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4200000034

第34章 佛教信仰

佛教有小乘大乘之分,二者的主要差异是:小乘追求自我解脱,把个人灰身灭智、成就佛果作为最高境界,而大乘则宣扬大路朝天,无量众生菩提涅槃即可成佛,把慈航普度、建立佛国净土作为终端目标。当佛教传入初时,中国已经是一个有着高度发达的儒学思想文化根柢的国家,其崇尚大一统、标举中庸的特点是极适宜大乘佛教的传播的。因而,当这一西教东渐,最初敞开佛的大慈大悲的胸怀,显示出教人脱苦、普度众生的趣旨时,已决定了它必将与苦难深重的中国妇女结下不解之缘。

这一不解之缘的结成还在于虚构的彼岸世界的男女平等与现实世界所形成的对照。这方面不论小乘大乘倒是皆“视平等如一真地”(《四十二章经》)的,一致认为在脱离苦海,度世成佛上人人平等。佛教一再指出,人生的本质是“苦”,人生所处的世界也是“苦”。为什么会“苦”呢?因为有“生”。生是苦的开端,生命是苦的载体。“生”是由身、口、意“三业”决定的,众生根据所造业的善恶不同而在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中轮回。而“无明”(不谙佛理)则是造业的原因,如果根绝贪欲,消除迷惑,皈依佛教,便能超脱人生无边的苦海,达到涅槃的境界。在通往佛国净土的道路上无论善男子还是善女子,若肯舍妄断惑,就是妓女出家,佛也欢迎!

但是,这里所说的平等只是在成佛问题上的权利和机会平等,在怎样成佛问题上却是有明显差别的。男子可以直接步入佛国,但在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却“无有妇人女人”,佛称“欲来生我国中者,即作男子”(《大阿弥陀经》)。就是说,女子不可以直接跻身佛国,只有在轮回中先转为男身,才能信佛证果。“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四十二章经》),必须通过各种努力,行善是一条共同的道路,此外还有一些不同的方法,如逢六月六,“诸丛林各以藏经曝烈日中,僧人集村妪为翻经会,谓翻经十次,他生可转男身”(《清嘉录》卷六)。看来在慈航普度的津口,女子的处境是十分窘迫的,佛虽大慈大悲,但还是以女性在现实世界中的卑微地位作了果报的参照。

尽管如此,“人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外销?”道路虽然迂回坎坷,但在慈航的舟筏上还是挤满了试图脱苦的女性。据梁宝唱《比丘尼传》,我国内地最早出家成为比丘尼(俗称尼姑)的是西晋的净检。净检俗姓仲,名令仪,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官宦出身。出家前她就极善颖悟,颇富才华。当时有沙门法始在洛阳宫城西门立寺,净检常去听他说法,心得日累,遂成大悟。她向法始表示愿意拜他为师,出家为尼。法始说:“西域有男女二众,此土其法未具。”实际上法始对比丘与比丘尼的不同戒法也未了彻。当时僧、尼戒传入中土还没有系统完备,如果有疑惑还只能问学于外来僧人,于是净检便去找沙门智山请教益,智山向她讲解戒法,净检后即出家从智山为沙弥尼。当时与她一起出家的还有二十四人,她们在宫城西门立竹林寺,拜净检为师一起修行。东晋咸康(335-342)年间,《僧祇尼羯磨》及戒本译出,净检等四人在外僧昙摩羯多所建的戒坛受具足戒,成为我国比丘尼的始祖(《比丘尼传·净检尼传》)。从此,比丘尼队伍滚雪球似地壮大起来,净检弟子安令首,博览群籍,思致渊深,曾造五寺,广授门徒,从她出家的女子前后就有二百多人。

早期的比丘尼中不乏聪颖睿智者,在那个崇尚飘逸高寄、讲究言谈风度的时代,这些风尘外物本已令人肃然起敬,才情卓尔、学问精通、谈锋敏锐者更能赢得加倍的尊重,甚至得到朝廷的重视,能够参与政治活动。如比丘尼僧基,为了抗拒婚姻,誓不应聘,出家为尼后“净持戒范,精进习经”,颇负盛名,传称“枢机最密,善高事议,康皇帝雅相崇礼”,连褚皇后也为她建立延兴寺广授弟子。另有妙音,自幼出家,居于建康,“博学内外,善为文章”,受到朝廷敬重。她经常与孝武帝及太傅会稽王司马道子、朝廷学士等谈论文章,声名日隆,其寺院常“门有车马,日百余两”,朝廷人事变动,有时妙音竟能进言。在孝武帝难以定夺王恭与殷仲堪二人谁补荆州刺史之缺时,询于妙音,妙音私心倾向于殷,随即称誉殷“意虑深远,荆楚所须”,这只言片语果然成全了他(《比丘尼传·妙音传》)。宗教在历史上从不放弃一切机会向政治渗透,这本身是宗教深入、扩展的标志。比丘尼在诞生之初开了“女僧参政”的风气,为佛教发展推波助澜。

