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独处时盯着远方的天空,暗自苦恼大学生活的空虚,凌乱的思绪像天边的闲云一样逝去,感慨那短暂而弥足珍贵的时间,哀叹自己的碌碌无为,同时却抱怨没有适当的动力和激励来点燃自己的斗志。但是在认识周围学长以后,忽然发现一切都变了,寥寥数语就好像为自己的前方点燃了一盏明灯,说不上大彻大悟,却有一种柳暗花明、如沐春风的感觉。
他,坦诚,言语之间毫不保留,将他所知所感侃侃而谈,理性的火花跃然于言辞之中。谈话中,不难发现其思维的缜密和逻辑的严谨,而眼神中的自信更让我感觉到了什么是强者。不必让我再说什么,来看一下周围学长在大学四年之中取得的部分成绩:
2007年11月4日至2007年11月7日,赴日本大阪商业大学交流,代表我校创业先锋班发表关于中关村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报告并进行研讨。
2007年5月,他担任队长领导的小队获得中央财经大学2007年哈佛《商业评论》案例大赛团队优秀奖(我校获得此奖的唯一本科生代表队)。
2007年4月,获得第六届AIA国际会计师公会“AIA Quest for the Champion Communicator2007”全国总决赛优异表现银奖。赴港与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的28所著名高校选派的代表进行中英文演讲比赛。
2007年3月,荣获“北京市海淀区优秀志愿者”称号。
2006年12月,他担任队长领导的小队获得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央财经大学选拔赛第一名,北京市二等奖。
2006年6月,撰写《基于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运用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财务预警》获得2006~2007学年中央财经大学“海问杯论文大赛”二等奖。
有句话这样说,实力决定一切。一个人有没有内涵,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而是在与他人交流沟通之时由他人感觉出来的,是一种内质的东西。而这种内质的东西,则是教育、学识、人生观、价值观等文化底蕴的积淀。只有具备比较深厚的理论修养,能够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获得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并以此形成指导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观念,使之系统化,才能形成与众不同的个人内涵。在与周围学长谈话时,我发现他并不是单纯地强于学术,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才是他今天能够成功的关键。在大学期间,他不但学好了基础课和专业课,广泛涉猎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多学科、宽领域的知识,关注时事动态,而且参加过很多实践活动。曾在假期里多次参加实习,如2007年8~10月,在埃森哲(中国)战略决策部实习,负责天然气发电、化工的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2006年7~9月,在西部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做销售经理助理实习,进行实地调研以了解客户的运行情况及需求;2007年11月4~7日,赴日本大阪商业大学交流,代表中央财经大学创业先锋班发表关于中关村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报告并进行研讨;2007年9~10月,参加“玛氏周末商学院”培训。这些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不但加深了他对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他的学识水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他的包括沟通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为他以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交流,我发现周围学长不仅对自己的事情安排得科学有序,而且十分关心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们的成长。他说,希望能够结合自己的经验为学弟学妹们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更有意义地度过这几年时光,不仅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前途,而且为我们中财增光添彩。我得到了周围学长在毕业前写给他所在学院06级同学的一份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心得和感受,虽然不长,但字字真情,句句中肯,深刻而不失实用,对学弟学妹的关心之情溢于行列之间。他寄语如下:
第一个寄语,我想向06级的师弟师妹们说的是,切勿在迷茫时迷失自己。大学期间每个人都会面临很多路口,每个路口可能看起来会通向不一样的方向,当你困惑于如何选择时,哪怕没有迈出实在的一步,也要做好时刻迈出、迈好那一步的准备,增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储备,磨砺自己的心性,相信当你解开困惑时,你也不会失去把握抉择的能力。
第二个寄语,广泛参加各类型活动。中财的校园虽小,但是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活动,比如论文大赛、演讲大赛、案例大赛,等等。每个比赛侧重于不一样的能力考察与培养,但是都离不开思辨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的锻炼,而这恰恰是未来择业面试时首要展现的能力。此外,中财校园外,在众多的北京高校学生之间也有形式多样的活动与比赛。走出去!开拓一下自己的眼界,领略其他校园精英的风采,对自己认识上的冲击会转换为极大的自我鼓励与动力。
第三个寄语,掌握扎实的经济学与专业知识,同时多读书、读报。倘若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将会发现我们所学的和实践结合得是如此紧密,这无疑会增加自己对学识的兴趣,提高自己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将来在择业或者考研的笔试乃至面试时都有的放矢。推荐的杂志:《财经》,推荐的报纸:《经济观察报》。
第四个寄语,努力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我校校园内对英语的要求局限于通过四六级,但倘若各位师弟师妹们以出国读书或者进入外企为目标的话,则应当更加积极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包括发音的纯正以及交流的娴熟。我在与其他学校学生,特别是与清华、北大、外经贸的同学进行交流时,能够明显发现他们赋予英语超越于成绩而着眼于未来的重要地位,心中对于英语的认识非常现实,因此这三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比中财学生的水平是高出一截的。将来我们终究会在就业时与他们发生直接的竞争,希望师弟师妹们从现在起做好准备。
第五个寄语,保持自信!自信是一种可以散发的气质,会感染到与你接触的人。他们会因你的自信而一定程度上相信你的实力,会给予你更多把握机会的空间。自信是对你自己最好的内在鼓励,让你具备乐观的心态以及百折不挠的勇气,会让你的生活阳光四射。而自信不是一种言语上所能瞬间获得的财富,是一种积累,自信的保持是基于体验、磨砺与收获的。
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在大学期间尽量丰富你们的生活,你所体会到的各种喜悦与痛苦,都会转化为你的体验与收获,希望当你们毕业时能够自信、平和、坚实地实现你们的目标,收获胜利的果实。
这些文字不仅是周围学长给予我们的建议和期望,也是他对自己四年大学生活的回顾与总结。每一寄语都能够在他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他正是用实际行动来实践着他的价值和理想。他对我说,现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因此,绝不能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不可被就业障目。大学生活不是一个简单的提高自己文化水平的过程,求职找工作也并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一个通过提升自己学识和认识来发掘、培养、发展和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大学期间要学会科学地为自我定位,通过承受压力面对挑战的历练,实现深刻的自我了解。只有真正全面地认识了自己,才能为自己制定明确合理的目标,并通过各个阶段的努力,有的放矢,厚积薄发,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大学,要学会的不只是单纯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理性的人生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提到每个大学生都关心的毕业去向问题时,学长并不十分赞同就业和考研两者同时考虑和准备的做法。在这个问题上,他更倾向于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目标并专心为之努力。拿周围学长来说,他在大二时尽管对于考研、出国或者就业有着困惑,但在认真思索并分析了个人能力与志向后,他确定了本科毕业即就业的计划,并为之努力准备。他建议我们确立目标要建立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我们的眼光要放开、放远,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现在所看到的小小的圈子中——广阔的视野有助于拓展事业和成就人生。
不知不觉,时间过得飞快。采访结束后,我仍觉得脑袋沉甸甸的。这次采访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学长的话让我想起了从前读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在这本书里,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样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数年之后,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为了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就让我们从大学做起,从现在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