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3300000021

第21章 领导力与主客观相统一的规律

领导力的形成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领导力的实现同样需要遵循客观规律。也就是说,领导活动的全过程都应当遵循客观规律。只有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领导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无视客观规律甚至违反客观规律,领导活动必然陷入歧途招致失败。从宏观层面来说,领导活动的开展,领导力的施展,领导目标的实现,都必须自觉遵循主客观相统一规律、生产力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人心向背规律。

领导主体一定要适应并改造客观环境的规律,这是通过领导主体同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运动所展现出来的一般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主观指导和客观实际之间的矛盾关系,对于指导现实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领导者及其集团在领导力力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统帅作用,担负着正确决策和指明方向的责任,其主观指导若与客观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就会铸成大错;反之,就会取得成功。

一、主观和客观相统一是领导力的认识论依据

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是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又在实践中得到解决。认识是主观反映客观,实践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在认识与实践这一对矛盾中,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具体化了,认识辩证运动中的其他矛盾,如感性和理性、粗和精、伪和真、此和彼、表和里、抽象和具体、相对和绝对等等矛盾,都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的某一个侧面并受其制约。这些矛盾的解决,都不同程度地有利于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的解决。但是,只有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达到了统一,上述这些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也就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发展过程,它是通过认识和实践的辩证转化而实现的。作为主客观矛盾的具体化,认识和实践这一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我们既可以说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因为认识总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也可以说没有认识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因为任何实践都是在认识指导下进行的。当然,矛盾双方总是有主次之分。从根本上来说,在认识和实践这一对矛盾中,实践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对认识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实践总是处于永不停顿的变化发展中,不断地揭示出客观世界的新的方面。由此就会破坏主客观之间的原有的统一,暴露出主客观之间的矛盾;与此相适应,实践也经常提出新的认识课题,从而产生已有认识同新的实践之间的不相适应。克服这种矛盾和不适应状况,解决新的认识课题,就需要进行新的认识。这是从实践向认识的转化。新的认识活动的结果,作为主客观之间的新的统一,又会被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一方面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也反作用于实践,从而增强实践主体的能力,扩大实践对象的范围,提高实践活动的水平。这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转化。可见,正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反复的发展过程中,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不断地产生,又不断地得到解决。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

认识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地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个统一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就是说,主观认识要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实践及其探索和改造的客观对象相符合;这个统一又应该是历史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就是说,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阶段的实践相符合,并随着实践所探索和改造的客观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如果客观事物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社会实际生活已经向前发展,而主观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思想落后于实际,就会犯僵化保守的错误。与此相反,如果事物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原有的矛盾尚未得到充分的暴露和展开,而人们的思想超越了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把将有可能付诸实践的事情勉强放到现在来做,便会犯急躁冒进的错误。可见,违背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会在实际工作中遭受失败和挫折。

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表明,一个正确的思想、正确的理论、正确的战略决策总是具体的历史的,是特定的客观现实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不是抽象的和脱离历史的;总是动态的和开放的,而不是死板的和封闭的。它是以往认识发展的结晶,又反映着事物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统一。

二、实践观点与群众观点相结合是领导力的方法论基础

在领导活动中真正实现主客观的统一,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和“群众—领导—群众”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深化和提高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程度。由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主要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所以,领导活动中的主客观统一,从方法论视角来看,具体表现为实践观点与群众观点的内在统一。

毛泽东曾经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于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化为群众路线,根据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制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是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相统一的方法。

具体来说,“从群众中来”,大致相当于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正确认识和理论的来源,是领导主体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和出发点,是领导主体确定领导目标、战略规划的根本依据。从总体上看,置身于实践第一线的广大群众的意见是丰富的、生动的、接近于客观实际的。但从群众的每一个成员来说,他们的意见往往是分散的、无系统的,正确和错误、深刻和肤浅、全面和片面是夹杂在一起的,就是说,它偏重于感性的认识、经验性的认识,还有可能偏重于个体利益、眼前利益的考量。这就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进行一番加工制作,方能形成比较系统的、全面的、反映事物本质的意见,方能形成兼顾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意见,从而提出关于路线、方针、政策的初步设想。“到群众中去”,则大致相当于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集中起来的意见究竟正确不正确、符合不符合实际,只有靠广大群众的实践来检验,从而丰富、完善和发展领导主体的意见。因此,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意见还需要在群众中再“坚持下去”,这是检验和发展领导主体意见的过程,是认识的拓展,是调查研究的深化。客观世界的发展和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发展都是无止境的,这就决定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也要永远不间断地实行下去。

