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2500000004

第4章 山静日长

“安化跳梁即日平,中原群盗敢纵横,洪都定乱谁堪使,除是君王自将兵。”——绝句十三首之三(注一)

在正德皇帝、太监和边将一意南征的扰攘声中,退隐洞庭东山达十年之久的太傅王鏊,也忧心忡忡地赋绝句加以讽谏;对朱厚照而言,自然,又是马耳东风。

十四年八月十七日,王鍪七十寿诞,就在这南征的风风雨雨中度过。其时,王鏊许多得意的门生如蔡羽、文徵明等均在金陵应试未返。长子延诘、女婿子容远在北京。次子南京中军都督府经历延素,职责所在,自难返乡为老父祝嘏,场面不免稍为清冷。

门生唐伯虎,为曾受聘宁府事,虽在道路传说纷纭,妒才乐祸之人更处处造谣中伤的情况之下,仍以其洒脱绵密的笔致,精心绘制《长松泉石图》献寿,倩太仓张云槎,补绘王鏊小像于泉石之间。唐伯虎复有七律一首,和《长松泉石图》一样备受贺客称道。

“舒卷丝纶奉禁闱,梦思桑梓赋遄归;古闻南极称天老,今见东方有衮衣。莲社杯酒陶靖节,獭囊诗句谢元晖;无疆陵上诸生祝,万丈冈陵不算巍。”(注二)

人言宰相能燮理阴阳,多年来,王鏊虽然深隐林泉,但子、婿、门生多人在朝为官,对朝政民生,一举一动无不关怀。青年君主的巡游无度、各处盗贼蜂起,藩邸的逆谋,乃至阴阳失调,莫不为之动容,形诸笔墨之间。

寿筵中,宾主谈起今年开岁那场大雪。

正当爆竹声喧,家家贺岁的时候,天气忽然乍阴乍晴,晴而复阴,接着狂风大作,雪片翻飞。连绽放的梅花,也显出一种受不住风雪摧残的神态。正德皇帝腰弓跨马深入边塞的消息,则不时从家人或亲友书信中传来,“土木堡之变”的阴影,一直萦绕在人们的心头,愈发使人感到那狂风骤雪定是岁凶年荒的警兆。

王鏊在风雪撼动的堂屋里,写出胸中不吉的预感:

“……渔蓑未爱江头好,龙驭惟忧塞上深;我是袁安方闭户,地炉火暖独愁吟(是岁年俭民饥)。”——《己卯开岁连雪有作》(注三)

到了七月,正是江西战况扑朔迷离之时,江南忽然刮起飓风,浊浪滔天,颇有驾海驱山的凶恶之势。沿江滨海的地方,竟有一半人家漂流而去,葬身蛟鳄之腹。意想不到的是,虽然侥天之幸,宸濠之乱迅速敉平,生民的苦难,凶年的饥馑,眼看可以稍微降低一点,却由于边将的怂恿,天子的好游,而益形加剧;又使王鏊的心绪,感到无比的忧虑和痛苦。到八月中秋之后的七十初度,虽是贺客盈门,献诗祝寿,却无法驱散王鏊心中的惆怅。回忆正德四年六十岁生日,刚从北京致仕东归,那时刘瑾肆虐已至顶峰,朝中忠义之士,不是被杀戮,便是遭致放逐和囚禁的命运。离京时,看到同僚们痛苦绝望的神色,路途上荒凉残破的景象,至今犹在王鏊心田。

“今日是生时,满座亲知,都来上寿把金卮。百岁人生今过半,好共开眉!玉带挂花枝,醉墨淋漓,世间名利不关伊;况是功成名遂了,不乐何为?”——《浪淘沙》(注四)

当时醉中填词四阕,王鏊用以宽慰自己,也宽慰亲友和家人。然而,真的“好共开眉”?十年于兹,王鏊心中,依旧一片茫然。

王氏三公子——中书舍人国子上舍王延陵,坚邀唐伯虎为乃翁作七十寿序。序文一道,伯虎生平着笔不多;但青年时代的《送文温州序》,分析士林前辈与后进之间,一方面教诲、引擢,一方面是推戴辅翊;然后才能上下相成,使长者的学问道德得以彰显于世,使后辈既能高山在瞻,有所标的,其才智更可借以发挥。态度之恳挚,剖析之透彻,不仅文林心中感到无比慰籍,冲淡了离乡背井的惆怅,读者也莫不赞叹。近年的《送陶大痴分教抚州序》,以反讽、幽默的手法,描写饱学、贫困之士的时代遭遇,更是传诵一时,令人啧啧称奇。

