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期心理访谈的节目中,到场的嘉宾是一位母亲和她的女儿。这位母亲向专家反映,母女俩的关系最近很紧张,女儿以前是一个很听话的好孩子,可是近几年来,女儿和自己很少交流与沟通。她一直试图改善和女儿的关系,可是不知从哪里入手。
母亲回忆:自从女儿上了五年级,她发现女儿开始对自己撒谎。刚开始她还信以为真,后来通过几次的观察,她便发现了事实。当时,她希望女儿自己亲自承认,并且试图给女儿解释的机会,可是女儿根本就没有“悔改之心”。
当时女儿对于母亲的回忆,显得很冷淡。当心理专家追问女孩的感受的时候,女孩表示自己曾经很敬爱自己的母亲,可是后来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妈妈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她给自己规定期末考试每门功课不能低于85分,否则就要惩罚自己。除了繁重的学业,妈妈还给自己报了钢琴班、英语班,那时她每天必须练琴一小时,当写完作业已经很晚的时候,她已经很累了。可是妈妈还必须让自己练琴。从那时起,她便开始恨自己的妈妈,她觉得妈妈对自己要求太严格了。从那时起,她放学后便找借口晚点回家。因为回家后妈妈会给她布置一大堆的课外作业,让她喘不过气来。所以她会在自己的同学家里写完作业,骗妈妈说老师有自习课。
心理专家认为造成母女俩之间难以沟通的原因,是因为母亲对孩子的要求过高,造成了孩子的负担。当孩子难以承受的时候,他便撒谎来缓减压力。
在一项调查中,6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压力是十分大的,这导致他们自由玩耍的时间偏少,为此他们感到很不开心。当上了高年级后,他们还会产生厌恶学习的念头,一提学习就会感到头痛。为了缓减压力,他们便会背着老师和父母偷着玩耍,释放自己紧张的情感。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感到压力过大的原因主要在于校外学习过多。除了老师布置的大量的作业,他们还要参加家长报名的辅导班,进行课外学习。每到暑假,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培训班十分火爆。刚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就要忙碌于参加培训班的学习,这更是增加了孩子的负担。调查中发现,学生中参加三种以上课外学习的人所占的比例是25%的,两种以上的是24%,一种的占12%,没有参加任何课外学习的仅仅是所有学生的3%。
针对学生对于课外学习的态度,40%的学生感到愉快,55%的学生感到比较愉快,5%则是十分不愉快。而对于压力的来源,55%的学生认为来源于父母,39%的源于自己,8%的源于老师。由此可见,父母是造成孩子负担重的主要来源。在父母眼中,他们也清楚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重,他们也想减轻孩子学习的压力。可是在应试教育下,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分数的高低将会决定孩子的一生。所以家长们认为不严格要求,就不会取得好成绩。面对家长的殷切期望,孩子的书包越来越沉重,心灵越来越疲惫不堪。轻“素质”重“应试”这种教育让孩子背负了沉重的负担,没有了自由时间。家长总是激励孩子学习要认真刻苦,却忽视了培养他们客观冷静、审时度势的能力。
曾经有一段时间,“减负”之风在全国兴起。可是这只是一种口号和形式,学习成绩和分数才是衡量学生成功的唯一指标,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会降低,孩子肩上的负担就不能减少。学生减负并不是减学习,他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专家认为,减负也不意味着单纯地减少学习的时间和降低学习的标准,减负实际上不只是家长和老师的事情,而是教育改革深层次的变革问题。
推行素质教育,是让孩子减负的最终出路。可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道路并不平坦。现在的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增强。可是如今很多有远见的教育变革仍只是停留在口号层面,还没有得以实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从观念变化到行动变化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推行素质教育,需要改变教学内容,让其贴近学生生活,争取降低难度。要想让孩子减轻负担,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