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2400000030

第30章 (四)对外开放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日趋密切。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也不能没有中国的参与。1949年以来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表明,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备前提,自我封闭只能导致现代化进程的迟滞和顿挫。

1.对外开放思想的提出

“向外国学习”的思想,毛泽东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的“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部分有详细的论述。他讲道:“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想是提得对的。”因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它的长处。现在我们国家很穷,要向外国学习,将来我们国家富强了,还要向人家学习。“不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向人家学习,就是在几十个五年计划之后,还应当向人家学习。一万年都要学习嘛!这有什么不好呢?”“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毛泽东尤其强调在自然科学和企业管理方面向外国学习,指出:“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当有原则地好好学过来,以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如何学?毛泽东认为:“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和前面所说的对外国东西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我们的事业都不利。”毛泽东反复强调向外国学习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决不能教条地照搬。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总结指出:“学习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管我国情况,适用的和不适用的,一起搬来。这种态度不好。另一种态度,学习的时候用脑筋想一下,学那些和我国情况相适合的东西,即吸取对我们有益的经验,我们需要的是这样一种态度。”毛泽东“向外国学习”的思想并未能完全付诸实践。这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从客观上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封锁的政策,从而限制了中国向西方学习,而中苏关系的恶化,又关闭了中国向苏联等国学习的大门,使中国陷入封闭状态。从主观方面讲,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倾错误,对对外开放认识不足,再加上后来的“文化大革命”,致使毛泽东“向外国学习”的思想未能很好地付诸实践。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现在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好多条件,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没有,现在有了。……比如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我们也想扩大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包括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甚至引进外资、合资经营等等。但是那时候没有条件,人家封锁我们。后来‘四人帮’搞得什么都是‘崇洋媚外’、‘卖国主义’,把我们同世界隔绝了。”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向外国学习”的思想,并根据新的时代的特点,进一步发展为“对外开放”的理论。

对外开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并进行了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成为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推动力。对外开放思想得以确立,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从历史上看,凡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时期,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就发展得比较快,国家就繁荣昌盛,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会有所提高。凡是闭关锁国,不与其他国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就缓慢,甚至会遭到外来的侵略、压迫和欺凌。例如,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流,盛唐时期的对外开放与繁荣,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开放时期,也是经济发达、国家强盛的时期。在清政府统治的中后期,中国封闭、停滞、落后,生产和科技都没有什么大的发展,而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二三百年间却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并且开始大规模向外扩张。中国的百年近代史,成了一部被列强侵略、宰割、压迫和剥削的惨痛历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行封闭政策。邓小平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遏制的政策,使得我国无法同这些国家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我国同当时以苏联为首的其他各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有一定交往的,在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中,也还能够相互援助、相互支持。例如,我国50年代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有155个重大项目,就是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下建设起来的,对我国实现初级工业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起了很大作用。但50年代后,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我国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疏远起来。虽然从70年代起,我国开始同美国等国对话,与日本等国逐步实现了国家关系的正常化,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了一些援助,开展了一些交流,但总体上说,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仍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我封闭的状况之中。

与此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来世界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科技革命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提高,各国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而我国则在闭关锁国的政策下,对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方式等近乎一无所知,这也就限制了我国同市场经济国家的交流。这样,当我国在70年代末期,在经历了30年的封闭后打开国门看世界时,人们不能不为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科技和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巨大差距而感叹,不能不深刻地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的贫困、落后,甚至愚昧无知。冷静反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实行对外封闭的政策,没有及时地吸纳国外先进的科技成果,没能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为了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我们必须打开国门,积极地采取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国外一切先进的东西,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再也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因为,正如邓小平所说:“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从现实看,对外开放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系统,任何国家想要发展,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邓小平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在经济建设上存在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知识不足等困难。只有对外开放,才可以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才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才可以参加国际经济、技术、人才、信息的交流,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各种经济、技术信息,可以广泛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发挥后发优势,在较高的技术基础上发展经济,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方面的差距。因此,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不开放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希望。“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2.对外开放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的。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把对外开放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创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对外开放思想体系,这一体系内容丰富,主要包括:

