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个成语叫“心想事成”,但是一个人光有梦想,而不去行动,最终也不可能成功。有个一贫如洗的年轻人每隔三两天就到教堂祈祷,而且他的祷告词几乎每次都相同。
第一次他到教堂时,跪在圣坛前,虔诚地低语:“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你的份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
几天后,他又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堂,同样跪着祈祷:“上帝啊,为何不让我中彩票?我愿意更谦卑地来服侍你,求你让我中一次彩票吧。”
又过了几天,他再次出现在教堂,同样重复着他的祈祷。如此周而复始,他不间断地祈祷着。
到了最后一次,他跪着说:“我的上帝,你为什么不垂听我的祈祷呢?让我中彩票吧。只要一次,让我解决所有困难,我愿终身奉献,专心侍奉你。”
就在这时,圣坛上空发出了一个庄严的声音:“我一直在垂听你的祷告。可是 ——最起码,你老兄也该先去买张彩票吧。”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为年轻人的愚蠢而发笑,却不会想到,类似的事情在我们身上也可能发生。想想你是不是常常渴望成功,却没有为成功做出过一丝一毫的努力?
一个来自以色列的年轻人在码头上结识了一位来自美国的小伙子。看着海上豪华的游艇缓缓而过,两个人都非常羡慕。以色列人对美国人说:“如果有一天我也能拥有这么一艘船,那该有多好。”美国人也点头表示同意。
吃午饭的时候,两人发现有一个快餐车旁围了好多人,生意似乎不错。以色列人就对美国人说:“我们不如也来做快餐的生意吧。”美国人说:“嗯,这主意似乎是不错。可是你看旁边的咖啡厅生意也很好,不如再看看吧。”两个人没有统一意见,于是就此各奔东西了。
握手言别后,以色列人马上选择一个不错的地点,把所有的钱用于做快餐。他不断努力,经过 8年的用心经营,已经拥有了很多家快餐连锁店,他为自己买了一艘游艇,实现了当初的梦想。
这一天,他驾着游艇出去游玩,发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从远处走了过来,那人就是当年与他一起来闯天下的美国人马克。他兴奋地问马克:“这 8年你都在做些什么?”马克回答说:“8年间,我每时每刻都在想:我到底该做什么呢?”
每个人都应该懂得,要成功,光有梦想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切实的行动。只有下定决心,历经学习、奋斗、成长这些过程,才有资格摘下成功的甜美果实。
大多数人,在开始时都拥有远大的梦想,但就是缺乏决心与实际行动。随着种种消极与不可能思想的衍生,他们就此不敢再存任何梦想,并且过起了随遇而安、乐于知命的平庸生活。这也是为何成功者总是占少数的原因。
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一名厨师在空余时间代同事们写情书,写了一段时间以后,他觉得自己突然爱上了写作。他给自己定立了一个目标: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写一本长篇小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立刻行动起来。每天晚上,大家都去娱乐了,他却躲在屋子里不停地写啊写。这样整整写了 8年,他终于第一次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可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豆腐块而已,稿酬也只不过是 100美元。他没有灰心,相反他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潜能。
从美国海岸警卫队退休以后,他仍然写个不停。但稿费没有多少,欠款却越来越多了。尽管如此,他仍然锲而不舍地写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写出了预想的那本书。为了这本书,他花费了整整 12年的时间,忍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困苦。因为不停地写,他的手指已经变形,他的视力也下降了许多。
最终,他成功了。他的小说出版后立刻引起了巨大轰动,这位作家的名字叫哈里,他的成名作就是我们今天经常读到的《根》。哈里说:“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努力工作,并且立刻行动,对自己的理想深信不疑。”
当你养成把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的习惯时,你就掌握了向成功迈进的秘诀。你工作的能力加上你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的报酬和职位。只有那些想好了就立即行动的人,他们的工作效率才会惊人的高。往往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担任公司最重要的职务。因此,要想获得成功的果实,光有想法是不够的。想好了就得去做,只有将想法付诸行动,并全力以赴地去做,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锦标。
理想和行动是说和做的关系。哲人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行动是由此岸通向彼岸的桥梁。”想得好,说得好,不去行动就等于空想空说;同样,做得再起劲儿,如果弄不清方向,那也很可能会劳而无功。只有正确分析自我,给自己确定目标,再通过实实在在的奋斗,才能实现理想与行动的统一,才能梦想成真,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