南朝倡佛,各代寺院、僧尼之数甚多。据传,宋代有寺院一千九百一十二所,僧尼三万六千人。齐代有寺院二千零五十所,僧尼三万二千五百人。梁代有寺院二千八百四十六所,僧尼八万二千七百余人。后梁有寺院一百零八所,僧三千二百人。陈代有寺院一千二百三十二所,僧尼三万二千人。虽然其中尼众到底有多少尚不详,但从宋初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比丘尼铁萨罗等到建康,慧果等乃共请僧伽跋摩为师,为尼众受戒,同受者即数百人一事可以看出,比丘尼队伍在急剧膨胀。

隋唐两代佛教空前发展,成为中国封建文化成熟时期的一个富有力度的有机部分。在这两代,我们至少可以找到两个与尼姑有密切关系的皇帝。一是隋文帝杨坚。他生于冯翊(今陕西大荔县)般若寺,由尼姑智仙“躬自抚养”至十三岁方始回家。二是武则天。则天十四岁时因美容被太宗召入宫,立为才人。后太宗崩,则天出宫居感业寺为尼。一次高宗游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由于他们曾身入佛寺尼庵,深受佛教熏陶、浸淫,对佛教有很深的亲和之情,执政后大弘佛法固然对佛教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护、推进作用,而他们的经历本身就包含了比丘尼价值观念,也必然促进尼庵繁立,尼众壮大。唐代至玄宗时天下尼寺已有二千一百一十三所,尼众已达五万零五百七十六人之巨,这与两代帝王推崇佛教、亲和僧尼不无一定的关系。

唐代处于权力中心的妇女往往把利用佛教和僧尼作为政治斗争的手段。如武则天指使沙门怀义、法明翻译《大云经》,宣扬“佛授月光天子常寿女,说当于支那国作女主”的宗教预言,以证明武氏以周代唐符合佛意。法藏投其所好,在讲述《新华严经》时再三说她当女皇乃顺于佛旨,则天登基后也投桃报李,在《华严经》译出时大力支持新译本的宣传并亲自为新译本作序。则天少女太平公主与胡僧惠范常通私情,奏为圣善寺主。玄宗即位,公主畏惧,专与惠范阴谋乱政之计,气得玄宗决意要淘汰僧众尼众(《旧唐书·太平公主传》)、《旧唐书·五行志》)。但是,大批中下层妇女却是在现实生活中痛苦纡郁无以解脱时才走向佛门。其中有出家为尼者,还有更多的是“在家居士”。如贞观中沧州饶安县令侯君妻刘夫人在丈夫死后守节无依,“常思八正之因,主意竹园,复想一乘之业。为此修营佛像,造作经文,罄竭家资”。贞元中蜀州金堤府张晕府君夫人姚氏“孀居毁容,回心入道……转《法华经》,欲终千部”,看来是想皓首穷经,了此残生了。在古代社会,多少守节孀妇的清泪都化作了青灯古佛前缭绕的香烟。许多深悟法门的妇女虽未出家,但也行如尼戒,死后也不遵合皃之俗,或独葬或火烬。

唐代以后,佛教持续发展。一般信徒都注重修持,所以禅宗、净土宗广为流行,而这二宗都是主张人人皆可成佛。因而,禅、净之风越劲,佛也就越接近了妇人女子。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观音菩萨本为男相,唐代以后竟全然以女性面貌出现了。明代博学广识的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中专门考述过这一现象,云:

今塑画观音像,无不作妇人者,盖菩萨相端妍靓丽,文殊、普贤悉尔,不特观世音也。至冠饰以妇人之服,则此前未闻。考《宣和画谱》,唐宋名手写观音像极多,俱不云妇人服。李廌、董至逌画跋所载诸观音像亦然。则妇人之像,当自近代始。盖因大士有化身之说,而闺阁多崇奉者,展转流传,遂致称谓皆伪。若塑像势不能久,前代无从证订。然《太平广记》载一仕宦妻为神摄,因作观音像,其妻寻梦,一僧救之得苏。则唐以前塑像,固不作妇人也……又宋人小说,载南渡甄龙友《题观音像》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则宋时所塑大士像,或已伪为妇人,而观世音之称妇人,亦当起于宋世。

