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冲动是魔鬼”,可见遇事冲动就会犯下大错。对于孩子来说,冲动是成长的绊脚石,三思而后行则是他们成长的法宝。
凡事不要冲动,三思而后行是智者的行为。有许多表象具有迷惑性,而且纷繁复杂,孩子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不妨让他冷静下来,理清头绪,也许答案就会随之产生,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常言道“冲动是魔鬼”,可见遇事冲动就会犯下大错。对于孩子来说,冲动是他成长的绊脚石,相反三思而后行,则是他们成长的法宝。
凡事不要冲动,三思而后行是智者的行为。许多事情的表象具有迷惑性,而且纷繁复杂,孩子只有三思才能避免冲动带来的惩罚。在孩子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不妨让他冷静下来,理清头绪,也许答案就会随之产生,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一天,小军的同班同学小杰过生日,家长送来了一个超级大蛋糕,班里的孩子每人都分得一块,分享小杰生日带来的快乐!
看着秀色可餐的蛋糕,小军使劲地咽了咽口水,正准备以风卷残云的速度消灭它的时候,只听见小杰指着一盒蜡烛说:“这种蜡烛是食用蜡做成的,可以吃,你们吃不吃?”大家都面面相觑,谁都不敢吃。
“吃蜡烛,我可第一次听说呢”,小军心里想。
这时只有小忠大胆上前,啃了一口,接着你一口,我一口,他一口,很快半截蜡烛便没有了!
看着大家互相争食蜡烛的情景,小军恨不得也吃上一两口,就在心念一起的那一刹那,父母平时的叮咛响在了小军的耳边:“遇到反常的事要三思而后行!”,他想:“万一有毒怎么办?上一次不是跟着大家伙一起吃了一种‘酸草’,结果又是拉肚,又是发烧,输了几天液吗?我可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啊。”
大家很快将蜡烛“消灭”掉了……
小军放学回家后,见到妈妈劈头就问:“生日蜡烛到底能不能吃?”妈妈说:“不能吃!”“可是在我班同学小杰生日的party上,大家吃了好多食用蜡,他们还都没事啊?”小军说。
妈妈语重心长地说:“所有的蜡烛都不能吃,也根本没有什么食用蜡之类的东西,蜡烛一般都是用石蜡做成的,它是一种化工原料。如果说是用牛油做成的,这么热的天,那不早就融化了?即使真的是牛油做的,经过种种加工和存放,不早就变质了?
“哦!幸亏我没有吃。但是不知道明天我那些吃蜡烛的同学会怎么样?”小军说。
第二天,小军上学时,发现昨天争食蜡烛的同学几乎都请假了,有几个在的,是吃了蜡烛一两口的同学。小军此时暗自庆幸——还好我没有吃蜡烛,否则,今天也要难受了。
小军没有在小杰的生日party上错食蜡烛,是平常受到父母“遇到反常的事要三思而后行!”叮咛的结果。如果小杰没有三思,而是冲动地和大家争食蜡烛,那么第二天的课堂上也可能不会有他。由此可见,遇事三思而后行,会避免冲动的惩罚。
要让孩子远离冲动、三思而后行,家长应注意从以下几点去做:
1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
教孩子自我控制,家长首先要做个自我控制的家长。在家长的熏陶下,孩子自然就会自我控制。若家长遇事冲动,对孩子大喊大叫,那么孩子也会沾染到这种大喊大叫的习惯的。
2给孩子缓冲调整的时间
许多孩子无法突然完成从一种行为方式向另一种行为方式的转变。大人要提前告诉孩子下一步该怎么安排,给孩子留出一段缓冲调整期。
3告诉孩子做事时指令要简明扼要
不要同时给孩子下几道指令,也不要采用询问式的语气,否则会给孩子造成选择的错觉。
4当孩子犯错时要严肃对待
好动、好奇的孩子需要不间断地管理,因此大人应当制订一些重要的规则,让孩子明白这些规则任何时候都不能破坏,一旦孩子破坏了就不可避免地要接受惩罚。
彼得·阿柏拉德说:“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和烦扰,是一种恶习,它会使心灵向着那些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
有句话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对于培养男孩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他认清自我,学会做人。只有让他读懂自己、看清自我、学会做人,他才能在人生的征途中不被自己打败,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