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须有忍,方有益
勇气就是我们生命动力中最大的源泉,不然,生命便变成无动力、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东西了。
一个人能存心于道义,秉公理行事,一生光明磊落,皎如日月,抬头不愧于天,俯首不怍于地,又有什么畏惧的呢?既无所恐惧,“生死无变于己”,又怎么能害怕自己的大勇不生,名节不能立呢?
只要我们心中有日月,就能不怕危险,就能克服困难与危险,也就没有危险了。有危险就有荣誉。所冒的险越大,荣誉就越大;所冒的危险越多,荣誉也就越隆盛。要冒大危险,就得有大勇气。
历史上有许多伟大人物之所以成为伟人,就是大量困难的克服者,大量危险的超越者,他们用大无畏精神克制取胜于种种阻碍中,并得到了力量。恐惧、悲观、消极与畏难苟安的心理,是人类最大的敌人,它不但能腐蚀一个人的前途,而且能腐蚀一个人的生命,我们必须用大智大勇的大无畏精神,来克制这种心理。才能让生命内部的潜在神奇力量,无限地发挥出来。
大胆、无畏,永远是成就大事业的人的显著特征。生来胆小,不敢冒险,并畏避困苦的人,一生只能做些小事了。有大无畏的精神去冒险克服困难,就是伟大人性中的第一要素。
战胜了恐惧,你便使自己的心灵更新,勇气倍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危险,只要你能以大无畏的精神,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死而后已!就能使崇高伟大的理想得到实现。
有大勇的人是由大无畏精神所产生,除了由羞耻心养成的,由智慧心养成的,由不畏惧养成的以外,最后还必须以坚忍来培养它。
越王勾践能忍受吴国的羞辱,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张良能忍受纳履之窘,高祖能忍受百败之气,都是能忍。所以大勇的人往往能“对突然到来的事毫不惊慌,无缘无故加上的罪名不发怒,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麋鹿与自己同左右而眼睛不看一下”。至于“拔剑而起,挺身而斗,冯河暴虎,死不遗憾的人”则是匹夫小人之勇。三尺孩童都能做到的,无须待修养所致,这是自然之勇。
《论语》中说:“小小的事情都不能忍受,就会打乱整个计划。”
天玄子说:“勇敢的人以能忍气为真人。”必须能忍人之所不能忍,然后才有勇人之所不能勇。有小忍则有小勇,有大忍则有大勇。
黄庭坚说:“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气越是能忍,越见刚劲,勇以越养越是浩大。因此说:忍有藏蓄之意,养有孕育之义。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用道施加于人,人也以道来回报;以德施加于人,人也以德来回报;以怨施加于人,人也以怨来回报;以恶施加于人,人也以恶来回报。
根据因果对动的原理,便能知道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原来的根由。自然能应对于彼,动之于此,自然能形成于事,成就于功,这是千古不变的规律。
古人说:“天道没有亲疏,常常赐予善人。”佛教中的因果轮回报应,这种说法,就是从这个根本原理上产生的。有于此的必有于彼,想有是于彼的必先有是于此。要想人们帮助我,我必须先帮助人;要想人人都为我,我必须先为人人;要想人们忠于我、信任我,我必须先忠于人、信任人。油烧则燃,水煮则沸,钟击则鸣,鼓敲则响。大击大鸣,大敲大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一切皆有报应因缘,多修善行,必得善果,不报于此,必报于彼。这是人生的自然道理,必然的趋势,绝无二途的规律。
