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行之日,王昭君戎装打扮,妩媚中更见英爽之气。她面向未央宫拜别了天子,带着一种异样的感情,看了最后一眼长安,怀抱着琵琶上马而去。匈奴人马和朝廷派出的护卫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经过长安大街,沿途万人空巷,争睹昭君风采,场面十分热闹。
眼看如此风情万种的美人儿,离开繁华的长安城,前往荒凉的胡地,陪伴一个垂垂老矣的匈奴单于,人们无不为之嗟叹不已。王昭君出了长安北门,渐行渐远,黯然神伤。随行的乐师们,一路上弹奏着琵琶,以藉慰王昭君的离愁别恨,声声令人肝肠寸断,回望长安已经了无踪影。
出了雁门关,匈奴大队骑士、毡车、胡姬前来迎接,万里荒漠出现一道靓丽风景。到达匈奴王廷,只见牛羊遍地,青草无边。到了傍晚,一座座帐篷中,张灯结彩,呼汗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皇后)。
这是一桩政治婚姻,昭君不过是汉元帝羁縻匈奴的一个筹码而已。汉朝一共有9位女子和亲,多不是天子之女,不是迫不得已,谁愿远嫁异域?昭君虽然是自愿请行,但那是因为“数岁不得见御”,忿而反抗的一种方式。昭君从风光旖旎的江南乍到风虐雪饕、气候严寒的漠北,住穹庐,被旃裘,食畜肉,饮湩酪,习俗迥异,语言不通,再加呼汗邪年龄比她大一倍还多,两人不可能萍水相逢便一见钟情,但呼汗邪单于自得汉廷绝色美人之后,心中大为高兴,整天置酒作乐,对她百般迁就,万般爱抚,处处博取她的欢心,也让她备感安慰。
王昭君出塞以后,汉元帝依照她临别时的要求,把她的父母兄弟一齐接到长安,赐宅赐田,妥善安置。呼汗邪并派使者送往汉朝大批玉器,珠宝及骏马,以报答汉天子的特别恩典,甚至上书愿保境安民,请罢边卒,以休天子之民。
就在王昭君抵达匈奴王廷三个月后,汉元帝崩逝。第二年,即汉成帝建始元年,王昭君为呼汗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又过了一年,老迈的呼汗邪去世,这年王昭君24岁。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王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十分和谐,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11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35岁,正是绚烂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绊系,能够参与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起到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正因为这层关系,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侯过太皇太后。
据敦煌发现的唐代《王昭君变文》记载,昭君去世后,埋葬仪式按匈奴习俗进行,非常隆重。汉哀帝也差使臣前往单于处吊唁。隆重的葬仪,反映了匈奴对昭君的怀念和对汉匈和亲的肯定。
“昭君出塞”已成千古佳话。那时匈奴对大汉虎视眈眈,大汉用“和”的政策来稳定边境环境,昭君不过是一个宫女,但他完成了大汉的使命,在离别汉疆的时候,昭君流下了热泪,因为他怀念着生自己养自己的这片土地,但此时,已决定她将不可能再次回到自己的故乡,昭君出塞之后再没有回来,死在了匈奴。但昭君为大汉所在的贡献并没有因为昭君的离去而结束,他把大汉的一些生产生活的资料带到了匈奴,为匈奴的生产力提高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好促进了华夏文明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