唐伯虎在王鏊七十寿序中,称道王鏊:

“……祁寒盛暑,手不释卷,天下服其勤;贵珰用事,计陷宰相,公力拒之,天下尚其义;遂引疾以归,天下推其勇;归卧包山之麓,太湖之上,耳目所接者,松风雪浪,于世事无一预也,天下称其高。凡是数者,皆天下之所不可得,或有其一,犹自以为逾于天下;况备有之哉?……”——《柱国少傅守溪先生七十寿序》(注五)

短短数百字,非但写出王鏊的性格、功名,节操和风骨,更描绘出归隐后的林园风貌,直与《长松泉石图》相互呼应。

序文之首,伯虎认为冥冥之中必有司福之神,福之多寡厚薄,端视各人德业而定;能造福天下人的,其所享福份,也必逾于天下之人。结论是:

“……盖公平日以言行之善,处宰相之位,施诸普天下,蒙其福者,自人及物,不可计算;故其享福也,备有众美,而逾诸人耳……”

这篇序文,对王氏而言,既为“知言”也可谓之“善颂”,在兵荒马乱的年岁,在略觉清冷的寿辰中,未尝不是一件值得珍惜的献礼。

在无锡诸华中,收藏书画最丰,鉴赏力最高的,无过于五年前逝世的华珵华尚古先生。其博雅好古,仅次于相城沈周。石田老人生前,尚古不时荡舟前往有竹庄,二人互出所藏,相与评骘,累旬不返。正德初叶,华尚古七旬左右,文徵明曾为其作小传(注六),对他的廉洁自持、淡泊名利、乐善好施,以及对古书字画的宝爱,颇加揄扬。

华夏华中甫,也当算此中翘楚,这年五月,文徵明往客无锡,曾跋其珍藏《淳化阁祖石法帖》六卷。

年逾而立的补庵华云(从龙),可谓后起之秀,不仅藏品丰富,对吴下的文、唐、仇诸家,更是备极礼敬。

正德五、七年间,唐伯虎曾作客于华云的剑光阁中,少则数旬,多者数月。吟咏品茗之余,为作《白居易诗意册》达四十幅之多。十四年秋节过后,传言江彬、张忠等正欲前往江南搜捕宸濠余党的风声鹤唳中,唐伯虎又复进入太湖北岸的桃花源,避开扰攘的尘嚣。剑光阁的书案上,摆设着南宋罗大经所撰《鹤林玉露》一部。映入唐伯虎眼帘的,则是《山静日长》篇。想是主人正为江南暑热的余威,以及局势的纷扰,极思遁入古人所开辟出来的那片心灵世界。正德二三年间,一度以《山静日长》为题作画的唐伯虎,对华云这位青年文学家、书画鉴藏家的心弦,似乎很快地就产生了共鸣,于是一起策划分段描摹《山静日长》中的境界。

他们构想中的图册,共分十二幅。溪山树木、茅屋书舍、巾服人物……唐伯虎一一按文中所形容、描写的景象,勾画布置,然后以南宋那种劲拔而工致的笔墨,捕捉于绢素之上。总计十二幅画,一共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光,才告完成。不仅剑光阁主人心满意足,见者无不赞为伯虎生平杰作。

同年冬日,大约《山静日长》图册绘成不久,适王阳明来访;华云曾先后师事乡前辈户部侍郎邵宝,和这位余姚理学家王阳明,时局混乱,戎马倥偬之际的短暂相会,师生二人,又是欣喜,又是感叹。

十月初,在杭州把一干要犯交付张永之后,王阳明就在南屏山净慈寺中养病;事实上,平定藩乱期间,他大半是在病中筹划和指挥。位于西湖南岸的净慈寺,离苏堤第一桥映波桥不远。每日在深松老屋中静坐,进入耳中的无非是钟声与梵诵,但脑海里却怎样也排除不了江西民生凋敝的景象;雪上添霜的御驾亲征,更不知给苦难的江南,带来何等样的劫数。记得以前在这座古寺中养病,还可以跟老僧下棋,乘侵晓湖中无人之际泛舟游湖,或登高眺远,功成名就的此际,却只能望着纷乱交缠的藤蔓,听着窸窸窣窣的落叶,昏昏沉沉,日复一日地嗟叹:

“带苦人间不尽愁,每拼须是入山休,若为此夜山中宿,犹自中宵煎百忧。百战江西方底定,六飞南甸尚淹留,何人真有回天力,诸老能无取日谋。”——《宿净慈寺四首》之二(十月至杭王师遣人追宁濠复还江西是日遂谢病退居西湖)(注七)

他把劝挽天心的希望,寄托在廊庙诸老身上。

时近深冬,不仅回銮无望,传抵王阳明耳中的,尽是太监和边军边帅挟持宸濠滥捕余党、搜刮民财的消息。王阳明之搭舟北上,想前赴淮阳行在,孤注一掷地向正德皇帝犯颜直谏。到了京口,却为致仕家居的大学士杨一清大力劝阻。杨一清督学甘、陕总制三边多年,刘瑾之诛,也多由他所策划;是以无论对正德皇帝,边将、太监,他都有深入的了解。他的极力阻劝,无非不愿王阳明,这国家栋梁,生民柱石,白白牺牲于佞倖和罔顾国家安危的皇帝之手。

华云看得出乃师清癯的脸上,映现着进退维谷的苦闷。由《心静日长》所幻化成的十二幅图画,也许正是王阳明渴欲卧游、隐遁的桃源。剑光阁的书画、惠山泉的滋润,对半年来日夜焦思苦虑,劳碌奔波的王阳明,似乎真正产生了心灵的慰抚作用。此外,命其巡抚江西的诏令,也在仲冬传抵江南;他又可以回到江西收拾残局,对太监和边将的肆虐,多少产生一些制衡的作用。因此,王阳明很快地便应允了门生华云的祈求,分段为唐伯虎的图册、书写《鹤林玉露》中的《山静日长》。使剑光阁主人大喜过望的是,王阳明竟在江西归舟中很快地写好寄至,可见他对伯虎作品的珍赏。腊月,当唐伯虎在桃花庵学圃堂中,题三十年前曾一度见于金陵的《李嵩罗汉图》(注八)时,《山静日长》的书与画,早已装裱成帙。华云以兴奋喜悦的口吻,为阳明、伯虎一代两奇人,且均与宸濠事件相关联者的书画合璧作识:

“……夫子畏得辋川之奥妙,而伯安行书,磊落有奇气;况二公人品才地,皆天下士也,一旦得成合璧,岂非子孙世袭之宝耶?是岁嘉平月十日,补庵居士识。”(注九)

对年届知命的文徵明而言,正德十四年,也是个多事之秋;三月中旬,二十多年好友宜兴李瀛卒,九月,继母吴安人逝世。

吴安人,和前岁十月九日亡故的伯虎岳母吴孺人,同样是默默一生的贤淑女性,生平事迹,鲜为外人所知;但她们往往是家庭生活的支柱。

吴孺人素宁,育有一子三女;次女就是伯虎的元配妻子。伉俪情深,遗憾的是,在伯虎二十五岁前后,就撒手人寰。孺人七十年的生命历程,倒有六十年手不离纺车和筐篮,纺绩不辍。她长年茹素,并非因为好佛,仅仅是生性俭朴。她认为人生修短有算,祸福有数,天道不能以膜拜和祈求而改变;也可说是一种很豁达的人生观吧。从这些方面看,对唐伯虎的人生态度,未尝没有影响。且看唐伯虎在一首《叹世》七律中所表现的观念:

“富贵荣华莫强求,强求不出反成羞,有伸脚处须伸脚,得缩头时且缩头。地宅方圆人不在,儿孙长大我难留;皇天老早安排定,不用忧煎不用愁。”(注十)

唐伯虎更在所撰《徐廷瑞妻吴孺人墓铭》里,颂扬她平凡生命中的诸种美德:

“……寅为女婿三十年,内言不闻,非仪两绝,亲所豫见,故为铭其墓之户……”(注十一)

徵明继母吴氏墓铭,则是由王鏊执笔,足见王、文师生情谊之笃。文林逝世时,吴氏年未四旬。

“其为我穿穴冢傍,吾且从公!”

