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首先确定自己想干什么,然后才能达到自己确定的目标。有这么三组人,他们分别沿着十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步行。
第一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他们只被告知跟着向导走就是。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第二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段,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时,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第三组人不仅知道村庄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公里都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人生不能没有目标,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没头的苍蝇。每个人都要给自己树立目标,然后竭尽全力向着目标前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一个人的目标越大,取得的成绩往往就越大。给自己树立一个大目标后,还要树立一些小目标,当小目标一个个实现后,大目标就会实现。
我们在平时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放弃。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稍微具有一点智慧,一生中也会少许多懊悔和惋惜。所以,每个人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在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故弄玄虚。马拉松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牵强。
十年后,这个谜团终于被解开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这么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四十几公里处的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的确,要达到目标就像上楼一样,从一楼蹦到十楼是绝对不可能的。相反蹦得越高就摔得越狠,必须是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去。就像运动员山田本一这样将大目标分解为多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向前迈进,每前进一步,实现一个小目标,他便会体验到“成功的滋味”。而这种滋味又强化了他的自信心,并推动他去实现下一个目标,最终他赢得了成功。
其实成功是持续不断地完成小目标而得来的。假设你每一天都可以检讨自己的目标是否达成,那你一年就有 300多次改正错误的机会。假设你每天早晚各检讨目标一次,你一年就有 700多次改错的机会,成功的几率多 7倍以上。
大成功是由小目标累积而成的,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在达成无数的小目标之后,才实现他们伟大的梦想的。不放弃,就一定有成功的机会,如果放弃,就已经失败了。不怕艰苦,不懈努力,迎接自己的就会是成功。
每个人对于成功都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成功却总是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逐渐地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该做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可以了。成功的喜悦自然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