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做君主的能把臣下看作手足,臣下就把君主看作心腹;君主把臣下看作犬马,臣下就把君主看作普通人一般;君主把臣下看作草芥,臣下就把君主看作敌寇。”
据《说苑》记载:齐桓公在北方征讨山戒国,要经过燕国,燕国君主出境迎接。桓公问管仲说:“诸侯相迎,固然出境吗?”管仲说:“不是天子不出境?”桓公说:“这样就是燕国君害怕而失礼了。我不能因借道而使燕国君失礼。”于是避开燕国君所到的地方,并把燕国君到齐国的地方送给他。诸侯听说了这件事,都来朝见齐桓公。
从前周国开始兴起时,太王的国都在豳,以后是稷公继承大业,他积德行善,全国人民都爱戴他。以德感化戎狄,使他放弃了攻击的念头,并送给戎狄首领皮革犬马,还不罢休,又以财物珠宝送他,还不罢休,而戎狄想要的是地盘与人民。全国人民非常愤怒,要与他交战。太王稷说:“做国君的是为了人民,不是要人民来为国君,做国君的是要有利于人民,不是去残害人民。现在戎狄发动战争就是为了土地与人民,土地与人民在我与在他有什么区别?人民虽然想我与他作战,而这就是杀人们的父子而作国君的人,我不忍心这样做。”于是带领属下离开了豳地,渡过漆沮河,越过梁山而迁到岐山脚下。全国人民扶老携幼离开豳地紧随他身后,归顺于他,其它小国家听说后,大多数归顺了他,这样他的国家就大了。
又据历史记载:孟尝君在齐国为宰相,他的手下魏子,替他搜集人才,三次回来没有获得一人,于是孟尝君问他原因。
魏子回答说:“有贤能的人,我私下请教于他,所以不能获得一人。”孟尝君发怒而辞退了他。几年后,有人在齐浩王面前毁谤孟尝君:“听说孟尝君想作乱,常想劫持您。”齐浩王也就有怀疑孟尝君的意思。于是,齐涓王出奔了。魏子与贤能的人听说后,就上书给齐浩王,说孟尝君没有作乱的想法,请求以自身担保。于是,在宫门前自杀,以证明孟尝君的清白。齐浩王大惊,便追踪询查,果然孟尝君没有反叛的念头,于是又召回了孟尝君。
天地之所以能长久维持,均衡而存在,并不归于毁灭的事物及人,这是因为天体中,各个行星之间彼此互为两种巨大力量的对立与相对运动,相互作用,相互吸引,而作用力都止于一个中间点,这个中点,与彼此之间力的大小成正比所构成。一与一为二力的对立与对动,一与万仍是彼此各为二力的对立与对抗运动,这就是宇宙中对动原理的成立。
所以说,吃亏是福,居难是德,损己能受益,屈己能得以伸,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宇宙中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是做为两种力量的对立而存在的,受着两种力量的对动所支配。
3.得了便宜就卖乘
陈抟老祖曾说:“得到便宜事,不可再做;得到便宜处,不可再行。”把便宜让给他人,把吃亏留给自己,才是上乘的处世法则。
一个人越自私,就越是不能为己,越是伟大的人,就越不为他自己。所以老子说:“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他人,他自己也就更充足了;尽力给予他人,他自己反而更丰富。”又说:“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一个人越是不为名声,反而能成就他的名声;越是不为利益,反而能成就他的利益。弃去小名就能得到大名,弃去小利就能得到大利,这是实践中的真理。
王弼注解《老子》说:“天地虽然广大,以无为心。圣人虽大,以虚为主。所以,除去了自私,便无自身,则四海没有不朝上看的,远近没有不到的。所以老子就有‘后大众身后而能身先,置身于外而能身存,不以无私,所以能成其私’的教导。”
虚达到极点就是无,普通的人只知道以有为用,道家则主张以无为用。
以有为用,是小用,是有限的作用。以无为用,是大用,是无限的作用。所以,大道无形无象,无声无息,却实际上有无穷的妙用。无达到至极,就可以生化无穷,这就能体现道的作用。人达到了虚己无己的境界,自然能利人利物利世而趋于大同了。
