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0400000029

第29章 拜住与铁失

拜住为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左手万户木华黎国王的后裔。其祖父安童,在世祖朝长期担任中书省右丞相,统领怯薛宿卫。武宗至大二年,拜住袭任怯薛宿卫长,地位尊崇。仁宗即位后,延祐二年,拜住任资善大夫、太常礼仪院使。四年,进阶荣禄大夫、大司徒。五年,进阶金紫光禄大夫。六年,加授开府仪同三司。拜住每次参议国家大事,总是询问是否合乎旧制。太常礼仪院事务不多,拜住在空闲时间总是延请儒士咨询古今礼乐、行政、治乱得失,整日不知疲倦。英宗尚为太子之时,曾向左右询问宿卫之臣的情况,大家都称拜住贤能,于是遣使召见,欲与之交谈,不料拜住竟然婉言回绝了邀请。拜住认为硕德八剌此时应该行事谨慎,他作为仁宗的宿卫大臣,与太子往来,恐遭人怀疑,这会对太子不利。

英宗即位后,拉拢、重用拜住,延祐七年四月,起用拜住为中书平章政事,五月又提拔他为中书左丞相。这样,在太皇太后答己及右丞相铁木迭儿势力充斥朝堂的背景下,英宗利用提拔拜住来制衡铁木迭儿的势力。左丞相拜住为蒙古勋臣之后,又长期担任怯薛宿卫长,在一向很重视根脚出身的蒙元朝廷,拜住的地位无疑是十分显赫的。另外,拜住与英宗在政见上也很契合,他们都主张吸收儒学汉法。拜住作为东平王安童的后裔长期居住在山东地区,深受汉地文化的影响。东平王家族与汉族士大夫集团有着长期的交往与合作,因此这个家族中出现过不少蒙古儒者。此前,拜住作为主掌礼仪、祭祀宗庙和赠谥的太常礼仪院使,有更多的机会与儒臣交往,并受其影响。所有这一些,都使得英宗十分信任、重用拜住。在英宗即位后不久,拜住就率领宿卫之士帮助英宗镇压了太皇太后答己支持的失列门、亦烈失八等的谋逆,沉重打击了答己集团的嚣张气焰。(《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五《别里哥帖木儿神道碑》;萧功秦《英宗新政与“南坡之变”》)

拜住执法严峻,协助英宗革除近侍干政、徇私枉法等弊政。英宗近侍传旨到中书省,给出了六七百人的注官名单,负责此事的中书省机构选曹的正常工作程序被打乱。拜住为此上奏英宗,奏准革除了上述近侍的传旨。拜住认为选注官员应该按照相关制度有序进行;在惩治违法官吏方面,拜住则认为对做事合理但不合法的官吏可以从宽处理,而对于那些贪污暴虐的官员,一定要严惩不贷。英宗曾对左右之人讲,你们一定要谨慎行事,一旦触犯了国家的法律,丞相拜住决不会饶恕你们。

拜住还经常建言英宗遵循礼制,不要铺张浪费,滥用民力。至治元年春正月,英宗欲结彩楼于宫中,准备正月十五张灯设宴。时仁宗死后不久,英宗尚在服丧期间,为此参议官张养浩上疏请求英宗取消这一计划。拜住认为张养浩的上疏十分合理,于是便拿着这道上疏入宫禀明英宗,结果英宗欣然接受了张养浩的建言,并对张养浩进行赏赐以褒奖他直言不讳的行为。至治元年三月,拜住跟随英宗巡幸上都,中途驻扎在察罕脑儿之地。英宗觉得自己的行宫亨丽殿过小,准备扩建,拜住持反对意见,他上奏说,该地气候寒冷,只有到了夏天才能种些粟黍之类的作物,皇上即位不久,如果马上兴此大役妨害农业生产,恐怕会有损皇上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英宗采纳了拜住的意见。

英宗虽对亲信拜住大加重用,但有时也担心拜住不能尽心治理国政或完全效忠自己。一次,英宗对拜住讲,你身为国朝重臣木华黎、安童的后裔,一定要励精图治,尽职尽责。拜住深为触动,马上回答道,英宗委他以大任,他日夜担心三件事:一是有辱祖宗的名声。

