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儿童可能性教育,需要资源整合共享,社区协作互融,需要强调大力开发课程资源,把课程资源的内涵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努力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网络。而“整合”的基本思路就是将资源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对系统各要素的加工与重组,使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合理的结构实现整体最大功能和最大效益。从教育系统而言,就是把各种教育的基本要素进行调整和组合,从而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率。淮河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两种整合方式:一是学校与外部系统的整合,二是教学过程中的学科整合。两种途径合力共建了学校立体式的课程网络。
在第一种整合中,学校充分挖掘了周围的社区资源,利用社区的特色文化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立足点。这种将外部资源为我所用的做法不仅扩大了教育的活动范围,也为学生争取到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真正实践了“生活即教育”的原则。第二种整合可以说是别出心裁。让学生从分散的学科中获取知识固然很重要,但却是不够的。对于人类大脑活动方式所进行的研究表明,最佳的学习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不断地把各种事物综合在一起,把所学的知识条理化,把所有的信息都加工成一个整体。因此,“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尝试了“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可取的。诚然,重新设置一套课程是不现实的,但我们需要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组织课程,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才能将所学充分运用到生活中去。
一、“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策略
“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根据新课改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关要求,以“阳光城”为载体,引导少年儿童在城中扮演角色和进入特定的情景为主要形式,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为活动的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为活动的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活动基本任务的学校特色创建新模式。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我们在快乐大本营和三个基地分别进行研究性学习、公益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儿童动漫(信息技术)、劳科技开发。快乐大本营和三大基地对四大指定领域的内容的开发有机整合,又根据“阳光城”内的机构地区特点进行精心、合理安排,并均以“自主模拟,快乐体验”为前提。
通过分析学校周边的教育资源,我们欣喜地发现,学校周边有三个特色非常鲜明的社区:芙蓉社区是环境优美的生态型社区;牡丹社区则是极具魅力的人文型社区;北极星港口社区的港区文化突出———临近东方大港北仑港,附近还有吉利汽车等知名大型企业,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在充分掌握各方面情况后,学校依托周边社区的资源优势,根据学生的天性,开发了以“特色载体构建为手段,情景模拟为形式,感恩教育为突破口,生存教育为凸显点,综合素养提高为目标”的“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成了“班级、学校、社区、家庭”四位一体立体式的课程网络,增强了“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育人功能(见图2 14)。
在学校“儿童即可能性”的办学理念和“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总体目标的引领下,“阳光城”下设开发的四个版块内容的操作是相互贯穿,相互连接、相互融合、互不分割的。每个系列根据总开发方案都必须具有具体的操作程序,包括选题、目标导向和各自的操作建议等。整个课程网络开发策略如下:
(1)总体目标明确。构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立足社区、自主模拟、快乐实践’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品德优良、具有良好艺术修养和探究精神,能掌握一门现代技能、素质全面的现代小公民。
(2)总体安排合理有序。学校教导处在课题开发领导小组的严谨规划和实际需求情况下,科学地进行菜单式安排符合新课改要求并具有本校特征的课程设置。每个学期,全校每个年级段在“阳光城”综合实践四个版块内容的课程安排上都进行了合理地分配。在控制课程总量的前提下,既保证每个孩子都有所有项目的普及参与,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量进行项目选择的设置。
(3)面上普及,点上拔高。学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学校特色项目,努力体现“面上普及、点上提高、点面结合、形成特长”的思路,在抓好特色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认真组织学有余力及某方面有明显特长的学生参加动漫创作组、风筝、三模特技队、小课题中心研究所、社区联络员培训班等进行专门培训,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搭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发挥潜能、勇于创新的宽广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版块活动有机结合,相互穿插。“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下的四大版块内容的活动虽属不同性质、不同研究价值观、不同效果体现的开发项目,但它们之间并不独立而存,不彼此割裂,而是相互融合,有机整合,并随时进行穿插交汇。如在劳技教育的各活动中就体现公益思想渗透、数码的技能运用和小课题的研究空间。学校举行“弘扬女排精神,放飞我的理想”风筝节活动,首先要求所有学生动手制作风筝,充分展示全体“小公民”的劳动技能和想象水平,发挥个性智慧和团队协作精神;再次在制作过程中灵动体现数码的特色,把卡通、动画的功能融合在风筝的整体效应之中,让风筝活灵活现;最后,全体“阳光城小公民”与“阳光大联盟”的家长、群众等团体一起参与放飞活动,让孩子们对祖国、对家乡、对中国女排、对所有想要表达的“感恩”话语系在风筝的尾翼随风传达。数码摄影组的孩子们都还剪辑了一个个精彩的风筝放飞镜头,将这难忘的时刻永久留念。
(5)德育为首,充分体现内涵。自“阳光城”创建以来,我们始终把“自主模拟”形式和“感恩、生存、养成”公益教育三大体系作为开发内容,开展活动的精神引领。由此,充分地把“阳光”的精神内涵得以内化、吸收和提升。无论是儿童动漫的开发、劳动技术的开发、港区文化的小课题开发都充分体现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养提升为主要目标导向。学校的动漫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风采节、小课题研究等活动的开展都始终以“阳光”内涵和思想教育等为活动宗旨。平时的课程上实施也是如此,精神内涵的引领是每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主要之一。
