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2900000015

第15章 王乃庆之父王则敏:培养超级神童

一个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普通父亲,却以自己对教育孩子的独到见解,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把孩子培养成了超级神童,这必然有其内在的原因。对此,这位父亲只是淡淡地说,孩子不是他教出来的,他只是顺着孩子的天赋,让孩子自由发展而已。

王乃庆,1976年生于台湾省。3岁开始读报,4岁开始学习英语,6岁时的智力已经达到15岁孩子的水平,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擅长天文、物理、动物及植物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7岁时经过台湾大学儿童心理卫生中心鉴定,智商在160以上,是迄今为止,台湾智商最高的儿童。台湾省及海外媒体曾对其进行过广泛的报道。

王则敏,台湾省人,家庭教育专家。中学毕业后曾去欧洲打工,1976年回台湾后摆过地摊,开过小餐馆,现为普通商人。尽管商业经营并不太好,但在教育孩子方面却十分出众,他把儿子培养成了台湾省智商最高的超级神童。在培养孩子方面,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不忽视孩子的智慧

有关研究表明,孩子在刚出生时,大脑容量大约是400克,由0~1岁是800克,1~6岁是1200克,6岁到老死是1200克。也就是说,孩子的大脑在1~6岁这个阶段,成熟度已经接近大人的80%,但遗憾的是,很多人还认为“小孩子不懂事”!这种观念简直太愚蠢了!

当王乃庆智力超常被台湾的媒体广泛报道的时候,很多朋友就问王则敏:“老王!你们家孩子是怎么教出来的?”王则敏总是告诉他们:“孩子不是我教出来的,我只是顺着他的天赋,让他自由发展而已。”

王则敏认为,他教育孩子的观念,决不是“怎样培养智力超常的孩子”,甚至也不是“什么是正确的培养观念”,因为他觉得他可能还不够资格谈这些问题。王则敏只是希望根据自己的实际体验,告诉父母们一些观念,这些观念如果有了偏差,在培养孩子的方式上就会出毛病。

他举了个实例,一般父母常对孩子说:“小孩不能玩这个东西。”“这个问题不是小孩问的!”这些父母纯粹以大人的主观想法来决定孩子的能力,并且据以限定孩子的言行范围。之所以这样,就是“小孩子不懂事”这个错误的观念在作怪。

其实根据今天的研究,1~6岁的孩子的大脑已经接近成人,所以很多教育专家都非常重视学龄前的教育,主张尽早教育孩子。德国有一位学者建议:“教育要从零岁起,要从大脑开始活动,就开始教育。”这一点,王则敏非常赞成。

不过,王则敏认为,这时候教育孩子的目的,并不是要孩子学会,所以千万不能逼迫他学,也不要给他任何课程,更不要给他任何范围,而只是让他去接触,让他留下一个印象,培养他的兴趣,他能接受多少算多少,能吸收多少是多少,这是他认为教育学龄前儿童的一种启智方法。

很早以前,王则敏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纽约有一个台湾某大学毕业的女学生,以前读书的时候也是个才女,她很有一套。她大约从小孩三个月开始,就教女儿数字,同时让她听很多古典音乐。目的不是让孩子学习,只是让孩子去接受这些事物,因为她认为,人的大脑吸收力很强,成长也很快速,如果停顿不学,只管吃饭睡觉,则是一种脑力的浪费。

所以,王则敏认为,对于孩子,父母必须更正“小孩不懂,等他长大了就会知道”的错误观念,而应常给他充分的支持,为他提供学习的对象、学习的环境,使他对学习产生兴趣。

王则敏常常强调一个观念:孩子从母体出来不久就已经有情绪的表现了。无论多小的孩子,如果你时常去看他,一看到他就对他笑,给他一点东西,久而久之,他只要一看到你,就自然而然地会笑起来。相反,如果每次看到他,就表现出一副很凶的样子,甚至拧他一把,摆出很不喜欢他的脸色,过不了几次,小孩一定拒绝让你抱、让你哄,甚至一看到你就哭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已经有了喜、怒、哀、乐的情绪,虽然他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却会用行动来表达,他的行动已经证明孩子的确有情绪的表现。

在王乃庆九个月大的时候,王则敏带他到百货公司去,面对各式各样的玩具,他丝毫不感兴趣,可是突然间他发现了一件他感兴趣的东西,马上就抱着不放,王则敏曾试着用其他的东西和他交换,他就是不肯,谁说孩子没有情绪的表现呢!