一是天下政事繁多,自己恐有处置失当的地方。一是自己年少不堪重任,无法回报英宗的大恩。为此拜住希望英宗对自己严加训斥,英宗于是安慰拜住说道,天下之大,并非他一人的思虑所能及,希望拜住不要忘记他的规谏,好好辅佐他治理国家。拜住叩头谢恩说,古时尧、舜为君主,他们遇事征询众人的意见,从善如流,古往今来人们都称他们为圣君,而桀、纣为君主,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刚愎自用,重用小人,结果国家灭亡,自己也被杀害,人民至今仍称他们为无道之君。拜住进一步讲,自己身受大恩,怎能不竭忠报效,然而事情总是言易行难,希望皇上身体力行,而如若他知而不言,则是他自己的罪过。(《元史》卷一百三十六《拜住传》)

拜住虽为蒙古贵族,但自幼对儒学汉法有较深的了解,这对其施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拜住认为学校是施政教化的根源,似缓实急,而由于得不到主管官员的重视,致学校废驰。拜住于是请求令朝堂内外的官员共商拯治之策。朝中有人言佛教可治天下者,英宗就此事询问拜住,拜住则回答佛教只可以修身,只有儒学才可治天下。英宗又询问拜住:当今也有像唐朝魏徵那样敢直言上谏的官员吗?拜住回答道:“盘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即有了唐太宗那样善于纳谏之君,才会有魏徵那样敢谏之臣。英宗认为拜住的话十分有道理。

至治二年春,在元朝建祭祀祖宗的太庙数十年后,英宗首次前往太庙大行祭祀之礼,而这乃是拜住施加的影响。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就建成太庙,不过世祖、成宗、武宗、仁宗都没有亲自前往祭祀,这也说明元朝诸帝对汉地的祭祀之礼有着较深的隔膜。英宗即位后,拜住奏请英宗亲自前往祭祀太庙,这一建言得到了英宗的采纳。于是英宗诏命有司,制定祭祀的礼节,要求严格遵守传统旧制,不得擅自增损。至治元年冬十月,英宗亲自前往太庙拜祭祖先。至治二年春正月,英宗正式按照相关礼节祭祀了太庙。当时宫廷设立了黄麾大仗,英宗穿戴通天冠、绛纱袍,自崇天门而出,拜住等跟随其后。英宗看到仪仗颇为美丽壮观,回头对拜住说:“朕用卿言举行大礼,亦卿所共喜也。”拜住则说:“陛下以帝王之道化成天下,非独臣之幸,实四海苍生所共庆也。”英宗在近郊太庙行完祭祀之礼,次日还宫。此次祭祀太庙大礼,钟鼓齐鸣,场面十分宏大,而“百年废典,一旦复见,有感泣者”。(《元史》卷一百三十六《拜住传》)

凭借着英宗的信任和重用,中书左丞相拜住经常抵制右丞相铁木迭儿的非法行径。当时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贪污腐败,为人欺诈阴险,屡次诛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是不依附自己的官员他都要找借口加以陷害。铁木迭儿尤其憎恶中书平章王毅以及右丞高昉,他以京师诸粮仓遭盗窃为由上书英宗,请求诛杀二人。拜住秘密上言英宗:中书省宰相的职责在于论道经邦,不宜仅以钱谷小事降责于他们。英宗认为拜住所言有理,于是王毅、高昉二人均幸免于难。

拜住积极倡导宫廷和谐,不主张打击异己。其实不管拜住还是英宗,都对太皇太后一党诸多迁就,不想使矛盾公开化。当时铁木迭儿提拔亲信,中书参知政事张思明为中书左丞,张思明忌恨拜住廉明刚正,经常与同党密谋,打算陷害拜住。拜住身边之人听到张思明的阴谋后告知拜住,要他严加防备。不料拜住却说:他一家效忠朝廷已有百余年,自己年少得宠,必然会遭致各方面的忌恨。大臣之间和睦相处才能好好治理国家,如若因为右丞相仇视他,他就想办法加以报复,这样的话,并非他们两人的不幸,而是国家的不幸。他只要尽心做事,上不负国君、祖先,下不负黎民百姓就可以,至于死生祸福,一切顺应天命。拜住还要求手下的人不要再提及此事。对于大臣王结“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他变”的劝告,拜住也只是表示赞同,却不愿意采纳。(《元史》卷一百三十六《拜住传》;《元史》卷一百七十八《王结传》)