温州公文林葬时,吴氏悲戚至极的话语,犹在人们耳边回荡。二十年后的吴县梅原之上,吴安人即将和先文林而逝的原配祁安人,同事温州公于九泉。感于吴氏独居二十年的冰蘗之操,以及对原配子孙的慈爱,王鏊感慨无限地铭曰:

“诗咏柏舟志矢弗他,鸣鸠饲子其爱无颇,我怀伊人宁复有之,洵美安人维其似之……”(注十二)

文中,王鏊也特别提到徵明潦倒场屋而名彻宇内的景况:

“……徵明虽未第,名已彻海内;每秋试,主司以不得徵明为歉,而徵明未尝以不第为怼也……”

经过十五年的岁月,琴士杨季静,也早已迈入中年。

弘治十八年挟琴南游,访求知音,唐伯虎曾为作南游图,吴下题赞者无数,而一幅浅绛设色的《琴士图》(注十三),山石皴法,乱中有序,似在有意无意之间。款:“唐寅为季静写”,钤“南京解元”朱文印;未署年款。平台松阴下面,杯壶香炉彝器罗列。泉石旁边,对流挥弦的杨琴士,唇侧平添了两绺乌须。从画中笔法和琴士面容上的岁月表征,学者推断为伯虎知命前后的作品。

此外,嘉靖五年文伯仁所绘《琴士杨季静小像》(注十四)后,裱附唐伯虎的杨季静像赞:

“指随流水,心逐冥鸿,白眼一双,青山万重。昭文调高,阳春寡和,枥马仰秣,梁尘暗堕。刘媛短调,稽生广陵,谱中传指,律内符心。石室烟霞,竹窗风雨,流水百滩,冥鸿万里。友生唐寅。”

嘉靖五年,伯虎早已回归道山,想来也是知命前后为杨季静的琴艺和不群的丰采所作的叹赏吧。

“昭文调高,阳春寡和,枥马仰秣,梁尘暗堕。”然而,这又何尝不是伯虎晚岁发自内心的叹息。

徵明、伯虎两位近邻好友,上巳日往往同聚一处,临流修禊;桃花坞本身就是绝佳的流觞曲水,畅叙幽情的地方,但,正德十五年(庚辰)三月初三,两人修禊的方式,却大异其趣。

吴城西面的小溪上,带着几分酒意的文徵明,独自望着西逝的流水,遥想烟波浩淼中的太湖西山。晚风吹拂下的溪柳中,见不到故人舟楫,只有成群的燕子,在落日霞光中穿梭。不知蔡羽是否已经忘记和他的约会,反正这位西山古文大师和陈湖公子陈淳一样,惯于爽约。

其实,前一年八月,他们才同往金陵应试。试毕回航阻风,又同在静海寺,达摩岩和卢龙观留连数日;至今不过六个多月,但在文徵明的感觉中,似乎已经相别经年。

阵阵江风,飘动着他那单薄的衣襟,连两岸的新绿,也泛出一丝丝的寒意,使他备感孤独和寂寞。他在诗中写道:

“……日落晚风吹宿酒,天寒江草唤新愁;佳期寂寞春如许,辜负山花插满头。”(注十五)

回味一日间的孤独与失落,文徵明作《溪上小图》一幅,连诗寄往洞庭西山,让蔡羽也咀嚼咀嚼那孤独等待的滋味。

明末南京工部郎姜绍书(二酉)在《韵石斋笔谈》中,述及其外祖父孙吾阳正德十五年的一次雅集:

孙氏世居武进县之七峰山,宅近江滨,奇岩壁立,龙蹲虎踞,台阁山林相互掩映,是个修禊的好去处。孙氏与唐伯虎、祝枝山、杨邃庵(一清)、陈石亭等名彦均属莫逆之交。据说相思命驾,群集吟咏,诗词书画,时有流传。庚辰上巳,不仅照例群贤毕集,更把唐伯虎的诗、画,以及诸名士的题名,镌于摩崖之上,以纪胜游。悬崖挥翰者,正是屡立边功的致仕大学士杨一清。

经过百余年的风吹雨淋,姜绍书想到遣人拓下这些名公手迹的时候,可惜多已漫漶,只有唐伯虎的图与长歌,焜耀于天壤之间。为了对唐伯虎才华艺业的尊崇,姜绍书并和伯虎长歌两首,其和歌第二首的最后几句是:

“……伯虎前身顾虎头,兴酣盘礴方留笔。掣笔迅如风雨来,骥渴鸿惊凭腕力。石淙墨兴垂琬琰,风雅不孤徵有德。纪元前度是庚辰,惊喜百年传旧迹。云峦幻出蝌蚪文,仓颉书成鬼应泣。”(注十六)

