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实行正规化教育以来,尤其在1984年以后,校领导从科研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科研的内容与形式诸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较好地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理论研究在党校教育中的作用。
一、科研的组织领导
1984年10月,经长治市编委批准,正式成立了理论研究室。任命了理研室主任、副主任,还由各教研室主任和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十位同志组成校科研活动小组。确定党校科研工作的任务是:服务教学、沟通信息、提高教师的理论业务素质,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主要工作是围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围绕“四化”建设中心,搞好三个方面的基本理论研究和组织领导:一是协同教务处组织审定、选编教材,以适应学校两年制学历班、干部短期轮训班等班次对教材的需求。二是适应党在各个时期工作的要求,就教学、学员思想反映、形势任务、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专题性研究,组织校内外相结合、教师与学员相结合的理论研讨会和专题性的理论报告会。近几年来,在研究室的组织下,先后举行了诸如《和平演变是社会主义的主要威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波兰问题纵横谈》、《经济理论及经济改革中的几个问题》、《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几点哲学思考》等专题的研讨会和报告会,逐步形成了一个较浓厚的学术风气。三是根据上级党校和长治市委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指示精神,结合校内教学情况和当前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论题索引,分门别类,对各种职务职称的同志提出具体的论文任务要求。四是制定具体的科研管理和奖励制度,以调动教学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十年来,在科研方面,长治市委党校不断地完善了科研成果评奖制度、科研论文工作量的计量制度、科研学术交流年会制度、科研会议参加制度以及教学人员外出学习交流汇报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不仅确立了科研在党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活跃了学术研究气氛,激发了教研人员进行科研的自觉性,扩大了科研的社会效应。五是建立中共长治市委党校学术委员会,以健全党校的科研机构。1990年4月,由9人组成的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1991年10月根据情况的变化,又在原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学术委员会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上都体现了党校教育的特点。从1989年10月以后,学校又从教研室抽调了3名同志充实到理论研究室工作,加强了理研室的力量。这些措施使长治市委党校的理论研究工作和科研管理工作,在一个较完整的组织体系下,掀开了新的篇章。
二、教材的集体审定
教材建设是党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教案质量的高低,是教学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1983年以来,党校按照严肃认真、博采众长、鉴别比较、集体审定的原则来处理教材教案。按照理论性、系统性、全面性、新颖性的要求,由学术委员会、理论研究室、教务处、学员支部协调确定。十年来,在开设的大专班、党政领导干部轮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乡镇书记、乡镇长培训班中,除采用中央党校、省委党校、部分省地委党校的适用教材之外,还选用了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和有声望的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针对领导干部短期培训对于教学的特殊要求,即理论政策性强、知识信息量大、联系实际紧密的特点,还组织教师自编、汇总、参编了大量的专题性的讲稿和资料集。为了保证质量,对专题讲稿的重点、观点都要进行集体研究、审查,并在校领导和教师人员中试讲之后,才能在学员中宣讲。此外,学校还适当地采用了较现代化的声像教材,向广大学员播放中央领导同志及中央党校的有关学者、专家的录音、录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广泛开展社会科研
社会科研是促进理论学术性交流、提高科研水平的一种有效形式。正规化教育以来,长治市委党校在不断提高对理论研究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注重了专兼人员结合、校内校外结合、教师与学员结合、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结合、党校校际之间结合的科研方针,鼓励和支持教研人员广泛地开展社会科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985年,由郭建华、路向明、刘灵则等同志合写的《长治市实施市管县体制可行性报告》、张长明同志撰写的《从漳沂村的变化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文章在地市级报刊发表。由籍传厚同志撰写的《陈云著作中的实事求是思想》和《也谈对生产力标准的理解》分别于1987年、1989年在全国性刊物《毛泽东思想研究》上发表。由黄文新、王志勇、秦新中同志合写的《关于长治市县乡(镇)换届选举的调查报告》获全省党校系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讨会三等优秀成果奖。由陈树义同志撰写的《文学:正在进行着》的文学评论,《在辉煌与残酷中高扬民族气节》、《混乱与多元》的影评和文艺评论分别在《太行日报》、《太原日报》发表和获奖。1988年至1993年陈树义同志共发表文艺评论20余万字。与此同时,长治市委党校还同邯郸地委党校于1988年11月举行了有关教学、科研、管理方面问题的研讨和交流。为了进一步推动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长治市委党校于1992年7月19日至21日召开了由十三个县区党校70多人参加的“长治市党校系统首届理论研讨会”。研讨会共收到有质量的论文23篇,其中15篇获奖。这些论文围绕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南方谈话的要点,从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和党校建设诸多方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有益的研讨。山西省委党校副校长周学曾同志、理论研究室主任马原生同志到会并讲了话。他们高度赞赏长治市委党校在山西省地市党校的科研工作方面带了好头,开创了先例。这个会议的召开,使党校的科研活动更加活跃,在科研工作的管理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1993年7月8日至10日长治市委党校又召开了“长治市党校系统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大会期间:共收到十三个县区和大中型企业党校论文41篇,其中有24篇获奖。在此基础上,经过校学术委员会和广大与会人员的共同评定,推荐籍传厚、孙祯祥、魏四亭三位同志的论文参加山西省党校系统纪念毛泽东同志一百周年诞辰研讨会。这两次理论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和丰硕的收获,检阅了全市党校系统的社会科研队伍,规范了科研工作,使全市党校的社会科研活动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1990年以来,尤其是1992年以来,市委党校的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具体成果见“中共长治市委党校(1983—1994年)科研成果”部分。
四、校刊的创办和发展
1985年1月15日,市委党校创办的《长治党校》报正式与读者见面。党校报每期约15篇文章,1万余字,图文并茂,形式多样。以校党委宣传部和理论研究室为主组成的校刊编委会,负责组稿、统稿。校刊不仅成为我校宣传、学习、研究马列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个阵地,同时也是广大教师和学员进行教学、科研和思想交流的阵地,也是传递信息、进行上下级党校和不同地区党校校际交流的工具。到1987年12月,共计出刊25期,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校教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1991年,在认真总结校报编辑经验的基础上,校领导重新调整了校报的组织机构,并把停办已久的校报改为校刊《长治党校》。到1992年年底,共出了11期,并且与兄弟党校进行了交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汇集、报道和沟通了信息,为发挥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作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93年12月,校委又创办了《上党学刊》季刊,与全省各市区党校、全国各地市党校交流,进一步提高了我校的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