英宗和拜住虽对铁木迭儿的势力加以限制,但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铁木迭儿的势力依然十分强大。铁木迭儿的党羽充斥朝堂,朝中之事,必有人会禀告铁木迭儿。但因为有拜住的制衡,铁木迭儿做事不得不有所收敛,为此铁木迭儿想方设法陷害拜住,不过均没有得逞。京师仓漕管库一职空缺,年终应该由中书省任命,主管官员中书左丞张思明借口有病在家休养,故中书省官员皆观望,不敢私自决定。一直在英宗身边执掌宿卫的左丞相拜住得知这个消息,认为事情紧急,便到中书省责问有关人等:“左丞病,省事遂废乎?”中书省郎中李处恭回答说:主管钱谷之职,非常重要,必须谨慎挑选主管官员,没有合适的人选,不敢马上任命。拜住大怒,骂道:你是在考虑如何卖官吗?拜住于是遣人慰问张思明,张思明不得已赴中书省,与同僚共同处理了这件事。

至治二年五月,英宗以拜住领宗仁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佩三珠虎符。秋七月,拜住奏召中书左丞张思明前往上都。拜住列举了张思明的罪名,“杖而逐之”。同年八月,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病死。然铁木迭儿病死,拜住却恸哭流泪。拜住的这一举动,当然史料记载有渲染的成分,但也多少反映出年轻的拜住丞相对铲除铁木迭儿一党既欣喜,又颇感觉心酸。在铁木迭儿死后次月,太皇太后答己也死去。少了太皇太后答己势力集团的干扰,拜住终于可以辅佐英宗施展其政治抱负了。

至治二年冬十二月,拜住升为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英宗欲赐拜住三公之爵,拜住辞而不受。英宗为了体现对拜住的信任,不设左丞相一职,让拜住全权处理中书省事务。拜住担任中书省右丞相后,推荐儒臣张珪为平章政事,以优厚的待遇征召一些退休的老臣到中书省议事。拜住平日即十分注重延揽人才,“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在拜住的推动下,英宗还颁布了仁宗朝编写的法律汇编《大元通制》。

《元史》卷一百三十六《拜住传》对拜住有如下评价:其忧国忘家,知无不言。宫中主管膳食的官员进呈拜住美酒,拜住则忧形于色。拜住家中被盗金器百余两,宝物价值巨万,在有司捉拿到盗贼并缴获赃物后,家童急忙去告知拜住,拜住面无喜色。自仁宗延祐末年以来,国家水旱灾害频繁,民不聊生。拜住担任宰相期间,整治朝纲,罢省不急之务,轻徭薄敛。英宗巡幸五台山佛寺,拜住奏曰:“自古帝王得天下以得民心为本,失其心则失天下。钱谷民之膏血,多取则民困而国危,薄敛则民足而国安。”英宗深表赞同,说道:“卿言甚善。朕思之,民为重,君为轻,国非民将何以为君?今理民之事,卿等当熟虑而慎行之。”至治三年夏六月,拜住认为每年从江南漕运到京师的粮食比世祖时增加了数倍,故江南的老百姓十分困苦,京师的粮仓却十分充足。为了减轻江南百姓的负担,拜住上奏英宗,每年从江南运到京师的粮食减少二十万石。英宗基本接受了拜住的意见,命令铁木迭儿当政时期新增漕运的江淮粮食予以蠲免。元代自世祖朝开始,每年都要从江南漕运大批的粮食到北方,这些粮食主要供给皇室以及北方诸王部族,这给江南各地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以至于元人有“贫极江南,富称塞北”的说法。(《元史》卷一百三十六《拜住传》;《草木子》卷三上《克谨篇》)

