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1900000002

第2章 中国原始时期的教育制度

(第一节)中国教育的起源

一、中国最早的教育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教育发展的起点,可追溯至远古的原始时期。从200万年前开始,远古的人类就已经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曾指出:“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在中国土地上一有人类存在,就有教育活动,这就是中国教育史的开端。目前经科学测定巫山人是中国最早的人类,距今200万年,这说明中国教育大约已有200万年的历史了,当然这还不是绝对的结论,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也许中国教育的起源还能往前推移。

二、教育的起源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教育史上有一部分西方学者认为在动物界亦存在教育,所以在教育起源问题上,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提出了不同的教育起源论。

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提出。他认为,教育并非人类所特有的现象,教育起源于人类适应环境的需要,是人类争取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采取的一种生物系统,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之外,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存在的。

利托尔诺认为教育在动物界是存在的,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教育从它的起源上说是一个生物学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教育起源于动物保护物种的本能而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小动物。人类只是继承了业已存在的教育形式,而在其上作了某些改进而已,但在本质上与动物界没有区别,这谓之“生物起源论”。

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由美国教育家史家孟禄提出。孟禄在《教育史课本》中提出:“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即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模仿,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模仿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种标志,所以模仿是教育产生的原因,是教育的本质。

其实,这两种学说都否认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培养下一代的活动。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本质,并不把教育看成是一种社会现象,仅仅作为一种生物现象。认为动物界存在教育现象,这是用庸俗进化论的观点看待人类社会,看待教育,显然不符合历史实际。

3.教育起源于人类参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了教育,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必然有教育。教育是在人类生存和劳动过程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活动。这种活动起源于原始人类为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进行的生产劳动。这是因为生产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原始人的手、大脑和语言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这些条件恰恰是教育得以进行的物质前提;另外,生产劳动又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必须把通过劳动实践获得和积累的经验、技能,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年轻一代;同时也要把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各种生活习惯、行为规范及原始宗教等社会生活经验传授给下一代。

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在其进行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教育就是其中的一项。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同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原始时期尽管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社会生活极其简单,但它却迫切需要教育来为其服务。原始人类正是在极其艰苦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了人类最初的教育,这种教育一经产生,便成为当时的生活、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需要,为原始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而原始人类智力的进化、语言的产生以及人类有意识地制造生产工具为教育的产生提供物质条件和可能性。首先,教育的产生需要建立在大脑神经的旧有联系之上,要求对周围世界有一定认识能力和记忆能力,当大脑不能保存并随时唤起对过去经验的记忆时,教育是不可能自动出现的;其次,教育的产生还需要有语言作为媒介,如果没有语言,就无法传达意思,进行教育是不可能的。再次,人类有意识地制造生产工具,进行文化创造,原始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逐渐丰富,又为原始人类提供了必要的教育内容。

(第二节)中国原始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中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人群时期(从200万年前-5万年前);第二阶段,氏族公社时期(从5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原始人群时期的教育已无从考证。在此主要介绍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内容和特点。

一、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内容

(一)早期的生产劳动教育

与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水平相一致,早期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内容包括:第一,使用火,控制火,管理火,保持火种的道理和知识;第二,石器、陶器、铜器等生产生活工具的制造技艺和方法;第三,狩猎的方法和技巧;第四,随着原始农业的产生,教民农作的教育也相应产生;第五,随着拘兽以为畜的畜牧业的产生,驯养的技术成为早期教育的内容。

(二)早期的社会生活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早期人类的食品种类日益增多,吃饭的方式、进食的时间也渐渐有了讲究,这使有关饮食方面的生活教育内容也日渐丰富。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类思维的进步,原始人类逐渐产生了审美意识,在衣着的改进和发展中,孕育着审美观念和美化自身能力的培养。

在居住习惯方面,原始人类由穴居、巢居,到居住人工营造的住所,这是居住方式的变化,其中也有相应的教育活动。一开始住所只解决人类生存的问题,后来居住的方式又与婚姻、家庭制度相适应,从而扩大了有关居住教育的内容。居住环境的变化,一方面促进了人类稳定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在行的方面,考古发现,我国是世界上发明舟车最早的国家之一。当原始人开始使用舟车以代人力之时,有关行的知识技能的教育就更为复杂了。

