保王党,但他对正统思想已经有些冷淡,对1830年革命表现出极度失望。为此,他遭到保王党正统派的攻击,但他不改初衷,保持中小资产阶级的观点,同情人民疾苦,批判贵族资产阶级。
“内容概述”
在法国索漠城里一条街的尽头的老宅子里住着当地最有钱、最有威望的葛朗台老头。1789年葛朗台已经是个富裕的箍桶匠了。他能写会算,在40岁上娶了有钱的木板商的女儿为妻。共和政府在索漠地区拍卖教会产业时,葛郎台用自己的积蓄和妻子的陪嫁买下了区里最好的葡萄园、一座老修道院和几块分租田,还当上了市长。1806年,他继承了岳母、太太的外公、外婆的三笔遗产,成为附近纳税最多的新贵族。他以吝啬著称,有一套理财的本领。他举止朴素,餐桌上也没有美酒佳肴,面包由女仆拿侬做,寒冬腊月舍不得生火取暖,平时还要克扣女儿和妻子的零用钱。他做木桶生意,预算得“和天文学家一样准确,他的投机事业从没失败过”,区里人人都吃过他的亏,中过他的圈套。
1819年11月中旬的一天,是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的23岁生日。那天,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索漠初级裁判庭庭长蓬风先生,带着索漠城里少有的鲜花向欧也妮祝贺;随后银行家格拉桑一家也带来了欧洲极少见的好望角欧石南。他们都是来向欧也妮献殷勤的,这一切,老奸巨猾的葛朗台心里明白:他们都是为了他的金钱和陪嫁才争夺他的女儿。他也乐意利用女儿作为钓饵来“钓鱼”。正当他们兴致勃勃地打牌时,突然从巴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葛朗台的侄子、22岁的查理。原来查理的父亲因无钱偿还债务,破产了,他准备自杀。临死前,他让儿子查理投奔伯父。
葛朗台看到兄弟的绝命书后不动声色,直到第二天才告诉查理。他不愿承担什么义务,更不愿把查理这个包袱背在身上。当天夜里他想好了一套诡计,借口家中有事,忙得分不开身,请公证人克罗旭和银行家帮忙。公证人表示愿意到巴黎去处理事情,但来往路费要葛朗台出,银行家则表示不要葛朗台付路费,他可以去巴黎办理。葛朗台自然是赞同银行家的主张,暗自满心喜悦。在这件事情上,葛朗台不但分文没花,还利用银行家在巴黎大做公债买卖,赚了一大笔钱。
查理可怜的处境得到欧也妮的同情,她在查理的房里看到查理写给情人的诀别信,顿时高兴起来,她把自己积蓄的6000法郎全部送给查理,作为他去印度做生意发财的本钱。查理十分感激,也把母亲给他的金梳妆匣留给欧也妮作为纪念,俩人海誓山盟定下终身,查理离开索漠,起程去了印度。
新年来到时,葛朗台照例要看女儿存的金币,当他发现女儿的金币不见了,便猜到欧也妮把钱给了查理,便大发雷霆,将女儿锁在房里,只给冷水和面包,为此,葛朗台太太被吓病了。
公证人克罗旭告诉葛朗台说,如果他妻子死了,欧也妮可以以女儿的身份继承母亲的遗产,葛朗台害怕了,不得不向女儿屈服。晚上,他来到太太的房间,恰巧看见欧也妮母女正在看查理母亲的肖像,他一看到金匣子,就像一头老虎扑到一个睡着的婴儿,抱住不放,他准备用刀子把金块挖下来。欧也妮急了,抓起刀子,声称如果父亲不把金匣子还她,她就要自杀。葛朗台无可奈何,只好把金匣子还给女儿。此后,葛朗台太太的病一直没有好。1822年10月,葛朗台太太去世。葛朗台通过公证人让女儿签署了一份放弃母亲遗产的文件,把全部家产总揽在手里。
1827年,82岁的葛朗台已经无力再管理家产,才让女儿参与田产的秘密。不久,他因疯瘫而死。
葛朗台死后,留下1700万财产,欧也妮继承父业,成了当地首富,但她还是孤单一人,她还在痴心等待查理。可是,经过在印度用种种卑劣手段发了横财、见识过众多女子的查理,早把乡下的堂姐忘在脑后。查理为了高攀,要与贵族小姐结婚,但因不肯偿还父亲的债务而受到阻碍。欧也妮得知查理无情负心的消息后,一气之下答应与蓬风庭长结婚,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并帮助查理还清了债务。
查理知道欧也妮有如此之多的财产时,后悔莫及。几年后,蓬风当了法院院长,但他在当上索漠议员后的第8天却死去了,33岁的欧也妮成了寡妇,于是,城里的人又开始包围这个寡妇,如同当年克罗旭他们一样。
“欣赏与评析”
《欧也妮·葛朗台》这部作品以真实的笔触,向读者描绘了一幅法国大革命前后的社会历史图卷。
在这幅历史图卷中,有阴暗陈旧的老宅子,有毫无生机的大街,有革命和非革命的交替,有投机商、公证人、神甫、裁判所长,有来自巴黎的少不更事的公子哥,也有软弱顺从的“贤妻孝女”,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我们默默地诉说着当时的历史。
现实主义的一个有力武器就是逼真的细节,巴尔扎克深谙此理。在这部小说的开头,作者就以一种沉重的笔调,为我们介绍了索漠的大致情况。以细腻逼真的描写出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在小说的开头就感到一种透骨的阴暗和沉闷,从而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担心。
当然,小说的细节不限于环境方面,在对葛朗台的刻画上,细节描写同样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葛朗台萎琐的外表,和人谈判时装聋作哑的神态,尤其是他看到金子时的眼光和动作,简直是入木三分地写出了他肮脏的灵魂。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人物也不是很多,主要线索是葛朗台的发家史和他女儿苦难的历程。其中也穿插了夏尔、克罗旭、神甫等人和事,但都没有影响故事的主线发展。而葛朗台的性格完成和欧也妮悲惨的遭遇,都是在这一系列以时间为顺序的故事里体现出来的。“这孩子真没出息,把死人看得比钱还重要。”在自己的兄弟死了后还能说出这种话的只能是葛朗台,而能和自己亲生女儿大谈“人生就是一场买卖”的,也只能是他。同样,葛朗台太太的软弱顺从,欧也妮的胆怯、寂寞以及对爱情的渴望,也能从她们的言语中鲜明地体现出来。甚至连女仆拿侬不多的话语也精确地表明了她作为吝啬鬼管家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