在岁月和风雨的摧残下,摩崖题名半已漫漶,唯有伯虎图画清晰可辨,所作长歌,竟一字不差;综观姜氏此记,多少有些不可思议。

再以庚辰年,祝枝山自兴宁北返的时间相互印证,恐怕也难以赶赴盛会:

正德十一年,祝枝山到达岭南未久,荒僻小县,在他辛勤的治理下,好不容易有些起色;这位爱民如子的百里侯,却以拙于催科,被罚停俸。题诗广东旅邸粉壁,赋过表现愤慨、失望的“归与”之后,对宦海生涯,一天比一天感到无奈。

十四年,早已三年考满,仍无调迁消息的他,把心中焦思,化成《己卯春日偶作韩致光体》七律:

“亡羊何日返初岐,失马由来不用悲。灵药不消心底火,世情犹恶梦中棋。三年紫陌长虚履,一纽铜章只碍诗;好景每将闲领取,淡烟明月两参差。”(注十七)

推测这位年届耳顺的东吴书家,得到荐升应天府通判的讯息,已经是十四年深秋时节了。专督财赋的新职虽非所长,但离乡背井,骨肉离散多年的祝枝山,仍对重返乡山,抱着无比的欣慰。他到广州辞别表弟赵二诗中,流露出此际的心境:

“江沱已喜干戈定,吴越犹闻稻蟹肥。把酒正看黄气好,凝眸无奈白云飞。……”(注十八)

及至十五年春天二月,官归舟中,内心的兴奋与矛盾又一起涌现心头:

“世棋年矢两相催,绝岭春深与雁回;无限胸中未酬事,蓬窗灯枕酒醒来。”——《庚辰二月廿七日晓官归舟中口号》(注十九)

仅从祝枝山这一个时期所赋诗题上,就不难找出他北上的帆影棹痕;

“三月初峡山道中”(注二十)——峡山在广东清远县东,从广州出发未久,四周仍然一片岭南春色。

《庚辰三月归至保昌馆李君士元家适士元车马有行色廿四日解携各北南临岐口占为赠》(注二一)——保昌,即广东南雄,行踪已近粵赣两省的交界。

船过赣州,归心似箭的祝枝山在“赣州”(注二二)七律中,吐露出长途航行的无奈:

“萧瑟滩声怒复幽,四程犹未是炎州,行人不解居人语,章水相逢贡水流……”

好不容易挨到距南昌六十里左右的市汊,又为飓风所阻,屋瓦飘飞,赣江波涛,冲激如雷,在船上,祝枝山眼睁睁地看着水没村落。屡次升帆,都抵不住风浪而踅回,一连三宵,停滞在一个狭窄的山隈之中,行动不得,因而谱下《市汊阻风》(注二三)。

由此推测,他过鄱阳、湖口入长江,再横贯安徽南境,到南京赴任时,恐怕已时近端阳了吧。

同类推荐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百万宝刀不老)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百万宝刀不老)

    在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1930- )不仅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银幕硬汉形象,而且成为了全球公认的男性阳刚气质的代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作为演员、导演、制片人、政客,还是作为丈夫、父亲、情人,他都以独断专行、标新立异的风格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伊斯特伍德作为公众人物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影范畴,他所秉承的传统价值观、他的成功法则以及他在银幕上下所体现出的坚韧意志都值得年轻一代去体味和效仿,而年近八旬的他依然驰骋影坛的事实也足够让同龄人获得精神上的鼓舞——这就是所谓“偶像的力量”。
  • 我就是我: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我就是我: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本书详尽地记录了张国荣一生的艺术成就,力求还原他的各个艺术创作阶段。越是短暂的越美好,让我们记住张国荣这段躲开了岁月的磨损美好人生,记住他永远站在云水间、迷雾里,魅惑地笑着,带着美好的年华与灿烂的脸庞。四月又如期而至,在这春暖花开的某个时候,希望我们大家依然会记起,当年那个满眼烟火色的哥哥。
  • 指鹿为马:赵高

    指鹿为马:赵高

    赵高(?-前207),中国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著名宦官(一说并非宦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气的宦官。秦始皇死后与李斯合谋篡改诏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并逼死始皇长子扶苏。秦二世即位后设计陷害李斯,并成为丞相。后派人杀死秦二世,不久后被秦王子婴所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指鹿为马:赵高》以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赵高的有关内容。
  • 中国古代三大女王

