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骂由人,我自为之,管他别人如何指责与怒骂,这就是所谓“厚脸皮”者。历史上成大事者,往往深谙此道。他们抓住了人性中的弱点,为我所用,甚得其妙。
我国的文学家邓拓曾经写道:“越是有本领的人,脸皮越是比平常人要厚。”其实,脸皮厚,虽然被明哲之士所不屑和轻视,却是每个想要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一项条件。在赤壁之战后,东吴周瑜大败曹军,诸葛亮随后用计智取了荆州,气得周瑜背疮迸裂,发誓一定与刘备、诸葛亮一决雌雄。鲁肃以形势严峻为由,劝周瑜忍耐,他想先礼后兵,先去说服刘备、诸葛亮主动放弃荆州。
鲁肃来到荆州后,对诸葛亮说曹贼想除掉的是刘备,东吴是前来帮忙的,刘备不该占据荆州,荆州当归于东吴。诸葛亮说他们占据荆州是以叔辅侄,刘琦尚在,有何不可,便请公子出来。
鲁肃见刘琦病恹恹的,料知活不长久,便说:“公子(指刘琦)若不在,便如何?”
诸葛亮说:“公子在一日,夺一日;若不在,别有商议。”
鲁肃说:“若公子不在,须将荆州还我东吴。”
诸葛亮说:“好!”
诸葛亮深知荆州的重要性,他虚应的目的只是想走一步说一步,现在不必与东吴闹翻。
鲁肃是个诚实的人,回去把上述情况对周瑜说了,两人都眼巴巴地盼着刘琦早点死掉,好占有荆州。
而刘备这边已在盘算长期占领荆州的计划了。不久,刘琦病亡,刘备等人料理后事,诸葛亮早已想好了东吴的人来时如何对答。
过了半月,鲁肃果然来到,免不了旧事重提。不料诸葛亮变了脸色,说:“子敬好不通理!刘琦之父是我主人(刘备)之叔,弟承兄业,有何不顺?你们是外姓人,怎么这么厚脸皮来索要不属于你们的城池呢?”
一席话说得鲁肃无言以对。
看鲁肃无言,诸葛亮转而以一种十分理解和豁达的口气说:“等将来图了西川,一定归还!”
鲁肃无奈,只得听从。孔明还装模作样地当场让刘备写成文书,签了字。
鲁肃回来见周瑜,并拿出文书。周瑜到底奸猾些,对鲁肃说:“你又中了诸葛之谋了。他名为借地,实是混赖。他说取了西川便还,知他几时取西川?假若十年不得西川,十年不还?这等文书,如何中用,你却与他作保!他若不还时,主公怪罪下来怎么办?”
鲁肃呆了半晌,说:“恐怕刘备不会负我。”
周瑜说:“刘备枭雄之辈,诸葛亮奸猾之徒,恐怕不像先生心地那么诚实。”
过了数日,荆州传来消息,说刘备没了甘夫人。
周瑜设一个计谋:“刘备丧妻,必将续娶。主公有一妹,我劝主公把妹妹嫁与刘备,使刘备来入赘。把刘备骗来,让他既得不到妻子,再把他关起来,让他作为人质来换荆州。”于是便派使节来荆州。诸葛亮一听,就知道这是为荆州之故,胸有成竹。结果,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到底也没有讨到荆州。
实际上,在刘备尚无立足之地之前,刘备、诸葛亮从来就没想过把荆州归还给东吴,只是诚实厚道的鲁肃当了真,一直到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鲁肃才终于明白诸葛亮和刘备借荆州的真实目的。
成大事“三十六计”
刘备的脸皮确实是厚。脸皮厚其实是有智谋的表现。脸皮薄者,常常以“面子”之大小有无来衡量事物,其标准是纯伦理型的;而脸皮厚者,以结果之成败得失来衡量事物,其标准是务实型的。大凡有智谋者,脸皮必厚,因为他自知玄机,对事情发展的良好结局充满自信,他们可以忍受一切,包括“最没面子”的情形。脸皮厚者,也往往是良谋在胸或“满肚子的鬼点子”,自有一套自认为最佳的生存哲学和处世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