人能虚己、无我,就能与人无争,与世无争,与时无争,与物无争,随缘分而安,随处境而乐。一贵贱,等祸福,平苦乐,同得失,齐生死。通达天地的至理,通达天地的至情,所以人不可有过高的企望。
与人无争,就能亲近于人;与物无争,就能育抚万物;与名无争,名就自动到来;不争于利,利就聚集而来。祸患的到来,全是争的结果。而无争,也就无灾祸。所以老子说:“只有无争,才能无忧。”利人就会得人,利物就会得物,利天下就能得天下。从来没有听说过,独恃私利的人,能得大利的。所以善利万民的人,如同水滋润万物而与万物无争,不求所得。所以不争的争,才是上争的策略。庸人不知,所以乐与相安;明白人知道,却也不怎么样。所以老子说:“只有不争,所以天下无有能与他相争的了。”这就是虚己无我的作用。
虚己无我的哲学观念,完全是相反相成的道理。《易经》重“逆用”,老子重“反用”,都是以这个为基础。佛家重“布施”,作为“功德”,也是以这个哲学道理为基础。
阴来阳去,明去暗来。失于此,必然得于彼。损于此,必然收于彼。所以说利人就是利己,爱人就是爱己,敬人就是敬己。反之,损人就是损己,害人就是害己,慢人就是慢己。因此,他人亏我,我可因失因亏而得福;我亏他人,就会因得因利而遭殃。所以老子说的“事物因亏损而得益,得益的而又损亏”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道家的一种最高明的处世哲学。也可以说是“人们所想的我舍弃,人们所舍弃的我则取”的处世观念。
4.聪明不用告诉他人
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如果你想证明什么,别让任何人知道,努力地去做好了。
当罗斯福入主白宫的时候,他坦然承认如果他的判断有75%是对的,他便觉得十分满意了。像这样一位杰出的伟人都承认自己的判断最高只有75%的正确率,可以想见,比起他来,你我又有多少正确率呢?
如果你真能做到有55%的判断是对的,你就完全可以到华尔街去日进斗金。如果你不能确定自己有55%的判断是对的,又靠什么去指责别人常犯错呢?
你永远不会因为认错而导致麻烦。而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平息争论,诱使对方也能同你一样地宽容,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鲁吉斯在他的书中写道:“了解别人的想法,你会有很大的收获。”也许你会觉得奇怪,真有必要去了解别人的想法吗?我想是的。我们对许多“意见”的第一个反应常常是“估量”或“评断”,而不是去“了解”。每当有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态度或是信念时,我们通常即刻作出的反应是:是对是错?是好是坏?是智是蠢?有理无理?我们很少要自己去了解他们话语中的真正含义。
南北战争期间,有个叫何瑞思·葛里莱的编辑,坚决反对林肯的政策,并且深信能够通过他犀利、残酷的文笔,来改变林肯总统的作法,于是就不辞辛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撰文攻击林肯总统,就在林肯被刺杀身亡的当天,都未曾停止过对他的攻击。
但他这么做,是否真的改变了林肯总统呢?当然没有!批评、指责、谩骂,是永远无法改变任何人的!
住在纽约自由街的马哈尼先生,以推销一种与石油工业有关的特种装备为生。有一次他接到了长岛一位重要客户的订单,设计好的蓝图已获得客户的认可,正式开始进行生产,不料事情却突生变故。该客户的朋友竟然斥责他犯下严重错误,他认为马哈尼的设计有误,并对其蓝图批评得一无是处。最后这位客户终于恼羞成怒,转而以电话痛斥马哈尼,并声称拒绝购买正在生产之中的那批特种装备。
“我仔细地将设计重新检查一次,发现我的设计并无错误,”马哈尼先生回忆此事道,“我知道那位客户和他的朋友,对此并不十分了解,但我知道我绝对不能当他们的面说出这话。我亲自去长岛跑了一趟。那位客户一见我进门,立即暴跳如雷地咆哮起来,讲话时还激动地挥舞着拳头,骂了许久,才愤愤地问道:好吧!现在你打算怎么办?”
