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2500000034

第34章 点点红灯映白雪

常常是在雪夜,见干涸多年的河道里有点点红色的灯笼,伴着鼓声,悠悠地晃着,近了。

最先看到的总是孩子。于是那孩子就极兴奋地满村街里狂奔,同时扯着嗓子大喊:

“玩艺儿来啦!玩高跷的进村啦!”

正在热坑头上坐着磕瓜子、剥花生、聊家常、讲笑话的人们赶紧下地,穿鞋,披棉袄,来到学校或场院。那里也早已装上了一千度以上的大灯泡,亮如白昼。新沏的茶水正冒着热气和淡淡的清香,是为玩艺儿的人准备的。

这种情景通常出现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的那段日子。

我的老家是一个前不临水、后不依山的小村庄,文化生活很贫乏。在黄土地上苦苦劳作了一年的乡亲,都盼着过春节。因为只有到了春节,紧巴了一年的村人,才肯极大方地敞开肚皮吃香的,喝辣的。寡淡了四季的肠胃,这几天才变得油汪汪的。打个咆嗝,都有酒香和肉香。更重要的是,在正月人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玩艺儿。

文化人管玩艺儿叫花会。农村人很少这么叫。

我们那地方,玩艺儿的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是高跷、旱船、秧歌、狮子和龙灯。各有各的玩法儿,各有各的风格、特点、神韵、境界和难以言传的心劲儿。

我们村的高跷是远近闻名的,有自己的章法,自己的绝活儿。

我大爷年轻时是个玩高跷的好手。他最擅长玩的是一种叫“高跃”的丑角。我大爷老了,七十八岁了,拄着拐杖看村里的玩艺儿。他的两眼一刻不离场子里的丑角高跃。他很失望。他说那个玩高跃的小伙子玩得傻,不得要领。他说要玩好高跃光会出洋相不行,得有真功夫。

我大爷越看越来气,胡子开始哆嗦。他容不得有人糟踏“艺术”。他走到打鼓的跟前,说:你先停停。鼓声突然断了。正在扭动的人们一下子僵住了,问:咋啦?

我大爷对那个玩高跃的小伙子说,你下来,你看看我是咋玩儿的,好好学着点儿!那人把拐子卸了,把身上的长袍儿脱下,把带红缨的帽子双手捧着,呈给我大爷。

我大爷扔了手中的拐杖,抖擞精神,就要换衣服绑拐子。他的儿子和闺女不干了,说爹你都这岁数了还呈啥能,说你走路都不利索了还想蹬着一米一十高的拐子蹦高跷,说你这不是疯了嘛!

我大爷说你们都给我站远点儿。谁也拦不住他。他换了衣服,绑了拐子,端正了一下头上的帽子,站起来,试走了两步后,对吹鼓手们喊:起家伙!

锣鼓锁呐声齐鸣!

我大爷走起来,跳起来,扭动起来了。只见他挤眉弄眼,上窜下跳,脖子像蛇一样扭动,头顶的那缕红缨宛若一小朵火苗儿忽闪忽闪的。那个神,那个味,那个韵,那个逗乐劲儿,立刻博得了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年老的又重温了我大爷早先的风采,年少的这次可大开了眼界。

七十八岁的我大爷人老心不老,人老不服老,跳得开心,扭得忘我,兴奋得眉毛胡子都有了灵性,一根根也随着鼓乐声有节奏地上下左右地摇摆起来。

我大爷的木头拐子踩在一个小石头儿上,重心失控,一个倒仰摔倒,再也没有爬起来。儿女们哭着把他抬回家。

我大爷这一跤摔得可不轻。在被窝里躺了好几天。

这天夜里,躺在被窝儿里的我大爷挤眉弄眼地做鬼脸儿,脖子又像蛇似的扭动,肩膀也一耸一耸有节奏地动个不停。我大娘吓坏了,问:哪儿不舒服,是不是痛劲儿又上来啦?