因此,王则敏得出结论:一定不能忽略孩子的智慧,认为他什么都不懂是错误的!

教子点睛:

孩子虽小,但他却很有智慧,只是这一点被大多数父母忽略了。作为父母,一方面不应该忽略孩子的智慧,因为他并不是像父母想象的那样“不懂事”,另一方面还应该及时开启孩子的智慧,善于向孩子学习。

给孩子说“大人话”

跟自己的孩子说话,绝大多数父母都是说儿童语言,或者说是儿语,比如经常对孩子讲:“这是车车”、“那是狗狗”、“狗狗好可爱”、“抱抱”、“吃饭饭”、“宝贝儿乖乖”……

陈柏达先生翻译的《如何促进儿童的智能发展》一书里强调,父母跟孩子讲话一定不要说儿语,一定要把主词、述词讲清楚,并且指出外国人教小孩并不使用重叠语。

虽然王则敏并没有看过陈先生翻译的这本书,但是他的确是像书上说的那样做的,也是从来对孩子不讲儿语、不讲重叠语,都是直接用大人语言:“公共汽车”、“这是推土机”、“这是出租汽车”、“它叫哈巴狗”……只要王则敏知道,他就一定告诉孩子正确的名字,而不使用含糊笼统的重叠语。

为什么不使用重叠语呢?王则敏说,那是因为孩子学语言时都是在模仿大人的口气和声调。为什么孩子会叫“爸爸”、“妈妈”呢?因为从孩子出生以后,妈妈都会抱着孩子,不断地对他说:“叫妈妈!妈妈!妈妈……”在孩子没叫妈妈之前,不知她已经叫过几千几百次了,孩子当然会叫妈妈了!

王则敏又说,为什么客家孩子讲的是客家话,台湾孩子讲的是台湾话,广东孩子讲的是粤语呢?事实非常明显,孩子几个月大就会模仿大人的嘴型、声调,而且模仿能力相当强!既然我们知道孩子会模仿,为什么不用“正确的语言”让他模仿,而要用儿语或重叠语让他模仿呢?

或许有人认为,儿语、重叠语孩子学起来容易,也学得快些。但王则敏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就算儿语、重叠语孩子学得快些,那也没有什么用。因为等孩子到了一岁多、两岁多或者更大一点,他会清楚地讲话了,他必须再用头脑把那些重叠语抛弃,重新再学习一次。以“车车”为例,以前一视同仁的“车车”,现在突然间有了“公共汽车”、“脚踏车”、“机车”、“推土机”……等等的区别,他必须再重新学习起,也就是说以前所学的完全无效了!他问:这算是学得快吗?

所以,王则敏带王乃庆,从小就是这样,不管他懂不懂,他一定讲正确的语言,从不讲儿语。王乃庆上电视接受访问时,除非不开口,只要一开口,一定是一语惊人,讲出来的话都是大人的语言,如果光凭他的遣词用句,谁也不会料得到,这竟然出自六岁小孩之口!

研究表明,儿童语言的发展有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即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义)、多词句(即用两个以上的词表达意思)和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说话或进行语言教育时,应该了解这一规律,但又不能迁就他,而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较高水平发展。

作为父母,应该跟孩子说“大人话”,因为“儿语”限制了孩子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者觉得孩子就应该说“儿语”,于是也用同样的语言和孩子讲话。如孩子见到小狗就说“汪汪”,而父母如果也用说“汪汪”来继续教或强化孩子,这样做就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句子的时间。

教子点睛:

不管孩子说怎样的话,做父母的都应该用正确的语言,也就是“大人话”而非“儿语”来对答,用标准的说法来指导孩子的行为。如告诉他“那是一只小狗”、“大汽车开走了”等。这样,父母通过正确的语言示范、熏陶,孩子就会较早地说出完整的句子。

不阻碍孩子的自然成长

从王乃庆会走路的第一天开始,王则敏就把客厅所有危险的东西全部收起来,把容易碰伤的地方用棉花包起来,电插头用硬纸壳子盖住,浴室和厨房的门上加一道矮栏杆,用钉子钉死,高度正好大人可以跨越。因为根据统计,小孩容易受伤的地方,浴室厕所、厨房占了很大的比例。