“我冷静地告诉他,一切尊重他的意见。‘你是付钱买这种装备的人,’我告诉他说,你当然有权要求装备完全合乎你的要求,这件事,总是会有人负全部责任的。如果你确定我的设计有错,虽然目前已投下了两千美金,但我们仍将停止生产,只要能取悦顾客,我们绝不会吝惜这区区两千美元损失;但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设计,事实上完全合乎你的要求,那么希望您也能扛起您的责任。至于如果设计无误,仍将继续生产,那么在生产过程中的一切问题,我们也自当负全部责任。”
“说到这里,他的情绪果然平静了许多,并告诉我说:那好!那你继续干下去好了!如果错误在你们,到时谁也帮不了你!”
“当这个人挥舞着拳头,在我面前嚣张地骂我无知低能时,我的确是费了好大劲,才压下那股与之据理力争的冲动,但这么做的收获是不容否认的。如果我当场揭发他的错误,甚至诉诸法律,与他对簿公堂,不但劳民伤财,还将因此损失一名大主顾。所以,我一直都很相信,顶撞他人,当场道出别人的错误,绝对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很少人具有逻辑性的思考。我们多数人都犯过武断、偏执的毛病。多数人都具有固执、嫉妒、猜疑、恐惧和傲慢的人性弱点。
当我们犯错的时候,也许会在心里承认。自然,假如别人的态度温和一些,或做一些技术性处理,我们也会向他们认错,甚至表现出自己久违的坦白。但是,假如对方有意让你难堪,情况就会截然不同。
如果你指出别人的错误过于直率,再好的意见也不会被人接受,甚至会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你剥夺了别人的自尊,也会让自己成为一场讨论中最不受欢迎的人。
别与顾客、配偶或敌人发生冲突。别指责他们的错误,别惹他们动怒,如果非得与人发生对立,也得运用一点技巧。同样道理,也没有人喜欢你强迫他去做一件事。我们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购买东西,或照自己的意念行事,我们喜欢别人征询我们的愿望、需求和意见,而不愿受人强迫、支配。
我们知道,江海之所以能为百川之王,是因为懂得身处低下。所以,要想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千万不要高高在上指手划脚,别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5.要会为自己鼓掌
要会给自己鼓掌,通过赞美自己的一次次微小的成功,来不断增强你奋力向前的信心,从而获得成功。
每个人都希望,也都需要得到别人的鼓励。日本有句格言:“如果给猪戴高帽,猪也会爬树。”这句话听起来似乎不雅,但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当一个人的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赞扬和鼓励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欲望和力量。
但是,光靠别人的赞扬还不够——因为生活不光是赞扬,你碰到更多的可能是责难、讥讽、嘲笑。在这时候,你一定要学会从自我激励中激发自信心,学会自己给自己鼓掌。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不会赞美自己的成功,人就激发不起向上的愿望。”是的,别小看这种“自我赞美”,它往往能给你带来欢乐和信心;信心增强了,又会鼓励你获得更大的成功,自信心也就会再度增强。试想,要是一个人不会“给自己鼓掌”,一听到“你要是……我就……”之类的讥笑,就垂头丧气,就看不到灿烂的前景,哪里还会有今天的成功呢?