英宗倚重拜住,相与励精图治。“时天下晏然,国富民足,远夷有古未通中国者皆朝贡请吏,而奸臣畏之”。

英宗朝另一位重臣铁失,在英宗即位之初,相继担任翰林学士承旨、宣徽院使、太医院使,并特命领侍卫亲军中都威卫指挥使,可见英宗对铁失十分信任和重用。至治元年,英宗赐铁失珍珠燕服。是年三月,英宗特授铁失光禄大夫、御史大夫,仍佩金虎符,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依前太医院使。这样铁失就成为朝中最高的监察官员,同时领侍卫军、太医院使。英宗对担任御史大夫的铁失寄予厚望。有一次英宗在鹿顶殿对铁失讲,徽政院虽然隶属于太皇太后,而他却认为该机构与其他机构相同,均应接受御史台的监督核查。既而英宗又命铁失统领左右阿速卫侍卫军。至治元年冬十月,英宗亲祀太庙,以中书左丞相拜住为亚献官,铁失为终献官,可见铁失与拜住同为英宗十分倚重的官员。铁失也与拜住一起负责统领侍卫亲军,手握兵权。铁失之所以为英宗重用,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铁失的妹妹是英宗皇后。时人称铁失与英宗“情过骨肉”。(《元史》卷二百七《铁失传》;《蒙兀儿史记》卷一百二十二《铁失传》)

铁失虽为英宗最信任的官员,但其施政却与拜住大相径庭。铁失经常贪赃枉法,并且与太皇太后一党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权臣铁木迭儿死后,其子治书侍御史锁南被罢为翰林侍讲学士,铁失为此上奏英宗请求让锁南官复原职,但这一奏请并没有得到英宗的应允。

至治二年十二月,铁失以御史大夫、忠翊亲军都指挥使、左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太医院使,兼领广惠司事,职权进一步扩大。但这以后,英宗对铁失逐渐不满。英宗曾对御史台大臣说:他深居宫中,怎能悉知臣下奸贪,民生疾苦,故任用御史台官员为耳目,辅佐行事,之前铁木迭儿贪蠹无厌,御史台官员为何闭口不言?今铁木迭儿虽死,也要籍没其家,以警示其他官员。至治三年正月,英宗命御史大夫铁失振举台纲,诏谕中外。既而御史台请求英宗降旨大开言路,英宗十分不悦地说道:言路何尝不开?只是御史台选人不当。英宗进一步说:他得知御史台官员因积怨而参劾其他官员,罗织罪名,陷害忠良。监察御史曾举荐八思吉思担当大任,可八思吉思不久就以贪墨被杀。可以说英宗对以铁失为首的御史台官员十分不满。

权臣铁木迭儿死后,铁木迭儿所犯罪行逐渐被揭发,英宗于是委任拜住为中书右丞相,振立纪纲,以进贤退不肖为急务。而与铁木迭儿关系密切的铁失等人日益感到不安,谋求发动政变。尽管如此,英宗竟一点也没有觉察。至治三年五月,英宗以铁失独署御史大夫事。

同类推荐
  • 前世今生醒着的梦

    前世今生醒着的梦

    一个私生子却有着扑朔的身世一个魔鬼面具后掩盖着一张丑陋的脸为了生存与报复,一场场阴谋阳谋,一次次生死抉择,最终面对一手建立的帝国,却选择了独自一个人离开……
  • 天生成王

    天生成王

    我不要,看不到的未来;所以,我选择这条路。我要的是这个天下,而给予你们的是人生。我不在乎天生如何,我相信的只有成败的世界。
  • 古越族

    古越族

    讲述的是古越族人当中的瓯部落人,从3600年前的诞生到2200多年前的灭亡。瓯部落人在1300多年里发生的一些事,瓯部落人的语言和文字和我们现代文化有些不同,本文里的称呼都是同音字的代替,瓯部落人最突出的,也是最迷惑我们现代人的就是“仙葬”。还有瓯部落人的祖先打下江山的经过,和瓯部落人遭受灭顶之灾的经过。主要讲述的是我们现代人对古越族的瓯部落人的一些不了解,突出体现了瓯部落人的,聪明和智慧还有发明和创造力。
  • 勇者左行

