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井冈山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就把军纪的好坏与军队担负的政治使命联系起来考察,指出:“军纪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1卷,第 75页)他曾纠正红军初期发生的那种不要集中不讲纪律的极端民主化倾向,指出这种倾向的危害 “在于损伤以致完全破坏党组织,削弱以致完全毁灭党的战斗力,使党担负不起斗争的任务,由此造成革命的失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1卷,第 89页)。后来,他又要求把纪律提高到路线的高度加以认识,看成是关系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事。
他强调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纪律,党就无法率领群众与军队进行胜利的斗争”(《人民日报》,1968年 2月 10日)。毛泽东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眼光,考察审视军队的纪律,深刻揭示了军队纪律的政治特性。
毛泽东正是因为把军纪看成一个政治问题,所以在指导人民军队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反复强调严格执行纪律的重要性,号召全军指战员与破坏纪律的现象和行为作坚决的斗争。红 4军七大前后,由于错误思想泛滥,出现了思想混乱、纪律废弛的不良现象,毛泽东认为这是 “一种原始的游民队伍的现象,要极力和这种现象斗争 ”。古田会议开过不久,部队在赣南开展群众工作,担任红 4军政委的毛泽东同朱德军长联名发布了《整顿军风纪的训令》。训令指出:“本军在此工作,原为争取群众、训练本身,故于军纪风纪一层,自应严为遵守,岂容稍有松懈,致生不良影响于群众之中,是以不嫌三令五申,务望各官兵一体遵照三条纪律六项注意,使红军精神及主旨深入于一般群众,则实革命之利,亦各官兵之乐为。故凡违反军纪者,无论大小,必于查究。”(《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1卷,第 141页)
在红军时期,国民党军队和各地军阀与土匪没有什么区别。军队所到之处,欺诈和强抢盛行,每过一处,当地几乎十室九空。可红军当时就是那么 “特殊 ”,他们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正是这种秋毫无犯的纪律,使红军在相当艰苦的条件下,得到了最广大群众的支持,沿途不断招募到新兵。红军经过之处,人们都以能当上红军为豪。
你听说过“红军好!”的故事吗?故事发生在 1929年的早春 2月。当时,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 4军主力抵达瑞金城北 30公里的大柏圩,在王家祠住了下来。
一天晚上,毛泽东和朱德正在油灯下聚精会神地研究作战计划。不一会儿,一名战士进来报告说,有几个商人送来一包东西,写下一张纸条就走了。
大家打开包袱一看,原来是一包白花花的银元,一张信笺上写着:“红军长官尊启:贵军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不胜惶恐,为表薄意,敝商号特奉上银洋四百五,敬恳收下勿辞 ……”落款是大柏圩小商号郑某、沉某和曾某。
毛泽东看后说:“这些商人把我们看成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认为我们红军也会抢他们的商店,侵犯他们的利益。这都是敌人制造谣言的结果。我们红军刚开到赣南,一定要执行保护商人利益的政策,维持地方正常秩序,把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
研究完作战计划,毛泽东、陈毅一行人提着马灯,顶着风雪赶到了大柏圩,经过逐家逐户的寻访,终于找到了送银元的那几家小商铺老板。陈毅将那包银元放在桌上说:“老板,我们是特地给你们退礼来的,这钱请收回吧!” “长官,千万别嫌少,我们可以再加点!”几位商人以为红军嫌他们给的钱少,赶紧诚惶诚恐地说。
毛泽东见状,便和蔼地说:“老板,这钱我们一个也不能要,请收回吧。”接着又耐心地向几位商人宣讲了红军的各项纪律和政策,用事实说明了红军与白军的根本区别,使商人们完全放下心来,高高兴兴地收回了银元。
次日,大柏圩战斗打响了。
毛泽东指挥红军,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全歼了敌军第 15旅,使红军摆脱了尾追之敌,为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打开了新局面。
战斗结束了,毛泽东派红军帮助当地群众修整损坏的房屋,并亲自到“丰盛”号杂货铺赔偿战斗中借用而被打坏的油桶和用掉的爆竹,付给老板 70银元。红军指战员借用的门板、禾草也全部退还到各家各户。
红军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部队临行前,大柏圩的老百姓包括小商人纷纷来到村口,依依不舍地欢送红军上路。望着远去的部队,大家感叹说:“红军好!纪律严明,自古未有啊!”
红军感人的故事何止千千万?正是由于红军的遵纪守法,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直至取得革命的胜利。这就是红军为什么把纪律当成一个政治问题的原因所在。
红军留给群众的买米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