朱健参加工作后,他爱上了“小发明”,一下班,常常一头钻进自己的房间,看哪,写呀,试验呀,常常连饭也忘了吃。为此,全家人都对他有看法。妈妈整天絮絮叨叨地没完没了骂他“是个油瓶倒了都不扶的懒鬼”,“将来连个媳妇都找不上”;他大哥就更过分了,一看到他写写画画,摆弄这摆弄那就来气,甚至拍着胸脯发誓:“这辈子,你要能搞出一个发明来,我的头朝下走路……”
值得赞叹的是,朱健在这种难堪的境遇中,始终不泄气,不自卑,而且经常自我鼓励。厂报上每登出有关他的“革新成果”,哪怕只有一个“豆腐块”、“火柴盒”那么大,他都要高兴地细细品味,然后把这些介绍精心地剪贴起来,一有空闲就翻出来自我欣赏一番。
在自己给自己的掌声中,朱健实验搞成功的“小发明”慢慢多起来,“级别”也慢慢高起来了。几年后,他的“小发明”竟然在世界上获得了大奖。
给自己鼓掌的做法,促使了朱健的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缺乏信心,总是期望得到别人的掌声。一个成功人士说:“别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否则,反而会成为你的包袱,我从不害怕自己得不到别人的喝彩,因为我会记得随时为自己鼓掌。”
一位普通的清洁女工,竟然一跃而为日本政府的主要官员——邮政大臣!说起来难以置信,可事实确实如此。
邮政大臣野田圣子的第一份工作是洗厕所,当时正值青春妙龄。可她并没有忽视这份看起来“低贱”,做起来“肮脏”的简单工作。她也有过痛苦、有过失落、有过退却的念头,但经过一番激烈的自我较量,她最终找回了自信:就算一生洗厕所,自己也会是一名洗厕所最出色的人!她不断地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励,并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工作要求:让马桶“光洁如新”。其检验方法是:让马桶中的水达到可以喝的程度。她多次喝过厕水,为了证实自己的工作质量,为了强化自己的事业心,也是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心。正是这种自我激励,自己为自己喝彩伴随着她,使她成为了幸运的成功者。
如果说为他人喝彩是一种鼓励、一次奖赏的话,那么为自己喝彩则是一种自信、一次运筹。工作和生活中,谁都会遇到艰难坷坎、曲折磨难、痛苦彷徨、失意迷茫,甚至于失败,但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打倒自己,自己摧毁自己!必须坚信,命运的钥匙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如何灵活地使用这把钥匙开启那扇成功的大门,除了执著的追求外,信念至关重要。当我们摔了跟头时,应该立即爬起来,掸掸身上的尘土,为自己鼓劲,为自己喊一声:“加油!”当我们获得一次微小的成功之后,应该敢于骄傲地对自己说:“我真棒!”每当困难来临时,会自己给自己打气,用信念滋养勇气;当失败来临时,会自己给自己鼓劲,总结经验寻找新的挑战;而当机会来临时,学会为自己壮胆,用知识和智慧,写下新的业绩。
能为自己喝彩的人一定是强者,因为他敢于接受任何挑战,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喝彩给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无悔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6.勿将心事随便示人
“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看似将社会、人生涂抹得一团漆黑,但人性却又都是如此——喜将他人隐私告人,所以不可不随随便便地把自己的事都告于他人知晓。
一般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肚子里搁不住心事,有一点喜怒哀乐之事,就总想找人谈谈;更有甚者,不分时间、场合、对象,见什么人都把心事说出来。
心理学家说,人若有心事,应该说出来,才不会在心内郁积,闷出病来。这个说法基本上是没错的,但作为做人的一要心得却是这样,要说可以,但不能“随便”说。
之所以处理心事要这么慎重,是因为心事的倾吐会泄露一个人的脆弱面,这脆弱面会让人改变对你的印象,虽然有的人欣赏你“人性”的一面,但有的人却会因此而下意识地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脆弱面被别人掌握住,会形成他日争斗时你的致命伤,这一点不一定会发生,但你必须预防。
其次,有些心事带有危险性与机密性,例如你在工作上承担的压力与牢骚,你对某人的不满与批评,当你快乐地倾吐这些心事时,有可能他日被人拿来当成修理你的武器,你是怎么死的,连自己都不知道。
那么,对好朋友应该可以说说心事吧!答案还是:不可随便说出来,你要说的心事还是要有所筛选,因为你目前的“好”朋友未必也是你未来的“好”朋友,这一点你必须了解。
家人呢?能不能说?