观音菩萨由男相转为女相,是长期以来“闺阁多崇奉”使然,也是佛教接近妇人女子的一个漂亮的姿态。正是在这一风气之下更多的妇女心向佛门,甚至有的一门妇女皆信奉佛教,苏轼一家是很典型的。其母程氏习佛,家有十八罗汉像,礼之虔诚至极。夫人王氏好佛,临死时还有遗言,令其子绘阿弥陀佛像供奉丛林。后纳爱妾朝云也学佛,早年拜于泗上比丘义冲门下,后与苏轼一起到惠州,经常念佛,在生命弥留之际,还坚持诵经。苏轼制铭有云:“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苏轼一家的情景是整个社会妇女尚佛的缩影。

从总的趋势看,佛教在唐代以后走向民间、走向妇女的过程中世俗化的倾向越来越强了,理学伦理观念渗入佛学,产生出大量的专供妇女研习的经卷,如《占察善恶业报经》、《善女人经》、《嫉妒新妇经》等等,在这些经卷中充斥着“三从”、“四德”,其中不守贞节、不孝、悍妒的妇女都会罚入地狱,这种世俗的伦理目的大大淡化出家为尼的意义——在尼庵里是无所孝、无所守的——拓宽了居家礼佛积善的道路。加之明初出身于和尚的太祖整顿冒滥的僧尼队伍,规定每三年发度牒一次,并加考试,不通经典者淘汰,男子非年达四十岁以上,女子非五十以上者不准出家(《明史·职官志》三),这在客观上对女子出家和出家的女子都有了更大的限制和压力,一般女子也就更乐意居家悦禅修持而省却那份度牒之难、面壁诵经之苦了。这样,僧众和尼众之数相差越来越大,至清初由朝廷统计,全国僧众十一万零二百九十二人,尼众只有八千六百一十五人了。

然而应该说明,无论何时皈依佛教的都只能是俗众中的一小部分,而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其影响在社会上的覆盖面却极大。正如宋代陈淳所云:“佛氏之说,虽深山穷谷中妇人女子皆为之惑,有沦肌洽髓,牢不可破者”(《北溪字义》卷下)。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庙神膜拜。在我国广大地区,无论城市或乡村、山区或平原,汉族集居地或少数民族集居地,都建有佛寺。魏晋以后,各朝京师都曾经佛寺林立。梁武帝时,仅建康(今南京)就有佛寺五百多所,后代富贵人家还有兴建家庙之风,如《红楼梦》中因王熙凤弄权而有名的铁槛寺就是贾家的家庙。在这些公私寺庙中,到处都有妇女点燃的袅袅香火。她们最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有太多的无法实现的愿望,特别需要大慈大悲的佛的保佑,因而庙拜最勤。不妨以《清嘉录》记载的苏州风俗为例:新年,“诸丛林各建岁醮,士女游玩琳宫梵宇,或烧香答愿”,“妇女暗数罗汉,卜年庚之顺逆”;二月十九日观音生日,“士女骈集殿庭炷香,或施佛前长明灯油,以保安康。或供长幡云‘求子得子’。既生小儿,则于观音座下皈依寄名,可保长寿”,“妇女自二月朔持斋,至是日止,俗呼‘观音素’”;四月八日佛诞生日,“僧尼香花灯烛,置铜佛于水盆,妇女争舍钱财,曰‘浴佛’”;六月六日,“僧人集村妪为翻经会”;八月八日为八字娘娘生日,北寺中“香火甚盛,进香者多老年妇人,预日编麦草为绽式,实竹箩中,上书某门某氏姓氏,是日焚化殿庭”,以期来世可转男身而丰足。十二月八日,妇女们“以菜果入米煮粥,谓之‘腊八粥’,或有馈自僧尼者,名曰‘佛粥’”。在北方则以四时庙会吸引妇女,“凡会日,男女杂沓入庙,名曰‘拜香’,甚有躬效刑囚以杖画地,一步一拜者,俗情佞佛,一至于此”。志诚证果,香火长燃,至今各地仍有众多的妇女充当“信女”,不辞山高,不辞路遥,佛寺有处便烧香顶礼,供奉果品,布施钱财,许愿还愿,以对佛的虔诚和迷信达到心灵的超度和平衡。