王则敏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把危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再一方面就是给他充分的自由,也就是不阻碍孩子的自然成长,让他可以在屋子里到处转、到处跑、到处跳,他拿到的东西都可以玩。但是现在的很多父母,常常对孩子说,这个不许动,那个不许拿,孩子稍一跑、稍一跳就大声制止,以为这样是爱护孩子,其实是限制孩子,阻碍了孩子的自然成长。

王乃庆两岁时,王则敏就让他跟录音机一起玩,让他听儿歌或古典音乐等,王乃庆先后弄坏了三台录音机。王则敏让孩子玩录音机,跟其他人的做法不太一样,当时他只教孩子怎样放音、怎样倒带、怎样停止,然后测验他,看他会了之后,就把录音机和录音带完全移交给他,丝毫不干涉如何使用。

王则敏认为,假如因为孩子还很小,父母就告诉他“你要听什么,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就会帮你放”,“你要听哪里?爸爸妈妈帮你调”……如果一切都是父母帮孩子代劳,孩子就会感觉到不愉快或是不能接受。所以父母千万不要把孩子看得太愚昧,以为他什么都不懂,就事事代劳,动辄约束他的行为,限制他的行动。所以,王则敏主张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就这件事,一位朋友曾经对王则敏说:“老王!你们家经济环境并不是很好,像你这样拿录音机给他玩,两三岁的孩子当然很快就会玩坏,你有多少录音机让他玩呢?”

王则敏马上就告诉他:“老张!我要改变你一个错误的观念。我买一台录音机是两千一百块,他玩坏了三个,不过六千多块钱,这六千多块钱只是有形的损失,可是王乃庆从机器上得到的无形的好处,我们却无法估计。”对于他的解释,那朋友当时表示不可理喻。

在尊重孩子的自由方面,王则敏做得很彻底。他为孩子买书,都是先征询孩子的意见,也就是说,他买给孩子的书都是孩子自己挑的,他从来不对孩子这样说:“王乃庆!这本书很好,你要看!”“王乃庆!这本书对你很有帮助,你必须看!”事实上,孩子对他自己选的书接受度都很高,可能高达80%,而对父母选给他看的书,孩子的接受度就差得多了。

王则敏认为,孩子也有自己的喜好,这不能忽略!其实,不只是读书,他觉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最好都能完全按照孩子的兴趣,让他自由发展。所以,他常告诉自己,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想法来左右儿女的想法。

其实,不阻碍孩子的自然成长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也就是给孩子自由,但说到给孩子自由,很多父母就会大惊失色。著名幼教专家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一书中说过:“我们从未有过自由发展我们潜在能力的机会,我们就会根深蒂固地形成自由是有害的、儿童需要成人管教的意识心态。”

另外,很多父母对自由有误解,自由并不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也不是让孩子为所欲为,这里所说的“自由”是建立在尊重孩子发展客观规律上的:当孩子需要自我发展时,一定不要阻碍他;当孩子探索时,一定不要打断他;当孩子提出要求时,一定要给他自己选择的机会……

教子点睛:

当父母给予孩子自由和信任时,孩子就是自己行为的主人,就能够轻松地控制自己,就会发展自己独立的人格,从而发展出自由的思维,拥有自信心和责任感,在内心深处形成自律。父母应该明白,孩子真正的自律品质不是来自于父母严加控制和惩罚,而是来自于父母给予的尊重和自由。

让孩子以书为友

和很多聪明的小孩一样,王乃庆也有很多问题,他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肥皂为什么会有泡泡?”这让王则敏想了很久,也问过很多人,就是得不到答案。于是,他专门给一位学化工的工程师打电话,工程师花了40分钟给他解释这个问题。

但是,王则敏并没有告诉他的那一大套理论原封不动地说给王乃庆,因为当时他才4岁。王则敏说,他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是因为他觉得小孩提出这样的问题,实在很不寻常。当时他想,要是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哄骗这么小的孩子当然绰绰有余。但他觉得不能去哄骗小孩。