(1)对外开放是长期的、根本的战略决策。邓小平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际经济接轨这个大趋势出发,提出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不是一时的、仅仅为了摆脱困境的权宜之计。首先,它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邓小平强调,“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这不是短期的政策,是个长期的政策,最少五十年到七十年不会变。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第一步是实现翻两番,需要二十年,还有第二步,需要三十年到五十年,恐怕是要五十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两步加起来,正好五十年到七十年。到那时,更不会改变了。即使是变,也只能变得更加开放。否则,我们自己的人民也不会同意。”其次,对外开放是根本的战略方针。任何国家、社会、地区、领域只有同周围发生交流和交换的关系,才能得到发展。因此,邓小平提出改革也是开放,他说:“一个对外经济开放,一个对内经济搞活。改革就是搞活,对内搞活也就是对内开放,实际上都叫开放政策。”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一样,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基本国策。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面临着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江泽民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此,他提出了应对的措施:第一,“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努力扩大商品和服务的对外贸易,优化进出口结构。”第二,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江泽民指出:“利用外资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应“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第三,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江泽民指出,要“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等。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经济特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相继兴办,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2)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首先,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即不论是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关于这一点,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就非常清楚地提了出来。1984年11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明确指出,“对外开放,我们还有一些人没有弄清楚,以为只是对西方开放,其实我们是三个方面的开放。一个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我们吸收外资、引进技术等等主要从那里来。一个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这也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是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其次,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多层次的,即开放不仅包括对外开放,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也包括对内开放,利用国内的资源和市场;开放不仅涉及沿海地区,而且也涉及沿边地区和内陆地区;开放不仅要“引进”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也要通过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发展跨国经营等途径,使中国走向世界经济舞台。再次,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宽领域的,它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也表现在科技、教育、文化和对外交往等众多领域。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不仅要实现经济的现代化,也要实现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其他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从这一需要出发,世界其他国家以及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我们都应借鉴。

江泽民指出:“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这既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内涵,也是进入新世纪,我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外开放、开展开放型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主要是以“引进来”为主,这是完全必要的,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必须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这既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要求,也是我们更有效地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这是我们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的必由之路。

(3)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都要吸收和借鉴。可以说,只有吸收和利用了全人类的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才会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发挥,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才会不断增强。在对外开放进程中,党内和国内有些人对实行开放政策曾存在各种疑虑。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开放政策,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吸收外资,合资经营,不可能损害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权,只会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再过二十年、五十年、七十年,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更加发展了。等到那一天,社会主义的主体经济发展得更加强大了,更不怕冲击社会主义的主体经济了”。他还说: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我们不能允许产生一个新的资产阶级。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绝不允许把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技术和某些管理的经验,变成了崇拜资本主义外国,受资本主义腐蚀,丧失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开放会有风险,那就是会带来某些资产阶级腐朽的东西和消极的影响。西方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会腐蚀某些人的灵魂。但我们不怕。邓小平认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政策和国家机器有力量去克服这些东西。他告诫我们,在坚持对外开放,发展经济合作,利用外资和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可忘掉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决不可放弃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决不可放任各种腐朽的、有害于人民的东西自由泛滥。要教育我们的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抓精神文明建设。江泽民指出:“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其他一切文明成果,加快自己的发展,是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4)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邓小平在指出我们应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仍坚持建国以来毛泽东一贯倡导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他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依靠外国力量来实现经济现代化。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技术基础薄弱,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更需要发扬发愤图强、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我国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所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因为从发达国家那里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世界上有一股反华势力,始终敌视我国,妄图制造分裂,把我国政治上搞乱,经济上搞垮。所以,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这是我们的基本立足点。但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并不意味着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而是要在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执行一系列既定的对外开放的政策。邓小平指出:我们吸引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为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这是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它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矛盾。不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就会失去根基,就会丧失中国特色,甚至会使中国成为他国的附庸。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统一的,两者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通过对外开放能使我们学到国外先进的东西,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消化、吸收和创新,使学来的东西能为我所用,最终达到增强自力更生能力和综合国力的目的。反过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也就是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参与国际竞争,而一国的竞争实力是由其自力更生能力决定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力地位乃至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才能更加开放。

江泽民指出:“必须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要引进先进技术,但必须把引进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优势;要利用国外资金,但同时更要重视自己的积累。这样才能争取时间,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绝不是闭关锁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3.对外开放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的思想极其丰厚,成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难以估量的重大影响,成功地指导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主要表现是:

(1)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开始了我国对外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我国对外开放正式起步。接着,又采取了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重大步骤。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对外开放实践,是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崭新试验,短短几年就取得了很大成就。1984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研究决定将对外开放的范围由特区扩大到沿海其他一些城市。这次开放的城市共有14个,分别是: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985年2月,中央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又把沿海经济开放区扩大到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以及河北、广西等沿海其他地区的许多县、市、镇。1988年4月,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拥有两亿人口的沿海地带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1990年6月,中国政府作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通过对上海浦东的开发,充分发挥了上海和长江沿岸腹地的经济资源优势和科学技术优势,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逐步使上海发展成为远东地区经济、金融和贸易的中心之一。继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又相继开放了沿江沿边的一些城市,扩大了内陆省会城市的对外开放,还在一些开放城市的适宜地区设立保税区,把我国的对外开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目前,我国已对外开放1194个县(市),已有海陆空一类口岸240多个。对外开放在地域上逐步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扩大到沿边、沿江地带和省会城市等内陆地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的领域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一般加工工业,扩展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近年来,金融、保险、旅游、外贸、通信、商业零售、法律咨询、会计、航空及货运代理等第三产业,也逐步开始了对外开放或进行对外开放的试点,基本形成了开放型经济。

(2)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表现是:首先,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6870多亿美元,平均增长率是39%左右。在2003年增长37.1%、2004年增长35.7%的基础上,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4222.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3.2%。全年出口762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8.4%;全年进口6601.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7.6%。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从2003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目前的第三位。年度进出口增量在2003年超过2000亿美元、2004年超过3000亿美元的基础上,2005年接近3700亿美元。其次,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利用外资额已连续多年位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世界第二。至2005年,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000亿美元,仅2005年一年就达603亿美元,继续位居世界前列。再次,对外投资逐年增加。随着经济规模的逐步扩大,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我国对外投资逐年增加。至2005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已近517.2亿美元。仅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就为69.2亿美元,同比增长53.6%。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17.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48亿美元,同比增长27.5%。到目前为止,中国在海外的投资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境外投资企业近5800家,其中贸易性投资3000多家,协议投资总额超过100亿美元。最后,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中国对外经济合作遍及五大洲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05年底,中国累计签订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额超过15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近半数。企业在外国承揽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还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150多个国家建立了教师交流和合作关系,向70多个国家派遣了上千名汉语教师,从50多个国家和地区聘请了近7万名外籍教师、专家来华任教或短期讲学;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遣留学生、进修人员超过30万人,数量之大,分布之广,在世界上都是空前的;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文化合作交流关系,与近90个国家建立了约700对友好城市关系,民间外交空前活跃。

在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的落后状态,经济发展潜力受到很大限制。通过对外开放,我国经济逐步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初步实现了与国际经济的互接互补,提高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水平,增强了综合国力。截至2006年7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创纪录的近万亿美元,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区域大国。

(3)促进了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布局,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通过对外开放,我国原有的“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益。机械、电子、石化、汽车、航天、航空以及纺织、轻工等行业或有创新,或有发展,实现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加快了国内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增强了竞争能力。家电等部分国产品不仅牢牢地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而且成为我国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对外开放还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通过劳动力由中西部向东部流动、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

(4)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加入世贸组织,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情况,从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更高阶段。其意义表现在:第一,加入世贸组织,可以使我国直接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和其他有关活动,并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权益。第二,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国平等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经贸活动,扩大出口。入世后,随着贸易壁垒的逐渐消除,国际国内市场的更加扩大,我国可以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并在幼稚工业、知识和产权保护等方面也可享受一定的优惠条件,这将使我国产品在更大范围内享受有利的竞争条件,从而促进出口的发展。第三,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完善我国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外商对我国投资的信心,更好地利用外资。第四,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第五,加入世贸组织,要求政府加快职能转换,有利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因此,加入世贸组织,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契机,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同类推荐
  • “三个代表”思想论

    “三个代表”思想论

    书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贡献、认识与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的新思路、党的建设的战略定位、党的执政规律的总结、新时期党风建设的指南等15个方面论述了“三个代表”思想。
  • 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

    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

    本书综合了青年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涉及了共青团工作时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费管理等实用技术和工具,是目前唯一的一本比较全面、专业、具有共青团工作特色,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项目管理教程。视角上,从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的基本构架、管理环境、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控制、项目结束,及项目管理工具软件等角度,全面地介绍了项目管理在共青团工作中的应用和实现技术。
  • 中层领导任职理论与实务

