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9600000006

第6章 哺乳动物的世界

1.鹿

鹿

“拉丁文”学名:Cervusaxis

“英文名”:Erxleben

“分类”:哺乳纲、偶蹄目、鹿科

“体长”:0.75~2.90米

“肩高”:0.3~2.20米

“体重”:9~800公斤

“形态”:

鹿是偶蹄目的1科,共16属约52种,大多数种类普遍具有的特点是:四肢细长、尾巴较短,雄性体性,大于雌性。通常雄的有角,有的种类雌雄都有角或都无角。

“毛色”:

大多数种类毛色深暗,从黑色、棕色、黄色、深红色至淡黄色不等。但驯鹿会出现白色的个体。

“寿命”:8~45年不等

“保护级别”:梅花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地理种群差异”:

鹿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共16属约52种,从最大的驼鹿到最小的鼷鹿之间品种丰富。

“分布情况”:鹿的种类繁多,共16属约52种,全世界除南极洲外均有分布。

“物种状况”:

大部分种类地方常见,少数种类为濒危物种。其中梅花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生活习性”:除驼鹿外大多数种类群居生活。

“生活环境”:山地、草原、森林均有分布。

“食物种类”:树叶、草、果实、种子、地衣、苔藓、灌木、花朵、水草、树皮、嫩枝、树苗。

“生理特征”:一般春季3~4月发情交配,怀孕期4~10个月,每胎1~3崽。2~3岁性成熟。

经济价值

所有种类的肉可吃,皮可制革。

其中梅花鹿的鹿茸是名贵的药材。国内已大量进行人工饲养,并进行活鹿取茸(对鹿不会造成伤害)。角是鹿科动物中雄鹿的第二性征(个别属无角,如獐属),同时也是雄鹿之间争夺配偶的武器。角的生长与脱落受脑下垂体和睾丸激素的影响。北方的鹿过了繁殖季节,角便自下面毛口处脱落,第2年又从额骨上面的1对梗节上面的毛口处生出。刚长出来的角叫茸(我们通常叫鹿茸),外面包着皮肤,有毛,有血管大量供血,分杈。随着角的长大,供血即逐渐减少,外皮遂干枯脱落。1~2岁时生出的初角几乎是直的,以后角的分杈逐年增多,到成年后定型。

我国现存的鹿

梅花鹿是鹿科鹿属的1种。因为身上有一些明显的白斑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排列成行而得名。也叫花鹿。梅花鹿分7个亚种,中国有5个亚种。鼻端裸出而呈裂缝状;雄鹿有角,每年约4月脱盘长茸,其角一般到4杈为止,眉杈斜向下伸,第2杈与眉杈相距甚远;冬天毛的颜色为栗棕色,白色斑点不显,尾下部为白色,腹毛淡棕;夏天毛红棕色,有的为暗灰褐色,背部中线地方为黑色,有的至尾部黑色线变细,尾上部黑色,下部白色。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南方,日本,中国的东北、华北、东南和台湾。现今野生梅花鹿数量非常稀少;中国列为一类保护动物。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和森林边缘,一般不进入密林。冬季多在阳坡低凹背风处,春秋则在空旷少树地区活动。夏季喜荫凉,多在阴坡开阔透风的地方,有时为了避免蚊蝇叮咬也到高山草原活动。性机警,晨昏时结群。主要以青草、嫩芽、树叶、沙参等为食。每年8~11月交配,怀孕期7~8个月,4~6月为产仔盛期,每胎1~2仔。

麝(Moschusmoschiferus),体型较小,体重约10公斤。雌雄性皆无角。雄性上犬齿獠牙状,突出口外。后肢比前肢长。具胆囊。雄麝有麝香腺,分泌具有浓郁香气的麝香,是极名贵的药材和高级香料。我国麝香的产量与质量均居世界之首位。在分类上有人主张麝应单独立科。

麂(Muntiacusmuntjak),是华南地区常见中型鹿类。麂皮细韧,是服装制革和精密仪器用革的良好材料,为我国传统出口商品。

梅花鹿(Cervusnippon),夏毛红棕色,有显著的白色斑点,冬毛棕褐色,白色斑点不显。臀部具明显的白斑。雄性角有四叉。眶下腺发达。在我国历史上曾有过广泛分布,但目前仅存于安徽少数地区和四川最北部。我国很多地区都建立了养鹿场,进行人工繁殖,作为割取鹿茸的主要来源。鹿胎、鹿血、鹿鞭和鹿内脏等均是贵重的药材。

马鹿(Cervuselaphus),是大型鹿类,体重可达200余公斤,鹿茸也是名贵药材,品质仅次于梅花鹿,但产量较高。

鹿曾经广泛分布于每个大陆,澳大利亚有6种在19世纪引进的鹿,它们是:黇鹿、马鹿、水鹿、豚鹿、蒂汶黑鹿和花鹿。但由于环境的限制,只分布在有限的范围。

通常只有公鹿长角,驯鹿是惟一一种公鹿和母鹿都长角的鹿,但母鹿的角要小得多。在每年冬天,公鹿的角都会脱落,到春天开始长出新的角,那时鹿角会覆盖者一层皮,叫做鹿茸。当鹿角成型时,鹿茸就会脱落。

母驯鹿的角是在春天脱落的。另外,麝和獐无论公的还是母的,都没有角,它们用长长的獠牙去自卫。公麂既有獠牙也有角,而母麂既没有獠牙也没有角。

雪是鹿最大的敌人之一。如果雪并不是很大,那到没什么的。但当雪变得非常厚时,它们就很难找到食物,因为雪都把食物盖住了。另外,虽然鹿跑得很快,但由于有些鹿的体重可达300公斤,当它们跑时,它们就会陷到雪中,减慢它们的速度。仅50公斤的狼便很容易地追上了它们。

不像大多数动物,鹿没有固定的家。对鹿来说,所谓的家就是地盘。夜晚它们就睡在灌木丛中。在冬天时,当鹿的地盘覆盖着厚雪时,它们就会再找一个雪相对较浅的地盘。当很多鹿都选这个地盘时,它们就会分地盘。

总的来说,鹿科动物是哺乳类动物中最富有价值的种类。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自古以来,由帝王、贵族到一般老百姓,不论中外,都把“狩鹿”作为一种兼具体育性、社交性、娱乐性以及实用性的重要活动。在古代的记事中,“狩鹿”总是占有重要地位。连孔子所订六艺之一的“射”,也和“射鹿”有关。中国古代射猎的,主要是麋鹿,即四不象,到清代康熙、乾隆时是马鹿和驼鹿。

对一般人说来,猎鹿主要是着眼于经济价值。鹿全身都是宝,鹿茸、鹿胎、鹿鞭、鹿尾、鹿筋、鹿肉、鹿脯等等,无一不是药材或补品,另外有几种鹿的毛皮,可制为高级衣物或皮革。驯鹿更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拉雪橇、驮东西、挤奶,等等。近年来驼鹿和梅花鹿还有家畜化的倾向。

正是由干鹿的经济价值这样高,所以人们猎得出多。麋鹿作为一种野生动物,几乎在一两千年前就已打绝了。梅花鹿由于鹿茸质量最优,所以在几十年前已将山西、河北两个亚种的野生种打绝,另外华南、东北、台湾三个亚种也所剩无几。其他鹿种也有类似情况。现在国家固然已将绝大部分鹿种列入保护动物名单,但在野外尚未受到严格的保护。有些稀有种,例如海南岛的坡鹿、华南的梅花鹿、西双版纳的豚鹿等,仍然处在濒危的边缘,值得严重注意。

中国是世界上产鹿种类最多的国家。属于鹿科的动物,全世界共有17属,38种,其中有10属、18种在中国曾经产或现在仍产。这就是说,中国产的鹿,占世界鹿属的一半以上,占世界鹿种的将近一半。相形之下,前苏联的国土比中国大1倍多,但只有5属、6种;美国和加拿大面积和中国大小相近,各只有4属、5种;印度的面积固然没有中国大,但印度素以鸟兽种类“最丰富”著称,却只有鹿属4个、鹿种8个,仍远不及我国。更应指出,这四个国家,谁都没有一个特有属或特有种的鹿科动物,可是在中国产的鹿科动物中,至少有一个麋鹿属是特有属,有麋鹿、白唇鹿、毛额黄麂、小黄麂或再加上林麝等四五个种是特有种。另外还有黑麂(毛冠鹿)和河麂(獐子)2属2种,除缅甸和朝鲜各产少数外,中国分布既广,数量又多,所以基本上上可视为我国的特产动物。

四不象就是麋鹿。麋鹿是古书上的名称,四不象则是民间的俗名。《封神演义》里讲到过四不象,说这是武王伐纣大军主帅姜子牙的乘骑。小说把四不象描述成“麟头豸(Zhi)尾体如龙”,这当然与真实形象相去十万八千里。但这书中所说并不是纯粹出自想象。从化石资料可以知道,武王伐纣的时代,正是麋鹿最为繁盛的时代,长江南北出土的麋鹿化石,以商末周初为最丰富,之后逐渐稀少,周朝以后更急剧减少,到秦汉时代已变得极少了。有人认为,麋鹿作为一种野生动物,可能在汉朝时就已经灭亡了。但也有人考证说,直到明朝,甚至清初,在长江以北的苏北地区,还有残余的麋鹿生存,只是数目已微不足道了。

驯鹿:在这么多“假四不象”当中,以驯鹿最容易引人误会,因为不仅在大兴安岭产地群众叫它四不象,而且许多种古书,例如《清文汇书》、《黑龙江外记》、《异域录》、《曹廷裘日记》等,都将它传得很广很久,使得人们相信这就是真的四不象。记得1950年春北京动物园重新开园之际,报纸上和动物说明牌上都有“四不象”一名,人们兴冲冲跑去一看,原来就是驯鹿。

驯鹿和麋鹿在外形上的区别较大,即使外行人也不难一眼看清。麋鹿是尾巴最长的鹿,驯鹿的尾却极短。麋鹿的角好似没有眉杈,各杈皆向后发展,驯鹿却有非常复杂的向前生长的角杈,而且它是惟一雌雄皆长角的鹿种。在体形毛色上也有不少差别。二者惟一相同之处,就是蹄子扁平宽大,间距较宽,悬蹄发达。这是因为麋鹿原来生活在沼泽和湿地,而驯鹿则长期活动在冰天雪地,二者都需要这种类型的蹄子。

中国没有真正野生的驯鹿。鄂温克族人所豢养的驯鹿,估计现有1000多头,不知当初是从哪儿得来的。它们与西伯利亚及北欧各少数民族养的驯鹿,习性上基本相同,都是属于半饲养、半野生的状态。日间大都任其跑到山野间自由觅食闲逛,晚上跑回村里过夜。有需要时,就把它套上拖雪橇,驮东西,挤鹿奶,甚至宰杀剥皮、割肉、炼油。寒带少数民族需要驯鹿,正好比青藏高原上的人需要牦牛一样。

驼鹿:驼鹿的情况却不同。它是真正的野生动物。它的分布区不象驯鹿那样靠北,在我国可以分布到大小兴安岭的北纬四十七八度一带。《动物学大辞典》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麋”。这就更容易使之同“麋鹿”相混淆。在大兴安岭有人口叫它“四不象”,但是在小兴安岭就没有人这样叫了。看来还是叫它“驼鹿”最为相宜,因为它身体高大如骆驼,四条长腿也有一点像骆驼,肩部特别高耸,略似驼峰。

驼鹿是世界上所有鹿中个体最大,角也最大的鹿。头很大,脸特别长,脖子非常短,鼻子肥大而下垂,喉下有肉柱,上有许多垂毛,躯体十分雄壮短粗,四条腿却又细长得不成比例。雄鹿的角与别的各种鹿的角形状都不同,不是枝杈形,而是扁平的铲状,中间宽阔似仙人掌,四周生出大量的尖杈,最多可达三四十个。每支角的长度可超过一米,最长的竟达1.8米,宽度能达40厘米。两支角的重量就达三四十公斤。那支撑着如此巨大的角的身体,不用说也是大得可观了。在阿拉斯加曾经发现过肩高超过2米,体长将近3米,体重达到650公斤的大驼鹿。在兴安岭猎获的驼鹿,没有超过500公斤重的,毛色也较淡,角出较小,不十分宽扁。

驼鹿生活在亚寒带多湖沼的森林地区,不爱吃草,喜欢吃嫩枝叶和树皮,春夏秋三季常下水浸泡,摄取水草和莲花、莲茎,冬季则在雪地上觅食各种苔藓。很少集合成群。牡鹿平时更喜欢独居,但在冬季缺食时,却有过混人牛群里觅食的情况。在内蒙古阿尔山的牛群中,就曾有两只驼鹿被人捉住,其中一只雌的被送到北京动物园展览。

驼鹿和驯鹿也有鹿茸,论尺寸和重量都比梅花鹿茸大得多,但据说质量次,药用效能低。其原因还不清楚。驼鹿如此巨大,肉量自然很可观,可是味道如何,似乎没有多少人称道。但据说古代著名美味“八珍”之一的“猩唇”,就是它那肥大下垂的鼻唇。

驼鹿在外国是一种最重要的狩猎兽。人们猎它,是为了要它的巨角做纪念品。在我国,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猎它,是为了吃肉取皮。现在,它属于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至于麋鹿和驯鹿,因为都没有野生种,所以都不用列入国家保护动物的行列。

黑鹿:在湖南南部多水的山林里,还有一种“假四不象”,就是黑鹿。越过湘粤边境,到了广东北部的山区,人们叫它水鹿。在四川产地,它的名字是黑鹿。到了云南,人们又叫它马鹿。听说海南岛上的人还叫它水牛鹿。总之,除了湖南人叫它四不象之外,所有各地都承认它是鹿。

这是一种热带、亚热带的鹿种,向南一直分布到马来西亚、苏门答腊,最北的产区是在我国四川西北部和青海南部一带。台湾岛上上有一个亚种。

黑鹿是一种大型鹿,身体粗壮,比驯鹿更为高大,和麋鹿差不多。我国产的黑鹿,雄的肩高可达1.25米到1.3米,体重可达200多公斤。雌鹿较小,重约130到140公斤。毛色一般黑褐,颈和尾的颜色更深。毛十分粗杂。尾巴虽比不上真正的四不象长,但比起其他各种鹿也算是长的。雄鹿有粗大的角,一般长达七八十厘米,粗达十七八厘米,最长纪录是1.25米。这种鹿的茸角,虽不如梅花鹿和马鹿的鹿茸价值高,但较优于驼鹿、驯鹿,过去为我国西南各省的主要土特产,每年收购数量相当大。现在它已被列入第二类保护动物名单。

