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在平日勤俭节约,在穷困时就容易渡过难关;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饱受饥寒。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
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临终前,他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字去做。 ”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这块匾锯成了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们却不懂得节俭,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做“神谕”供放在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也难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后来,兄弟俩经过仔细琢磨,才知道“勤”“俭”两个字是不能分家的,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他俩将“勤俭”二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从这则故事可见,勤俭节约是一种立身、立家、立业的美德。
今天绝大多数人都不缺吃,不缺穿,但有些人却忘了应该勤俭节约。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然而现实绝对不容乐观,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美国一些百万富翁的儿子,常在校园里拾垃圾。他们把草坪和人行道上的破纸、冷饮罐收集起来,学校便给他们一些报酬。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难为情,反而为自己能挣钱而感到自豪。有的家庭经济并不困难,但还是让八九岁的孩子去打工送报挣零花钱,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习惯。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中学毕业时,父亲送给他一枚硬币作为礼物,并嘱咐他:“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找一份工作,到社会上闯一闯。”“有钱难买幼时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后来取得了很大成功的戴维在回首往事时,认为那枚硬币是父亲送他最好的礼物,它使戴维懂得了生活上的艰辛,衣食的来之不易。
有一次,香港富豪李嘉诚从酒店出来,准备上车的时候,把一枚硬币掉在了地上。硬币咕噜噜地向阴沟滚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旁边一位印度籍的保安见状,立即过来帮他拾起,然后交到他的手上。李嘉诚把那枚硬币放进口袋后,又从钱夹里取出 100元港币,递给保安作为酬谢。
为了一元钱却花了 100元,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划算的。有人向李嘉诚问起这件事情,他的解释:“若我不去捡硬币,它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保安 100元,他便可以用之消费。我觉得钱可以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费。”
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勤俭节约才是一种美德。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勤俭节约,贫穷时要节约,富有时更要节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住财富,变得越来越富有。
勤俭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现代文明的需要。
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它是一种习惯的基础上。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挥霍无度会使一个人膨胀的物欲和有限的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不断尖锐,其结果要么使人因欲望不能得到满足而灰心丧气,意志消沉;要么诱使人变得利欲熏心,最后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而勤劳节俭是一个人勤勉,有志的追求。诸葛亮还曾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一个人能让自己从欲望中解放出来,把勤俭当做生活的准则去实行,就能实现比权力和富贵更高的价值,就能活出人生的真正品位来。
勤俭节约与享受生活并不冲突。节俭不是不爱生活,而是用更理性的态度去享受生活。其实只要我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就能过上既节俭又体面的日子。“浪费”本来就是指不必要的消耗,所以浪费再多的钱,也不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