    勇者左行

    每个人都在回避自己的内心,想逃离出生活,无奈总是要陷入这泥沼里不可自拔.本小说所写的,正是那些敢于笑对惨淡人生的人,他们就是勇者.背景:朝廷新立,国力不济,遭受匈奴欺凌,被迫和亲,和亲的背后却是阴谋重重,也正是这样的情况下,这些人踏上了凶险不测的和亲之路..
  • 大宋帝国三百年5:文功武治宋太宗(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5:文功武治宋太宗(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共计8卷17册,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全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热门推荐
  • 萌蠢小王妃

    萌蠢小王妃

    她,懦弱无能,被自己父亲利用之后死亡。转眼间,她重生归来。改头换面,改变自己性格。变得张扬活泼。吸引众多男神只为博她一笑,但是她却只想复仇,怎知遇到一个和他共度一生的男人.......
  • 穿越大唐当纨绔

    穿越大唐当纨绔

    一个平凡的现代青年穿越到了中国古代唐朝,成了中国十大奸臣李林甫的小儿子。到底是吃喝玩乐醉生梦死的过完一生还是是皇图霸业奋斗不惜?
  • 占鳌

    占鳌

    九月的天空灰蒙蒙的,打远处吹来的风带着潮湿,吹起幽幽的海河水,拍打着岸边哗哗的响着,眼见这天似乎就要下起雨来。昏黄的路灯下,华庭夜总会,闪着暧昧灯光的硕大招牌分外醒目。作为天津卫最大的娱会场所,门口自然少不了卖鲜花的,卖香烟的和拉着黄包车赶活的,还有一些衣着褴褛的乞丐。此时的角落处,便有几个拉黄包车的伙计蹲坐在那里。从夜总会内传出欢快的音乐声和男男女女彼起此伏的欢笑声。
  • TFBOYS之我选择喜欢你

    TFBOYS之我选择喜欢你

    三大家族,分别是顾氏,王氏和易氏家族,他们共同守护着家族的瑰宝————玉镜。不料还是被人夺去,三个家族的四个继承人将怎样夺回玉镜,这中间又潜藏着什么样的阴谋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七柱传说

    七柱传说

    王涛是一名年轻的考古学家,在某个洞穴的意外探索中,发现了七根由水晶制成的水晶柱阵,而这水晶柱阵却将他传送到了一个充满魔法、危险的未知世界中。而王涛在这个魔幻的世界中游历、冒险时,发现原来这一切不单单只是一件意外,而是一场阴谋。
  • 嫡女重生:繁华故李

    嫡女重生:繁华故李

    前世的种种在李孤烟的脑海中一幕幕放映着。闺中密友的背叛。相公的背叛。李孤烟认知的好人,却在最后一刻才发现自己的人生,终究是场戏。是李孤烟入戏太深,还是别人瞒的够深沉?既然上天给李孤烟一次重生的机会,那么,李孤烟誓死不会重蹈覆辙,反则,浴火重生!
  • 现代名言妙语全集:情感名言

    现代名言妙语全集:情感名言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黯狼传说

    黯狼传说

    有生命,就有弱肉强食。公元后333年,由于不满帝国的统治,在修泽臣的领导下,莫愆的军队发动了起义。经过五年的抵抗,新世资本共产主义帝国日渐式微。不得已之下,请来了当年反对虚拟物质实体化的贱民研究院进行镇压。然而,这不过是借力打力罢了。真正的获益者,永远都隐藏在背后。背叛、贪婪、阴谋。人类在蚕食着自己的生命。人类所谓的骄傲,便是在肉体上超越了弱肉强食。而人类最大的悲哀,便是自以为超越了弱肉强食。王者归来,乱世悲歌。暗流涌动之下,战争正式拉开序幕。PS:1.双男主,BG向,正后宫。2.情感线弱,以一个时代的传说为主,其中有多方势力和利益纠葛。3.科幻战争,有机甲有异能,策略性战争文。4.不定期更,欢迎考据党。
  • 神武大转盘

    神武大转盘

    人有三魂七魄,神魔二性混淆不分。魂即神性,为道;魄即魔性,为情。骆成,在炼化五色转盘之后,神魔二性已分。至此淬武色、凝神意、化魔象、衍臻身、九炼神通……他于浩瀚世界间,凭神魔之威破尽万般险阻,以万丈豪情上演生杀予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