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都不具备之时,那就借势成事,开拓大脑思维,想到一切能够借到为我所用的人与事,选取最有利者拿来一用,自能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
如果自身的力量太单薄,势力太弱小,在人生这一战场上无疑会处于劣势地位。因此要学会借势。如何借势?或许我们从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成功历程中可以获得启示。
胡雪岩的许多经营活动,都十分注重借势经营,与时相逐,其中很多是围绕取势用势而展开的。他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取势用势的机会,从而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地盘,显示自己的势力。在胡雪岩的借势过程中,他借得最多的便是官势,这也是他发家的资本。
胡雪岩幼时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他经亲戚推荐,进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的正式伙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遇到了王有龄,他听说王有龄是捐班盐大使,便觉得机会来了。他利用收款的机会,为王有龄筹措了五百两银子,资助他进京拜官。
王有龄因为胡雪岩这一帮助,得了机会,补了空缺。王有龄知恩图报,胡雪岩得以借机有了自己的钱庄。随后,因为有了王有龄这个官声很好、升迁很快的后台,胡雪岩发现自己面前突然呈现了一个新世界。粮食的购办及转运、地方团练经费与军火费用、地方厘捐、丝业,各个方面的钱都往胡雪岩所办的钱庄流了过来。
要寻找保护的办法很多,首先是继续帮助有希望、有前途的人。在这一点上,对于王有龄来说绝对适用。家中如何用度、个人是寒是暖、上司如何打点,都在胡雪岩的帮助行列。
这之后,因为有了王有龄的例子,胡雪岩对何桂清更是不惜血本。为了他的升迁,一次可以放出一万五千两银子;为了讨他欢心,也为了日后自己的商业,忍痛把自己的爱妾转赠于他。
胡雪岩明白,办团练、漕米改海运、征厘捐、购军火、借师助剿,所有这些应对办法,虽然是绕了一道弯,是在代他人操劳,但是到了最后,无非是帮助这些人得到朝廷赏识,巩固自己的地位。有了这些人的稳固,自己的商业势力也就有增无减了。
何桂清在苏浙之日,为朝廷出力甚勤,所以在这一带的影响日盛。为了这个缘故,胡雪岩的点子也有了市场,他的商业也有了依托。他个人在经营中逐渐打破了先前钱庄的经营观念,开始在官府为后盾的前提下向外扩张。
何、王集团土崩瓦解之日,胡雪岩已经开始在为自己寻找新的商业保护人。这一次的寻找是有意识的,不过也不得不迁就时局,左宗棠这样一位世纪人物就出现了。
左宗棠在位之时,胡雪岩为他筹粮筹饷、购置枪支弹药,购买西式大炮,购运机器,兴办船厂,筹借洋款。这些事耗去了他大部分精力,但是胡雪岩乐此不疲。第一是因为这些事本身就是商事,可以从中赢利。第二是因为左宗棠必须有这些东西,才能安心兴办洋务,成就功名大业。左宗棠是个英才,事业日隆,声名日响,他在朝廷的地位日益巩固,胡雪岩就愈加踏实。他原来之所以仰赖官府,就是为了减少风险,增加安全。现在有了左宗棠这样一位大官做后盾,有了朝廷赏戴的红顶、赏穿的黄褂,天下人莫不视胡雪岩为天下一等一的商人,莫不视胡雪岩的阜康招牌为一等一的金字招牌。胡雪岩也敢放心地一次吸存上百万的巨款,也可以非常硬气地与洋人抗衡。
成大事“三十六计”
红顶商人胡雪岩能够在商场叱咤风云,固然与其自身能力分不开,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他懂得借势之道。
孙子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聪明人都懂得借势的道理,就是借助他人的力量、金钱、智慧、名望,甚至社会关系,用以扩充自己的大脑,延伸自己的手脚,增强自身的能力,借他人之光照亮自己的前程。如果你想尽快取得成功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载体,也就是说你想尽快地达到成功,就必须“借乘”一辆开向成功的快速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