当然,“实践—认识—实践”和“群众—领导—群众”这两个过程之间的统一,并不是机械的等同,绝不能说实践是群众的事情,认识才是领导的事情。它们之间的一致是根本精神上的一致,就是说,认识路线是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群众路线则是认识路线的具体运用;实践观点是群众观点的事实根据,群众观点是实践观点的价值依据。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实践—认识—实践”和“群众—领导—群众”的循环往复的辩证运动过程中,从“认识到实践”和从“领导到群众”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要实现“认识到实践”即“领导到群众”的转化,不是简单的、直接的、一次性的过渡,而是一个具有中间环节的递进过程。其基本中介要素是科学的决策活动。决策活动是“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的统一。一方面,决策活动必须尊重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另一方面,决策活动还必须充分考虑被领导者的利益、愿望、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确定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的目的、方式和手段。换句话说,要把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人的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在观念中建立起实践活动模式,即形成实践观念。所谓实践观念,就是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目标而形成的实践模型,或者说是关于实践的形象化、观念性预演。它是理论向实践、科学决策向决策实施转化的必要环节,并可直接用来指导人们的实践。

实践观念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可操作性,它包括以下环节:其一,实践意图。它是通过规律性认识与人们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而提出的实践目的、目标或蓝图。实践意图的确立,也就是将高度抽象的普遍理论转化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便于操作的具体理论原则。实践意图着重在原则上说明实践的目的和任务,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其二,实践决策。就是将作为理论原则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落实为具体措施、规划、方案等。如将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十二五”规划等。实践决策着重解决怎样做、怎么办的问题。也就是说,现实的、具体的实践如何开展,还必须有具体的、可操作的计划、方案、措施、规范等。实践计划是融理论智慧、实践意图和方法措施于一体的复合中介,它最接近于实际和实践,也只有它才能更直接、更具体、更好地指导实践。其三,试行计划或典型实验。这时,已在个别点上或局部范围内实现了认识到实践、领导到群众的飞跃,但还没有形成普遍性的、正式的实践。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检验实践计划的可行性,使之更加完善和可靠。

总之,无论是从“认识到实践”、“群众到领导”的飞跃过程,还是从“认识到实践”、“领导到群众”的飞跃过程都是复杂的。因为这个过程本身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过程,各种矛盾层出不穷,交互作用,使得人们要实现飞跃,不可能一帆风顺或者一劳永逸。因此,除了必须一般地确立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和借助于一定的客观条件,还要看具体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及其所处的时间、空间条件等。既要一般地讲“天时地利人和”,又要对实践方案实施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有充分的估计,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准备调整完善方案,修正丰富理论,并使它们与客观实际和现有实践活动的水平更趋一致,如此反复不断地调节、反馈,直到实践目的的最终实现。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领导力的基石

主观和客观相统一、主观的观念活动和客观的现实活动相统一是我们成就事业、谋划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党遵循这条规律、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形成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言简意赅,内容丰富而深刻,凝结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华,是我们做好任何工作必须坚持的正确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在现实实践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人的头脑之外的一切客观实际是第一性的,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第二性的;必须从客观实际中形成思想、理论,从客观实际中形成战略和决策,而不是从主观思想或概念、抽象原则中虚构理论,制定战略、作出决策。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最应该克服的是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际想脱离的主观主义错误。