我大爷一笑,说:你听外面的鼓声又响啦。说完,肩膀用力一耸,离开了人世。他的脸上始终荡漾着很知足的笑意。

我们村的大人孩子都会踩高跷。但是小孩子要想加入村里的高跷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我们村的高跷在正月要到附近的几十个村子里去“拜年”,这就需要功夫最好的人参加,怕孩子掺和进去给村里丢人现眼。

我是村里小孩子中第一个被选中,允许加入高跷队的。一是因为我对这项活动非常着迷,跑前跑后地跟着,二是遇到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那次高跷队里一个队员家里出了事,出现了一个空缺儿,领头儿的四下一望,说:三国,你来试试。我喜出望外,接过拐子和一身黑色长袍,另外还接过了两截木头棒子。

我要玩的角色是打棒儿的,这一角色代表什么,我至今也没有弄清,这个角色是跟在老渔翁(高跷队里打头儿的,好像是姜太公)的后面,左一冲右一撞,像个愣头青似的。手中的两截儿木头棒子,头上一下,头下一下地敲击,其实很简单,是个最没多少花活的角色。

当时我把这一角色想得非常复杂,生怕玩不好再给撤下来。开始我走得小心谨慎,步子和手中敲击的木头棒子都不能很好地配合鼓点儿。刚走了两圈儿就走出一身的汗,感觉每双眼睛都在望着我。

玩了整整一个晚上,竟把棉衣湿透,渐渐地熟练,散场时,领头儿的说:三国玩得不赖,明天还来吧。我很高兴,顿时把一晚上的疲劳忘净。

那时我的学习成绩很糟糕,有好几门功课不及格,寒假时的“家长通知单”上教师给我的评语常常会让母亲怒不可遏,于是天天晚上把我关在家里做功课,不许出去和别的孩子疯玩儿。可这次玩高跷,一玩就是大半夜,母亲不但没有反对,反而很支持。

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我天天跟着村高跷队外出到其它村庄去玩,一玩一整天,还要再加半夜。每天玩罢归来,我的棉衣都是湿透的,母亲天天夜里给我烘烤。烤干了,第二天再穿上出去玩。我的腿因为绑着木头拐子蹦高跷,都磨肿了,累得骨头都快散架了,有时想偷懒儿不去了。这时,母亲就一边给我揉腿,一边鼓励我坚持。早晨村里召集人的鼓声一响,母亲就催促我快点儿去报到。

那一年我十四岁。

一天,村高跷队领头儿的说:三国,你进步很快,去玩舞儿扇吧。

“舞扇儿”是高跷里最上等的角色,他的服饰好,一身古代公子的穿戴,大红大绿的花插在帽上,又潇洒又漂亮,风度翩翩,比打棒儿的那个黑不溜秋的愣头青可强多啦。这是人人想玩儿、人人羡慕的角色。我很荣幸。

这个角色玩起来可比打棒儿的难多了。右手舞动扇子(晚上就举着灯笼),左手抖动大襟长袍,还要做各种高难动作,比如劈叉、翻跟头、拍蝴蝶等脚踏实地都很困难的动作,踩着一米一十以上的拐子就更难了,危险也大。

舞扇儿(公子)和包头的(娘子)一对,一个舞动,一个配合,要经常出场表演,其他高跷队员围着圈儿走,起陪衬作用。

我头一个晚上玩舞扇儿,和我配对儿的是我的一个女同学,大我两岁,长得很好。我对舞扇儿的动作很生疏,总是随大溜儿围着圈儿走,我的搭档女同学一个劲儿地小声催促我出场表演,我知道自己不行,怕露怯,不理她。她就在后面捅我的腰,催我。我实在是想出场风度翩翩地舞上几回,赢得掌声,让她也跟着脸上增光,但我不敢。

那天,整个晚上我都在围着圈子走,走得很灰,很狼狈,虽然女同学时不时地要捅一下我的后腰,我仍然没有勇气出场。

夜里我一遍又一遍地在脑子里构思着玩舞扇儿的动作,迷迷糊糊睡着后,仍在出场。

第二天母亲又把我送出家门。我的搭档女同学见了我,直咧嘴。我暗下决心,今天一定出场。

锣鼓声一响,我就窜出队列拼命舞起来。舞得踉踉跄跄有两次险些摔倒。一场舞下来,女同学不但没有再寒碜我,还小声地鼓励我:挺好,挺好!我信心倍增,只要锣鼓一响,就往上冲。女搭档就很高兴,再也不捅我的后腰了。

我出场的次数多起来,舞得渐渐出色,在村高跷队里开始有了稳固的位置和好名声。

第二年我理所当然地被请去了。

我在村里的高跷队成了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并且开始为村里的高跷队增光添彩,是在玩“老座子”以后。

