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6800000004

第4章 启蒙告退与国学昌盛——“国学热”观察之一

众所周知,1990年代的显著标志就是“启蒙”思想本身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批评,伴随着“启蒙”被冠以“神话”的过程,一些在“启蒙”时代被批评或冷落的思潮和语汇重新浮出水面,甚至身价百倍,例如“保守主义”与“国学”。这里仅以“国学”为例子略加分析。

特定的历史情景决定了五四启蒙运动必须以新文化的弱小的力量抗衡占绝对优势的旧文化,这便给中国最具影响的启蒙文化思潮烙上了“反传统”“反保守”甚至反对民族文化中一切旧有学问的印象,以至于新文化在事实上深刻地延续了中国文化精神、新文化运动者长期致力传统文化整理与研究这样的基本事实都一再被后人忽略。到了1980年代,为了冲破长期的自我封闭,也为了在体制格局基本稳定的状态中完成一系列制度性的修正,新的启蒙者努力将体制问题阐述为“文化问题”,于是,新的启蒙运动再一次地借助于对“封建旧传统”的批判实现自己的社会变革理想,启蒙文化又一次被引人注目地置放在了“传统文化”的对立面。

在这样的语境中,传统文化以及作为传统文化阐释的“国学”至少在公开的逻辑上处于“被压抑”的状态。

而在1990年代,当启蒙文化思潮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消退的时候,这些“被压抑”的文化便顺势抬头,浮出水面了。

这难道就是文化压抑/反压抑的正常逻辑吗?

问题在于,中国现当代文化的发展有着自身相当复杂的情形,也有着超出一般逻辑关系之外的“非逻辑”的联接关系。因为,正如我们所指出的那样,传统文化与“国学”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从属的是一种“公开的逻辑”,而在我们的历史深处,“公开的逻辑”常常只能决定社会历史的若干表象,其潜在的逻辑关系可能更重要,从五四“反传统”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破四日”直到新时期的继续“反封建”,这样逻辑的显/隐关系可谓是一直持续不断。比如,今天的历史考察已经充分证明,五四“反传统”与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从精神到语言的自觉承袭从来都是并行不悖的,所谓五四“打倒孔家店”更是历史阐述的深刻误会;在文化大革命与后来的新时期,以“破四旧”“反封建”为旗帜的中国从来没有突破过传统固有的政治格局,传统中国的政治文化逻辑依然得以有力地生长,其中的某些“国学”无须提倡其实已经成为中国人心领神会的内容。这些依赖心领神会而存在的内容以及它们发挥作用的方式都一再表明了“传统”在今天的强大生命力量,也证明了“潜在逻辑”之于我们生存发展的不可替代的意义。

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对传统文化加以阐述的“国学”的顽强生存力量,那么就不难发现1990年代借助“传统文化”复兴之势而声名鹊起的“国学”有颇多诡异或者至少是耐人寻味之处。在与当年的启蒙思潮同样声势浩大的浪潮中,我们读到了其他社会力量努力介入的诉求,更读到了继续存在的属于中国历史文化“潜在逻辑”的若干因素。

比如,从近代中国“国学”之出现来看,它反映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之于传统文化的关怀,不过这样的关怀同时又包含了他们从现代世界文明当中所获得的思路与眼光,更不时体现了现代的知识分子独立于政治力量之外的精神担当意识。正如第一个开办国学讲习会、倡导国学的章太炎先生所意识到的那样:“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在这里,章太炎对“国学”的重视和他对世界形势与时代特征的把握同样的重要。正因为如此,当年太炎先生的国学弟子中赫然屹立着新文化运动的几员大将:鲁迅、周作人、钱玄同、许寿裳……后来邵力子也说:“国学讲演会的听众,据我所知,许多人是积极地主张白话文的。做白话与研究国学决不相仿……”在这里,维护传统文化的国学与面向世界的新文化都找到了共同的忧患与追求。

然而,在当代特殊政治格局中诞生的“国学”复兴之声则毫不掩饰地显示了它们之于国家政治意图的密切联系,而且当这样的“学问”在一开始就将矛头对准五四以来的新文化,对准引导中国融入世界现代文明的启蒙思潮,并且拒绝将现代中国的学术走向纳入到“国学”的范畴之中,这便显示出了这一“学问”之于近现代“国学”的悖谬诡异之处!