王则敏认为,将来孩子的问题会越来越多,问题一多,父母把所知道的告诉他,会带来很多后遗症。第一,如果父母告诉他的答案不正确,对他就会是一种伤害,因为他的大脑这时候就好像一张白纸,你告诉他什么他就印上什么,而且可能终生难忘。第二,有时候孩子的问题,父母可能回答不了。如果这样,孩子可能会因对父母亲产生不满。

为了避免这些后遗症,王则敏决定,将来孩子提出任何问题,他决不轻易给孩子答案!而是帮孩子买书,和他一起找答案。当孩子提出问题时,他一定很想知道答案,而父母突然买一本书摆在他面前,他就会迫不及待地把书看完。看完之后,他就会把正确的答案永远印在脑子里了。

因此,到王乃庆8岁的时候,他已经有三书柜的书了。书的种类应有尽有,但仍以自然科学方面为最多,这些书是在他从识字开始,王则敏不断地给他购买、累积起来的。

书的累积过程和王乃庆的求知过程有着极密切的关联,所以从他书籍难易层次的分类,可以看出求知过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图书、漫画表达方式的读物,像图解科学文库、东方少年科学丛书、自然科学园地等为代表,是他三四岁时知识的来源。第二阶段:有现代科学、宇宙的时代、中华儿童百科丛书等图文并重的读物为代表,这是他四五岁时的知识宝库。可以看出书的内容和层次都比第一阶段为广、深了。第三阶段:电子的故事、爱因斯坦,以及牛顿杂志的订阅,已使他阅读的层次,进入类似成人求知方式的模式了,此时约在六岁以后。从这三阶段的跳跃可以看出,王乃庆比一般孩子快得多。

总起来说,4岁以前的书大部分是王则敏买给他的,因为那时他还没有选书的能力;有一些则是王则敏在孩子还没识字前买的,等孩子看得懂时再给他,另有一些是带着孩子一起选购的。但4岁后,由于智力快速地发展,王乃庆以自己看书的经验,加上思考,决定了自己阅读的方向。

王则敏认为,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只要不是有不良影响的书籍,都不加干涉。他希望父母也帮自己孩子建立一个属于他的“书香世界”,鼓励孩子时常阅读,时常购买新书,这种最有效的运用才能让“书香”飘得久、飘得远。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泉源。一个人无论是想提高自己的智慧,还是想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识或理论的基础,都需要通过认真读书来获得。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读书特别推崇,他曾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学生的第一个爱好就应当是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读书是一个人通向成功之路的必然通道,在这条道路中总有一些有魔力的按钮,按下去就可以放出内在的力量,那是他拥有的巨大资源。这些资源一经开发,就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帮助他获得真正的成功。

教子点睛: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坚持都是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读书当然也不例外。要让孩子以书为友,坚持天天读书。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获得沁人心智的读书之乐,才能逐渐超越过去的自我,感觉就像是在他自己面前重新打开了一扇天窗。

日常生活即教育

王则敏认为,家庭教育的涵盖面很广,影响也很大,做好家庭教育的第一步是“以身作则”,也就是说必须从自我教育着手。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喜欢读书,老爱看电视,可是却忘了检讨自己也是一天到晚守在电视机面前。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王则敏坚信,日常生活就是教育。

生活教育方面,他个人非常重视“诚实”这个准则,最忌讳孩子有撒谎、偷窃的行为,尤其常教育王乃庆形成“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拿”这个观念。

有一次,王则敏和妻子带着王乃庆到他们家附近的一家商店去买东西。这家商店和他们很熟,尤其是在王乃庆上了报纸后,更是每个人都认识他。

通常,王乃庆到这里来都是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拿下来,由他妈妈付账。那一天,王则敏没有进去,坐在车子里等他们,结果王乃庆一进去就发现了一种新出来的棒棒冰,他拿了马上就跑出来:“爸爸!爸爸!你看!这好漂亮!”

这一高兴,就把付钱的事给忘了,后来他妈妈上车才发现:“唉呀!王乃庆手上的东西没有付钱呢!”