不可随便说出来,假如你的配偶对你的心事的感受与反应并不是你能预期的,譬如说,她(他)因此对你产生误解,甚至把你的心事也说给别人听……
然而,闭紧心扉,心事“滴水不漏”也不是好事,因为这样你就成为一个城府深、心机沉、不可捉摸与亲近的人了。如果你本就是这样的人,那无太大关系,如果不是,给了别人这种印象是划不来的。
所以,偶尔也要说说无关紧要的“心事”给你周围的人听,以降低他们对你的揣测与戒心。
7.勿拿鸡蛋碰石头
在人性丛林里,是不常说“理”这个字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哪有什么理可说?“吃亏是福”有时就是不得已时的玄妙做人心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吗?
中国人历来提倡“以忍为上”,“吃亏是福”,这是一种玄妙的处世哲学。常言道:牛不低头饮不着水。要修得秘密之身,须悟一悟牛低头才能饮水的道理。
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假设:你和别人开车相撞,对方的车只是“小伤”,甚至可以说根本不算伤,你不想吃亏,准备和对方理论一番,可对方车上下来四个彪形大汉,个个横眉怒目,围住你索赔,眼看四周荒僻,也无公用电话,更不可能有人对你伸出援手。请问,你要不要吃“赔钱了事”这个亏呢?
你当然可以不吃这个亏,条件是你能“说”退他们,或是能“打”退他们,而且自己不受伤!
如果你不能说又不能打,那么看来也只有“赔钱了事”了。你说他们蛮横无理也罢,欺人太甚也罢,但你应该明白,在人性丛林里,是不太说“理”这个字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哪有什么理可说呢?因此,眼前亏不吃,换来的可能是一顿拳打脚踹或是车子被砸坏。报警?人都快被打死了,还报警?报警也不一定有用啊!
可见,“低头”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实现更高的目标,如果因为不低头而蒙受巨大的损失,甚至把命都丢了,哪还谈得上未来和理想?
可是有不少人,会为所谓的“面子”和“尊严”,甚至为了所谓的“正义”与“公理”,而与对方搏斗,有些人因此而一败涂地,元气大伤。
汉朝开国名将韩信是“低头”的最佳典型,乡里恶少要他爬过他们的胯下,不爬就要揍他,韩信二话不说,爬了。如果不爬呢?恐怕一顿拳脚,韩信不死也只剩下半条命,哪来日后的统领雄兵,叱咤风云?他吃眼前亏,为的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所以,当你碰到对你不利的环境时,千万别逞血气之勇,也千万别认为“可杀不可辱”,宁可吃吃眼前亏。
与韩信同时代的张良也是一位善于“低头”的人。
张良原本是一个落魄贵族,后来作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运筹帷幄之中,辅佐高祖平定天下,因功高被封为留侯,与萧何、韩信一起共为汉初“三杰”。
张良年少时因谋刺秦始皇未遂,被迫流落到下邳。一日,他到沂水桥上散步,遇一穿着短袍的老翁,近前故意把鞋摔到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不禁拔拳想要打他。但碍于长者之故,不忍心下手,只好违心地下去取鞋。老人又命其给穿上。饱经沧桑、心怀大志的张良,对此带有侮辱性的举动,居然强忍不满,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老人又折返回来,赞叹说:“孺子可教也!”遂约其5天后凌晨在此再次相会。张良迷惑不解,但反应仍然相当迅捷,跪地应诺。
5天后,鸡鸣之时,张良便急匆匆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已先到,并斥责他:“为什么迟到,再过5天早点儿来。”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去桥上等候。他的真诚和隐忍博得了老人的赞赏,这才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10年后天下大乱,你用此书兴邦立国;13年后再来见我。我是济北毂城山下的黄石公。”说罢扬长而去。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看书,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诵读,刻苦钻研兵法,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了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坚韧的忍耐精神是一人个性意志坚定的表现,学会忍耐、婉转和退却,可以获得无穷的益处,“低头做人”被一切真正的成功人士奉为圣经。