    中层领导任职理论与实务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和干部培训工作。纵观80多年的奋斗历程,重视学习,不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特别是我们党每当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转折关头,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关键时刻,总是把加强学习和教育干部的问题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全力加以推进,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历史经验。
  • 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书分析邓小平怎样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有利于揭示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从而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
  • 能源博弈大战

    能源博弈大战

    以世界油气资源大势为背景,透过大国能源战略解读能源安全与能源外交博弈,针对科技进步下油气资源的延伸、替代能源的最新发展、各国对节能减排的共识、能源冲突解套以及国际合作中的求同存异、共谋多赢等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述,提出了独到新颖的见解。
热门推荐
  • 王小二的鼠孽人生

    王小二的鼠孽人生

    荒草原,灵已路,万窟崖穴,大道洪域途……
  • 冷酷校草火爆爱

    冷酷校草火爆爱

    看了就知道了,一定要看哈,看完麻烦收藏一下下,大方的盆友们,可以送点票票哈
  •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妃驾到:冷漠王爷追妻记

    王妃驾到:冷漠王爷追妻记

    女主:蔡凝紫机智狡诈,聪明如她却斗不过他!男主:轩辕陌腹黑冷漠,原以为一生不会再爱,却遇上了她······蔡凝紫不明不白地穿越到了一个架空时代,机缘巧合之下嫁给了轩辕陌。两人从水火不容到相濡以沫。究竟两人的结局会不会像电视剧里的一样呢!!!敬请期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EXO之女配重逢逆袭

    EXO之女配重逢逆袭

    谁说女配就不配得到爱?谁说女配就一定要被女主炮灰?
  • 渣渣腐女掳美男

    渣渣腐女掳美男

    没有名字,被人遗弃角落的女子,与高高在上的他两次相遇,成了男子夜夜噩梦中的女人。她魂穿到了一位冷血的杀手的身上,但今生的她,惊艳的外表下,可仍藏着一颗色女狼的心。她是被人送给当朝丞相的未过门妻子,更是远在宫外大皇子的青梅竹马,曾经两小无猜,定下终身。可她却惜美男爱美男的追着美男到了宫里,新皇当政,大皇子回宫,勾结当朝丞相,夺皇位,危险……
  • 死神之王的对决

    死神之王的对决

    千年血战中友哈巴赫被斩杀,然而结局却并没有结束。友哈巴赫的死亡导致虚圈中某个封印逐渐衰弱。传说中的王现身,带领12宫入侵尸魂界。黑崎一勇子承父业,担任起拯救尸魂界的重任。
  • 彼岸花:青梅竹马,走近点!

    彼岸花:青梅竹马,走近点!

    《彼岸花:青梅竹马,走近点!》铁血彼岸花公主:柳红绫,为彼岸阁阁主,已红绫为杀人武器,绰号“曼珠沙华”,寓意为曼珠沙华的美,是妖异、灾难、死亡与分离的不祥之美,触目惊心的赤红,如火、如血。曼珠沙华,花开一千年,叶落一千年,花叶永不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永远相识相知却不能相恋。在此生无法触及的彼岸,卸下所有记忆,曼陀罗华花为黄泉。当“曼珠沙华”遇上“曼陀罗华”会怎么样?铁血彼岸公主遇上霸道英俊少年,这样的爱情谈不谈?————————————————————作者原创,禁止转载,禁止抄袭!!!作者原创,禁止转载,禁止抄袭!!!作者原创,禁止转载,禁止抄袭!!!
  • 丫头,你要乖乖的

    丫头,你要乖乖的

    “亲爱的~。”某男一脸妖媚的喊道。“不要叫我亲爱的,肉麻。”江雨薇装作恶心的样子拍拍胸口。“哦,好”。“丫头~。”再次喊道。“不要叫我丫头。”某女满脸无奈。“那好吧。”“亲爱的丫头。”某男不要脸的赖着。
  • 中美银行的较量:中美银行经营管理比较

    中美银行的较量:中美银行经营管理比较

    本书讲述了中国银行业最近几年发展势头喜人,规模已能与华尔街巨人比肩,创造的利润甚至还要远超过它们。尽管美国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并非完全适合于中国,但不可否认,中国的银行在体制、管理、产品、人才等方面仍然需要向华尔街学习,而最终目的则是在国际金融舞台上搭建属于中国的“华尔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