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文化,真可怕;没想法,更可怕!
8岁的小侄女总是搬出一大堆玩具让我陪她做游戏,在这些见都没有见过的玩具面前,我只好投降。于是,她就打趣我:“没文化,真可怕!”是啊,没有文化的后果连小孩儿都清楚,可是想法有时候却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有这样一则故事:三位建筑工人在劳作,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第一个人说在“砌砖”,第二个人说在“赚工资”,而第三个人却自豪地说:“我在建造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房子。”
第三位工匠正是因为拥有远大理想,后来真的成为一名出色的建筑师,而另外两位工人则一生默默无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活着一定要有目标,生活一定要有远大的理想。
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人活着,一定要有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指理想。那位后来成为建筑大师的工匠,如果当初像其他两位工匠那样,仅仅为“砌砖”、“赚工资”而工作,那么他绝对不会成就事业的辉煌。他之所以从一个砌砖的工匠最终成为建筑大师,首先还是得益于他拥有远大的理想。相反,一个毫无远见、缺乏生活理想的人,注定只能是一个平庸的人。只想着“砌砖”和“赚工资”的工人只能被动地工作,单纯地劳动。不难看出,理想是人生的航标灯,失去了理想,就会失去前进的目标,就会迷失人生的航向。
无论是谁,要想取得成功,就一定要有远大而正确的理想,因为理想是行动的方向,是追求的动力。
中学时代的学习目的极其单纯,就是要考上大学。大学生们经过寒窗十载和“黑色六月”的煎熬,终于实现了上大学的目标。对某些大学新生而言,既然已经达到目标,就不知道为何要学习,因而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认为已经没有学习的必要了。这些人进入大学的象牙塔后往往一时找不到定位,迷失了方向,放松了自我要求。
他们或者无所事事,或者上网成瘾,成绩直线下滑,最后只能由家长陪读甚至被勒令退学。
成君忆的畅销书《孙悟空是个好员工》中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唐僧西天取经时乘坐的白龙马,从前住在长安城西的一家磨房里,和驴子是好朋友。平日,白龙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子里推磨。没想到,当这匹马昂首西去之后,它和驴的命运从此便迥然不同。14年后,这匹白龙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再次见到了那头驴。
听到白龙马讲述种种神化般的见闻后,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路程,我简直连想都不敢想啊!”“你知道吗?”白龙马说:“其实,我们走过的路程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天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唐僧和我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我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却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小的空间。”
革命前辈吴运铎说得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没有理想,就没有了灵魂。
所以,没理想,最可怕!
2。知而不行,如同未知
只有理想,没有行动,最终也不能成功。有人曾撰书专门谈到使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很多企业只设定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却很少关心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方案再完美,如果不去执行,就一点价值也没有。
“知易行难”或许还是造成“知而不行”的一个原因。能够说明“知易行难”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民间有一种叫“双簧”的表演艺术形式,演员甲躲在幕后张口说话,演员乙则在台前配合甲说话的内容做动作,乙不允许发出任何声音。说话的甲往往故意刁难做动作的乙,演员乙在台上上蹿下跳,做痛苦状,以娱观众。
可见,“做”确实比“说”要难得多!
《寒号鸟的故事》中的寒号鸟在“死亡之夜”用“明天就垒窝”来麻醉自己;而在阳光温暖大地时又得过且过,将“垒窝”之事置之脑后,最终只能被活活冻死。
寒号鸟想到了“垒窝”,但却没有“垒窝”的行动。可见知而不行,如同未知。做比说难,1个行动大于100个想法。
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块或者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给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造成混乱,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把握,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目标就如同手表一样,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会使人无所适从。
有的同学既想升学考研,又想出国深造;既贪图国企的稳定,又渴望外企的挑战;既想要拥有由于各方面表现优秀而频频上台领奖的那份优越感,又希望得到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那份温存。面对困惑,取啥舍啥?
JUSTDOIT!
有A和B两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值得你去做,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又不能同时完成它们。为此,很长一段时间内,你一直在犹豫。
这时,请你不要犹豫不决了,犹豫就是浪费时间、扼杀生命。你该到我这里借一枚硬币,然后告诉自己,如果扔出的硬币得到的是正面,你就选择A,放弃B;如果得到的是反面,你就选择B,放弃A。等你做完整个程序,我会告诉你,我给你的是一枚特制的硬币,它的两面都一样,没有反面。潜意识帮助你做了选择,你就不要再犹豫和后悔,人在途中总比一直在岔路口徘徊要好。
选你认为正确的并付诸行动,想法太多不如只有一个想法。
3。毅力可以攻克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
中国有一句谚语:“立志无恒,终身事无成”;居里夫人曾说:
“一个人没有毅力,将一事无成”;牛顿曾说:“一个人做事如果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爱迪生曾说:“如果你希望成功,应当以恒心为朋友”;王充曾说:“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还有人曾说:“毅力可以攻克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这些经验之谈,深刻地说明了毅力和恒心的重要性。
放眼古今,每一个成功者都具有持之以恒的品质。张海迪身患高位截瘫,在病床上坚持通过镜子的反射来看书。她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门外语,并成功地翻译了10多部外文著作。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仍坚持音乐创作。耳朵听不见,他就用筷子插进钢琴的发声器,通过筷子的震动来辨别音调,最终创作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爱迪生发明灯泡前失败了6000多次,但他仍然坚持实验,最终获得成功。
某同学是一名班长,他学习成绩优秀,唯独英语成绩欠佳。
2011年,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单科成绩以一分之差与武汉理工大学失之交臂。在别人眼里,条件不错但没有考上研究生的该同学应该会去找一份工作,热心的就业辅导员帮他推荐了几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可是这位同学没有动心,他依然每天早出晚归地泡图书馆,坚持自己的考研之路。同学们有的升学,有的走上了工作岗位,而他还在继续他的“大五”生活。2012年4月,当这位同学终于如愿拿到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入学通知书时,他激动得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马克思创作《资本论》花了40年;摩尔根创作《古代社会》花了40年;歌德创作《浮士德》花了60年;哥白尼创作《天体运行论》花了36年;徐霞客创作《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列夫·托尔斯泰创作《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
从上面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成功需要持久的恒心。
4。想法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改变现实
魏同学因高考失利,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名校,进入大学后,他一直生活在抱怨中,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振作精神面对学业。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学习,本科不是名校,但研究生一定要考上名校!目标确立后,他重新找到了自我,并为这一目标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后来他终于考上了一所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并继续攻读了博士。
还有一位同学,听说大学实行的是弹性学分制,只要修完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于是他给自己制订了详尽的学习计划,通过不懈的努力,只用三年时间就提前拿到了学士学位,并考取了所在校的研究生。
以上两位大学生的经历告诉我们,想法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改变现实,不管面对怎样的现实,我们都不应该抱怨,而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也可以把“垃圾”踩在脚下,登上世界之巅。而事实上,踩着“垃圾”上去的人更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