从前在四川的一个乡场上,两位在黑道上行走,又因琐事结下了“梁子”的袍哥狭路相逢。老大料到会在镇上碰到老玄,事先便邀约了一帮地痞流氓将老玄拦在街当中,劈脸一耳光,将老玄的瓜皮帽扇去丈把远,老玄的脸上也顿时鼓起五条红道,老玄还没有回过神来,几个流氓又上前一顿拳打脚踢,老玄连连后退,赔着笑脸,打着拱手不停地对几位说着好话:“诸位不要开玩笑,兄弟若有不是到茶馆里摆摆龙门阵,没有过不了的桥,没有说不开的话嘛,大哥我们也有话好讲。”
大哥没等他说完,又是一顿人娘倒老子的臭骂。骂完掉头走了。老玄捡起瓜皮帽,拍打拍打灰尘,戴上,面对围观的乡邻微微一笑,自言自语地说:大哥爱喝两口酒,弄点儿出人意料的事。说着话一跛一跛地回去了。事隔不过半月,一个月黑风高之夜,老大家被一伙持枪的土匪抢劫一空,房屋焚为灰烬,老大及妻子儿子皆饮弹身亡,侄儿侄女也没幸免,80岁的老母亲烧成黑炭。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残酷的现实需要你对人俯首听命,这样的时候,你必须面对现实。要知道,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斗狠,只能算作是无谓的牺牲。这样的时候,就需要用另一种方法来迎接生活。
8.和小人保持距离
仇视小人固然足以显出你的正义,但并不是保身之道,反而凸显了你的正义的不切实际,因为你的“正义”公然暴露了这些小人的无耻、不义。
所以,和小人保持距离就好了,不必疾恶如仇地和他们划清界线,他们也是需要自尊和面子的。
“小人”随时随地都有,这种人常常是一个团体纷扰之所在,他们造谣生事、挑拨离间、兴风作浪,很令人讨厌,所以有些人不但敬而远之,甚至还抱着仇视的态度。
再坏的人也不愿意被人批评“很坏”,总要披一件伪善的外衣,这是人性,而你特意凸显的“正义”,却照出了不少的原形,这不是故意和他们过意不去吗?
君子不畏谣言不畏攻讦。因为他问心无愧。小人看你暴露了他的真面目,为了自保,为了掩饰,他是会对你展开反击的。也许你不怕他们的反击,也许他们也奈何不了你,但你要知道,小人之所以为小人,是因为他们始终在暗处,用的始终是不法的手段,而且不会轻易罢手。你别说你不怕他们对你的攻击,看看历史的血迹吧,有几个忠臣抵挡得过奸臣的陷害?
《呻吟语》的作者吕坤说:“处小人,在不远不近之间。”这和孔子的想法如出一辙。过分地接近小人,对自己而言是一种负担,冷落了他,又会招致嫉恨,不知其心怀何鬼胎。所以,保持适当的距离才是上策。
书中又说:“由于喜欢蛇,而贸然出手去抚摸它,往往会被它咬噬而中毒;倘若因为不喜欢老虎,而动手击打它,同样也会被老虎吞噬。”因此,必须远离老虎和蛇,即所谓的“敬鬼神而远之”。这里的老虎和蛇就是指小人。现实中每个人身边都会有小人,对这种人一定要提防,不要笨拙地出手,以免遭致不必要的伤害。
庄子说:“小人之交甘如饴。”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倘若像甘饴一般地粘住对方,时间久了,关系就必然疏远。与朋友相交,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否则容易造成两败俱伤,友谊无法永久持续。
世事如棋,变化无常。历史的兴亡成败学告诉我们:不要抛惹小人。
9.多请教少指点
人都有排他性,也有“虽然知道不对也要做下去”的自我毁灭意识,这是他个人的选择,与其指点他人工作招惹麻烦,不如去请教他人以求自己成长。
有一种人,喜欢在工作上指出别人的错误,并“贡献”自己的意见,喜欢在言语上指正别人的缺点,例如交友方式啦、衣服发型啦、教育子女的方法啦……
这种人有的纯粹是一片善心,对旁人的错误无法袖手旁观,有的则是自以为是,认为别人观念有问题,只有他的才是对的。
不管基于什么心态,也不管你的意见是对是错,是好是坏,一旦你主动提出来,你就犯了人性的忌讳——侵犯了人性里的“自我”!