为了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又是从实际出发要求的进一步深化。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以从实际出发为前提,后者制约着前者。这主要是指,理论联系实际不是从理论出发去“剪裁”或“粉饰”实际,而是从实践出发,以理论为指导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应当注意,即使是从实际中形成的正确理论,在把它贯彻到实际中去的时候,仍然要从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发,“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加以灵活运用,而不能用削足适履的办法到实际中去硬套。另一方面,只有把理论和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才能保证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前者制约着后者。因为,从实际出发并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不能满足于片面的事实、表面的现象,而是要对实际事物的全局和本质做出科学的概括,对事物的发展给予合乎一般规律的引导。这样,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过程中,就需要把尊重客观实际同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密切地联系起来,有机地统一起来,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达到实事求是。“实事”当然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但它不是自在僵硬的物质或经验事实,而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客观对象、客观条件、客观过程、客观结果。因而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实践出发。“是”是客观实践过程中贯穿的客观必然性,“求”就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握实践环境,争取实践成功。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人们的实践出发,从中找出人们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为的向导,就是要解决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的统一问题。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重视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精通理论,掌握方法。学风问题,是关系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败的大问题,是关系到领导工作成败的关键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高度重视。其一,要重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精,要管用。其二,要联系实际,根据实践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即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而不是为学习理论而学习理论。其三,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二,调查研究,熟悉实际。领导主体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而要了解情况,惟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了解实际情况的最重要的方法,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战略、策略的关键性环节。当我们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的时候,不作调查研究,靠苦思冥想,闭门造车,想不出好办法;只看到一点表面、枝节和皮毛,就下结论、发指示、谈政见,也只能把事情弄坏;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则是懦夫思想。怎么办?只能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如果占有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的材料,弄清了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就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不仅要大力倡导调查研究,而且要强调做正确的调查研究。为了做好调查研究,必须树立正确的态度,坚持正确的原则。首先,要坚持反映论的原则,如实反映客观实际,从客观事实中引出结论,而不是带着条条框框,用先入之见去剪裁事实,不是为了证明某种成见去拼凑材料。由于“实事”、“实际情况”是一个多面体,“是”这个客观规律也是作为系统而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因此,为了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为了从“实事”中求出“是”,必须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从质和量的统一把握实际,从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把握实际,从历史与现状的统一把握实际,从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把握实际,从现实的社会实践把握实际。其次,要坚持实践论原则,为了实践的需要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调查而调查;要从群众实践中进行调查研究,而不是离开群众实践,冷眼旁观。必须听取不同意见,不要怕实践检验推翻自己已经作出的判断和结论。第三,要坚持党性原则。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结合起来。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实事求是,说实话,做实事,求实效。第四,坚持群众路线原则。向实际做调查,就是向群众做调查,就是向群众的实践做调查,集中群众的智慧,了解群众的要求。在调查过程中,要满腔热情,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虚心求教,恭谨勤劳,平等待人,先做群众的学生,后做群众的先生。只有这样,群众才能把我们引为知己,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果在调查研究中摆架子,带着框框和成见下去搞调查,总是希望群众按照事先定好的框框说话,让老百姓看调查者的眼色说话,群众就会敬而远之,就不会说心里话,就不会把真实情况告诉我们。最后,要坚持理性分析的原则。调查与研究是分不开的。我们不仅要收集丰富的而不是残缺不全的、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材料,还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要善于听取和分析不同意见,努力发现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抓住问题的本质和主流。

第三,创造新理论,指导新实践。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创造性的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既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体化为与国情实际相符合的路线、方针、政策、战略、策略的过程,更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理论,指导新实践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就是致力于破除教条主义和迷信盲从,大力倡导和践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过程。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既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同时又是一种选官制度和文化制度。它经历了远古时代的“禅让制”、封建贵族的“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明清的“科举制”等发展阶段。大致分为以隋唐为分界线的“荐举”与“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两种制度。郭强编著的《中国古代选举制度》介绍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发展、改革完善、科举制度的鼎盛和终结等内容
  • 新中国反腐简史

    新中国反腐简史

    《新中国反腐简史》这部著作全面、系统而又概略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阶段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情况,展示了我们党通过扎实的反腐倡廉工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不懈探索及巨大成绩。我相信,这部著作的出版,对于深入学习和研究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继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共产党人不是狭隘的经验主义者,但我们是实践论者,始终重视实践经验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第三条道路(第3卷)

    第三条道路(第3卷)

    本书从阐发“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理论体系入手,重点研究马尔库塞的马克思观、社会发展观和意识形态批判观,着重分析哈贝马斯对马尔库塞的继承发展、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其技术意识形态观,进而对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和批判之批判。
  • 政府权能场域论

    政府权能场域论

    政府权能场域是政府存在和政府权能发挥作用的基础,是政府权能获取与 维系的条件和前提,是引起政府权能运动的力量。研究政府权能场域是为了说明政府、政府权能与其所依存的场域基础之间的关联性。本书围绕政府权能及其与所依存的场域基础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政府权能场域的构成要素、型塑过程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当下中国政府权能及其运行所依存的场域问题。
  • 美国第一智库:白宫头号智囊兰德公司的秘密历史

    美国第一智库:白宫头号智囊兰德公司的秘密历史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站在事实的角度为读者详细讲述兰德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其成为“美国第一智库”的原因。除了讲述兰德公司的发展史之外,还分析了兰德公司的发展趋势,使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有更多的体会。
热门推荐
  • 乘龙御风