其他珍稀鹿种

前面曾提到过,在我国所产的18种鹿中,有四五种是中国的特有种。其中除了麋鹿举世闻名之外,还有两种也很著名,就是白唇鹿和毛额黄麂。另外有几种,虽不是中国的特有种,但确属珍贵稀有,比如海南岛的坡鹿,西藏昌都地区的白鹿,西藏的寿鹿和新疆西部的天山马鹿等。

白唇鹿:除70年代初,我国送给斯里兰卡一对(现存一只)和80年代初送给尼泊尔一对外,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见过这种中国特产的鹿。它的产地只限于青藏高原,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大部地区,甘肃中部和东南部,四川西部和北部。它是高山区的动物,一般生活在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山地,夏季甚至能上升到5000米,活动于高山灌丛或高山草甸区。身上有厚密的长毛,不畏风雪严寒,以山草和灌木嫩枝叶为食,是非常顽强耐苦的鹿种。

白唇鹿的主要特征,正如其名所示,就是有一个纯白色的下唇,白色且延续到喉上部和吻的两端,所以亦可称为白吻鹿。在甘肃、青海等地,俗名叫做黄鹿或草鹿。白唇鹿夏毛棕黄色,与当地俗名叫做青鹿的马鹿有显著区别。这两种鹿的鹿角也有明显的差异。马鹿角的眉杈与次杈相距很近,白唇鹿角则相距较远,且次杈特别长,主枝略呈侧扁。这些都不难辨别。

在白唇鹿和马鹿的产区互相重叠的地方,例如四川西北部和甘肃祁连山北麓,都曾发现过白唇鹿和马鹿自然杂交,并产生杂种后代的情况。

近年来,在青海、甘肃、四川,已有几处养鹿场开始驯养白唇鹿,其中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养鹿场养的最多,达到数百头。据统计,该场从1958年到1979年,共捕获幼白唇鹿710只,驯养成活363只,成活率为51.13%。另外,集体和个人也有分散饲养的。据报道,现已能实行放牧饲养,这不仅可以减少饲料费,节约劳动力,而且也有助于改变它的野生习性,增加繁殖率。

在国家保护动物名单中,只有3种鹿属于第一类,即白唇鹿、梅花鹿和海南坡鹿。

梅花鹿:梅花鹿,总的说来还算不上是稀有珍奇动物,因为这种鹿不但在公园、动物园里容易看到,而且在国内有很多养鹿场大批地饲养着。但是仍可以把它归入珍稀动物的行列。

首先说“珍”。这种鹿的鹿茸是各种鹿茸中价格最高的,在药材中被称为“黄茸”。另外,鹿皮、鹿肉、鹿鞭、鹿尾、鹿筋,等等,也都有较高的价值。所以说它是一种珍贵动物。

其次是“稀”。家养的梅花鹿虽多,但野生的却特别稀少,不仅河北亚种和山西亚种野生的早已绝灭多年,连从前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华南亚种和从前数量也很多的东北亚种,现在也都所剩无几,前途岌岌可危。至于台湾亚种,野外究竟还有没有,很成问题,恐怕只有到动物园里还能找到一些。所幸在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先后又在四川最北部的若尔盖和甘肃南部靠近四川边界的迭部,发现了一个梅花鹿新亚种,数量估计约有一二百头。它们经常活动于混交林边缘或林间草地,有时与牛群同在一片草地吃草,有时与苏门羚、黑麂一起休息。至今世界上任何一处动物园还未展出过这个新亚种,因此也可以认为是世上最稀有的动物之一。对残余野生梅花鹿的保护工作,应作为重点看待。江西彭泽县桃红岭是江西省惟一产梅花鹿的地方,估计这里还残留有100头左右的华南亚种,现在这里已被划为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梅花鹿亚种虽多,在形态上差别不大,只是在个体大小毛色深浅、斑点的多少和大小、背中线的长短和明显程度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区别。台湾亚种最小,肩高只有八九十厘米;东北亚种最大,肩高可超过110厘米,体重超过120公斤。

坡鹿:“坡鹿”是海南岛上的俗名,分类学上的名称叫艾氏鹿,也叫眉杈鹿。共有三四个亚种。在我国惟一的产地是海南岛。这里的鹿究竟是不是单独的一个亚种,至今还有意见分歧。

坡鹿的大小和梅花鹿差不多,属于中型鹿。肩高在105到110厘米之间,体重在60到100公斤之间,身上也有白斑,背部也有黑色中线。它的最主要特征是角形特殊,不同于梅花鹿乃至其他各种鹿。坡鹿的角有一个大而弯的眉杈,和后面的弯曲主枝接连起来,形成一个大角度的弧形。主校下面不分杈,看来好像没有次杈、三杈,其实是分杈位置较高,长到主枝上端来了。由于眉杈特别发达,所以外国著作中大都叫它眉杈鹿。

解放前,坡鹿在海南岛上的分布比较广,似乎除了北部以外,岛上至少有9或10个县的山地上,有相当多的坡鹿生存。据估计,在解放初期还有300多只。由于滥猎,到1979年,岛上只有东方县的大田和白沙县的帮溪二地,残余不过30多只。经过最近几年的大力宣传和保护,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1983年5月间的调查表明,东方县的总数已增到80只以上。生活在东方县大田珍贵动物保护区内的坡鹿,只经过一年多的人工保护,就已逐渐习惯跟人接近,有的走近村旁休息,有的对过往汽车、牛车也不逃避。

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现在已将眉杈鹿,包括海南岛的坡鹿在内的各个亚种都划为第一级濒危动物,希望给予最严格的保护。

鹿的食用价值

天上龙肉,地上鹿肉

自古以来,历代帝王几乎都在猎舍中养鹿、放鹿,而且经常闲暇外出猎鹿,以鹿补身以鹿养颜。民间曾经流传这样一段民谣皇帝猎鹿喝鹿血,皇后寻鹿吃鹿胎,可见,鹿胎对健康和养颜美容的作用源远流长。特别是到了明清时代,皇后、皇太后和皇宫贵妃为了年轻美丽,视鹿胎为上等极品,他们除在猎舍养鹿取胎,还派人四处收集鹿胎,并由宫廷御医秘制成鹿胎膏供长期享用,果然,宫廷女子大多如花似玉,因此,鹿胎也被誉为千古美容圣品。

鹿胎的医疗保健和美容作用,在中华古今药典中均有记载和报道:

《本草纲目》:鹿胎:调经养颜。解诸毒………

《中华医学大词典》:鹿胎,牝鹿之胎也。甘温,无毒。补养元真、滋益少火……

《中药词海》:鹿胎:生精补髓、补血调经………

《中华医药》:鹿胎系血肉有情之品,最为滋补,益气养血、祛瘀生新………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胎,主治肾虚精亏、体弱无力、腰腿酸软、气血虚弱………

《中药大词典》:鹿胎,指胎中鹿,性温、味咸,无毒、入肝、心、肾三经………

现代科学技术证实:鹿胎中含有18种以上氨基酸;21种以上无机元素;各种维生素和少量激素,富含抗老化因子SOD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多肽等元素。

据《本草纲目》记载:鹿乃仙兽,自能乐性,六十年必怀琼在角下,斑痕为紫色,故说鹿戴玉而角斑,鱼怀珠而鳞紫,兽类之中鹿不属十二辰属,八卦无主,所以对人大有益处(其余的即使是鸡、猪、牛、羊等是为十二生肖之中并不足用)。

营养价值超高的鹿肉宴席

鹿肉以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著称,同时还具有提高代谢强度和抵抗力的功能,因而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

1鹿肉的营养价值

鹿肉营养价值比牛、羊、猪肉都高,属适口性强的野味。鹿肉的粗蛋白、磷脂、维生素B12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牛肉,而脂肪、胆固醇的含量则显著低于牛肉,鹿肉中胆固醇含量比牛肉低30.88%鹿肉这种高蛋白、低脂肪和低胆固醇的优质结构正是目前健康饮食所倡导的。鹿肉滋味清淡,纤维较细,营养丰实,味道鲜美,油脂优良,风味良好,是柔嫩易消化的滋养品。

鹿肉及鹿制品的主要功能

我国传统中医学认为,鹿制品具有:“主阳萎、补虚、止腰疼、鼻衄、折伤、狂犬伤和酒服治肺痿吐血、崩中带下。诸气痛欲危者饮之立愈,大补虚损,益精血,解痘毒、药毒”等功效。现代医学临床研究表明,鹿制品还具有治心悸、失眠、健忘、风湿和类风湿等功效。

鹿肉首见于《名医别录》,华佗说:“中风口偏者,以生鹿肉同生椒捣贴,正即除之”。《本草纲目》记载:“鹿肉味甘、温、无毒。补虚羸,益气力,强五脏,养血生容。”李时珍说:“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仙兽,纯阳多寿之物,能通督脉,又食良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鹿肉可药食两用,既可与中草药配伍,也可做药膳,还可用腌、卤、水煮、清蒸、滑炒、干煸等方法制作多种菜肴。鹿肉的主要功能为补脾胃、益气血,助肾阳、填精髓、暖腰脊,补五脏,调血脉。它主要用于虚劳羸瘦,产后无乳等症,是中药中的滋补佳品。鹿肉不同部位分别有着不同的功能,如鹿头肉的主要功能为补益精气,用于治疗消渴、虚劳、夜梦等症。鹿蹄肉具有治脚膝骨疼痛,不能践地的作用。酸含量。目前肌苷酸被认为是衡量肉质鲜味相当重要的指标。

鹿肉是高极野味,肉质细嫩、味道美、瘦肉多、结缔组织少,可烹制多种菜肴。鹿肉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糖和一定量的维生素,且易于被消化吸收。

功效:鹿肉性温和,有补脾益气、温肾壮阴的功效。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鹿肉属于纯阳之物,补益肾气之功为所有肉类之首,故吃鹿肉是很好的补益食品,也有很好的温煦作用。鹿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含胆固醇很低等特点,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对的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温馨提示:因鹿肉有温补、活血的作用,有外伤或有感染发热以及阳盛上火不宜食用。

2.大熊猫

大熊猫

学名:Ailuiopodidaemelanoleuca

别名:花熊华熊竹熊花头熊银狗大浣熊峨曲杜洞尕执夷貊猛豹猛氏兽貘食铁兽猫熊

英文名:GiantPanda

分类地位

食肉目Carnivora、熊科Ursidae、大熊猫亚科Ailurinae

濒危信息

IUCN:濒危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一级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

外形特征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

分布范围

只限于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南坪、松潘、茂汶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县、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庆、康定、泸定等。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潘文石,1988;马国瑶,1988;胡锦矗,1985)。生境与习性大熊猫栖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生活习性

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积为3.9-6.4km2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核域内,雌体间的核域不重叠(胡锦矗等,1985)。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约50种竹类,偶食其他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日食量很大,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性成熟期是6.5-7.5岁,多于4月发情。一般于当年9月初在古树洞巢内产仔,每胎多产1仔,偶尔也产2仔。幼仔随母体一岁半后才离开母体。野外雌雄性比约为1:1(梁齐慧,1993;魏辅文,1994)。

至危因素

1、森林采伐。大熊猫栖息地每年的采伐面积达到至少1万公顷。其栖息地每年以大约2.5km2的速度在消失(Kleimanetal,1991)。近30多年来,陕、甘、川三省大熊猫分布区内人口倍增,已达43万余人,大型森工企业自1950-1985年共达27个(不含县属伐木场),采伐的森林核实面积为42万多公顷,年均伐木面积为2万多公顷,致使栖息地由70年代初31,450km2,经过15年后,已锐减至13,921.52km2,减少面积达17528.48km2,占原栖息地的56%,并造成6个伐区内熊猫消失,10个伐区内仅残存极少数熊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胡锦矗,1993);

2、捕捉过多。如在解放前汶川县草坡,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那时收购捕捉活体达20多只(猎杀者在外),致使那里的大熊猫种群,迄今已逾50余年,数量仍然很少,尚未恢复。又如宝兴县从1963年迄今,仅在一个县内,捕捉的大熊猫就达113只以上。从50年代中期开始,从野外捕捉的熊猫已超过240只到国内外展出,其中又集中在宝兴110余只,平武60余只,致使这两个县种群结构被破坏,数量大幅度下降(胡锦矗,1993)。根据大熊猫生命表分析,它们一个世代约需12年,种群增长很慢,如大量捕捉,即使在保护得好的情况下,也需几十年才能恢复;

3、近些年来,盗猎走私大熊猫皮张标本尚时有发生;

4、大熊猫种群分布在25个以上岛状隔离的生境中。这些隔离的生境区大小为205km2(30-2384km范围),其中大多数(67%)的面积少于350km2(Kleimanetal。,1991)。这种种群的孤立和分割则是长期威胁其种群的重要因素,小群体的近交衰退现象将降低繁殖力、幼体成活率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最终"岛状"成员将消失。据潘文石等(1988)对秦岭熊猫种群的遗传分析,那里有200余只大熊猫,可构成一个约90只的繁殖群体,其世代杂合率递减率为0.54%,经过12代后即140年后,每个成员都将有1/8的基因相同,相当于表(堂)兄妹的亲缘关系;

5、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大熊猫被迫退缩于山顶,竹种十分单纯,一遇竹子开花,将无回旋余地,仅1975年岷山地区箭竹开花,死亡达138只以上;80年代邛崃山冷箭竹大面积开花,灾后发现大熊猫尸体108具,抢救无效死亡33只,共计141只(胡锦矗,1993);

6、在大熊猫栖息地存在未经政府允许的矿产开发、污染以及矿工的伐树和捕猎也是威胁之一(Kleimanetal。,1991)。

自然历史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它究竟是属于熊科,或象小熊猫一样接近浣熊科,还是自成一种?最近的DNA分析表明,大熊猫属于熊科,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独特的特征包括:大而平的臼齿,它的一根腕骨已经发育成了"伪拇指"这都是为了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与其他六种熊类不同,大熊猫和太阳熊都没有冬眠行为。

食物特性

大熊猫的食谱非常特殊,几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区可以找到的各种竹子,大熊猫也偶尔食肉(通常是动物的尸体)。大熊猫独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当地人称作"竹熊"。竹子缺乏营养,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营养,大熊猫逐步进化出了适应这一食谱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大熊猫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体重的40%。大熊猫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含纤维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茎,嫩芽,和竹笋。大熊猫栖息地通常有至少两种竹子。当一种竹子开花死亡时(竹子每30-120年会周期性地开花死亡),大熊猫可以转而取食其他的竹子。但是,栖息地破碎化的持续状态增加了栖息地内只有一种竹子的可能,当这种竹子死亡时,这一地区的大熊猫便面临饥饿的威胁。