第二天,他妈妈特地带了王乃庆到那家店去,把钱付给人家,并且说明原因。

当然,王则敏不会认为这是王乃庆“不诚实”或“偷窃”,因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可是他认为,如果父母不重视它,不借这个机会教育孩子,甚至不处理或认为占了便宜,那么,这可能就是孩子染上偷窃恶习的前兆。

在时间观念方面,王则敏个人非常守时,与别人约会从不迟到。为了培养王乃庆的时间观念,王则敏特别为他买了一只表。买这只表,王则敏非常挑剔,挑剔的不是价钱或美观问题,而是它的教育意义。他希望买一个有三根指针,而且有12个阿拉伯数字的“标准表”!为此,他跑了大半个台北市。因为他认为,数字电子表无法让孩子真正了解时间的意义,也无法让孩子明白时与分、分与秒的关系。

除了这两项准则,王则敏平常我就给孩子灌输“守法”的观念。他认为,父母一定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得守法不守法,其实父母平常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他能否养成守法的观念。其实,遵守交通规则就是守法的一环,大人如果见红灯也照样闯的话,怎么教孩子守法呢?

此外,可能还会遭遇到一个问题,现在很多汽车、行人都不守规矩,孩子也看在眼里,他就会问:“为什么?”有些父母或许会直接告诉孩子:“他们不守规矩。”王则敏认为这样说不妥当,因为“不守规矩”不就是“坏人”吗?可是他们不是“坏人”啊!既然好人也可以“不守规矩”,为什么我要守规矩?

对此,王则敏并不直接指责这些不守规矩的人,而是告诉王乃庆:“或许他们有什么急事吧!不过这样做太危险了,恐怕也会妨碍到别人哪!”这样,就间接地给孩子灌输了一个观念:“不管别人守不守法,你必须守法。”时间一长,遵守交通规则的观念就深植在王乃庆的内心了。

另外,王则敏还认为,父母还应该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细节。比如,在孩子面前从不谈“钱”的问题,对孩子从不大吼大叫,也不多次罗嗦个没完,任何事情顶多讲三次。在平常管教方面,抱着只奖励不惩罚的原则,尽量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爱,让孩子勇于向父母坦诚自己,并且养成他“凡事自己动手”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是的,父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融入到与社会接触的方方面面,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注意抓住一切机会,教育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日常生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不要视细小的教育机会而不见。父母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一定要带有教育目的,给他买玩具、与他做游戏……可以说,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应该对孩子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教子点睛: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从日常的生活中做起,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多总结多思考,要有长期目标,并一直坚持,直到实现目标。父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件艺术品,要学会精心地去雕琢。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创新教育故事全集

    青少年创新教育故事全集

    本书以挖掘和激活青少年创新潜能和创新思维为主线,以培育青少年精心挑选了200多个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创新故事,每个故事前面配有一则精练的名人名言,后面配有精彩独到的智慧点拨,挖掘故事深层的内涵,揭示创新的内涵和方法。
  • 培养聪明宝宝就这样简单

    培养聪明宝宝就这样简单

    本书介绍了婴幼儿教育的相关内容,包括孩子就是孩子,要玩着教育聪明宝宝成长环境什么样接纳孩子,发现他的闪光点天才的家教智慧,你懂吗等内容。
  • 怀孕分娩全知道

    怀孕分娩全知道

    《怀孕分娩全知道》不但能给孕妈妈最及时的指导,使其了解孕育的全过程,解答孕期遇到的疑难问题,还能够让孕妈妈体会到孕育的快乐。《怀孕分娩全知道》是所有准备或已经怀孕的妈妈科学孕育健康宝宝、顺利分娩的首选指南!
  • Hello,宝贝全球百名新浪名博主谈育儿(0~3岁)

    Hello,宝贝全球百名新浪名博主谈育儿(0~3岁)

    《全球百名新浪名博主谈育儿》分两册,集合新浪育儿名博主的育儿文章精华,给爸爸妈妈提供丰富的育儿经验。本册主要关注0~3岁孩子的常见问题,包括生活篇、教育篇、话题篇三部分内容,从孕期保健的注意事项开始,关注孩子的健康护理、卫生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方面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亲子关系、亲子阅读等方面;热点话题讨论,关注要不要生二胎、孩子该不该上早教班、孩子该不该早识字等困扰家长的问题。
  • 优秀子女是怎样炼成的