    乘龙御风

    自由奔放,不求长生不老,只为自由、奔放随心。腾云驾雾而来、乘云御风而去。吞海裂山、啸天震宇,纵八荒而随心,横宇内而无忌。跳出三界外,不在六道中,天威不屈服,强权乃笑谈!此生愿笑傲,山海任驰骋,浮云我出没,流霞作烟尘,笑则天地动,悲则苍茫颠!此心何系,但以天下苍生为念。656064766
  • 三天读懂中国五千年历史悬案(最新升级版)

    三天读懂中国五千年历史悬案(最新升级版)

    最深入最独家最劲爆的中国历史悬案!正史的态度,野史的范儿,秘辛、传说、野史、杂闻,绝对满足你的好奇心!
  • 凤倾天下,王爷独宠纨绔妃

    凤倾天下,王爷独宠纨绔妃

    她第一天识他便说过:“永远不要抱着欺骗我的心来接近我,我宁愿你杀了我也绝对不要这么做。”他说过:“我会一辈子对你好。”他说过:“我们在海岛做一对自由自在的野鸳鸯吧。”他说过:“此生,我定不负你。”可到头来却是一场空,原来,他可以无情的彻底,原来,他们都一直在犯错。原来他可以无情到手执龙渊剑刺向她,原来他可以把她一步一机关推向深渊,原来他爱她。“苏锦,我爱你,可我也恨你。过去,现在,将来,我只爱你。可是,我不能。”
  • 重生之望天仙路

    重生之望天仙路

    他,是一个在人类中可谓是渣渣到底的生物,但是渣渣的他也由此改变,横跨仙路,重回大陆,让我们看看这样的渣渣如何反转人生。。。
  • 广东人的生意谋略

    广东人的生意谋略

    广东人具有天生的经商意识,在当今社会中几乎成了财富的代名词。他们开拓变通,敢为人先,他们政治淡泊,利益至上。广东人有着悠久的经商历史,他们言必言商,言必言利,是当代最富有的一群人。广东商人的辉煌并非始于今日。早在明清时代,他们就位列十大商帮之中,只是不及晋商、徽商出名而已。当晋商、徽商相继黯淡时,广东商人不仅长盛不衰,而且后来居上,成为首屈一指的粤商。
  • 北江流入芦苞

    北江流入芦苞

    黄明晖著的《北江流入芦苞》说的是在70年代的某一年,珠江三角洲的佛山市三水区下辖的芦苞镇发生的故事,描述了百岁老妪鸦老太、鳏夫何松、青年何乐义、女青年尹惠莲等人在旧的性爱和婚姻理念下,对婚姻的理解与经历。那是一段芦苞人用传统的善良、仁爱、知理、大义熏陶过的历史。
  • 武魔典

    武魔典

    万年前的强者觉醒,又将掀起什么样的腥风血雨...
  • 恶魔校草:灵魂交换生

    恶魔校草:灵魂交换生

    她,本是众人眼中的丑八怪,却因为一次意外的落水和极品校花萧莞互换了灵魂。对,这不是天方夜谭,奇迹真的发生了。:“喂,贱女人,我告诉你,我是死也不会和你结婚的!”某脾气超级火爆的恶魔校草和她在水中激吻后,恶狠狠的把她丢在地上,决绝的说。额……他是谁,初吻怎么莫名其妙的就没了,大脑陷入了一片混乱。从那以后,她无奈就沦为他二十四小时随叫随到的贴身奴隶,恩?敢不听话,信不信我吻你。:“喂,贱女人,给本少爷买瓶可乐!”:“喂,贱女人,来给本少爷捶捶腿!”:“喂,贱女人,离那男的远一点!”:“喂,贱女人……”她终于忍无可忍的大吼道:“戚寒,我警告你,别太过分!”他一把将她圈到怀里,邪邪一笑:“你是我的!”
  • “鬼火”的真相(趣味化学卷)

    “鬼火”的真相(趣味化学卷)

    化学是一门富有活力的科学,犹如生活中的魔术师,总是变着法儿的给我们呈现出奇妙的微观世界,同时它又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 武座

    武座

    一个山村的小男孩,因为一次偶遇,结识了一个武者,从而走上了武者的道路。随后在不懈的努力下,一步一个脚印渐渐成长为武道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