有一次村里的一个玩老座子的人摔伤了,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领头儿的就说:三国,你来试试。于是我脱下风度翩翩的舞扇儿服,穿上了又丑又老的和我的年龄性格不相称也不协调的老太太的装扮。

老座子是高跃的搭档,也是丑角。高跃是个老头儿,老座子是老头儿的老伴儿,老太太。

开始我没想到我会玩出名堂。我按旧时代老太太的打扮,右手拿着把大蒲扇,左手握着一根长烟袋。慢慢地我入了境,我学着我奶奶的样儿,神神叨叨的,身子一蹲一蹲地走得很趔趄,嘴一抿一抿的,一脸苦相。我比别人玩得更投入,常常别出新裁,想出很多老太太们的花样,配合着高跃,和他逗着玩儿,把一对老夫妻那种相亲相爱,诙谐幽默的劲儿给抓住了,于是就很传神。我把这个从未被人重视过的角色,推到了引人注目的位置上。我让老座子喧宾夺主了。

那时我们村玩老座子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我,另一个是一位中年妇女。我们的风格各异,她胖我瘦,她形似我神似,我们是村高跷队有史以来玩老座子这一角色的人中,最出色的天才。

原来看玩艺儿的观众,总是把掌声献给舞扇儿和高跃,我们两个玩老座子的天才,令人意想不到地把掌声都夺了过来。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一个大村玩高跷,天降瑞雪,是夜里,场院里挤满了人。他们没料到我们村的高跷队里藏着这样两个出色的老座子。他们被征服了。他们喊着:“胖老座子玩得好!”然后拼命鼓掌。

于是那个玩老座子的中年妇女,扭得神采飞扬。

接着他们又喊:“瘦老座子,玩得好啊!”掌声又起。

于是我扭出来,使尽浑身的解数,把个老太太表演得惟妙惟肖。我调动起每根神经,进入了“忘我,无我”的境界之中。

我们两个人把气氛推向了高潮又高潮。人们迟迟不散,情绪高昂,全忘了天上的小雪已经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在以后的十几年中,我外出上学、工作、成家,很少回村。村人们每到正月看高跷时还会念叨我,说:三国那小子也不回来,他玩儿的老座子怕是再也没人能比得过了。

两个高跷队相遇在一个村子里那可就有好戏看了。非得比出个高低不行。这样的事情我们遇到过多次,但每次我们都能够很轻松地胜出。赢在功夫上。因为我们村玩高跷的历史很悠久,早些年曾进京城给皇帝玩过。这是村里人们很荣耀的一件事。人们总是提起,那时胸脯很自然地就挺了起来。

可有一次我们遇到了强劲的对手。首先是他们的阵容庞大。我们的村小,会玩高跷的总共三四十人,经过挑选,最后高跷队里只有不到三十人。而对方的人数却是我们的两倍还多,有七八十人。那要是走起来,舞起来,扭起来,真让人眼花缭乱。其次是他们的功夫也不软,会很多高难动作,并且都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和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我们这边儿的年龄则参差不齐,老者占多数,这在气势上就不行。但我们不服,要和他们比。比功夫,我们的高跷曾受到过皇帝的称赞,还能栽在他们手里!

我们把祖辈流传下来的看家本领都拿了出来。

没想到我们会的他们也会,因为人多,又年轻漂亮,观众像浪头似的涌来涌去几次后,停在他们那里不再动了!

我们村里那个领头儿的从来都是四平八稳地走路,这会儿却像火燎屁股似的上窜下跳。他用冒火星儿的声音喊道:“找扁担!”

这一嗓子,把围观的人都给弄愣了,好半天没明白是咋回事。领头儿的又喊了一嗓子:“给我找根扁担来!”

观众迟疑着以为他要找扁担打人,等他喊了第三声后,才有人跳起来,跑回家抄一根挑水用的扁担出来。

领头儿的把扁担递给两个踩高跷的中年汉子。两个人各扛着扁担的一头,又选中了一个最漂亮的踩高跷的大姑娘,几个人把她举起来站在了扁担上。

拐子高一米一十,两个中年汉子每个人都在一米七十以上,这样扛在两个汉子肩上的扁担离地就是两米八十以上。那个大姑娘站在离地二米八十多的扁担上,挥舞着右手的扇子和左手的花手绢儿,动作优美,轻松自如,脸上的笑也是流动着的,宛若下凡的仙女。

扁担下面的舞扇儿们,高跃们,老座子们……和扁担上的仙女逗起来,扭起来,呼应起来。观众们扭回头,眼睛直了,表情僵了,一动也不动了。片刻方醒,却不敢鼓掌,人人手心里都捏着一把汗,生怕咳嗽一声把“仙女”震落在地。

等仙女安全落地,掌声才狂风般地刮起。

观众一个不剩,全涌到了我们这边儿。连那边和我们较劲的高跷队也走过来,连说:“服了,服了!这回算是领教了!”

