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尚书》家者,其先出于太古。《易》日:“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故知《书》之所起远矣。
《表历》:夫以表为文,用述时事,施彼谱牒,容或可取,载诸史传,未见其宜。何则?《易》以六爻穷变化,《经)以一字成褒贬,《传》包五始,《诗》含六义。故知文尚简要,语恶烦芜,何必款曲重沓,方称周备。
(题目):至范哗举例,始全录姓名,历短行于卷中,丛细字于标外,其于孙附出者,注于祖先之下,乃类俗之文案孔目、药草经方,烦碎之至,孰过于此?窃以《周易》六爻,义存象内;《春秋》万国,事具传中。读者研寻,篇终自晓,何必开帙解带,便令昭然满目也。
《因习):盖闻三王各异礼,五帝不同乐,故传称因俗,《易》贵随时。况史书者,记事之言耳。夫事有贸迁,而言无变革,此所谓胶柱而调瑟,刻船以求剑也。
《浮词):《易传》日:知进退存亡者,其为圣人乎。
《烦省》:又古今有殊,浇淳不等。帝尧则天称大,《书》惟一篇;周武观兵孟津,言成三誓;伏羲止画八卦,文王加以《系辞》。俱为大圣,行事若一,其丰俭不类,悬隔如斯。
《自叙》:昔仲尼以睿圣明哲,天纵多能,睹史籍之繁文,惧览者之不一,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以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迄于周。其文不刊,为后王法。
《古今正史》:《易》日:“上古结绳以理,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儒者云:伏羲氏“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玫,由是文籍生焉”。又日:“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惑经):但孔氏之立言行事,删《诗》赞《易》,其义既广,难以具论。今惟摭其史文,评之于后。
《杂说下》:夫书名竹帛,物情所竞,虽圣人无私,而君子亦党。盖《易》之作也,本非记事之谓,而孔子《系辞》,辄盛述颜子,称其“殆庶”。虽言则无愧,事非虚美,亦由视予犹父,门入日亲,故非所要言,而曲垂编录者矣。
案:《六家》篇引《易》日云云,以洛《书》为《尚书》之源,“盖沿《汉志》之误”,纪昀已言之。
《烦省》篇言“文王加以《系辞》”,而《杂说下》又言“孔子《系辞》”,前后抵牾。程干帆先生《史通笼记》据《汉志》和《周易正义》孔疏,谓“文王加以《系辞》”当作“文王重以六爻”或“孔子加以《系辞》”,“此盖涉笔之误”。《十翼》相传为孔子所作,先唐学者无异说。自宋欧阳修始谓《易传》非孔子之作,亦不出于一人之手。《十翼》主名遂生疑惑。当代《易)学专家郭沫若先生认为“孔子与《易》并无关系”,《系辞》为苟子门徒所作;高亨先生亦认为“《十翼》不是孔子所作,也不是一人一时的著述,应该是儒家《易》学汇编”,《系辞》为“儒家门徒所作”。然近有刘建国先生力辟诸家所谓《易传》非孔作之说,仍坚持认为“孔丘和其弟子修改过《易传》”国。《系辞》作者究为何人,迄今实难论定。后世质疑辨析,非刘知几之时代所能及知也。
《表历》与《题目》二篇,援《易》以论“文尚简要”,其说出于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杜《序》云:“《春秋》虽以一字成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非如八卦之爻,可错综为六十四也。固当依《传》以为断。”知几变其语而申其义,似非切要。《周易》乃古代卜筮之书,其卦爻辞变化无穷,自有他书无可比拟之特殊体例与功用。以“六爻穷变化”、“义存象内”绳后代史书,不伦不类,非通达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