圈养及社会行为

“繁殖困难”被作为新闻标题来描述大熊猫的繁殖状况。但是,野外的研究表明虽然大熊猫在圈养状态下寿命更长,但野外的繁殖成功率更高。在野外,成年熊猫不论雄雌都参与繁殖。雌性可以和几只争偶的雄性交配,同时一只雄性会寻找处于发情期的不同的雌性。交配的季节在春季三至五月份,通常不超过2-4天。怀孕期大约为5个月。野外偶尔会有孪生的情况出现,但是雌性熊猫一般只喂养一只幼崽。圈养种群中,孪生的情况较多。分娩之前,雌性个体寻找空树的根部和洞穴生产。它在这种庇护所里和附近要呆上三个月,用它宽大的手掌小心地照料幼崽。大熊猫的幼崽出生时非常小,通常只有100-200克,大概只有母熊重量的1/900.在大熊猫幼仔出生几天到一个月之后,母熊猫会把幼仔独自留在洞中或树洞里外出觅食。母兽有时会离开2天或者更长时间。这并不意味它t丢弃幼仔,而是养育幼仔过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幼仔在12个月左右开始吃竹子,但是在此之前,它们完全依赖于母亲。野外的幼仔死亡率比圈养要低,约40%左右(潘文石等,正在编印)。

在秦岭地区的长期研究表明大熊猫的繁殖率大概是0.654幼仔/雌性/每年(潘文石等,正在编印),与北美棕熊的一些自然种群类似(Stringham1990)。

大熊猫是独居动物,每个成体的巢域明确,雄性个体的巢域通常很大,接近30平方公里,一般和多个雌性个体的巢域重叠。当雄性大熊猫在同一巢域相遇时,如发情期在雌性熊猫周围,它们之间有明显的等级,为争偶会导致争斗。占优势的雄性个体有和雌性交配的优先权,但其他雄性也还有机会。雌性个体在3-4岁时性成熟,雄性个体5岁左右。年轻的雄性个体在等级中位置较低,到7-8岁时才有机会交配。雌性个体从4岁到20岁,通常每2-3年产仔一次。

虽然大熊猫惟一的家庭结构只存在母兽和不到一岁半的幼仔之间,大熊猫之间也会通过声音和气味经常交流,即使不是在发情期。大熊猫幼仔在一岁左右断奶,并一直和母亲在一起到一岁半左右,直至母亲再次怀孕。如果母兽未怀孕,幼仔会和母亲一起生活到两岁半,这时母亲将它赶走。独立之后,大多数的幼仔在母亲的附近居住,另一些,尤其是雌性,会远离出生地生活。大熊猫的行为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圈养大熊猫可以存活30年或更长,但野生大熊猫的寿命通常只在20年左右。

历史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夏勒,1993)。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大熊猫栖息地的巨大变化近代才发生。近几百年中国人口激增和占用土地,很多栖息地消失了。以前,大熊猫曾经生活的在低山河谷,现在已经成了居民点。大熊猫只能生活在竹子可以生长的海拔1200-3400米之间。

目前分布

野外到底有多少只大熊猫?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居住在高山区陡坡的密竹林中,大熊猫的统计成为一项很艰苦的工作。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曾经有过两次调查,估计野外有约1000只大熊猫,这个数字可能偏低。

大熊猫分布区域内共有37个县,若按主产、一般和少量等三级划分,主产县每县约有100只左右,共有7个县;一般产县每县约50只以上,共11个县;少产县每县常在50只以下,计有19个县。据此推算,大熊猫野生数量总计约有一千余只,圈养的数量约为100只(AAZPACommunique,1993)。大熊猫的净生殖率为1.0672,种群增长缓慢(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队,1977;毕凤洲等,1989)。

根据国家林业局2006年的调查,目前全国有野生大熊猫1596只,圈养数量161只。

大熊猫是熊科家族中最为珍稀,也是受到最大生存威胁的哺乳动物之一。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竹子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大熊猫的栖息地集中在六个独立的山系:陕西的秦岭山脉,甘肃和四川的岷山山脉,四川的邛崃,大小相岭和凉山山脉。八十年代调查统计的栖息地的面积约为13000平方公里(ReidandGong1999)。

根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调查报告,现在已经确认将大熊猫秦岭种群认定为大熊猫新亚种。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在地域上已经分隔5万年之久,外形上秦岭大熊猫头部较圆。目前秦岭大熊猫的数量有273只。在秦岭山区,在黑白色大熊猫中发现过棕色大熊猫。

大熊猫的分类地位一直有较大争议,大熊猫的祖先是拟熊类演变而来的始熊猫。现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将它列为熊科、大熊猫亚科的分类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国内的认可。国内传统分类将大熊猫单列为大熊猫科。

大熊猫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能够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是,由於受历史发展因素的不利影响,使它目前已处於一种濒危状态。在各种不利因素中,其内在原因是由於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外在原因则是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形成互不联系的孤岛状分布,导致种群分割,近亲繁殖,物种退化。再加上主食竹子的周期性开花死亡,人为的捕捉猎杀,天敌危害,疾病困扰。这就构成了对大熊猫生存的严重威胁,使其面临濒危的境地。

大熊猫是生活在高山深谷中十分隐蔽的动物,所以野外的确切数量较难统计。一般认为有1000-1200只左右,再加上人工繁育和豢养的近100只。

确实在减少。据群众反映:有的地方过去有,现在少了;有的地方过去有,现在没了。野外所见大熊猫一般是成体多,幼体少,种群正在衰弱。但目前,大熊猫种群数量下降的趋势已基本得到控制,有的保护区的种群数量还略有增长。

通过立法对大熊猫进行保护并作了大量的大熊猫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中国政府自1963年以来,在秦岭、岷山、大相岭、小相岭等6大山系,先后建立了14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对大熊猫密集的地区和栖息地实施有效的保护。在大熊猫保育、科研方面积累了相当的数据,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加强动物保护立法和执法力度。进一步扩大,建立保护区面积并首先在各保护区之间建立大熊猫走廊。进一步加强大熊猫保育工作,更要加强各部门、机构间的协调。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大熊猫在其自然栖息地里的繁殖行为所知无几,有关它们的生殖生理过程也知之甚少,一直笼统地认为当代大熊猫的繁殖状况不景气。可是,最新研究证实,大熊猫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种群未表现出减少的迹象,而种群处于增长或稳定的可能性要大于种群处于减少的可能性。从大熊猫的生殖遗传潜力来说,它是一个有希望继续繁衍下去的种群。

从大熊猫的食物来看,可供其食用的竹子是足够的。80年代,人们曾担心竹子开花枯死会导致大熊猫饿死,最近的野外研究表明当时是杞人忧天。因为大熊猫的分布区中通常都生长着几种竹子,当一种竹子开花时,大熊猫很容易找到替代的食物,仅有一种竹子开花并不会对大熊猫的生存构成威胁。即使大熊猫分布区中只生长着一种竹子,在其大面积开花枯死之后,大熊猫仍然可以取食到大量残存的竹子以满足对食物的需求。如秦岭大熊猫,其每年对竹林的消耗量实际上都不超过一种竹林当年生长量的2%。因此,竹子开花、枯死都不会威胁大熊猫的生存。

当然,大熊猫要继续生存下去,还必须有人类的真诚爱护和精心管理。目前,全国已建立了12个专门保护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加之停止对长江中上游地区天然林的采伐,绝大部分的大熊猫栖息地都得到了保护,这是当代大熊猫有可能继续生存下去的福音。只要保护好大熊猫的生活环境,我们珍奇的“国宝”就一定能够一直繁衍生存下去。疾病:

在自然状况下,疾病可能是影响大熊猫生存的最大危害,消化、呼吸、神经、造血系统的疾病往往是致命的,还会出现各种肿瘤,体内外寄生虫病和皮肤病以及外伤等,都会影响大熊猫的健康和寿命。

天敌:

尽管大熊猫与世无争,但在它的栖息领域里,还是有一些与它们为敌的动物,如金猫、豹、豺、狼、黄喉貂等,但是它们主要是袭击大熊猫的幼仔和病弱年老者,因为年轻体壮的大熊猫仍不失食肉祖先的凶猛,遇强不弱,令敌害生畏,。动物园里貌似温顺憨态的大熊猫一旦被激怒,也有伤人事件发生。

豺:主要袭击少年大熊猫或病弱老年个体。捕猎绝招是爬上其脊背,先挖眼,后抓肛门将肠拉出,故称“掏狗”;

豹:袭击少年大熊猫及年老病弱个体;

金猫:常袭击大熊猫幼仔。

3.猴子

猴是一个俗称。灵长目中很多动物我们都称之为猴。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目。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原猴亚目颜面似狐;无颊囊和臀胼胝;前肢短于后肢,拇指与大趾发达,能与其他指(趾)相对;尾不能卷曲或缺如。猿猴亚目颜面似人;大都具颊囊和臀胼胝;前肢大都长于后肢,大趾有的退化;尾长、有的能卷曲,有的无尾。按区域分布或鼻孔构造,猿猴亚目又分为阔鼻猴组,又称新大陆猴类;狭鼻猴组,又称旧大陆猴类。本目包括11科约51属18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温暖地带。大多栖息林区。灵长类中体型最大的是大猩猩,体重可达275千克,最小的是倭狨,体重只有70克。

灵长类的大多数头骨具大的颅腔,呈球状,这是由于颌部变短,脸部变扁所致;眶后突发育形成骨质眼环,或全封闭形成眼窝;多数种类鼻子短,其嗅觉次于视觉、触觉和听觉,某些低等种类在脑中具有高度发达的嗅觉中枢,并在很大程度上靠嗅觉行动。某些狐猴有较长的鼻部。金丝猴属和豚尾叶猴属的鼻骨退化,形成上仰的鼻孔。长鼻猴属的鼻子大又长。这些特殊的类型是因肌肉或软骨发育而形成的。脚的拇趾和它趾能对握,使得手和脚成为抓握器官。原猴类的5指只能同时屈伸,不能个别运用。掌面与□面裸出,有指、趾纹,纹路形态不一。具有非常软或宽的足垫,除黑猿外,皆为□行性。多数种类的指和趾端均具扁甲。一般前后肢长相差不大,唯长臂猿科和猩猩科的前肢比后肢长得多。猿类和人无尾,在有尾的种类中,其尾长差异很大,从只有一个突起到超过身体长。卷尾猴科大部分种类的尾巴具抓握功能,有“第五只手”之称。一些旧大陆猴(如狒狒)的脸部、臀部或胸部皮肤具鲜艳色彩,在繁殖期尤其显著。臀部有粗硬皮肤组成的硬块,称为臀胼胝。

多数种类在胸部或腋下有1对乳头,而指猴的1对乳头在腹部。雄性的阴茎是悬垂形,多数具阴茎骨,而眼镜猴、绒毛猴、人和某些种类不具。精巢包于囊中。雌体具双角子宫或单子宫。体被毛,有的柔软细密,有的粗硬,或在局部很长,或在毛上具异色环节。有的头顶毛很长,形成丛状毛冠,或甚短,呈平顶,或秃顶无毛。有的在两颊或颌下具长毛,形如胡须。有的两肩、后背、臀部被以长毛。有的体毛非常艳丽。

绝大多数灵长类动物营不同形式的树栖或半树栖生活,只有环尾狐猴、狒狒和叟猴地栖或在多岩石地区生活。通常以小家族群活动,也结大群活动。多数能直立行走,但时间不长。多在白天活动,夜间活动的有指猴、一些大狐猴、夜猴等。大倭狐猴和倭狐猴在干热季节夏眠数日至数周。

大多为杂食性、吃植物性或动物性食物。选择食物和取食方法各异,如指猴善于抠食树洞或石隙中的昆虫。猩猩的食量很大,几乎把绝大部分的活动时间用以觅食。疣猴科胃的构造特殊,大部种类吃粗纤维多的植物性食物。

每年繁殖1~2次,每胎1仔,少数可多到3仔。幼体生长比较缓慢。哺乳期多抓爬在母体胸、腹部或骑在母背上,由母带着活动。性成熟的雌性有月经,雄性能在任何时间交配。只有低等猴类,如狐猴、懒猴、指猴具有一定的交配、繁殖季节。

树□科的头骨特征与某些十分原始的原猴类颇相似,许多解剖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曾把它包括在灵长类内,但其外部形态和生态习性却与灵长类有很大差异,因此,现代分类学家已把它独立成树□目。

灵长类化石发现于北美和欧洲、亚洲的古新世至渐新世地层中,在非洲和欧洲发现于中新世,而在南美、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则发现于更新世。灵长类的进化已有6000万年历史,从世界各地发现的早期灵长类化石属原猴类,其中60多属现已绝灭。现在美洲已没有原猴类,只是在亚非大陆、马达加斯加岛和印度洋一些岛屿上,还生存着少数与5000万年前的原猴类极为相似的种类。猿猴类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5000万年以前,大约在1500~2000万年以前,猿类的祖先就已遍布欧、亚、非三大洲,但现今却仅残存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

在我国古籍中,猴子的别称有禺,果然,独,狨等。据《白虎通》记述:“猴,侯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侯者也。”侯,是等待、观望的意思。

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山区,每年5月7日是“敬猴节”。而泰国的北部山区,每年的11月1日是“猴子运动节”。

《搜神记》载:“楚王游于苑,白猿在焉,王令善射者射之,矢数发,猿搏矢而笑。乃命由基,由基抚弓,猿即抱木而号。”这只白猿能够将射来的箭一一打掉,而且还在笑。当神箭手由基基拿起弓时,白猿自知不妙,抱树而号。在这里猿被人格化,正如进化论告诉人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转变而来的。

我国古人对猴子的观察是相当仔细的。三国时东吴有个叫万震的人写过一部《南州异物志》,其中有一段说:“交州以南,有果然兽,其鸣自呼,身如猿,犬面,通身白色,其体不过三尺,而尾长四尺余,反尾度身过其头。视其鼻,仍见两孔,作爷向天。其毛长,柔细滑泽,色以白为质黑为文,视如苍头鸭。肩边班文集十余皮,可得一蓐,繁文丽好,细厚温暖。”透过这段文字,猴的一概而论跃然纸上。

汉族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由于猴与侯谐音,在许多图画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如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取“马上封侯”之意;两只猴子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的背上,取“辈辈封侯”之意。

民间忌猴年,认为猴年收成不好,是灾年。俗语说L“饥猴年,饿狗年,要吃饱饭是猪年。”