当“国学”不再成为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体现,当“国学”不再能够将现代中国人的遭遇和选择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系统,它所剩下的还有什么呢?前些日子,有某直辖市“私塾”被教育部门“取缔”而引发了种种争论,这本来是一个相当有深意的现象,但是论争双方的主要焦点却集中于“西化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各自利弊,在我们看来,这种司空见惯的传统/西方二元对立模式恰恰是最大程度地模糊了问题的真正本质:人们对教育的不满并不是因为它如何“西化”,而是这种国家主义的应试教育严重阻碍了孩子独立自由的发展,这根本不是一个或“西方”或“传统”的问题,抑或“西学”与“国学”的优劣比较问题,所有问题的实质其实是人的生存发展的权利与方式。那种动不动就以“国学”为招牌掩饰我们对现实的真切感受与关怀,甚至对抗文化的开放,不仅是对广大“国人”的愚弄,而且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某种愚弄。

在当今,由唐装、汉服、少儿读经、拜孔、名人解说传统经典所构成的“国学热”之中,我们不禁要追问:这“国学”究竟属于谁?是过去的帝王将相、圣贤先师,是今天的名人雅士,还是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需要用香案、祭坛拱卫的历史传说与神圣话语,分明令我们常常联想到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和圣贤先师;而由饱读诗书、学贯古今的名人雅士高台传授的国学心得,依然一再证明着“身份”的重要:讲授者是“先知”,而听众是“群氓”。而当这些高台传授的学问又恰巧与国家政策的若干基本思想不谋而合的时候,名人雅士就更像是“高深”又“高等”的国家意志的代言人,而接受再教育的老百姓就更像是爱国主义知识的虔诚听受者了。国学,从立场到形式,都有简化为一种“国家之学”的嫌疑。这,可不是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景象。

同类推荐
  • 星条旗下美国梦:财富 欲望

    星条旗下美国梦:财富 欲望

    本书试图从美国社会的现实、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及价值理念等方面,比较客观地反映今日美国的一些风貌。
  • 西安半坡博物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

    古老而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像母亲的乳汁一样,浸润着宽广而深厚的黄土高原,三秦大地留下了中华民族先祖光辉灿烂的足变迹。沧海桑田,遥远的历史早已被漫漫黄土所尘封,昔日的熙熙攘攘也被无尽的岁月所淹没。
  •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他晚年曾写出一系列谈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的文章,体现了他长期思考义理之学的结果。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季先生对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于理解季羡林先生的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 秦学术史探赜

    秦学术史探赜

    《秦俑·秦文化》丛书总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华大地西北黄土地上,揭开了一处古代宝藏。这便是后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由兹伊始,便掀起了一阵又一阵不大不小的秦兵马俑旋风。国外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纷至沓来。兵马俑的代表也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五大洲。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中外观众每年200余万。以兵马俑命名的现代生活用品、食品也投入市场。古代优秀文化有力地冲击着现代文明,这种文化现象在许多古文化现象中还是不多见的。所以,有人便说这是一种“秦俑效应”。 “秦俑效应”的深层影响,还...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Ⅲ):天地经法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Ⅲ):天地经法探由来

    人类对时间与空间的探索由来已久,那些地球上的自然奇迹和地球之外的星辰,都给了人类无限的探索空间。是谁提出了北斗七星呢?又是谁第一个提出一年365天呢?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准确的知识、精炼的文字,为你讲述天文经法知识,让你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沉醉于历史的海洋,享受丰盛的知识快餐。
热门推荐
  • 二货江湖