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在努力建立一个坚固的自我,以掌握对自己心灵的自主权,并经外在的行为来检验自我强固的程度。你若不了解此点而去揭露他的错误,他会明显地感受到他的自我受到你的侵犯,有可能不但不接受你的好意,反而还采取不友善的态度。尤其是工作,你的热心,根本就是在否定他的智慧,甚至他还会认为你是在和他抢功劳,总之,他是不太领情的。
所以“好为人师”是成功做人的障碍。如果你非要“为人师”不可,则必须建立在几个基础上才行:
两人关系密切,你基于“义”而提出,他有可能会接受你的意见,但不接受的可能性相当的高,这是人性,没什么道理好说。
你在他心目中够分量。所谓“人微言轻”,如果他一向敬重你,那么他有可能接受你的意见,但表面听从,私下不理的可能性很高。如果分量不足,那就别自讨没趣。
你是他的长辈或上司,基于伦理及利害关系,你的意见他有可能会接受,但,也不尽然……
10.顾头亦要顾尾
张扬个性的时代,需要勇于自我表现的人,这是一种自信的表征,但不可只顾自己在前台疯狂表演,而忽视了后台的造谣起火弄不好后背被烧焦自己还一无所知。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怎样标榜自己,充其量都是个普通人,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过去的奋斗,这里面夹杂着别人的不少心血。因此,名人的尾巴夹得很紧,他们和别人的差距不在于他是一个名人,而在于他们知道人这一辈子不容易,得活自己的,更要尊重别人的。无论怎么样,都不能招人烦,动不动就跟人家吆五喝六的,谁有功夫搭理你呀。学会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魅力,内容千变万变,形式却是经久不变的时尚。
人生大致有两个状态难以把握,一个是失败甚至是惨败的时候,一个是成功得有一点儿张扬的时候,前一种好理解,其实,后一种尤为重要。因为这种“大意”很可能让你转胜为败。所以,任何人都需要夹紧尾巴,这似乎已经承认了某种恶劣的人性,但是,很难有其他的办法让全世界的人都有尊重别人自由的理念。你碰上苏东坡,弄那么一套“茶,上茶,上香茶”的过程,大概就有点傻冒了。
夹紧尾巴是一种道德选择,因为这不仅代表着你的清醒,还代表着你对以往朋友帮助的感谢。如果你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必然把尾巴翘得高高的,殊不知,一部人类史,正是人在道德目标的引导下不断前进上升的历史。抑制不良的欲望,就要保持一颗平常之心,赶走狂妄的情绪。正如《菜根谭》所说:“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因为“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着百福自集。”
趾高气扬的人要获得人生的增长点,就应该向一切尊重人类生命的道德力量鞠躬,包括面对年轻人,不要担心自己表现出愚蠢的样子,人应该全面地发展,就得质朴谨慎求实。按照常理来说,鞠躬的时候是不应该翘尾巴的,因为那样会露出不该暴露的部位,如同是公园里的猴子,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时刻都应该注意到自己尾巴的位置,要不然,想瞻前顾后也找不着方位。
我们经常听见别人说,“跟你说句实话”,好像他们向来说假话,而且,以这句话为背景的话也未必就发自肺腑,如果核计这话有多少真实度,麻烦可就大了,如果不亲自加以检验,一辈子也甭打算弄个明白。
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尾巴决不是旗帜。我们衡量一个人有多么成功,从来不看它的尾巴有多么高,要看的是他脚踏实地的能量。而且,以另一个角度考虑,他只要投入,就很难有翘尾巴的时间,翘尾巴是闲人的专利,因为他们“无事”,所以总想表露自我,从而生出些“非”来。而奋斗者恰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更上一层楼,坐在冷板凳上不知疲倦的他们没把屁股露出来,所以,他们一直受到别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