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假期结束后,孩子们来到学校。他们会经常向同学炫耀自己:“周末我爸爸带我去游乐园了”“我妈妈给我买喜羊羊了!”有的孩子还会为了自己的面子,向同学们撒谎,谎称自己的父母带着自己出去玩。因为他觉得如果自己不说谎,会在同学面前很没有面子。
周晓波的妈妈觉得自己的儿子自从上了幼儿园后,向自己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平时妈妈上班忙,都是爷爷接送晓波。有一天,妈妈回家早,决定她亲自去送晓波。到了幼儿园,有的孩子一进门就对小朋友们说:“我妈妈给我买了加菲猫、大白兔奶糖,还有漂亮的发夹!”班里顿时闹得不可开交,“我妈妈也给我买了!”“我妈妈给我买了3个!”“加菲猫有什么好的,我有变形金刚!”
孩子们的表现让晓波的妈妈很意外,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就相互炫耀、相互攀比。于是她向幼儿园的老师了解,老师告诉她在幼儿园这是很常见的。尽管老师经常和他们讲不能相互比较,可是孩子们根本不听。
在学校,有的学生经常在其他同学面前摆阔、炫耀自己。他们会把爸爸从香港买来的玩具拿到班里向同学展示,还会讲自己的妈妈是部门经理,一月赚一万多元。他们觉得只要自己的父母有钱,自己在同学面前便很有面子。有的孩子看见别人穿得好,自己就要穿得更好;看见别的同学过生日买了一个大蛋糕,自己就要买更大的蛋糕。
专家认为,相互炫耀是孩子成长必经的一个阶段。当孩子看到周围的同学有的东西自己没有的时候,他的心中便会有一种失落感。尤其是当其他同学相互炫耀并议论的时候,他就会觉得自己更没有面子。当孩子回家后向父母要的时候,父母首先要给孩子分析他所要的是否是必要的,是否值得买。如果这东西超出了家庭的承受能力,那么便告诉孩子爸妈挣钱不容易,不能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不能从小攀比,让孩子知道攀比的坏处。
孩子处于成长的年龄,是发育的幼苗。当孩子在成长中遇到一定的问题的时候,家长就要努力纠正,把握程度,给孩子以鼓励。当孩子出现盲目攀比的迹象的时候,如果家长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姑息迁就就会纵容孩子攀比的心理,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育。如果孩子想要什么家长就给他什么,就容易养成孩子过度的自我中心的心理。
孩子们之间比这比那,实际上和周围大人相互比较有着很大的关系。平时,大人们一见面便会相互打听,你最近是不是涨工资了,是不是买了什么名牌衣服啦,等等。由于大人们在生活中存在攀比,所以这种行为和观念便会让小孩模仿,也开始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因此,父母要想不让孩子比较,相互炫耀,自己就要以身作则,不要攀比。然后再引导孩子,让他知道盲目的攀比与炫耀是不正确的价值观。
谁也希望自己穿着名牌衣服,得到别人羡慕的目光,让别人觉得自己很有风度。谁也希望自己用着流行款式的手机,在别人面前炫耀一番。可是每个人的家庭条件不一样,不可能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有什么。父母要从小教诲子女不要总是看别人的吃穿,而是要看别人的成绩。只要自己平时穿得干干净净的衣服,哪怕不是最好看的,别人也照样觉得自己很舒服。
父母平时要多观察孩子的行为。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和别人比较后,会觉得那是孩子长大的行为,会和别人半开玩笑来取乐。孩子可能通过展示自己的新玩具或新衣服让别人觉得自己多光彩,这会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炫耀的习惯。从此他一遇到机会便会向别人炫耀一番,让其他孩子羡慕一下。父母对孩子的这种不良习惯,不要袖手旁观,不闻不问,而是要劝导孩子。父母可以对孩子讲:“我希望你谦虚点,不炫耀也会过得快乐。”接下来父母要教导孩子不可以通过别人的注意和妒忌心理来建立自我形象。真正让别人钦佩的是自己的内在品格、性格与才能,而不是外在的物质的东西。如果孩子学习优异、品行端正、乐于助人,那才是自己最值得自豪和骄傲的。
对于孩子之间的盲目攀比,家长应该及时加以引导,让孩子从小知道父母的成就是他们奋斗多年得到的,并不能当做自己的荣誉。自己真正在同学面前炫耀的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好的成绩。家长要把他们之间比吃比穿的竞争注意力从家庭条件向个人能力和学习成绩转变,这样就会扼制盲目的攀比之风,进而转变成校园内的良性竞争。
养育孩子犹如灌溉培育幼苗,过多浇水幼苗就会被淹没,营养过剩则会停滞不前,家长要从自身做起,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家长的正确引导,孩子才会健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