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方向
⊙有一种东西,比能力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小孩跟他爸爸去邻居家玩,邻居很喜欢这个小孩,就拿出糖罐说:“来,抓一把。”小孩两眼看着糖罐,手却一动不动,邻居催促了几次,小孩就是不伸手。最后,邻居只好自己动手,抓了一大把糖果塞到小孩的衣袋里。在回家的路上,小孩的爸爸问他:“平时你最爱吃糖果了,今天为什么自己不伸手拿?”
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怎样回答?是因为害羞吗?不是。故事中的小孩是这样告诉爸爸的:“我的手小,抓一把抓得太少。叔叔的手大得多,还是让他抓好一些。”这个小孩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了解自己,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好处。在这一点上,恐怕有不少已经不再是小孩子的人都要学习。
《太平广记》中记载了这样两则故事。
一位监察御史文笔不行却爱好写文章,人家奉承他两句,他就拿出一部分工资请客。他老婆劝他说:“你对文笔并不擅长,一定是那些同事在拿你寻开心。 ”这位老兄想想是这么回事,就再也不肯出钱了。
还有一位就不是这样了,做诗做得不行,别人刻意称赞来嘲弄他,他还当真了,杀牛置酒来招待人家。他老婆知道他那两下子,哭着劝他。没想到这位老爷以为是老婆在嫉妒他,竟然感叹道:“才华不为妻子所容。”
前者虽不自知,经人一点拨,便幡然悔悟;而后者乃病入膏肓,竟连老婆也信不过,以为自己实在了得,所以愈加可笑可悲。
人都喜爱听好话、奉承话。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听到好话、奉承话会信以为真,飘飘然,觉得自己很伟大。他们没有考虑在这些话的背后,说这话的人的目的是什么。所以一个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变得睿智,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事,才能无所拘束地展开自己的思想,更好地走向成功。
现实中没有人是全才全能的。清醒、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好保障。以付出同样的努力而论:扬长避短的人,事半而功倍;扬短避长的人,事倍而功半。生活中没有人愿意做无效劳动,付出无谓的牺牲,但实际上经常走弯路的人并不少。除了可能对形势判断有误以外,更多的因素也许是:不了解自己。所以,客观地、透彻地、准确地认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呢?
★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
靠自己的内省和反思,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进行回顾和分析,勇敢地去实践。多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交活动,在具体生活中认识自己,检验自己。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借助于一定的参照系而实现的。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交活动,有助于一个人找到正确的参照系来认识自己。
★通过认识别人而实现
你可以看看自己与什么样的人做成了朋友,你的朋友是什么人,还可以试着与各种类型的人去做朋友,看看你与哪种类型的人能做成朋友。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认识自己。
重要的是,要把这种认识变为一种有意识地自觉活动,才可能真正认识自己。朋友之间大多在多方面存在着思维与兴趣上的“共振”,在各自追求的前方有一个交叉点。在这个交叉点上,最能认识自己。
★经常反省自己
虽然一个人认识自己的信息来源之一是自己的实践结果和他人的行为、态度,但自己对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也是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不等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两者往往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里既有认识方面的原因,又有动机方面的原因,即是否勇于和善于将自己作为一个认识的对象。因此,要正确认识自我,还必须经常反省自我,对自己做一分为二的分析,严于解剖自我,敢于批评自我。
★愉快地接纳自己
人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本身伴有自我评价的感情,即对自己是好感还是恶感,是满意还是不满意。这取决于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态度是排斥还是接纳。要正确认识自己必须对自己采取接纳的态度。也就是说,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地了解、正确地认识,而且还要坦然地承认,不能排斥自己,拒绝自己,更不能厌烦自己。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但有的人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后,就当做包袱背起来,老是挂在心头上,连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看不到了。这样,自己的精神优势就被自身缺点所压垮;自身的能力与智慧也被自身的拒绝所泯灭。
当然,不是说只要悦纳自己就能成功,而是说不悦纳自己就不能成功。只能看到自己缺点的人往往也能看到身边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与时机,但总觉得这些时机是为别人准备的,自己不敢参与竞争,从而为自己设置了奋进的障碍。事实上,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自己也一定能做到。关键在于应当充分、准确、客观地认识自己。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先在心理上悦纳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是走好人生之路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很多时候我们不仅要认识自己,更要看清别人。特别是在社会竞争中,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对方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双方的强弱所在,然后扬己之长、克敌之短。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