    二货江湖

    这是一部现代感十足的武侠世界,没穿越,不玄幻,无灵异,拒绝鬼神。主角虽会一些三脚猫的功夫,但是他实实在在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你、我、他,因为你会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 轮回之七星之恋

    轮回之七星之恋

    《七星之恋》一度轮回,天界大神尽损落唯有悟空,七星逃脱升天!上古大神为报私仇,迫害人间,愿归洪荒。七星苦尽甘来,力保人间,续写了人仙大战
  • 注华严同教一乘策

    注华严同教一乘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狐妖男友吴亦凡

    我的狐妖男友吴亦凡

    你知道第一次,你给我的感觉,让我不知不觉得爱上了你,爱给了我......不,是你给了我那初恋触电的感觉.我喜欢听你说“我爱你”你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真的谢谢你你走了,在我心里丢下一颗种子,我用孤独灌溉它,终于它发芽了。开花,结果,几乎一瞬间,我将果实剥开,发现果核上刻着“颖,我爱你”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群,变化的空间,变化的容颜,不变的是我对你的思念之情一分钟能让一个人心碎,一小时能喜欢上一个人,一天能爱上一个人,而忘掉一个人要用一生的时间空间的差距不会让我们疏远,时间的考验我们可以一起一起度过,还是那两个字——等你
  • 妃本妖娆:昏君一枚很难缠

    妃本妖娆:昏君一枚很难缠

    何为爱?心已死无爱。何为恨?无爱又何来的恨。她原是来自25世纪的杀手,来到异界当他的王妃,当他的弃后。借尸还魂,她发誓不会再爱上他,奈何有些人偏偏忘不得,该来的迟早会来。[深夜皇宫]“你个昏君放开我!”“不放!”“不放我就咬你!”“那也不放!朕已经放过一次了,这次绝不能放手!”“昏君……”“是不是昏君床上再议。”
  • 极品特异功能

    极品特异功能

    贫民窟一个穷苦家庭的孩子,却拥有异于常人的智商,通过自己努力考上了全国最著名皇家理工学院。家庭贫困的他如何在这所贵族学院立足,又如何因为一场飞来的横祸变成了异于常人的拥有特异功能的异能者?扮猪吃老虎是他一贯的作风,看主人公林峰是如何利用异能一步步崛起,从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到身家亿万的高富帅!
  • 重生之天涯浪子

    重生之天涯浪子

    这个世界与我们所知的不同,但是也有很多地方相似。这个世界有许多国家,社会进度近似于华夏的北宋。南方有一个风临县,县里有肖姓一家族。肖月河是肖家最杰出的晚辈,是现今肖家各种生意的掌控者。肖家有很多钱,可以买下一府四县的富有,这是民间传说的。真实情况怎样没有人知道。肖大公子最大理想不是“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也不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他的理想是“我们去抓坏蛋吧”。
  • 一见定终身:冰山王爷纨绔妃

    一见定终身:冰山王爷纨绔妃

    她!沐陌陌出生在现代医学世家!一朝穿越却变成了将军府的傻子嫡女,还要遭受庶妹欺辱,姨娘陷害。真是欺人太甚!看她怎么亲手毁了她们的一切!让她们也尝尝被欺负的感受!他是一国太子,却爱她如命,为她可以放弃天下!可以不顾一切!只是他冷冷冰冰的性格,不爱言谈。他默默地守护她,陪伴着她!可是时间越长他就越心慌!!!幸好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 水云离书

    水云离书

    龙小书可以称霸天下,享尽世间繁华。然而,他仍旧是那个孤苦无依的可怜人。
  •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

    我国的当铺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千年以前的汉代,典当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了,到了宋代,由唐代的专营与兼营并立,逐渐向专营发展,正式成为了一种行业。这是中国典当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大变化,虽然它们曾经备受争议,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它们以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最终促进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