猴的生活习性

猴的种类很多,有猕猴、懒猴、蜘蛛猴、疣猴、叶猴、红面猴、狒狒、山魈、金丝猴、黑叶猴等。猕猴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森林里,我国的四川、广东、广西、浙江等地也产猕猴。它们大多住在靠近河流的密林中,营树上生活,群居,猕猴的身体除面部、耳廓、手掌、足掌、臂部以外,都密生黄色的细毛,两眼向着前方,两个鼻孔很接近。猕猴的手和足都能握物,这是跟在树上攀援和跳跃的生活相适应的,下地后常用四肢行走,有时也能用后腿直立行走,牙齿的形状和数目都和人相似,吃果实和种子,也吃鸟卵和昆虫,口腔两侧颊部各有一囊,吃进口腔的食物,如果一时来不及细嚼,就暂时贮藏在颊囊里,留待空闲时再细嚼咽下,猕猴的大脑很发达,大脑不仅体积大,遮盖了脑的其他部分,而且表面生有很多凹沟,所以大脑的表面积增大很多,由于大脑发达,所以猕猴的行为复杂,记忆力和模仿性很强,马戏团常训练猕猴表演各种动作。猴是灵长类动物,很多动作与人类动作相近,才智仅次于人和类人猿。它的脑结构也与人十分相似。猴有100多种,世界上最小的猴生活在厄瓜多尔、巴西和秘鲁地区,叫做“倭狨”。这种猴连尾巴在内也只有30厘米,而尾巴就占去了一半,它们吃苍蝇、蚊子、蜘蛛和飞蛾,所以也叫食虫猴。世界上最大的猴是非洲的狒狒,身高90厘米到一米,体重达50多公斤。世界上最珍贵的猴是中国的金丝猴,它青面蓝鼻,鼻孔朝天,肩背金光闪闪的毛发。野生的猴多喜欢群居生活,由一只体大力强的公猴担任“猴王”,统率着全群,其他公猴当“卫士”,保卫母猴和仔猴。如狒狒在寻找食物和饮水时,都是集体行动,并由最强壮和最勇敢的雄猴组成“先锋队”在前头开路。如遇到狮子或其他敌害,“先锋队”就冲上去搏斗,周围树上的狒狒则一起大声喊叫壮威助战。峨眉山的猴还“拦路打劫”,使游客哭笑不得。猴子经过训练可以耍猴戏、演杂技,帮人作事。马来西亚训养的猴可以爬到20多米高的椰子树上摘椰子,一只猴子一天可摘1000多个。英国人训养的猴子可以骑着狗去放羊。日本的兽医让猴子当助手,帮助医生给动物开刀。美国人训养猴子为四肢瘫痪的人当保姆。

属相猴解析

申年生人,其性多活泼、好动,伶俐,多才且灵巧,有竞争而敏捷的手腕,又有侠义的心肠,多为他人的事,放弃自己的事务,平常好说大话,不合自己的意见都即时反对且急癖,又带有虚言,诈伪的行为终为刑罚之苦的人有之,对此缺点矫正方可以成功发达。除了本命年申年之个,属猴的人特别要注意丑年、卯年、巳年、未年、酉年、亥年。这六种年岁中可能会出现不利于申猴者的事件,但如果您敏于事,慎于言,自会安然无恙,这六种所岁中也可能出现有利的征兆,如果你冷静地分析,处理好周边关系,则是成功的前奏。当然,年年岁岁人不同,你还应该留心每年的具体情况。

流年运势

属猴人逢鼠年,其年经营兴隆,财丰利足,兴力事业,多有所成,本年有诉讼之事,带来是非口舌。职位高尚,有贵人相助,遇事必思,诸事逢吉,放手为之。多结交良朋益友,多投创业,但要注意突发事情,解决问题应以冷静为好。

属猴人逢牛年,其年天喜星临,出外营谋,用法照临,多是一帆风顺。岁初有小梗,必塾人内扰;岁末有病,小耗财;但一张一弛,运作之道也。小心衣食,平安无恙也。

属猴人逢虎年,其年运带驿马,吉凶参半;浮沉不定,婚姻困多喜少,纷争起于萧墙之内,不见宁静时。耗神损气,恐伤元气,四时之中,秋气肃杀,外出远足多在意。

属猴人逢兔年,其年紫徽星高照,营谋多利,凡事多利。虽有到难之事,累失难免,灾害小有,不足为患,本年多宜外出寻缘,春气大盛之时,前景尤好,以逸待劳,可免病灾。

属猴人逢龙年,在龙年里,属猴的人会一直顺利,财运也会很好,诸年的努力,都会见到成效,学业上也会颇有小成,但在交友的问题上应该在意,小心被小人陷害。

属猴人逢蛇年,在蛇年里,属猴的人容易遭大病,甚至会重病不起,幸好及时得到治疗,终会化险为夷。

属猴人逢马年,在马年里,属猴人有福星高照,运势畅顺,家中喜事重重,投资获利,财运极佳,会有多方面收入,但不可贪得无厌。

属猴人逢羊年,在羊年里,属猴人的事业上会有所成就,几次的投资都会收到很好的效益,但要小心上当,因为有要想骗你。

属猴人逢猴年,其年戏鸾发动,满门喜色,桃共生命,钱财谨防,伤神晕沉头疼,时有小疾。

属猴人逢鸡年,其年太阳星高照,勤勉得财喜,辛苦见功名,只是色气太重,虽有克制,劳心过重,秋后小有收获。

属猴人逢狗年,其年不大吉祥,难于安身立命。万事从头起,十年根基动。时有晦气阴至,凡事小心在意,自会时来运转。

属猴人逢猪年,其年太阴星高照,多有官符诉讼,破败当有,麻烦头疼之疾难免。幸有先法,阳有相助,吉凶平冲,亦无大害。

性格:

"申猴"属相的人具有强烈的进取心。他们从小就爱好读书。他们将聪明智慧首先倾注在学业上。他们不甘落后,总希望学习成绩优秀。因而勤学好问,博闻强识。但有时不求甚解,不够细致专心。经过刻苦努力,能够成材。

属"猴"的人对工作讲究兴趣。如果不愿意干的事,他们可能马马虎虎,掉以轻心。但是对于有兴趣的工作,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不怕艰难,不顾干扰,非取得成功不可。

"申猴"属相之人家庭和睦,待人平和友爱。他们特别注重血缘亲情。孝敬父母是他们的本能。他们尽心尽力抚养子女而不要求回报。娇惯子女,也许是他们的弱点。

他们珍惜夫妻原配的感情,相亲相爱,白头偕老。但往往希望配偶听从自己的主意。他们十分好客,对待朋友坦率诚恳,平等交往;也爱找抱不平,乐于助人。但不太善于处理上下级关系。

"申猴"属相的男子精明能干,风度翩翩。他由于专注事业,可能不修边幅,却往往赢得人们钦慕的目光。他只想靠自己的奋斗取得成功,不愿意低三下四地求人,因而一度陷入困境。他抓住机遇便能创造财富,于是大手大脚,从不小气,故难以节约开支,需要有一个贤淑的内当家在生活上管住他。

"申猴"属相的女子秀外慧中,高雅大方。她天生丽质,身材苗条,不需要"减肥",也不浓妆艳抹,就自然时髦,让人羡慕不已。她爱好艺术,具有表演的天才,口齿伶俐,从不让人。她的自尊心特别强,不能忍受欺侮。如果谁得罪她,她决不饶人,叫你出尽洋相。但只要尊重她,她就是最好的女主人。

"申猴"属相的人一生洒脱,长寿长乐。他们热爱生活,精力充沛,对新的世界具有好奇心,敢于冒险,喜欢刺激,在他们面前总是有新发现。他们开朗乐观,充满风趣,活泼有余,严肃不足。他们不受管束,无忧无虑,最喜欢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属"猴"的人宽厚善良,心胸坦荡;虽不免小疾,而无大病大灾;虽有曲折,但终会美满幸福,健康长寿。

人与猴的故事

1960年,山里饿死了人,公社组织了十几个生产队,围了两个山头,要把这个范围的猴子赶尽杀绝,不为别的,就为了肚子,零星的野猪、麂子已经解决不了问题,饥肠辘辘的山民把目光转向了群体的猴子。两座山的树木几乎全被伐光,最终一千多人将三群猴子围困在一个不大的山包上。猴子的四周没有了树木,被黑压压的人群层层包围,插翅难逃。双方在对峙,那是一场心理的较量。猴群不动声色地在有限的林子里躲藏着,人在四周安营扎寨,时时地敲击响器,大声呐喊,不给猴群以歇息机会。三日以后,猴群已经精疲力竭,准备冒死突围,人也做好了准备,开始收网进攻。于是,小小的林子里展开了激战,猴的老弱妇孺开始向中间靠拢,以求存活;人的老弱妇孺在外围呐喊,造出声势。青壮的进行厮杀,彼此都拼出全部力气浴血奋战,说到底都是为了活命。战斗整整进行了一个白天,黄昏的时候,林子里渐渐平息下来,无数的死猴被收集在一起,各生产队按人头进行分配。

那天,有两个老猎人没有参加分配,他们俩为了追击一只母猴来到被砍伐后的秃山坡上。母猴怀里紧紧抱着自己的崽,背上背着抢出来的另的猴的崽,匆忙地沿着荒脊的山岭逃窜。两个老猎人拿着猎枪穷追不舍,他们是有经验的猎人,知道抱着两个崽的母猴跑不了多远。于是他们分头包抄,和母猴绕圈子,消耗她的体力。母猴慌不择路,最终爬上了空地上一棵孤零零的小树。这棵树太小了,几乎禁不住猴子的重量,绝对是砍伐者的疏忽,他根本没把它看成一棵树。上了树的母猴再无路可逃,它绝望地望着追赶到跟前的猎人,更坚地搂住了它的崽。

绝佳的角度,绝佳的时机,两个猎人同时举起了枪。正要抠扳机,他们看到母猴突然做了一个手势,两人一愣,分散了注意力,就在犹疑间,只见母猴将背上的、怀中的小崽儿,一同搂在胸前,喂它们吃奶。两个小东西大约是不饿,吃了几口便不吃了。这时,母猴将它们搁在更高的树杈上,自己上上下下摘了许多树叶,将奶水一滴滴挤在叶子上,搁在小猴能够够到的地方。做完了这些事,母猴缓缓地转过身,面对着猎人,用前爪捂住了眼睛——

母猴的意思很明确:现在可以开枪了。。。。。。

母猴的背后映衬着落日的余辉,一片凄艳的晚霞和群山的剪影,两只小猴天真无邪地在树梢上嬉戏,全不知危险近在眼前。

猎人的枪放下了,永远地放下了。

他们,不能对母亲开枪。

4.熊

熊属于大型哺乳动物,主要以肉食为主。躯体强壮,四肢有力,头圆颈短,眼小嘴长。行动缓慢,营地栖生活,善于爬树,也能游泳。嗅觉、听觉较为灵敏。熊的种类很少,全世界共有7种,我国有4种:马来熊、棕熊、亚洲黑熊、大熊猫。除澳洲、非洲南部外,多有分布。

外形特征

熊的外表憨态可掬,躯体粗壮肥大,体毛又长又密,脸型像狗,头大嘴长,眼睛与耳朵都较小,臼齿大而发达,咀嚼力强。四肢粗壮有力,脚上长有5只锋利的爪子,用来撕开食物和爬树。尾巴短小。熊平时用脚掌慢吞吞地行走,但是当追赶猎物时,它会跑得很快,而且后腿可以直立起来。熊的尾巴很短,嗅觉极佳,五爪无法收缩,毛发长、密、粗,刚出生时,它的大小与天竺鼠差不多,至少要与母亲生活一年。

熊的听觉与视力很差,它们的牙齿是用来防御和当作工具,爪子可以用来撕扯、挖掘和抓取猎物。熊氏家庭成员体型差别较大,块头有大有小。最大的是棕熊(约780千克),北极熊次之(约700千克),然后是美洲黑熊(约220千克)、亚洲黑熊(约150千克)、懒熊(约140千克)、眼镜熊(约140千克)、马来熊(约60千克)。速度最快的要数灰熊,它们的时速可以达到48KM/H,棕熊在崎岖的山路上,速度可以达到30KM/H,所以,千万不要错以为熊的速度比人慢。

生活习性

熊的食性很杂,它们既吃苔藓、青草、浆果、嫩枝芽和坚果,也到溪边捕捉蛙、蟹和鱼,掘食鼠类,掏取鸟卵,更喜欢舔食蚂蚁,盗取蜂蜜,甚至袭击小型鹿、羊或觅食腐尸。

并不是所有的熊都有冬眠的习性,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区的熊需要冬眠,而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黑熊往往不冬眠。熊冬眠时间可持续4~5个月,在冬眠过程中如果被惊动它会立即苏醒,偶然也会出洞活动。熊冬眠的洞穴一般选在向阳的避风山坡或枯树洞内。熊除了在冬眠期和发情交配期外,没有固定的栖息地,它们大部分时间都单独活动。母熊一般1年产1~4崽。

熊的性情温和,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他人,也愿意避免冲突,但当它们认为必须保卫自己或自己的幼崽、食物和地盘时,也会变成非常危险而可怕的野兽。

爱吃植物的眼镜熊:它们主要产于南美,又叫南美熊、安第斯熊,是现在惟一分布于南半球的熊,也是最爱吃植物性食物的一种熊,吃各种果、叶、根、茎,很少吃昆虫,因眼睛四周有白圈而得名。眼镜熊善于等高,爬树是它们的强项,通常独自活动,偶以小家庭为单位,共住在一棵大树上。

高度近视的亚洲黑熊: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它们又被称为狗熊、月熊、黑瞎子。为什么叫它“瞎子”呢?因为它天生近视,百米之外看不清东西,不过它的耳、鼻灵敏,顺风可闻到半公里以外的气味,能听到300步以外的脚步声。别看它外表愚拙,实际上机警过人。平时黑熊以植物为主食,在秋季却大吃昆虫等动物性食品,在体内贮存大量脂肪准备在树洞里冬眠。亚洲黑熊的专长是爬树、游泳,因为眼神不济,所以练就了一身昼夜都行动自如的本领。

胃口极好的棕熊:棕熊的分布十分广泛,遍布亚、欧、北美三大洲,其中阿拉斯加棕熊最大,最重近800公斤,站立时有两人高,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食肉目动物。而叙利亚棕熊却很小,体重不足90公斤。我国的棕熊一般在200~500公斤。棕熊的胃口极好,荤的、素的都能吃,小到昆虫、植物、鱼类,大到鹿、羊、牛、都能一概吃下,所以比较凶猛,枪法不好的猎手往往反会成为棕熊的猎物。

靠“吸尘器”过日子的懒熊:懒熊的嘴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吸尘器。下唇很长,且非常灵活,形状像舌头,没有上门牙,嘴可以伸进昆虫藏匿的缝隙中,像吸尘器一下把猎物席卷入口。懒熊的视觉极差,靠嗅觉和听觉活动,所以它选择了夜间出击、白天酣睡的生活作风,于是人称:懒熊。小懒熊通常会骑在母熊的背上来来回回,寸步不离,这种母子感情大大强于其他熊类的母子关系。

熊为什么冬眠

熊冬眠的主要原因是食物缺乏,如果食物充足,熊就不会放弃狩猎而躲在洞中过冬。小型哺乳类动物在冬眠时体温会急速下降,但熊的体温只会下降约4度,不过心跳速率会减缓75%。熊一旦开始冬眠后,它的能量来源就从饮食转换为体内储存的脂肪。脂肪燃烧时,新陈代谢会产生毒素。但熊在冬眠时,细胞会将这些毒素分解为无害的物质,再重新循环利用。这种生化作用也让熊可以回收体内的水分,因此在冬眠时不会排尿。即使不需要冬眠的北极熊也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一机制,它们可以不躲到洞里,整个冬天都保持活跃状态。