随着婚姻制度的出现和发展,婚姻家庭生活的教育也是原始人类重要的教育内容。

(三)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教育

原始宗教活动也是原始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祭祀、巫术等方面。祭祀活动可以说是中国“礼”教之渊源。考古发现,我国原始社会已有祭坛和具有类似作用的“大房子”。人们通过在这里举行的包括祭祀在内的各种活动,接受风俗习惯和原始礼仪的教育。巫师担负着原始宗教的宣传、解释、执行等任务。这种半人半神的巫师,一般都受过训练,掌握了一定的宗教知识,有实行巫术的特殊技能。事实上,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型,是上古精神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它对中国文化的推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巫术活动实际上起着一种社会教育的作用。

二、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特点

综观中国原始社会教育的产生、发展和转化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原始社会教育的本质特征,这些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是一种处在萌芽状态的教育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还不具备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必要条件,所以原始社会的教育还不可能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它是和人们的生产劳动、氏族内部社会生活原始地结合在一起的。

(二)无教育机构和教育人员

原始社会的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人员来进行教育。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就是教育的场所,部落的首领和长者就是年轻者的教师。

(三)教育内容和手段极其简单

当时教育的内容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原始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和原始宗教活动方面的教育。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也呈现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没有记录和广泛交流文化的工具,当时教育的手段主要是口耳相传,以及对实际行动的观察模仿。原始人通过这些形式,自己接受教育,形成了自身一定的才能、技术、知识、道德品质以及性格等。

(四)教育的平等性和无阶级性

由于原始社会财产公有,不存在阶级,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这决定了原始教育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就是没有阶级性。社会成员都平等地接受一定的教育,没有阶级分化所引起的那种差别,也不带强制性,只有因为分工、年龄及性别的不同所形成的差别。

原始社会进入氏族公社末期之后,由于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教育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开始滋生了学校的萌芽。我国历史开始走近了文明时代的门槛,原始社会的教育也完成了历史使命,并让位于阶级社会的、专门化的教育。

同类推荐
  •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的编写宗旨,仍然以不同行业、系统的不同来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视觉反映了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这些来稿大都来自实践第一线,对一些新观念、新思维、新现象、新发展进行了较有力度的探索与研究,注重了改革与发展主旨的积极发挥。作者都在一定的高度上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见解比较独特,阐述较为独到,明显地提升了论文的课题价值,对当前深化各项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引导作用。
  •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城市老龄社会政策日益引人关注。《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为线索,梳理了在老龄化程度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老龄政策的演变历程,进而分析现行老龄社会政策的创新点及局限性,展望高度老龄化社会来临时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
  •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市场化管理机制和集群信息服务运行机制的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下的企业信息服务的协同组织,基于企业信息需求和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集成化信息服务流程重组及其集成服务模式的实现等。
  • 古代卷·上(中国传播思想史)

    古代卷·上(中国传播思想史)

    最广泛意义的传播是一切生命物体或非生命状态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因此有学者认为“传播行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①。远古时期的先民通过部落战争和长期接触、交融,终于融会成古老的华夏民族,生成了原始华夏语,并创造了实现人神沟通和人际交流的传播符号——汉字。凭着对先祖文化的认同和对原始汉语的认同,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生存、繁衍和发展,创造着古老的文明,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传播地域非常辽阔,传播活动非常活跃,传播方式非常丰富,我们可以从原始神话、原始巫术和古老汉字等方面去窥探先祖们的创造性传播行为,揭示这些行为背后蕴涵的原始传播思想。
  • 传媒赢利模式

    传媒赢利模式

    本书的核心是建立传媒产业竞争的模式理论,在总结当今传媒主流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渠道产品模式”。该模式以实践为基础,因此这一模式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传媒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初相识,终相守