接着,我们又拿出了第二个绝活儿。这个绝活儿叫骑象。五个踩高跷的汉子立成五根柱子,然后上去三个人,把小腿和两只手臂支撑在前后两个人的肩上,弓起身子趴着,再上去两个人,也是这种姿势,再上去一个人,姿势同,再上去一个最漂亮的媳妇,坐在这个躬身爬着的男人的腰上。这样,上下共五层。高度可想而知。

这就叫骑象。这只“大象”开始走动了。从那个村子的西头,一直走到东头,全村人都走出家门,把街道灌得满满的,像一条混浊的河流。

人们一直把我们送出村口,当我们坐上大马车,准备回家时,他们才想起来鼓掌。

这两个绝活儿,我们轻易不在村子外面玩儿,算上早先给皇帝表演的那次,这是第二次。

同类推荐
  • 为爱延续的生命

    为爱延续的生命

    记录了主人公遭遇噩运以来与家人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感人故事。作者试图通过那些一痛楚绝望的日子里悟来的道理,告诉天下所有和她一样承受苦难的朋友:在任何艰难田苦申都要珍爱自己宝贵的生命,勇敢、坚强地去战胜一切困难。为求生存,一定要战胜心理的障碍和软弱,拉长生命的极限。
  •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相遇、分离、等待、回忆,最终释然。本书是一本温暖人心的青春文字,书写了当下年轻人感情的各个横切面,与《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青春书籍,一起掀起“怀念青春,回味温暖”的热潮。四十八篇独具个人风格的温暖爱情故事,是作者的故事,也倒映着每一个用力爱过的人的影子。值得纪念的时光,与幸福有染,与憾恨无关。
  • 牛村驻马办

    牛村驻马办

    《牛村驻马办》是“最受农民喜爱的故事家丛书”之一。是国内第一套专为农民朋友打造的故事丛书,包括《小站来了个乞丐》《一个团长两个兵》《我以前跟你一样》《牛村驻马办》《会说鸟语的人》《就差一层窗户纸》《看一眼一百万》《谁偷看了保姆的日记》《找个笨蛋帮忙》《桥上有个祸》《真的假的谁玩谁》《同猴子交换人质》等12种。丛书集合了国内顶尖故事创作高手的精彩作品,多为当代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题材(如传奇故事、市井逸闻、乡土风情、致富理财、婚恋嫁娶等)为主,内容积极健康,语言通俗生动、机智风趣,有较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阅读亲和感,特别适合农民朋友阅读和讲述传播。
  • 魔鬼蓝

    魔鬼蓝

    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呼吸,是冥想,是放纵,是收敛,是情人,是敌人,是疯狂,是恬静。是玩弄和被玩弄、是游戏和被游戏。是阴天、是雨天、是玻璃、是水,是男人、是女人、是情人的后在我身体上游走,是我作为一个女人向最爱的人全面打开那一刻。本书收有“水晶蝴蝶”、“独处的女人”、“旧男友与新裤子”、“逝去的老歌”、“关于旅行”、“夜太黑”等散文。
  • 戴望舒诗全集

    戴望舒诗全集

    《戴望舒诗全集》收录了戴望舒的全部诗作+所有译诗,不仅包括了一位传奇诗人和他所有传奇的诗,还囊括了雨果、普希金、叶赛宁、波德莱尔、洛尔迦等大师珍贵译作,是一部完整展现戴望舒创作轨迹、艺术风格、翻译成就的诗歌全集。它集中反映了戴望舒在诗歌创作和翻译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历程,有利于你对戴望舒及其作品进行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理解。另外,书中的语言朗朗上口,风格哀婉、清新隽永、意味深长,让你在阅读之中如沐春风,也会让你在淡淡的哀伤中品位人生的意义。
热门推荐
  • 调皮校草PK文静校花