5.长臂猿

猿类中最细小,动作最灵敏的一种要属长臂猿了,在长臂猿的各种分类里,在我国分布的有5种,其中包括白眉长臂猿、白掌长臂猿、白颊长臂猿、黑长臂猿和海南黑冠长臂猿,它们都属于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分类

长臂猿与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一起被称为四大类人猿,其中长臂猿是我国仅有的现生类人猿,它们是仅次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

目前世界上所知的长臂猿共有7种,其中黑长臂猿、白眉长臂猿和白掌长臂猿等生活在我国及附近邻国,都已列入一级保护动物。其中喜欢以家庭方式聚居的白手长臂猿是分布最广的一种,它们一般都是一雄一雌,再加上最多4只幼猿,没有特别的交配期,每胎一仔。成年白手长臂猿体重仅7公斤。长臂猿一般都比较喜欢喧哗吵闹,尽管长臂猿有非常强的地盘意识,但是就算它们发生什么纷争也不会伤害对方。

分布

尽管我国现存有4~5种长臂猿,但是每一种的数量却都不过是几十或者数百只,濒于灭绝。例如,我国各类长臂猿中数量最多的黑长臂猿数量也只是不到1000只,白眉长臂猿仅有100多只,海南长臂猿现在不到20只,白掌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自1980~1994年后在中国就没有任何记录了。在不同种类的长臂猿体型习性基本相似,属于镶嵌分布,不同种类很少出现在同样的地区,只有体型最大的合趾猿和其他种类的长臂猿的分布区大面积重叠,由于分布最广的白掌猿也出现在其他长臂猿的分布区,所以有人推断其他的长臂猿可能都是白掌猿的亚种。我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江苏发现的醉猿化石可能属于早期的长臂猿类,但是至今人类还不清楚长臂猿的起源。

体态特征

身高不足一米的长臂猿却有着相当长的前臂,它们的双臂展开长达150厘米左右,因为它们站立时手可触地,所以才被人类称为长臂猿。长臂猿生活在高大的树林中,尽管它们在地面上却显得十分笨拙,但是它们在树上的行动却显得灵活敏捷。它们一般都采用“臂行法”在树上行动,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它们可以像荡秋千一样跨越3米左右的距离从一棵树跳另一棵树,再加上树枝的反弹力,使它们以惊人的速度跨越到8~9米之外的地方。有时你还会看见雌长臂猿身上带着它们的幼仔在树上飞速的前进,动作轻松、自然,却看的人心惊动魄。所以有人说它们是高空中的“杂技演员”。

生活习性

长臂猿不仅是高空的“杂技演员”,而且是森林的著名“歌唱家”。长臂猿的喉部长有喉囊,又叫音囊,它们喊叫的极其嘹亮,就是因为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使它们的喊声开阔。所以它们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而且它们自己也特别喜欢喊叫,人们可以看到雄兽的“独唱”、雄兽和雌兽的“二重唱”以及它们家庭所有成员的“大合唱”等等。尤其是它们的“大合唱”大有气势磅礴的气场,此时一般由成年雄兽作为领唱者,然后成年雌兽相当配合的伴以带有颤音的共鸣,然后群体中的亚成体就会发出应和的声音,它们的音调通常都是由低到高,声音清晰而高亢,震动山谷,几公里之外都能听到。它们的这种习性,既是群体内互相联系,表达情感的信号,也是对外显示存在,防止入侵的手段。但是,让人可惜的是它们引以为豪的歌声极有可能会给它们带来灭顶之灾,因为可恨的偷猎者会通过它们的歌声判断它们所在的位置。

长臂猿是人类一样也是最重感情的动物,因为当猿群中发生受伤、生病或死亡的事情时,它们就会情绪低落,也不会再进行歌唱和嬉闹,算得上是感情最丰富的动物之一了。长臂猿不是群居,因为它们采取的也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而且它们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很大的领地。

与人类亲缘关系

人们之所以说长臂猿和人类有亲缘关系,是因为它们和人类有着相当接近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身材较为矮小的它们属于中新世时的上新猿的后代,但由于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它们不仅是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的重要材料,而且是灵长类研究的重要课题。它们与人类的相似让人类都极为震惊,例如都是32颗牙齿;胸部都有一对乳头;大脑和神经系统都很发达;在血型方面,拥有除了O型以外的A型、B型和AB型。它们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比人类的少一对,人类的23对而它们是22对。它们的妊娠周期比人类的短,大约为7个月;而且它们的雌猿还有着和人类的相差不多的月经周期,都是30天左右;胚胎发育过程与人类的胚胎保持相似的时间也最长。长臂猿科动物之所以一直都是人类研究动物学、心理学、医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对象之一,就是因为它们与人类太多的相似。

6.长颈鹿

长颈鹿,是所有动物中身高最高的陆生动物,是一种生长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动物。雄性个体高达4.8到5.5米高,重达900公斤。雌性个体通常要小一点。它们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等国,生活在非洲热带、亚热带广袤的草原上。因此,有古生物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长颈鹿最早是起源于亚洲的。

特征

从外形特征上来说,长颈鹿都是长两支角,会伴随其一生,皮肤上的花斑网纹则是一种天然的保护色。长颈鹿喜欢群居,通常是十多头生活在一起,多的时候会有几十头一大群。长颈鹿是胆小且善良的动物,不幸遭遇到天敌时,马上就会逃跑。长颈鹿的奔跑速度能达到每小时50公里。就算跑不掉的时候,它们那坚硬似铁的巨蹄也是非常有力的武器。

长颈鹿有一对美丽的大眼睛,被称为是监视敌人天生的“瞭望哨”,而且它还会利用不停转动地耳朵寻找声源,判断是否平安无事,才继续吃食。长颈鹿的食物通常是大乔木上的树叶,或者吃一些富含水分的植物嫩叶。它们的舌头最长可达50厘米以上,因此采食树叶时很是灵巧方便。

在2005年的时候,非洲有一名研究人员又发现了白长颈鹿。

奇特的外貌

长颈鹿的身高是动物中最高的。雌雄都有外包皮肤和茸毛的小角。眼大而突出,位于头顶上,适合远望。身体遍体棕黄色网状斑纹。其实,它的祖先并没有这么高大,主要以吃草为生。但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地上的草越来越稀少,为了维持生命,它们需要尽力伸长脖子才能吃到高大树木上的树叶。随着物种的繁衍生息,长颈鹿慢慢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出众的脖子

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长颈鹿的长脖子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样它们在非洲大草原上,就能够吃到其他动物无法吃到的,在较高地方的新鲜嫩树叶与树芽。不过长颈鹿与其他动物的脖子椎骨一样只有7块,只不过它们的椎骨很长,每一块椎骨都有两公尺长。因为它们需要常常咀嚼从树上摘下的树叶,于是就使得它们的下颚肌肉一直处于运动状态,因此它们的脸部就因缺少运动而生长迟缓,因此我们看到长颈鹿的表情总是非常僵硬。

沉默是金

长颈鹿有着很长的雪青色长舌头。和萨克斯管的颜色一样,看着就令人心颤。但是它们绝不是“长舌妇”,它们总是安静的如修女一般,不会发出一点声响。原因是它们没有声带,可能真正沉默是金的该是它们吧。(事实上长颈鹿能发出细小的声音,只是很少出声而已)

长颈鹿的高血压

因为身高的原因,所以要求长颈鹿要拥有比普通动物更高的血压,以便于心脏把血液输送至脑部。通常,它们的血压大概是成年人的3倍。

长腿带来的不便

因为长长的腿,所以给长颈鹿饮水造成了不便。它们需要叉开前腿或跪在地上才能喝到水。并且在它们喝水时很容易遭受其他动物的袭击,因此群居的长颈鹿通常不会一块喝水。

视力

作为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动物,长颈鹿站得高望得远,视力出色,号称动物界的“千里眼”。

跆拳道

长颈鹿身高腿长,有着自己的天然优势,它们的四肢能前后左右全方位地踢打,击打范围广,力道大,最重可达600公斤。若是成年狮子不幸被踢中,可能立即腿断腰折。因此,非洲狮通常不会轻易地攻击成年长颈鹿。

长而灵巧的舌头

长颈鹿的舌头大概长达40厘米,嘴唇薄且灵活,能轻松地避开植物外面密集的长剌,卷食隐藏在里面的树叶,可以和大食蚁兽的舌头相媲美。

起源

根据最早的化石记录,早期的长颈鹿由中新世初期的鹿科动物分化而来。最早的长颈鹿科化石是Climacoceras和Canthumeryx。后来演化出古麟(Paleotragus),一种中新世早期长有短角、短脖子的长颈鹿祖先。到中新世晚期古麟进化为萨摩(Samotherium)。在上新世,萨摩兽分化为两支,一支是霍加狓,另一支就是早期的现代长颈鹿。可以说,霍加狓是长颈鹿科现在仅存的两种动物之一,它的相貌也基本上反映了中新世长颈鹿类动物的样子。

其实,长颈鹿类动物进化中还有一支,称作西洼兽,是一种长有四支角的体态粗壮的动物。如今都已灭绝。在苏美尔(Summarian)文化遗址里曾发现一些动物的青铜像,样子非常像西洼兽。从这一点就可以说明,西洼兽非常可能在中东一直残存至数千年前。

形态

长颈鹿通常活动在树木稀松的草原和森林边缘地带,是现存最高的动物集群,有时与斑马、鸵鸟、羚羊混群,嗅、听觉敏锐,性机警、胆怯,平时走路悠闲,但奔跑速度很快(时速可达57千米/小时)。晨昏出去觅食,主要吃各种树叶,耐渴。长颈鹿繁殖期不固定,孕期14~15个月,每胎产1个,刚出生的幼仔身高一般在1.8米左右,出生后20分钟就可以站立,几天后便能飞速奔驰,它们一般在3.5~4.5岁性成熟,寿命大概是30年。

现在,我们在动物园中尽管也能看到长颈鹿生产的情形,它们的睡姿很少有人能看到,运气不错的话或许能见到小长颈鹿横卧而脖子朝后弯的睡姿。成年长颈鹿睡觉的样子更是很难见到,它们睡觉时一般都是站着且呈假寐的状态。

7.马

马,是草食性的家畜,在几千年前被人类所驯服。在我国古代,马曾经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在现实生活中能起的作用已经很少了,现代马匹主要应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肉类,饲养数量也很少。不过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还是以役用为主,而且是役力的重要来源。

外形特征

品种不同,马体格大小相差也很大。重型品种体重达到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只有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只有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俗称夜眼),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尤其是盲肠非常发达,有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没有胆囊,但是胆管发达。它们的牙齿咀嚼力极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作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来方便驾驭。

人们通常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或其磨损程度来判定年龄,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只有30%,所以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一里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并且只有这一种动物可辨别颜色。头颈灵活度高,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可以看清周围的物体。马容易调教,它们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够加强记忆。它们的平均寿命通常是30~35岁,最长能达到60多岁。劳役年龄是3~15岁,有的甚至能到20岁。

分布范围

马,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它们原产于中亚草原,在被人类驯化之后,大约是15世纪前后,才被殖民者带至美洲和澳洲。

生活环境

最早的时候,马的祖先始祖马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它们主要以嫩叶为食。后来,进化到中新世时出现草原古马,转变为草原生活,自此之后马便开始以干草为食,主要生活于草原上。

马的嗅觉

马有非常出色的嗅觉功能,也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强的器官,这也使得它能在听觉或其他感知器官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更容易接收外来的各样信息,并能迅速地做出反应。正是因为出色的嗅觉和听觉加上迅速而敏捷的动作完美结合,马才得以进化得如此成功,也是马为人类做贡献的重要生理特征。

1.马识别外界事物主要靠的是嗅觉

马如果想要认识或辨别事物信息,尤其是近距离的陌生物品或其他动物,首先表现为使用嗅觉的行为。有时会主动接近物品,鼻翼扇动,作短浅呼吸,力图吸入更多的新鲜气味信息,加强对新鲜事物的辨别或进行探究。然后进行相应的休憩或躲避等行为。马能根据嗅觉信息识别主人、性别、母仔、发情、同伴、路途、厩舍和饲料种类。比如,现在证实过的发情母马的气味能够在很远的距离内吸引公马,当然,公马凭借嗅觉也能够吸引一定距离内的发情母马。通常,公马在遇到母马发情时就会表现出翻唇嗅天行为(性嗅反射)。

2.马依靠嗅觉适应环境

通常情况下,马群或野生马能够凭借嗅觉,识别大气中微量的水汽,从而寻觅到几里以外的水源和草地。因此野生的马群能够在非常干旱的沙漠中生存。马根据粪便的气味,能够找寻同伴,同时躲开猛兽和天敌。面对不同的嗅觉信息,马也会有各种条件反应。每当嗅到生疏或危险的信息时,马都会发出短促的喷鼻声(打响鼻),以示警戒,同时把这一信息通知同伴。

马对自己伙伴的排泄气味非常敏感,通过观察得知,公马愿意在发情母马曾经排过尿的地点排尿。马驹要是闻到新鲜的排泄物,将被激起高度的排泄反应,引起排粪和排尿。所以,马可以凭借嗅觉传来的信息,更改马在群体中的生活和定向活动。

3.马能靠嗅觉鉴别污水或有害的饲草饲料

马有着非常大的鼻腔,鼻腔下筛板和软腭连接,形成隔板作用。所以,取食时依然能够通过鼻腔吸入嗅觉信息,不但能够选择食物,而且能够警惕敌害,两者互不影响。而且马还能凭借嗅觉去摄入体内缺失的营养物质,并可以在草原上识别有毒植物或牧草,马极少误食毒草。马可以凭借嗅觉鉴别不洁水源和饲料并拒绝饮用。因此,在马匹日常饲养中一定要关注水源、料池、水槽、饲槽的卫生,这样做才能够保证马的健康。

4.马对嗅觉熟悉的事物容易接收

所以,在靠近马或调教马的时候,一定要让它学习新事物,最好先以嗅觉信息向它打招呼。比如,佩戴挽具、鞍具,先让马嗅闻,操作上会更顺利。有时需要对孤驹寻找另外的母马寄养时,用该母马的乳汁对幼驹进行涂抹,则会增加母马对孤驹的接收程度。饲料和马舍环境的改变,是马最容易感应到的,这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饲养时多注意环境卫生,就能够减少环境对马匹的负面刺激。

