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28日)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是在世纪之交我国即将胜利完成“九五”计划,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实施“九五”计划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分析了新世纪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认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全会通过的《建议》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高度,放眼世界,规划中国的发展,提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战略布局、重点任务,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一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反映了全党的意志和全国人民的心愿,是指导我们在新世纪工作的行动纲领。深刻领会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于我们编制和实施好陕西省“十五”计划,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做好我省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常委们对中共中央的《建议》表示一致赞同和衷心拥护,强调关键是把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扎扎实实贯彻落实好。
“十五”计划是我们进入21世纪和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好“十五”计划,对我省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省委、省政府正在以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紧制定我省“十五”计划。省政协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今年初就确定围绕我省“十五”计划的编制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各专门委员会都选择一至两个重大课题开展工作,向省委、省政府报送了10多份报告和送阅件,十二次常委会专门协商讨论了以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十五”时期我省公路发展提出重要建议和意见。十三次常委会就我省实施山川秀美工程进行了协商讨论,常委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送省委、省政府后,省上主要领导同志作了批示,要求“政府在实际规划和工作中吸纳和参阅”。这次我们常委会议就贯彻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讨论了陕西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个主题。会上,常委们就我省编制“十五”计划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下面我结合常委的讨论讲几点意见。
一、编制“十五”计划应从实际出发
“十五”计划是我省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十五”计划能否对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实际,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们制定“十五”计划时,一是要充分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九五”期间,我省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GDP年均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00亿元,比“八五”增长1.5倍,提前3年实现了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也进一步得到解决。同时,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有效需求不足,投资融资渠道不宽,经济增长动力与后劲不足,城乡人民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和质量较低,和东部比较发达的省份相比,差距继续扩大等。我们在制定“十五”计划时,应认真总结“九五”时期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确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使目标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从而更好地凝聚全省人民的力量,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二是要深刻分析“十五”期间面临的发展环境。进入新世纪,我们所面临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诸多深刻的变化。从国内来看,国民经济运行的环境正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发展从供给导向和资源制约为主转为需求导向和市场制约为主;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周边几个省都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经济较发达的省市都力争在新世纪的竞争中抢占领先位置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切都对我省加快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在制定“十五”计划时,必须认真分析新形势引起的新变化,准确把握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新思路,发挥计划的指导作用。同时,作为一个地区性的规划,要符合国家的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要与国家“十五”计划相衔接,与相关省份和地区的发展规划相协调。
三是要注重计划的创新性。知识经济最根本的特点是创新,一个地区能否在整个经济发展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关键取决于它的发展思路是否具有创新性。我们在编制“十五”计划过程中应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更新观念,改变单向思维方式,突破一些老的框框,确保计划形式、方法以及内容等方面的创新。要广开言路,广纳良策,动员全社会参与,使计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既符合客观实际,又能体现全省人民心愿。
二、坚持以农稳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
我省农业人口比重大,农业基础比较脆弱,这是一个基本省情。推进工业化进程始终不能脱离农业这个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局面的稳定,就不可能有全省社会稳定和经济全面振兴。常委们认为,“十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
第一,要搞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新一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决不能再走数量、比例变动的老路子,要注重调整的质量,向生产的深度进军,提高农业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要发展生态农业,控制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和品质。
第二,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抓好农产品龙头产业,推行公司加农户的发展模式,逐渐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成规模的新格局。克服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小规模经营与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的矛盾,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第三,要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常委们在发言中谈到,“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一方面要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另一方面要从提高农业技术,从搞好适宜技术的推广入手,大幅度地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较快地消除同先进省区农业的差距;才有可能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使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改进,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有显著的提高;才有可能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扩大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增强与外来农产品竞争的能力。