    调皮校草PK文静校花

    调皮、霸道的校草和文静、固执的校花遇到一块,他们会......王哲峰:“快到帅哥男友这来,”金美露:“哼哼!就不去,有种自己来抱,”王哲峰鬼笑了一下,说道,“哼!我……”
  • 绝宠医妃:王爷中了蛊

    绝宠医妃:王爷中了蛊

    冷静倔强的气质女军医,冷酷无情霸道的王爷,相遇相知,又相爱相杀。
  • 爱情与王冠

    爱情与王冠

    英王亨利八世的王后凯瑟琳.霍华德婚后有外遇,背叛了国王,被砍头,国王大受刺激,亨利八世勒令国会通过《剥夺权利法案》:禁止已婚妇人、离婚妇人成为国王配偶。1936年,爱德华八世为娶离婚妇人而放弃王位,玛格丽特公主1955年准备同离异过的汤逊德上校结婚,由于不愿放弃王位继承权,选择放弃爱情。现在查尔斯王子同卡米拉公爵夫人已经结婚,他不愿放弃王位,选择改革法律,请看查尔斯王子的《爱情与王冠》。本书一一为读者揭开英国法律谜底······
  • 无双神将录

    无双神将录

    “吾戎马一生,却落的个缢死而终,如今重见天日,必让这世载我勇武于史!哈哈哈!”“喂喂喂,别说这些有的没的,先把面前的敌人解决了再想那些成吗,吕奉先吕温侯?”
  • 通古鉴术

    通古鉴术

    鉴术在我国历史上来源已久,与瞳术,相术并称为中国民间三大奇术,瞳术讲究以眼为媒,观其之微,更多的却需要气运加持,如阴阳眼、三生瞳,多是天生所有,异别之处,远超常人。至于相术,离不开阴阳八卦,以人之穷力,衍化天机,因而相术精能者多半不得善终。而鉴术就要普通上许多,东西的好坏需要鉴术,古董的真假更需要鉴术,不过世间却流传着这样一种鉴术:术能通古,鉴物、鉴人,鉴山河,此为《通古鉴术》。
  • 末世系统之女配慢慢来

    末世系统之女配慢慢来

    嘤嘤嘤,芮璃只是看本小说,怎么就穿了呢,,要被他人欺辱么?前世的特工,这一世又怎么会屈服,既来之则安之,芮璃的末世天下,即将到来【封面是墨墨自己做的,不太好看】
  • 骨质疏松症营养康复食谱

    骨质疏松症营养康复食谱

    本书首先总体介绍国人的饮食营养知识,然后介绍骨质疏松疾病基础和营养康复知识,以数十道配餐,提供科学实用的营养康复指导。其中关键配餐均列出原材料、制作方法及食用方式,并精选出12道配餐附有实物彩色照片。
  • 传说——天之利刃

    传说——天之利刃

    手中十七剑,剑出血光现!极武界天才辈出,古修行方式重现,十七名修行上古剑道的传奇天才崛起,称霸一方。无人知晓的是,在这十七名天才背后,还有一位神秘存在。他为人低调,却锋芒毕露!他名气不显,却无人敢惹!他嫉恶如仇,却杀戮无数!应天,极武传说的塑造者,上古剑道的继承者!然而在他年少之时,却是一名罕见的先天绝脉……
  • 重生之美人妖娆笑

    重生之美人妖娆笑

    她默默付出助他登上皇位,他却以无后为大废了她,让她信任的妹妹坐上了那个与他比肩的后位,三尺白绫,香消玉陨。一朝重生,她戏尽辱她之人,让前世夫君拜在她面前俯首称臣,她淡然一笑,绝色风华。他是神秘的银面公子,与她合一曲凤求凰把冰冷的心交付给了她。她改变了太多结局,天理不容;他屠杀了太多生灵,九雷轰顶。她说:“我以我命换你,不要负我。”他却先她一步翻手为云,我既然给不了你这天下,那这天下又有何用?
  • 莫良有方

    莫良有方

    文案:别人家的故事,是哥哥和弟弟争女主。而我们家的故事呢,是……尤幼原本是抱着报复的心理来勾引沈苜的,可不料,沈苜却早已倾心自己的同胞兄弟——沈司量。不好不好,既然真的不能嫁给沈苜的话,那要不咱就把弟弟抢过来?谁知道,还没等尤幼出手呢,沈司量就用一身逆天的撩妹小技巧让尤幼节节败退、束手就擒。(本文小苏,情话从心,但主角均不怂,大家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