5.利用马的嗅觉也能建立后效行为

马的嗅觉极为敏锐,我们充分利用马的嗅觉就可以建立马的后效行为。饲养马匹只需稍加调教就能培养其在固定位置排粪尿的习惯。具体调教方法是,先将厩内清扫得很干净,只在指定位置堆上粪便,并在埋罐内放入些许尿液。将马放入厩内任其自由嗅闻,在氨的刺激下会引起马排粪、排尿的行为。假如位置不对,可用小棍驱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教,就能固定下来,以后马匹再要排泄时就会寻找有粪尿的原位置。

马的味觉

马每天都会用大部分的时间去寻觅食物,饲料经过嗅觉初步断定外,主要就由味觉来决定进食的速度和多少。所以,味觉是马非常重要的感知器官。尽管关于马的味觉方面的研究材料很少,可是马的味觉非常有特色,也极好掌握利用。

1.马的味觉感知能力一般,因此采食面很宽

在进食的时候,马会凭借味觉进行咬嚼性探究活动,马的口腔和舌头分布着味觉感受器,也叫味蕾。它们的味蕾大多集中在轮廓状乳突、蕈状乳突和叶状乳突之中。

其实,马的味觉感知很一般。因此,马就会扩大自己的食物采集范围,马也是极易饲养的动物之一。各种饲料马都能适应,有的甚至是很粗糙、口感很差的饲料。在我国北方牧区,冬天马匹主要采食草地枯草,有时甚至是树枝和落叶,补饲是有限的。农区的有些秸秆马也都食用,切铡和适当粉碎更好。所以,饲料范围宽,也是马超强适应力的一个主要表现。不过,就算马不挑剔食物,但始终给予马优质、适口的饲草饲料是必需的。

2.马的味觉有很强的偏好

尽管马的食物采集范围极宽,但它们对食物中的味道还是有所偏好。马对苦味不敏感,对甜味和酸味的感受较为强烈。马喜甜味而拒酸味。带有甜味的饲料,比如胡萝卜、青玉米、苜蓿草,糖浆这些都是马最爱食用的,上述这些饲料不妨作为食物诱饵,或调教中的奖赏,从而强化某些后效行为。如果你一定要给马吃带酸味的饲料,那么需要经过适应过程才会逐渐适应。

马的听觉

马有非常出色的听觉能力,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强的器官,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听觉发达是对马视觉欠佳的一种生理补偿,这对在原始状态上马的生存是很有必要的。原因就是马在自然界中生存的最重要问题就是躲避天敌的袭击,而反抗本领较弱的马只有逃跑和很小的反击。

1.马耳组织结构发达、敏锐

马的耳朵位于头的最高处,耳翼较大,耳肌发达,动作灵敏,旋转变动角度大,表明听觉是发达的。马无需改变体位和转运头部,仅靠耳廓的运动就能判断声源方向。马用灵活的外耳道捕捉音响的来源、方向,起到音响的定位作用。中耳的功能是放大声音。而内耳的主要功能则是分辨声音的频率、音色和声音的大小。马的耳尖就像是小直立的“削竹”,运转灵活是良马的重要特征。

2.马分辨声音频率、音色的能力比人强

马听觉发达的主要特征就是马耳对声音有着非常敏锐的反应程度。马对音响及音调的感受能力超过人。马能辨别1,000次和1,025次振动波,亦即1/8音符左右。群牧马能根据叫声寻找自己的群体和传达信息。夜间放牧时,马能听到而人不能听到的远处声音,并能对声音做出判断。所以,晚上寻找丢失的马群最佳的方案是让你的坐骑领路,人应当服从它的带领。马还可以依据听到同伴的各种声音判别他所处状况,例如寻求、忧伤、高兴、恐惧等状态。对于四周其他动物的声音也可以准确的做出判断,并立即找出相应的应急行为。

3.应用口令或哨音容易建立马的反射行为

正是因为也具有发达的听觉,才为人类的役使提供很大的方便。人们正是利用了马的听力来进行调教、训练和使役。比如,马能够分辨主人呼叫它的名字,当然,不是说它听得懂名字的意义,而是说明它已经建立了名字的声音反射。所以,在调教役使或骑乘中,不妨用口令或哨音建立反射行为,或学会做其他动作。对于刚开始调教的小马来说,常用声音建立反射行为是很重要的。这种性能,对军马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卧倒、站立、静立、注意、前进、后退、攻击等都能用语言口令下达。

4.马惧怕过高的声响

过高的声响或音频对于马来说是一种不良刺激,使马感到很痛苦。因此,在马匹调教过程中,没必要对它“大喊大叫”,只要有轻微的口令马就会服从。这点很多人不清楚。有些少数民族的调教口令都很清,或只给予口哨命令。过高的声响或音频会引起马惊恐,比如火车汽笛声、枪炮声、锣鼓声。所以,如果是军马就要通过长时间的训练调教,而且要不断重复强化。而对过于敏感的军马或赛马,为了减少声音的刺激,不妨给它们佩戴上耳罩。

睡觉的方式

马的睡觉时间非常不固定,不一定是在晚上,也不是一觉睡到大天亮。如果不受外力干扰,它随时随地都会睡着,站着、卧着、躺着都能睡觉。大马每天可以睡八、九次,算起来能有六个小时。在还没亮之前这段时间,是马睡得最舒服的。马之所以站着睡觉,可以说是继承了野马的生活习惯。

野马,通常是在广阔的沙漠草原一带生活,在有时候不但是人类的狩猎对象,而且也是豺、狼等肉食动物的美味佳肴。它不像牛羊可久以用角与敌害作斗争,惟一的办法,只能靠奔跑来逃避敌害。而豺、狼等食肉动物都是夜行的,它白天在隐蔽的灌木草丛或土岩洞穴中休息,夜间出来捕食。所以,为了能够快速而及时地躲开敌害,它们在晚上不敢高枕无忧地就地而眠。就算是在白天,马也只是站着打盹,保持高度警惕,以防发生意外。

对于家马来说,尽管不用担心像野马那样会遭到天敌和人为的伤害,但它们也是由野马驯化而来的,所以野马站着睡觉的习性,也就一直保留了下来。不但是马,驴同样也有站着睡觉的习惯,原因可能是它们祖先的生活环境和野马很相似。

8.河马

河马是世界上最大是的陆生哺乳动物,它们曾广泛的分布在非洲的深水河流与溪流中,但是现在它们的分布范围已大幅度的缩小,现在它们主要居住在非洲热带的河流间。他们生活中的栖息、觅食、交配、产仔、哺乳的等均在它们喜欢的河流附近的沼泽地和有芦苇的地方进行。

河马

外形特征

河马有着宽吻和大嘴,短粗的四肢之上的躯体像个又粗又圆的大笨桶。胃有3室且不反刍。嘴巴上面的鼻孔与眼睛和耳朵呈一条直线。河马如此的身体构造,使它就算全身都潜伏水中,只要将头顶露出水面就能完成嗅觉、视觉、听觉以及呼吸等一系列动作了。

一般成年的河马体长大约在3.1~4.2米,其中短短的尾巴长约46厘米,肩高约1.4米,母河马平均体重1.2~1.4吨,年老个体1.8吨,野生雄性河马平均1.5吨,最大的老年个体2吨以上,它们长约60厘米的下犬齿可达3公斤重。一般雌性河马的下犬齿到25岁时就不再生长,但是雄性河马的下犬齿会长到成年以后。

曾有记录显示,最大的野生雄性河马体重可达2600多公斤,这已经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了,但更让人震惊的是有些圈养的河马标本却可达3000公斤以上。甚至有更重的惊人记录,虽然看起来并不可靠,曾有记载显示有头叫Hilberland的河马体重记载是4500公斤左。虽然河马看起来高大笨重,但是它们比最快的短跑运动员跑得还快,时速可达30千米到40千米,最快的时速可达48千米,但河马的耐力并不好,所以它们是优秀的短跑运动员,但是对于长跑却并不在行。河马的脑袋可算是它们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因为仅它们的一颗脑袋就大约重达200公斤。它们宽大的脚上有4个脚趾,其间有一层膜相连。

河马笨重的身体上有一层厚厚的蓝黑色的皮包裹着,上面还有砖红色的斑纹,除尾巴上有一些短毛外,身体上几乎没有毛。河马的格外厚的皮里面是一层脂肪,所以它们可以毫不费力地从水中浮起。但是当河马暴露于空气中时,它们皮上的水分会被大量的蒸发,所以为了避免脱水它们不能长时间的待在水外,只能尽量的待在水里或潮湿的栖息地。

因为河马的眼睛、耳朵、和鼻孔都长在头顶上,所以它们可以把大部分身体都停留在水中乘凉、防晒。没有汗腺的河马,却有一种能够分泌出类似于防晒乳一样的微红色潮湿物质的特别腺体,这种红色的物质不仅能够防晒而且能防止昆虫叮咬。和所有厚皮动物一样,河马对蚊虫的叮咬非常敏感。所以它们会和鸟类保持友好的共生关系,小鸟们可以在它们身上安逸的找自己的食物,同时也帮它们清除了蚊虫叮咬的麻烦。它们还喜欢在沼泽地里洗泥巴澡,因为沾到它们身上的泥巴会形成一个可以防止蚊虫叮咬的厚壳。

虽然河马是草食动物,但是它们却长着长大十厘米的獠牙,母河马们具有极强的保护意识,它们会为了保护小河马而发出领域性的攻击,所以据统计非洲每年都会有数十人,因接近水边遭到河马的攻击而丧命。

一般的河马与尼罗鳄都对会实行和平共处的原则,但有时候尼罗鳄也会猎杀落单的小河马,而河马对此也会回击尼罗鳄,它们还有杀死小型尼罗鳄的纪录,但是河马并不能像传说中的轻松重伤3.5米以上的大鳄。尽管一般的河马会在体形上比尼罗鳄占优势,但是也有与一般年轻成年母河马体形相等的尼罗鳄,比如古斯塔夫级别的尼罗鳄已经可以威胁到亚成年甚至较小成年的河马了。河马并非完全处于安全状态,因为曾有过群狮猎杀成年河马的纪录。

生活习性

河马善游泳,害怕寒冷的天气,喜欢温暖的气候。如果长时间的离水会让它们的皮肤干裂,所以它们平时生活中的觅食、交配、产仔、哺乳也都在水中进行。河马一般喜欢群居的生活。它们经常会成对或结成小群的出来活动,但是老年的雄性河马常单独活动。和一些鸟类相同,河马也是夜行性动物,它们几乎整个白天都在河水中或是河流附近睡觉或休息,晚上出来吃食,有时会顺水游出30多公里觅食。河马最多可一天吃130公斤的短草,食量极大。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偶食陆地作物,以草为主,有时到田地去吃庄稼,食物短缺时,它们也吃肉,据称,河马是陆地上最大的食肉或者说是杂食动物。河马一般都是居无定所,它们不会长期的停留在一个地方,会时不时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经常待在水里的河马老并不会游泳,它们只会潜水。它们会受惊时避入水中,每天大部分时间在水中,潜伏水下时一般每3~5分钟把头露出水面呼吸一次,最长的可潜伏约半小时不出水面来换气。河马没有固定的繁殖期,雌河马的孕期一般都是7~8个月,它们每次只产一头幼仔,仔兽出生时体重是27~45公斤。人工饲养的河马一般比野生的河马性成熟要早,人工饲养的河马约3岁就会性成熟,而野生的河马是到5~6岁才性成熟。它们一般有40~50年的寿命。

生存威胁

希腊人把这种强悍野兽的称为是“河中之马”。而古埃及人把他们它们称为是“河中之猪”。从长久的历史来看,河马几乎在非洲所有的河流与湖泊中都生活过。从装饰古埃及人纪念碑的象形文字中可以断定,当时生活在尼罗河流域的河马非常多,而且,当时猎杀河马被当成了一种消遣活动。所以今天的河马已经基本上从埃及消失。河马的长牙价值不菲,这是导致河马迅速减少的部分原因。其分布地区不断减少,现在只有在北纬17°以南才能觅到它的踪迹。小河马除了会成为狮子或鳄鱼的佳肴,更多的时候是死于成年河马们的纷争之中。而成年河马由于其强大的外表,只能让其他动物可望而不可即。

河马的嘴

分布

河马曾现在冰河时期末期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和欧洲。那时的河马还有抵御寒冷气候的生存能力。而埃及尼罗河的河马已在639年灭绝。现在的河马大多生活在乌干达、苏丹、刚果北部、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和南非、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和赞比亚。有少数生活在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而一些国家的公园或者保护区里也有河马的身影,比如阿鲁沙国家公园、马尼亚拉湖国家公园、米库米国家公园、非洲政府组织自然保护区、鲁阿哈国家公园等。

同类动物

侏儒河马又称“倭河马”,是河马的同科远亲。倭河马属于偶蹄目、河马科,它们的体长一般在1.5~1.75米之间,尾大约长16厘米,肩高约0.75~1米,成年的侏儒河马体重可达160~240公斤。倭河马只产在西非象牙海岸、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及其邻近地区。栖息在溪流、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带。从外表看倭河马不过是河马的雏形,但它们结构不尽同,倭河马没有河马那样宽扁的头,而是圆形的头;眼睛也不像河马那样突出,而是在头的两则;而且它们的也不是河马那样的两对门齿,而只有一对上门齿。

倭河马不像河马那样喜欢群居的生活,而是单独或成对生活,白天睡觉,晚上在树林间漫游,觅食嫩芽、树叶和落下来的果子。每产一仔,孕期在7个月左右,初生仔兽体重只有3~5公斤。寿命17~40年。由于倭河马的数量也比较稀少,所以它们也受到一定的保护。但是侏儒河马除了自身的肉外没有其他的经济价值。

河马的生活

河马不是马

很多人认为河马是马的兄弟,其实沾不上半点的亲戚,但它们同牛却算得上是异族兄弟。河马大部分都生活在南非洲和中非洲的河湖、沼泽边缘的草地,专门吃食草类动物和水生植物,有时也会吞吃泥土以补足矿物质。它们很贪吃,常常吃得大腹便便,平均每晚能吃60千克的食物。为了适应长期的水中生活,它们的鼻孔、眼睛和耳朵在演化中全长在脸的上部,几乎成一平面,所以一般在水里它们也可以来去自如。更妙的是鼻孔、眼睛和耳朵里都有一个控制开闭的阀门,下水时严密地关闭起来,并且能在水中停留很长的时间,而不让一滴水进入里面。就连它们刚初生的幼仔也要在水中呆上十几天学会水下的一些功夫才能上岸活动。

由于河马庞大拙笨的身体有约3吨的重量,所以它是仅次于亚洲象,白犀牛和非洲象,排行老四的大型陆地动物。可它们粗短的四肢与大象相比,看起来实在是个胖矮子。在河马引人注目的大头上有一张更加引人注目的大嘴巴,陆地上任何动物的嘴都没有河马的嘴大,一个人若跳进去,也难于填满,可称为大嘴巴冠军。它的上门牙很短,向下弯曲,一对下门牙向前伸出,像一把铲子,还有一对向上向外伸出的下犬齿。令人惊奇的是,它们的门牙在吃草时磨损了多少,第二天就会长出多少来,像变魔术一样!