同类推荐
  • 诗意福安

    诗意福安

    本书主要内容为: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福安风情。
  •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古老的乐器正为我们演奏着穿越时空的最强者。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本书收录了作者2008—2011年的文化研究成果,分为上海文化、文化形象、传媒文化、文化教育、世博文化五辑,呈现了新媒体时代文化和文化批评的现状。该论集的文章获得极好的社会反响:《大都市文化发展趋势与上海文化发展坐标、定位问题研究》一文获得第七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一文发表后为《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整版刊载于《文汇报》学人演讲栏目。
  • 安全灯谜集萃

    安全灯谜集萃

    本书收入的各类安全灯谜,为分上下两编。上编以安全题材为谜面,下编以安全题材为谜底,为了便于读者对灯谜的理解,作者对大部分谜作加了简注。同时,为了普及灯谜知识,帮助读者提高猜谜、解谜能力,作者专门编写了《猜灯谜的基本方法》和《猜带“格”灯谜的要领》两部分,分别介绍了24种猜谜方法和36种谜格知识,每种猜谜方法和谜格知识,都用3条灯谜为例进行讲解,形象直观,易懂好记。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八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八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热门推荐
  • 伤寒论辩证广注

    伤寒论辩证广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侠意狂潮

    侠意狂潮

    狼若回头,必有缘由;不是报恩,便是报仇。月落乌啼霜满天,夫妻双双把家还!
  • 现代应酬心理学

    现代应酬心理学

    按照心理学家所说,应酬当是一种实现行为目的手段或工具。应酬的“峰巅效果”也就是是最佳效果,既在绝无强迫的气氛里,使对方按照你的意志去做。应酬的全过程,是把人你的一份意思传达给别人,使对方受到感应,从而自动地帮助你、迁就你或同意你的要求,接受你的思想意识的潜移默化。因此,应酬可以理解为一个社会心理概念,应酬的最终目标是为自己的群体营造一个实现目的的良好的通道。
  • 魔噬虚空

    魔噬虚空

    其心本善,奈何一心成魔,天地不仁,看我以杀证道,仙欲挡我,我便杀仙,魔欲阻我,我便噬魔,神兵噬天,鸿蒙至宝,看我如何掌控诸天……
  • 王魏公集

    王魏公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仁德法师

    仁德法师

    本书讲述了一个传奇而不息追求的当代高僧,一段中国佛教曲折而多变的历史,是一部让人获得文学快感与佛学修养的读物。
  • 普照苍生

    普照苍生

    简介天翻地覆,妖魔乱舞。万族以强力争夺天地主角,人类身躯最为质弱,处于食肉链的最底端。无敌太祖横空出世,总结前人经验,创出绝世功法,使弱小的人类能在天地间占据一席之地,他带领人们组建自己的势力,训练强悍的军队,然后横扫千军如卷席,把天地万族打的退入到生存艰难边缘。擒真龙为坐骑,抓凤凰灵宠,书同文、车同轨,创建大秦王朝,以秩序教化万民,使大秦繁荣富强,威压天下无抗手。可水满则溺,月满则盈,正在大秦国力蒸蒸日之时,无敌太祖突然消失不见,大秦王朝没人有威望统领群雄,突然间分崩离析。
  • 星际迷航之未来日记

    星际迷航之未来日记

    身为摇篮号舰长的李毅,仔细的看着整艘飞船的人员档案。姓名:洪大力性别:男能力:吃饭特长:能吃很多饭姓名:唐三性别:男能力:杀人特长:用刀杀人追加信息:要么是我死了,要么是敌人被我杀光了姓名:武媚娘性别:女能力:洗衣做饭特长:叠被暖床附加信息:倾国倾城、我见犹怜疯子发明家艾瑞克,说:只要给我足够的材料,我就能打爆宇宙。理论军神莫天机、超级医生史药乾、萌呆可爱的变异智脑,各色各样的人物,奇迹般的聚集在这艘民用逃生舰…………
  • 密医福晋

    密医福晋

    她,从没有想过自己会摊上清朝康熙皇帝的第九儿子,歹毒,阴险,但是她却不后悔······
  • 我的青梅是阵师

    我的青梅是阵师

    这是一个没有节操,没有下限的死灵阵师,和她的竹马没有节操,没有下限的爱情故事。顺带众多和她签下契约的鬼魂之间,没有节操,没有下限的欢脱日常。“楚棺棺,你不是给我带了纪念礼物?”“带了,你自己挑。”“这,这是嘛?”高挑干练的女人从盒子里嫌弃的拿出脏兮兮的布条。“哦,那个是木乃伊的绷带啊!它之前貌似诈尸了,然后我就扒了它的绷带。”“楚棺棺!!!!你给我带着这箱东西,然后滚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