(6)揭发童趣,培养探究精神。在“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各块内容具体操作中,我们始终在情景创设中就关注这种需求,创设的情景定位在生动而有趣味,直观而且形象,并且有浓浓的童趣。我们一般以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 ?我们积极做到因人施问,即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这样才能激起所有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阳光城”自主模拟活动更是完全应和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做个“吉利汽车加工厂”的“小厂长”,自己加工组装成漂亮的小汽车,然后与其他汽车加工厂的车子一比高低,那份激情和自豪感就甭提了。诸如此类的活动设置在“阳光城”内比比皆是,孩子体验的快乐、成功和幸福感是每天都拥有的,当然,也不免有受挫,但挫折中得到认识,那也是一种别样的幸福。
二、“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设置
“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十分广泛,这些内容都蕴含很强的责任感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形成社会尽责任的崇高使命感。“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适合个体特点的“因材施教”教育,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有益地发展,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围墙”中走出来,享受教育的幸福。
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设置是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运用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思路进行课程内容设置(见图2 15),主要分为四大块:“阳光城”特色公益活动、劳科技教育、儿童动漫创意课程以及研究性学习。
“阳光城”特色公益活动是从感恩教育、生存教育、养成教育三条活动主线展开,三条教育主线下活动的开展并不相互割裂,而是有机整合,养成教育始终贯穿于感恩教育、生存教育之中。感恩教育是突破口,目的在于提高德育素质;生存教育为凸显点,意在打造德育亮点;借助模拟促养成,可以形成德育特色,让学生获得一种体验,养成一种品质,全面提升素质。
“阳光城”劳科技教育是市民素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阳光城”里尽情模拟各种“劳动者”,在劳动中提高劳技水平。基于这种载体,构建了“班级、学校、社区、家庭”四位一体的劳科技课程网络,并借助各社团为单位活动实施,重在提升劳技素养。根据课程特色需要,整合各种资源,让孩子在愉悦的活动氛围中掌握劳动技能,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从而在操作中提升技能,在研究中获得认识,培养多种能力和品质。
儿童动漫创意课程是一门校本课程,它不以动漫技法传授为课程目标,而是鼓励学生从自己喜欢的动漫元素出发,开展综合性、跨学科的创意活动,是学校为开发学生的设计创作天性,培养创造性、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开发的一种特定的专有的课程形态。创意性和儿童性是最本质的特征。它是我们用实际行动对“钱学森之问”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应答,是我们对儿童本质特征的高位解读,对动漫教育意义的自觉思考,也是我们对校本课程深度建设的执著追求。学校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分别设置不同的儿童动漫教学内容,以一个完整的动漫作品的创作为创意主题单元,通过头脑风暴确定主题单元,组成创作团队,不同团队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动画设计、音效、外围产品等等不同方面进行动漫作品设计制作,学生为主题单元推进的主体。整个动漫课程主要体现了“四位”、“三段”的特点。同时,儿童动漫校本课程实施中整合了多个学科,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适合个体特点的可能性教育,尽可能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有益地发展,通过过程的实践和体验作一种特有的儿童文化的凝练,从而初步形成具有淮河小学文化特质的儿童:善于独立观察、敢于自由想象、勇于自主创新、拥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阳光城”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基于本土化的港区文化而进行的内容设置。依据北仑港区文化选取有意义的主题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收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运用调查访问、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研究(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主要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学习探究活动,采用班级课程普及、学校兴趣小组提高、家庭亲子拓展的三位一体形式。研究性学习目标在于构建少先队活动“本土化特色”,让每位儿童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将“岗位实践”与“为别人服务”有机结合。同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不断养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栋梁之材,从而也达到研究的真正价值。
三、“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络的特征
(1)以“主题”为线索,联结课堂内外教学。所谓“主题”,是指以某一核心问题为基点而进行的多学科内容及学科教学方式的整合,并以此而结成的一种独立性、综合性的教学样态。“阳光城”实践活动很好地运用了“主题”这一元素,对课堂内外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联系。例如学校确定了“体育文化”的主题,随之课堂内的语文、数学和英文学科都围绕“体育”展开。同时,课外的实践活动也同样与“体育”有关。如此在课堂内和课堂外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主题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会因为“主题”对学习内容有更深的体验,也因此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2)以“研究性”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手段。“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版块中的内容都符合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态势。尤其是港区文化的小课题研究立足本土,学生通过多种调查方法了解辖区内边检站等机构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最后呈现结果。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关心社会,了解生活,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研究方法,养成正确的研究态度,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3)以“学科整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阳光城”的学科整合借助于主题式的研究性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单一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淮河小学“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尝试了“学科整合”的组织形式。他们根据活动需要确立主题,在主题活动中运用数学、语文、美术、音乐、计算机各等学科知识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学生主体性,内容综合性,知识通用性等特点,在儿童动漫教学活动中体现的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