河马的胆子很小,如果它们在晚上偷吃人类的蔬菜时听到人们的吆喝,就会不顾一切地抱头乱窜,样子可笑至极,而更可笑的是它们会在至少十天半月内不敢再来。平时,河马沉默寡言,一旦发起脾气来,常常打架,它们各自用自己锋利的牙齿去刺伤对方厚厚的皮肤。所以河马的幼仔,有小部分是被狮子和鳄鱼吃的,但大部分的幼仔是在它们的打斗中被无辜致死的。不过在动物园里养大的河马,不但没有野生河马的粗野,而且能守规矩,极为配合饲养员的指挥,而且它们动物园里的繁殖也很好。

9.虎

我国的珍稀濒危动物——虎

老虎属哺乳动物、猫科虎属。迄今已确认的八个老虎亚种:

孟加拉虎:分布于印支半岛,估计种群数量约有3,060至4,735头。

西亚虎:分布于土耳其、亚洲中部及西部,现已绝种。

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分布于中苏边境的黑龙江及朝鲜一带,估计种群数量约有437至506头。

爪哇虎:分布于印尼爪哇,现已绝种。

华南虎:分布于华中地区的南部,估计种群数量约有20至30头。

巴厘虎:分布于印尼巴厘岛,现已绝种。

苏门答腊虎:分布于印尼苏门答腊,估计种群数量约有400至500头。

东南亚虎:分布于东南亚大陆地区,估计种群数量约有1,180至1,790头。

老虎头及身体全长:1.4至2.8米;尾长:0.6至0.9米。东北虎是现存体积最大的猫科动物:雄性体重约180至306公斤,雌性体重约100至167公斤。老虎的栖息地多样化,茂密的植被、足够的猎物及水源是老虎最重要的存活条件。

老虎属食肉动物,捕猎多种类的动物为食粮,一般习惯在黎明至日落期间捕食,主要以大型哺乳动物如猪、鹿、羚羊、水牛及印度野牛为食物。老虎能捕食比本身体型更大的猎物,一头重约一百至二百五十公斤的老虎可捕猎一头重达九百公斤的印度野牛。野外的老虎每一次能进食四十公斤的肉类,在未受骚扰的情况下,它们一般在捕获猎物后的三至六天内重返捕猎地点享用剩余的美食,直至食物所余无几才罢休。

老虎是捕猎能手,但捕捉猎物时往往有九成机会失手,由此可见,在自然条件下,老虎并不会导致猎物绝种,更不会对猎物的群落数量造成任何重要的影响。然而,随著人类不断破坏老虎的栖息、砍伐及烧毁植物,及捕杀老虎赖以维生的动物,老虎的存活遂备受威胁。

老虎在三至六岁开始繁殖,全年也可进行交配,但主要集中在十一月底至四月初,怀孕期约需一百零三天,每次可生产二至五头幼雏。雌老虎每两年至两年半繁殖一次,并须肩负哺育幼雏的责任,小老虎在十八至二十八个月后便可开始独立生活。迄今寿命最长的野生老虎约有十五岁半,人工饲养的最多可长至二十六岁。

老虎的分布范围可按栖息地及猎物的分布情况而不同,以印度的分布地为例,面积只有五百至一千平方公里,范围最大的分布地位于西伯利亚东部,约有一万零五百平方公里。

老虎跟其他猫类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善于游泳,以往曾录得一头老虎游泳长达二十九公里。

我国三种虎的产地、形态习性特点

东北虎是指所有产在我国、前苏联和朝鲜北部的虎。在我国分布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但生境范围已变得很小。在野外主要生活在森林、丛林和野草丛生的地方,尤其喜欢在针、阔混交林中。没有固定的巢穴。喜单独生活,而且每只虎都有一定的地盘范围。夜间活动,善于游泳,6~8km宽的河,很容易渡过。论个头,东北虎是最大而最漂亮的一个亚种,身长可达4m、重量达380kg。全身毛淡黄而长,斑纹较疏淡,胸腹部和四肢内侧是白色毛,尾巴粗壮点缀着黑色环纹。靠视觉和听觉捕猎,捕猎时潜伏等候或小心潜近猎物,然后突然猛捕先咬住猎物颈背要害部位,将其弄死拖到隐蔽处再吃。野外主要捕食野猪及食草类动物。冬季发情交配,孕期105~110天,每胎2~4仔,4~5岁性成熟,寿命20~25年。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华南虎又叫中国虎是我国特产,这个亚种分布较广包括华南、华东、华中、西南,但野外很稀少。在野外生活于山林及灌木丛、野草稠密的地方。性孤而凶猛。生活习性和东北虎相似。在野外主要捕食野猪、黄猄、小鹿等。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孕期100~106天,每胎2~4仔,3~4岁性成熟,寿命20年。华南虎的体形比东北虎小;毛较短;花纹密而颜色较深;尾部黑斑最多。属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已面临灭绝,也是世界最濒危的动物之一。

孟加拉虎又叫南亚虎,国外见于缅甸、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西藏东部。这种虎生活在森林、山地和丘陵等生境中。夜行,主要以有蹄类为食,如野猪、鹿等,偶尔有攻击人和家畜的现象。没有固定繁殖季节,孕期100~106天,每胎2~4仔,3~4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孟加拉虎体形小于东北虎,大于华南虎,毛短,黑条纹窄而密。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2、对虎的保护与对策

近年来,虎的数量在急剧减少,产在我国的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已到了濒危的程度,据文献报道,生活在野外的东北虎,在世界上也只有200多头,目前生活在我国境内野生东北虎可能只有10头左右;加上全国动物园和饲养基地的也不过200多头。生活在野外的华南虎、孟加拉虎,也不会超过10头。

随着世界上虎的不断减少,全球保护虎的呼声日益高涨。70年代世界自然基金会就开始了援救老虎的行动,随后在印度、西伯利亚、我国也都采取了严加保护措施,发布野生动物保护法。对全国饲养在动物园的三种虎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进行繁殖。仅北京动物园饲养的东北虎从50年代到现在已繁殖成活了122头。

为了挽救华南虎,1995年中国动物协会还专门成立了华南虎协调委员会,统一协调华南虎的救助工作;对我国目前动物园圈养的30多头华南虎,纳入我国《21世纪议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99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动物繁殖专家组来我国,对上海、重庆、苏州等动物园的华南虎现状作了详细调查,共同采取人工复壮措施。只要全社会都增强生态意识,加上有关部门投入相应的人力、资金等,挽救虎的这一珍贵物种免于灭绝是有希望的。

老虎被称为万兽之王,就是我们平常看见,老虎头上有横纹。我们中国人的思维看老虎头上有三条横线,像个“王”字,为什么说它是万兽之王?一它的体型是比较大的,它是靠捕食其他动物为食的。它在这个食物链里面,它是处在一个顶级的阶段。就是它是靠吃其他动物生存的,所以它在维持生态平衡里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它是属于万兽之王,老虎是我们中华文化传统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像我们讲的十二生肖里面老虎是排第几呀?是排第三,对吧!关于老虎的一些成语那就更多了,我们大家都知道,“龙腾虎跃”,“虎虎生威”,“如虎添翼”,“谈虎色变”,还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都是我们老百姓在长期的跟老虎接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跟老虎的一些习性非常相近的那些成语,它能够充分体现老虎的一些生活习性。

老虎到底它是怎么起源的呢?我们刚才讲了豹属这一属的动物,大概是在五百万年左右以前出现的。它从哪个地方起源?是从亚洲起源的,然后从亚洲起源以后向外辐射。一般认为老虎是起源于亚洲的东部,尤其是我们国家,我们境内。在我们国家境内,它早于豹属的其他成员,如狮子或豹子,首先大约在两百万年左右以前分化出来。我们国家的华南虎是我们国家特有的,被认为可能是所有老虎的祖先,是一个原始的类群。老虎现在分了有八个亚种,其中不幸的是有三个亚种绝灭了。我们下面就对每个亚种分布情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孟加拉虎,这是它分布在印度缅甸尼泊尔和我们国家的西藏的东部,及云南的南部。它的体色变化比较大,有白色的和黑色的类型。我们后面要讲的白虎,就是这个孟加拉虎的一个体型变化。它不是这个像我们人类看见的这个白化个体,它不是白化个体,而是它体色的一个变化。它的体长大致在2.9米左右,体重是220公斤。雌体要稍微小一些,大概在2.5米长,重140公斤。

本世纪初,全亚洲相信共有十万头老虎,但其后数量便缩减达九成之多,迄今只余下少于七千头野生老虎。捕杀老虎作商业用途、其食物数量减少以及栖息地丧失,均是老虎面对的主要威胁。老虎的将来系于现有的栖息地能否得以保存,及人类可否全面遏止非法捕杀的危机。

一直以来,猎人为搜集虎皮、制作标本及装饰物而不断猎杀老虎,也有以老虎身体部分研制中药材。十九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射杀老虎更成为一项运动,一九一一年,短短十一天内在尼泊尔便有三十九头老虎被同一群人射杀。在中国,老虎被视为“害兽”,“除害”更可获赏金。由四十至七十年代三十年间,共有三千头华南虎因而被猎杀。以往,获取虎皮是老虎被杀的主要原因,近年杀虎却是为了获得虎骨制药,杀虎取骨的问题备受各方面的关注。

以往,传统中药业认为老虎身体各部分也可入药作医疗用途,惟至今大部分入药用途也不再通行,近年中医主要使用老虎的肱骨作为医治风湿的药物,同时,虎骨捣碎成粉末可制成药丸、膏药或浸制虎骨药酒。自一九九三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删除以虎骨入药。然而,含虎骨的药物仍在不少亚洲、欧洲及北美国家广泛出售。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世界自然基金会赞助举行一个突破性的会议,席间集合了传统东亚药业人士、药商及研究学者,与环保人士共同商议在东亚药业中,使用其他动物骨骼取代虎骨的情况。会上研究人员就多个野生及饲养品种虎骨的功效进行阐释,并期望中国能尽快以其他材料取代虎骨,然而,取代的物料必须避免危及另一种野生动植物。

打击老虎身体部分非法贸易活动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使用者的保护意识。使用者认识到贸易限制后,便须遵守有关法例。首先需要使他们理解老虎身处的状况,鼓励他们加入救虎行列,包括禁上使用老虎身体部分及衍生物。

随著老虎栖息地内的人口不断增加,住宅、农业及其他人类活动促使老虎的栖息地减少。不仅面积缩减,甚至以往的野生地区也变得零散不全,难以作为老虎栖息地。现时,全球五千至七千头老虎分散为超过一百六十个细小群落。部分分布地因受人类砍伐柴木及捕猎老虎的猎物而备受破坏,导致老虎的数量可能因不断减少以致无法繁殖。目前,华南虎的栖息地分布零散,虽然已有一些积极的救亡计划,准备把部分细小的栖息地连系成主要的保护地区,但恐怕仍未能赶及在这些老虎亚种完全绝迹前成功实行。

人类捕猎野生生物,导致老虎的食物减少,对老虎造成严重的威胁,在大型的保护区内情况也不例外。研究显示假如每平方公里内猎物数目低于二至五头动物的标准,老虎便难以成功繁衍下去。一九九一年,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一项华南虎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在保护区内并无老虎被杀,但在区内捕杀猪支及鹿,却对老虎的生存构成威胁。老虎食物数量减少同样是其他保护区内的重要问题。同时,在保护区内放牧家畜,不但导致牲畜与野生生物争夺食物,而且老虎及猎物藏身的植被也大幅减少,这些牲畜也可能间接传染疾病与野生生物。由于老虎的食物减少,老虎的分布便越见零散,随著人类活动影响保护区及邻近地区的生态,老虎的数量也将减少。

保护老虎必须全面遏止捕猎老虎及其身体部分的贸易活动,更须保存现有的老虎保护区。为确保这些美丽的生物能持续繁衍下去,必须扩大保护老虎的行动,识别大型的「老虎保护地点」,包括主要的栖息地及完整的猎物群落是切实执行保护工作的第一步,其后还需要推行创新的管理规划,以平衡地区内居民与老虎两者需求产生的矛盾。凡此种种,均是人类踏入二十一世纪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10.狮子

狮子是惟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狮的体型巨大,公狮身长可达180cm,母狮也有160cm。狮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不同的是雄狮还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那些鬃毛越长,颜色越深的家伙或许在母狮眼里是英武挺拔的帅哥,常常更能吸引‘女士们'的注意。狮的头部巨大,脸型颇宽,鼻骨较长,鼻头是黑色的。狮的耳朵比较短,耳朵很圆(我注意到有些人因为名字里都有个“狮”字,就把美洲狮和母狮搞混在一起。其实单从外观看就能有所区分,母狮的耳朵好像是个短短的半圆,而美洲狮的耳朵则比较长,耳尖也比较尖。另外,狮属于猫科动物中的豹亚科,而美洲狮则为猫亚科,两者相差颇远。狮的前肢比后肢更加强壮,它们的爪子也很宽。狮的尾巴相对较长,末端还有一簇深色长毛。

生活在非洲大陆南北两端的雄狮鬃毛更加发达,一直延伸到背部和腹部,它们的体型也最大,不过在人类用猎枪对它们特殊关怀下,这两个亚种都相继灭绝了。位于印度的亚洲狮体型比非洲兄弟要小,鬃毛也比较短。它们也处在灭亡边缘。

狮过去曾生活在欧洲东南部、中东、印度和非洲大陆。生活在欧洲的狮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因人类活动而灭绝,生活在亚洲,尤其是印度的狮差点在20世纪初被征服印度的英国殖民者宛如抽风般猎杀殆尽(完全显示了人类类似‘穷鬼乍富'后的猥琐!),幸好一向将狮奉为圣兽的印度人最后保住了它们,将它们安置在印度西北古吉拉特邦境内的吉尔国家森林公园内。那里的狮如今已繁衍了大约300-400头左右。在生活在西亚的亚洲狮因偷猎而灭绝后,吉尔国家森林已成了亚洲狮最后的栖息地……

生活在非洲的狮如今基本分散在撒哈拉沙漠以南至南非以北的大陆上,在这里的广阔草原、开阔林地、半沙漠地区生活,并在肯尼亚海拔5,000米的高山中也有发现。

狮的亚种较多,人类学界也对狮的亚种做出了不同分类,本站目前暂时以Lioncrusher'sDomain的十三种分类法为准注(1)。目前已有两个亚种被人类灭绝:

P。l。leo:巴巴里狮子,生活在北非,于1922年灭绝

P。l。melanochaita:开普狮或好望角狮,生活在南非开普省,于1865年灭绝

与其他猫科动物最不同的是,狮属群居性动物。一个狮群通常由4-12个有亲缘关系的母狮、它们的孩子以及1至6只雄狮组成。这几个雄狮往往也有亲属关系,例如兄弟。狮群的大小取决于栖息地状况和猎物的多少。东非的狮群往往比较大,因为那里的食物充足。最大的狮群可能聚集了30甚至更多的成员,但大部分狮群维持15个成员左右,小一些的狮群也很常见。一个狮群成员之间并不会时刻待在一起,不过它们共享领地,相处比较融洽。例如,母狮们会互相舔毛修饰,互相哺育和照看孩子,当然还会共同狩猎。

狮群中的狩猎工作基本由女性成员完成。它们不论白天黑夜都可能出击,不过夜间的成功率要高一些,尤其是月黑风高的夜晚……风对狮捕食来说一般没多少影响,不过要是遇到大风天,它们可能就会占了便宜,因为风吹草动制造的噪音会掩盖住这些女性猎手靠近的声音。这些巾帼英雄们总是协同合作,尤其是猎物个头比较大的时候。这些女士们总是从四周悄然包围猎物,并逐步缩小包围圈,其中有些负责驱赶猎物,其他则等着伏击。尽管这招看着厉害,但实际上它们的成功率只有20%左右。如果狩猎地比较容易藏身,它们才容易获得成功。如果一旦吃饱了,它们能5、6天都不用捕食。

狮群中男士很少参与捕猎,当然,基本只负责“吃”。这也不能怪它们的大男子主义和懒惰。要想在开阔的草原上把夸张的鬃毛和硕大的头颅隐藏起来,还真是不容易,与其让它们在外面四处惊吓猎物,还不如回家闲待着呢。

不过尽管不事生产,雄狮仍然受到母狮的尊重,于是捕猎回来的战利品通常先由雄狮享用,等它们用膳完毕才是地位最高的母狮,最后才是孩子们。

狮通常捕食比较大的猎物,例如野牛、羚羊、斑马,甚至年幼的河马、大象、长颈鹿等等,当然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等等也不会放过。有时它们还会仗着自己个头大,顺手抢其他肉食动物的战果,比如哪只在错误时间出现在错误地点的豹,甚至为此不惜杀死对方。另外,它们还会吃动物腐尸。

狮群中的母狮基本是稳定的,它们一般自出生起直到死亡都待在同一个狮群。当然狮群也会接纳新来的母狮。但公狮常常是轮换的,它们在一个狮群通常只待两年(然也有长达六年的记录),要么是被年轻力壮且更有魅力的男性赶走,要么是自己腻歪了,离家出走以寻找新恋情和家庭。还有,刚成年的青少年雄狮也会被狮群实施强制独立制——赶走(我突然想到,汗,不负责任的猜测哈,之所以会强制年轻雄狮独立,而不是母狮,恐怕有个原因是……因为母狮才是狮群中的捕食劳动力,没有哪个傻瓜把劳动力赶走,而过多的公狮留在狮群,除了消耗更多的食物外没别的用处,所以只好把游手好闲的年轻懒汉赶走了事……嗯,再有……每个公狮都是这么过来的,当媳妇熬成了婆……呃……:D),这么一来,草原上就会多了一堆无家可归的雄狮,这里有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有依然散发着魅力的壮年冒险家,还有被人打败赶走的老头子。这些流浪汉有时独自行动,黯然生存,有时干脆组成男性互助小组,在其中的成员征服了另一个狮群前,它们就是同甘苦共患难的好哥们,在草原上四处游荡,追踪迁徙的猎物群。听说还有些雄狮本事和魅力大到能控制附近的其他狮群,能同时维持两个“家”。

狮群中的男性成员当然也不完全是白吃白住,它们除了承担一半繁衍后代的任务(哼!),还要和草原上游荡的流浪汉们做斗争,这不但关乎自己在狮群中的地位,包括交配权,还涉及它的后代的性命。因为胜利者常常杀死狮群中无力自卫的孩子,逼迫狮群中的母狮愿意和它婚配。

狮群的领地范围大小不等,例如在卡拉哈里沙漠(看到这个名字有谁想起过什么么?电影《上帝也疯狂》呀!!)的狮群可能会搞到119-275平方公里的领地,而在内罗毕国家公园里生活的狮群,顶多能抢到31平方公里就不错了。最大的领地能超过400平方公里,边界用排泄物划分。有时相邻狮群间的领地有时会交叠,不过它们很少以暴力解决这种问题。真是讲理的好动物~:P

狮群中的母狮可能会在任何时候进入婚配状态,而且母狮们这点上总有同步性,这种奇特有趣的现象科学家们还没能透彻了解其背后的机制。不过这保证了狮群中的孩子们年龄基本相当,每个妈妈都能给不同的孩子哺乳,当有些妈妈出去捕猎,剩下的妈妈就会义不容辞地担当所有孩子的保姆。而且没生育的母狮也会负起照看狮群孩子的责任,为它们舔毛,并陪它们一起玩耍。)

母狮的妊娠期一般有100-119天,每次可能有1-6个宝宝(通常是2-4个)。宝宝刚出生的时候身上带有赭石色的斑点,特别是腹部和腿上。宝宝们在四周大的时候开始尝试吃肉,通常是妈妈回吐给它们,半消化的肉食。长到6、7个月的时候,它们就基本断奶了,这时候身上的斑点也慢慢消失。不过有个别家伙直到成年都一直带有这种斑点,虽然很不清晰。孩子们一般会随着妈妈长到2岁左右,这时候男孩们就面临严酷的独立问题了。而要到性成熟,女孩们得长到2-3岁,男孩子们则要5-6岁,那时候青年独立团也在外混了好几年,已经强壮到能和其他狮群的男性打架了~~不过70%-80%的孩子都活不过两岁。这取决于食物情况,当然,还有雄狮杀手。如果挑战成功的雄狮要杀死的幼子超过6个月大,这时它们的妈妈会尽力带着它们逃离狮群。圈养下的狮寿命超过30年。

狮最大的“天”敌当然还是武装到牙齿的现代人类(完全没有武器的人类恐怕连一只暴怒的家猫都无法战胜!)。而且他们的猎杀绝大多数和生存毫无关系,只是为了满足不正常的杀戮欲。正是在它的驱使下,非洲的两个亚种莫名灭绝,亚洲狮则几近灭亡。如今这种非正常行为终于少了很多。不过非洲狮如今还要面临栖息地丧失和疾病的困扰。爆发在草原上的传染病能在很短时间内夺去数万头动物的性命,例如肺结核和猫艾滋(FIV)。印象里兽医界已经有了猫艾滋的疫苗,不过不知道是否都能适用,效果如何。

亚洲狮也面临栖息地的问题。300多头亚洲狮一起挤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保护区,确实压力很大。据说人们有计划将一部分亚洲狮迁移到其他保护区,为的是一旦出现疾病爆发或其他灾难,还能有其他狮群幸存。不过在这个人口压力巨大的国家,实行如此计划确实也具有一定难度。根据现有状况,亚洲狮被列入CITES附录I,众非洲亚种则列入附录II。

狮子一般以食肉为主。

11.狐狸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狐狸是一种动物。其实,狐、狸是两种动物。人们通常将狐成为狐狸。由于两种动物的外形比较相似,而且都是夜间活动,所以人们经常将二者混为一谈。

狐是一种食肉性动物,主要是以鼠类、小型的鱼类、鸟类等动物的尸体为食。狐狸的分布很广泛,在我国,几乎每个省都会产,狐狸皮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裘皮。

狐狸

特征

一般情况下,人们所说的狐狸又叫红狐、草狐和赤狐。它的嘴很尖,耳朵很大,身长腿短,身后托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狐狸的全身呈棕红色,耳背呈黑色,尾尖呈白色,在它尾巴的基部有一个小孔,能放出一种刺鼻的臭气。

狐狸有一个奇怪的行为

曾经在一个村庄,一个狐狸跳进了鸡舍将12只小鸡全部咬死,最后叼了一只就走了。还有的狐狸常常在暴风雨之后,闯进一些鸟类的栖息地,将数十只小鸡全部咬死,一只也不吃。这就是狐狸的一种特殊的“杀过”行为。

生活习性

狐狸经常生活在森林、草原、半沙漠、丘陵地带,居住于树洞或者是土穴中,它们常在傍晚时外出觅食,到了天亮才回“家”。狐狸的嗅觉和听觉特别好,所以能捕食小动物,但有的时候也会采摘一些野果。因为狐狸主要是吃鼠类,只是在偶尔才会袭击家禽,所以说,狐狸不是一种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狐狸在平时都是单独生活的,只是在生殖的时候才会结小群。每年的2月~5月是狐狸的产仔期,一般每胎会产3只~6只幼仔。狐狸的警惕性很高,如果它窝里的小狐狸被人发现,它就会在晚上转移狐窝。

聪明的狐狸

贪婪的人们使狐狸濒临灭绝,狐狸的生存受到威胁,于是狐狸便开始让自己适应环境。在小狐狸刚产下来没多久,狐狸妈妈便狠心赶走小狐狸,让它们自己适应环境。所以狐狸变得越来越聪明。

通常情况下,狐狸很少自己筑巢,都是强行的从兔子等弱小的动物那里抢来的,它们洞穴的入口很多,越往里越是迂回曲折。它们不怕猎犬,还经常的设计陷进“陷害”猎犬。如果它们看到有猎人做陷进的话,它们会跟在猎人的后面,看到猎人离开后,它们就在陷进旁边留下恶臭来警示同类。

狐狸的象征

狐狸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狡猾、虚伪、奸诈的象征,但同时也象征着美丽妖娆的坏女人。

经济价值

狐皮是较珍贵的毛皮,毛长绒厚,灵活光润,针毛带有较多色节或不同的颜色,张幅大,皮板薄,适于制成各种皮大衣、皮领、镶头、围巾等制品,保暖性好,华贵美观,深受国内外客户喜爱,狐狸也因此惹上了杀身之祸。

狐狸的身上每一处都是极具有价值,深受人们的青睐,所以经常“惹”来杀身之祸。狐皮是珍贵的毛皮,适用于做成皮大衣、皮领、围巾等制品,不仅保暖性很好,还显得十分的华贵美观,深受海内外人们的喜爱。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人类与地球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人类与地球

    本书从地球起源入手,系统地阐述了地球的基础知识、形态特征、地球位置形成以及和其它星球的关系,并且还介绍了地球的灾害,地球的未来等。
  • 低碳饮食:属于你的绿色时尚新生活

    低碳饮食:属于你的绿色时尚新生活

    低碳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低碳生活也不仅仅是一种时尚,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一件利在千秋万代的大事。节水、节电、节气,摒弃高碳模式,崇尚低碳生活……就是身边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可以让低碳生活变为现实,让我们为低碳环境、绿色地球作出自己的贡献。
  • 海洋馆漫游(海底世界大观)

    海洋馆漫游(海底世界大观)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人文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人文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人文,是人类创造的精华,是人类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结果。人文的范围很广泛,它包括人创造的一切东西,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除了自然之外的一切都是人文,人文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正在增长知识,正是积累知识的绝佳时期,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只有拥有的知识越扎实,赢的实力才会越大。
  • 破译神奇动物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神奇动物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神奇动物之谜》讲述的是揭秘世界动物身上的神奇之谜。
热门推荐
  • 幽默一笑天天乐

    幽默一笑天天乐

    老师:“各位同学,觉得自己很蠢的请站起来。”同学们互相看了看,都不敢站起来,只有一个勇敢的站了起来,老师:“这位同学,你觉得自己很蠢吗?”学生:“不是的,老师,我只是不想让你一个人站着!”
  • 听说忧伤不孤单

    听说忧伤不孤单

    ——你有过那样的感受吗?当生命里已经习惯的那个人,突然消失了。在惆怅冰冷的月光下,星光点亮的瞬间;在悲伤呼啸的北风里,寂静的空气缓缓回荡,男孩微笑地望着眼前的女孩……——如果你消失了,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只是少了一个人,但对于我来说,却是失去了整个世界。
  • 重回明朝当海盗

    重回明朝当海盗

    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当为后世所敬仰。怀念热血激昂的海盗时代的朋友,本文将会带您重回明朝,招募伙伴,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
  • 赤山血色2

    赤山血色2

    狼,万物之精灵。那年,一只母狼被山里的胡子打折后腿,上门求张郎中医治,恰巧被母狼咬伤的胡子二当家也登门求医,关键时刻,是张郎中的妻子杨柳暗中把母狼保护了下来。数日后,二当家贪女色恩将仇报,将张郎中夫妇杀害,就在二当家想斩草除根对两岁的男孩下手的时候,那只母狼突然出现了。二当家惊慌而逃,母狼把男孩叼回山里抚养。两年后,男孩被侠士刘方明从狼群中接走。当时男孩身上一丝无挂,只有脖子上戴着一块半圆玉坠,男孩的身世一直是个迷,最终还是那块半圆玉坠解了开其中的奥秘……
  • 神偷穿越天才小小姐

    神偷穿越天才小小姐

    褪去尘土的珍珠,遇上怎样的锋芒。当针尖遇上麦芒。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墓体

    墓体

    盗墓,一个令人唾弃的职业,但谁能想到地下埋存的墓体,会见证世界历史的一切,因为世界里存在着许多的墓体,墓体是一种墓葬类最早的墓,但是其中夹杂的东西,引起了世界的开始与尽头,从而牵扯整个地下盗墓网的巨大隐形计划,即将浮出水面!
  • 重生之丧尸国度

    重生之丧尸国度

    一个丧尸的国度,从初始开始一个丧尸开始,一个国度,慢慢的开始了一个文明进化,新人类等级,吸取丧尸的进化液来给自己进化,重生了,从此逆天圣级人类.............
  • 末世之旅行

    末世之旅行

    丧尸来了,这里没有厉害的大人物,也没有厉害的大丧尸,丧尸随着时间终将灭亡,而人类呢?是变成不像人类的人类呢?还是依然是那个教育与文明般的人类呢?PS:看这本的时候也可以点下我的另一本书{同样是末世丧尸的,不过和这个类型不同}
  • 废材七小姐:逗比的逆袭

    废材七小姐:逗比的逆袭

    我不就是疯点,逗点,神经点,老天啊!有必要在我聊QQ穿了,穿了就穿了,但至少得是正常点的地方啊,但我怎么看到人家手上缠绕着的斗气,我整个人就不好了,好不容易修练成大师,结果碰到了一个变态,还时不时与我作对,哈,我要用我的逗雷死你,哈哈哈某男危险一眯眼:"老婆,晚安!"某女两条泪宽面!
  • 绝世神偷:轻狂大小姐

    绝世神偷:轻狂大小姐

    穿越到一个草包白痴身上,被欺凌,不受宠!那又怎样。重生后,她是她,我是我。梵天音要的东西,绝对没有得不到的。血脉的秘密,母亲的研究,神秘的实验室,毁天灭地的计谋,传说中组织的四大审判者,一个个谜团接踵而至,逆流直上我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