    优秀子女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分为能力篇、智慧篇、美德篇、心态篇四大部分,从孩子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自我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举事实讲道理,诠释经典概念,教授培养妙招,是培养社会栋梁的上佳之作。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天降蚌女:上神,别玩我

    天降蚌女:上神,别玩我

    啊哈?穿成一只未化形河蚌也就罢了,竟还要被某妖孽欺压?未化形的某女,指着兽皮铺好的石头墩,谄媚道:“美男仙人,您请坐!”某男:“臀娇!”“……”命途是辣么的多舛,终于化了形……谁知,眼前这只邪魅美男竟如此“羞辱”她的长相。老娘形貌虽难赛西施,但好歹强过如花!勾唇目光直视美男某处,“铁杵都能磨成针,更何况你这材质是肉!磨合次数过多,只怕还比不过我这根小手指哦!”
  • 狼族兵王

    狼族兵王

    狼族特战队队长退伍,秉承军人退伍不褪色的原则,路见不平掳获芳心无数,无意卷入一场超级大势力的博弈中险些死亡,被一个名为“地狱”的组织所救,从此内外兼修,成为一名出色恶魔,重战江湖,与外族群抗衡,护我族类,成就王者霸业,缔造华夏英雄。
  • 一错成婚:老婆,不好抱

    一错成婚:老婆,不好抱

    订婚前夕,她失恋了,五年的感情,被好友轻易给撬走了;三年后,她成了‘三高’剩女,厄运降临,随即,一条短信跟一个电话,将她推进了地狱的深渊。二十八岁的她,却不得不在一群嘲笑声中参加豪门‘相亲’盛宴,为的只是那‘一万块’的入选费!而她未来可能的丈夫,一个臭名昭著的花花公子,却是这个城市万千女人追捧,最有权有势的男人......
  • 一个阴阳先生

    一个阴阳先生

    我是一个阴阳先生,自从16那天生日开始,我开始经历一些常人不知道的事,一个行走在都市中的一个阴阳先生,厕所厉鬼,坟场僵尸,医院弧妖,这些都是我经历的故事的其中之一,接下来这个阴阳先生会遇到什么呢?敬请观看,一个阴阳先生
  • 惊世主宰

    惊世主宰

    悲催的少年一出生就遭雷劈,而且是被劈得外焦里嫩,却意外生存了下来;一场因美女相赠香囊而引起的死亡风波,却让他觉醒了一缕独特的记忆,从此弃文从武!天道不容,吾便逆转苍天,吾命不由天;重重身世谜团,万年大劫降临,破碎的荒古三大千世界,不容武者冲破的天道禁制,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惊天之秘?少年将一路冲破解开,成就惊世主宰……
  • 民国之战谍

    民国之战谍

    写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那个命贱如狗的年代,为了生存,为了理想,为了民族,志愿投身抗战事业。他背对阳光,行走在刀尖上,舞了一曲曲华丽的探戈。写一点不同于常见的抗战小说,向长期服务在无名战线的英雄致敬。
  • 校草蜜恋七十二天:甜心别太拽

    校草蜜恋七十二天:甜心别太拽

    开学第一天就目睹了一个人吃人的真实案件,她真是觉得哔了狗了,本想安安静静的去告诉警察叔叔,拿个钱钱什么的,却反被恶魔带回了大本营,差点在里面挂掉,好吧,好不容易逃出来了,可是为什么在她上学之后,学生会员们开始对她感兴趣,恶魔又时时刻刻想把她抓回去,甚至连一些神秘的组织也开始密切的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对此,万茜伊表示:姐特么就想安安静静的当个美女子,真的这么难吗?!等等……卧槽,那谁,别靠过来!!!
  • 不找借口找方法:放弃借口,赢在方法

    不找借口找方法:放弃借口,赢在方法

    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恰是一些企业及其员工的真实写照:面对问题,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找出各种借口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性,为了避免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发生,借口油然而生。这种"习惯性动作"看似高明,实际上却是掩耳盗铃。如同鸵鸟,一有风吹草动,即刻将头扎入深深的沙丘,还是逃脱不了被猎人从沙中揪出的命运。当然我们不应该过分苛责一个动物的本能反应,但作为高度职业化的员工,如果不能控制住这种本性,在问题面前相互推诿,那么,这便不是他能力出现了偏差,而是在认识上摆错了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