三、加快山川秀美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陕西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全国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给流域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退化、人口贫困等问题。常委们认为,“十五”期间,我们一定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加快山川秀美工程的建设。要把山川秀美和经济繁荣作为发展的两大目标,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既不能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生产粮食,也不能不问条件一律退田还林,退田还林既要为实现山川秀美作贡献,也要为经济繁荣打基础。在还林还草的结构上要体现生态原则,尊重自然规律,宜林则林,宜乔(乔木)则乔,宜灌(灌木)则灌,宜草则草。在还林主体上,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还林户既可以是退田户本身,也可以是其他投资主体。
四、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当前,结构性矛盾是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常委们提出“十五”期间我省应继续加大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把发展重点放在结构调整与扩大内需上。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一是在所有制结构调整方面,争取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二是以增强我省综合竞争力为目标,调整好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方面。我省应继续优化三大产业构架,着力加强第一产业,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大力拓展第三产业和在扩大总量加强农业的同时,继续提高二、三产业比重。在各个产业内部,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依托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科技、旅游、水果和军工四大特色产业。三是依据省情,搞好布局结构调整。“十五”期间,我们应尽快形成以西安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重点,优势乡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经济发展格局。
五、加强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
21世纪,良好的生态居住环境,健康与美将成为人们的最大追求。对安全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人类就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一切经济、社会效益也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在研究制订“十五”计划时,应该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在规划项目时,应该把生态环保状况如何作为衡量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在项目实施中要坚持生态环保优先考虑的原则,改变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政策和只注重发展数量与速度的机制,防止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在我省安家落户;要继续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环保立法监督措施,将环境保护列入各级政府任期责任制的考核目标。
六、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的内涵是“十五”进行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十五”期间又是为西部大开发打好基础的阶段。在这一个阶段里,必须把国家支持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是全面、正确理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和朱总理对《建议》的说明中关于西部大开发问题的关键。这一结合就是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作用与国家宏观调控作用进行有机结合。这一结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九五”单靠国家财力投资搞建设的模式向国家政策投入与市场基础作用相结合、向多元化投资发展经济的方向转变;二是由主要靠开发自然资源模式向综合开发市场、知识、技术、资本与自然资源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三是由封闭式、自我发展的模式向全国、世界全方位开放的方向转变。实现这三个方面的转变,使我们进一步明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重点,归根结底则在于实现西部经济的持续增长。
七、加快我省城市化建设步伐
加快城市化建设,是国家“十五”时期要实施的一项重点战略。我省城市化水平低,以西安为核心的城市群带尚未完全形成;一些中小城市功能不健全;不少城镇主体薄弱,既无城之规模,又无市之兴旺。城镇规模小,中心城市发育不足,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弱,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带动力不强,使人口和产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受到影响,严重制约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不相适应。“十五”时期,我们应该重点加强中心城市的功能建设,带动一批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城市群,使之成为对外开放的纽带,以便有效地连接东部和境外,广泛吸收外来投资和高新技术,开展贸易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并对相邻地区进行经济辐射和渗透。提高城市化水平,要在加强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的同时,重视城市的软件建设,注意发展和完善城市功能,使之能真正成为人才和资金的流动中心,提供各种商业机会的中心,提供高新技术和各种服务的中心,从而为城乡经济共同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形成发挥纽带作用。
八、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十五”时期,必须充分发挥我省科技教育优势,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把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加强统筹协调,打破部门分割,抓好一批事关我省技术创新能力、科技进步全局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推进科技产业化进程。要加快关中高新技术开发带建设,使其成为带动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增长极。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源头,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在西部大开发中释放我省的科技优势。要深化科研院所改革,优化配置科技资源,集中优势资源和优秀人才,开发和经营重大产业化项目。要通过多种方式,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科技企业家队伍,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科技人员投身科技产业化的主战场。
九、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五”时期对陕西来讲,最紧迫、最实际也是老百姓最希望的,就是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讨论中不少常委认为,编制“十五”计划,一定要着眼于提高城乡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要提出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的目标措施,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使全省人民的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生活有明显改善。
贯彻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制订和实施好我省“十五”计划,既是省委、省政府当前和今后五年的中心工作,也是全省各级政协组织的重要任务。广大政协委员和各级政协组织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贯彻五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要发挥政协“智囊团”和“人才库”的整体功能,深入调查研究,为“十五”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多献良策;要注意发挥团结协调功能,加强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团结与合作,协助党委、政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顺利实施“十五”计划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