    初相识,终相守

    有人说他和她的故事很长,就像一部偶像剧,美得有些不真实。而我却认为那是一场电影,落幕后,他和她终究是过人,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 张明礼的意外之旅

    张明礼的意外之旅

    一个打错的电话,改变了两个人的人生走向,之后的连锁反应,又让好几个人的生活起了波澜。当今社会的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会遭遇各种诱惑,潜藏的危险。有时候,善与恶、是与非、生与死、天堂与地狱,就存在于你一念之间。
  • 追爱青春:从不后悔遇见你

    追爱青春:从不后悔遇见你

    当初的她,张扬霸道,倒追闹得全校皆知,可被追的他,却说不喜欢她。可是后来,他却一次次的纠缠她,她不解,凭什么他想要什么就是什么,可是,她还是放不下他,也许,青春就是这样,而能证明这最好的例子就是,她从来没有后悔遇见他.......
  • 玛雅之水晶头骨

    玛雅之水晶头骨

    2012年12月22日,惊喜、疑惑、激动、蔑视。。。。每个人都为平静的玛雅末日大笑一番,什么末日,什么永不再升的太阳,什么第六个太阳纪,全都伴随着谩骂声遗失脑海。可、真的什么都没发生吗?黑瞧石上闪闪绿光的玛雅古文,库库尔坎金字塔上太阳神的哭声,尼斯湖水怪的暴动,这些真的都是谣言吗???????
  • 诛心砂

    诛心砂

    他的回眸一瞥,万物失色,他是世间最冷傲之人也是世间最温柔之人。一袭白衣睥睨天下。她的回眸一笑,惊生百媚,踏上昆仑山的修仙路与他相遇相知相爱却注定不能相守…奈何桥上,彼岸花丛再相见,他昔年的似雪白衣染满鲜血,狼狈不堪,面对今日高高在上的她,仍固执地问“妖儿,认识我,可曾后悔?”《包青天之御猫记》亲们快快收藏支持辣~
  • 镇狱者

    镇狱者

    斗气师,斗技血战天下。魔法师,魔法瑰丽世界。灵器师,灵法艳绝众生。数千年的和平背后却有不为人知的秘辛。大门打开之际,谁能争霸天下,血雨腥风之中,柔情如何选择。
  • 浮生夺命

    浮生夺命

    这是一个俊美少年一步步走向巅峰的故事,他身怀神秘古珠,揭身世之谜。他是全能强者,虐遍众天骄,一身剑道更是出神入化,引美人侧目,不过他只求一真爱。
  • 恭亲王妃

    恭亲王妃

    她,荣云。是一国太子,却是女儿身,她隐藏锋芒胆小懦弱,面容狰狞恐怖,最后被人羞辱以至于命丧黄泉,一朝醒来洗尽铅华,风华绝代。他,荣峥。是老恭亲王的嫡孙,从小无父无母,后被封为现任恭亲王,赐五千亲兵,无上荣宠,得天独厚。一次在吟翠居的斗文会上,他一个无意之举却要了软弱太子荣云的性命。一缕孤魂附在了她的身体里,从此两人势同水火,相看两相厌。荣峥因她的改变而好奇,以探究之名慢慢地对其产生了爱意。祭天大典之日,海王造反,意图刺杀皇帝和太子,荣峥以异己之力力战叛军,用自己的身躯护荣云安好。他躺在荣云的怀中虚弱的说:“我不求你会原谅我往日对你做的种种,我只愿你能够平安无事。”他们能否苦尽甘来?且看正文!
  • 那一场青春不算数

    那一场青春不算数

    一个还没有展开就已结束的初恋,一曲充满遗憾的青春恋曲
  • 九州剑尊1

    九州剑尊1

    九州大陆,中央神州,外八州,一个崇尚修行的大陆,弱者忍气吞声,强者飞天遁地,无所不能,一念使苍生泯灭,星辰崩坏。抬手拂破星辰,踏脚震碎大陆。然九州只是故事的起点,其外还有无数星域,强者如林,种族斗争,天才之战。茫茫宇宙中鹿死谁手。那最后的路又到底是什么?死亡?永生?没人知道最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