    中国古代三大女王

    王咏星编著的《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讲述了:历来,至高无上的皇位都是男人的专用品。可是,吕雉、武则天、慈禧,这三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三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人,却能把国家大事和男人们控制在股掌之间。她们究竟是怎样的女人?究竟是什么让这三个女人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屹立不倒?接下来,就让《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带着大家一起揭开蒙在这三个神秘女人脸上的面纱!
  •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下)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军事将帅。如圣马、安东万·约米尼、左宗棠、玻利瓦尔、温菲尔德·斯科特、尤利塞斯·格兰特、加里波第、毛奇。
热门推荐
  • 郭谦亨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郭谦亨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本书分“家传史略”、“学术研究”、“临床经验”、“医案医话”四个部分对中医名家姚树锦等五位当代世家的学术及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
  • 巧克力奶茶的秘密

    巧克力奶茶的秘密

    爱情总是青春的一大亮点,但是,过早的爱情终是不会有好的结果。
  • 倾城霸主绝世魔妃

    倾城霸主绝世魔妃

    她是23世纪的金牌杀手,却被一个意外穿越到了一个异世大陆。当她在这个世界渐渐适应了生活,却被突如其来的刺杀反穿了回去,并遇到了一个......
  • 他叫花花

    他叫花花

    花花是个身高七尺五寸、朗目疏眉、衣着褴褛的小伙子。假如衣冠整洁的话,也许是个相貌堂堂的男人,只是现在怎么看怎么落魄邋遢。花花,其实本名不叫花花,他叫脉冬。花花是阑珊给他起的。据说,是他最名副其实,最相得印彰的名字。当然,这个据说,是据阑珊说的。花花,不,脉冬,丐帮第九十八代弟子,是项长老的徒弟。
  • 异界之王者逍遥

    异界之王者逍遥

    出身于古武学世家的他,携家族顶级武学来到异界,这是一个未知的世界,猪脚的身份也变成了一个叫花子,探索着未知的世界对猪脚这个武痴来说是一种最大的诱惑,独驰异界战场,孤入魔兽深林,猪脚的爱好。
  • 凶杀之刃

    凶杀之刃

    我已在犯罪边缘徘徊,只需一刀毙命,我的灵魂被人唾骂,厄运使我最后不得好死死。我以为相信任何人,他们都会真心对我,现实全是虚伪的狐狸。当我跌入死亡深渊时,没人会拉我一把,只有一群人在我粉身碎骨之时,滴落假意之泪。我的人生很美满,有妻有儿,但这只是表象,我进入了婚姻的坟墓,每日每夜做着惊悚的噩梦,而恶魔却是我的妻子……
  • 太行魂

    太行魂

    土匪出身的许雷,偶然间结识革命党的吴天明,阴差阳错中加入了北洋军,不料却混的风生水起,在目睹了政府无能、军队孱弱的现实之后,毅然带领队伍加入革命军,从此展开了长达十几年的南征北战,其间他和他的助手霍光义一起经历了一次次国民党高层争斗,甚至兄弟反目,最后在爱人的帮助下终于历经艰险,携手走上了抗击日寇的战场上,淞沪会战,娘子关御敌,中条山战役,他们用智慧与生命谱写了中国军人的生命赞歌,用大无畏的长城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 如梦方幸

    如梦方幸

    “黄小萌,你敢不敢再无视我一次?”“拜托,大影帝,小的怎么敢无视您呀!!”“那你为什么不回答我?”“你刚才有说过话吗?我没有听到怎么办呢!!”……
  • 夏忆使然

    夏忆使然

    在机场的相遇,勾起了夏一六年前的回忆。那是潜藏在夏一心中唯一的故事,在校园的小湖边,无意间她成了别人的画中景,他,校园里鼎鼎大名的校草,萧然。夏一看见了他手中的画,那画清新脱俗,让夏一觉得自己从没有一刻像他画中那么美,他走近了她,淡淡的开口,做我的女朋友好吗?夏一从没有这么近距离的看过他,那一刻,她的心沉沦了,原来世间真的有一见钟情这样的东西,这是夏一当时对他的感受,那个男人跟她平淡无聊的恋爱着,他没有牵过她的手,也没有夺去她的初吻,直到夏一知道了真相,知道她是那画中女人的替代品,她平静的对那个男人说,以后再也别见了,在她转过身的一刹那,却潸然的落泪了。
  • 天使的家园

    天使的家园

    父母离世,只余下兄妹二人,是寄人篱下,还是自强不息?而结局是否又能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带你们阅读不一样的人间苦涩。欢迎加入追梦文学社537942452,一起探讨文字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