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2500000032

第32章 楼居图

嘉靖二十年前后,苏州流传一则来自太湖南岸吴兴的趣闻:

某氏正在宴请一位官宦,宾主间谈笑风生,气氛热烈。一些朝廷旧事,不免成了杯觥交错中的话题。

这时,有位年已古稀的老者,不期而至,看样子可能是位熟客。主人没有特别引介,被待为上宾的官宦,也就不以为意,依然高谈阔论,旁若无人。尤其当他看到老者身着褴褛的短褐,一双芒鞋,仿佛乡下的老农,深觉这人来得不但唐突,与之同桌共饮,多少有碍观瞻;不觉露出几分轻贱的神态。

偶然,话题转到孝宗弘治年间,外戚张延龄骄横,言官庞泮等上疏论奏,皇上怒其言辞激烈,非但不约束贵戚,反将一干言官下狱惩治时;这位官宦义形于色,以一种神秘的语气,显示在座者只有他深知此事的底蕴:

“时非某公抗气申救,祸且叵测!”

短褐、芒鞋的老者听到这里,不知何故,像来时一样唐突,急忙起身离去。官宦探问主人,始知老者正是当时奋不顾身,与同年陆昆抗疏论救,出言官于狱的进士刘麟(元瑞)。历经三十年左右的宦海生涯,早已以工部尚书致仕。为官清正的刘麟,致仕后竟然栖身无处,其后,知府为之筑台于城郊南坦,县令进而为他构堂台上,总算有了个简陋的息游之所,并以“坦上翁”自号。

知道了老者身份的这位官宦,想到适才的言语和狂态,立时颊赤汗下,低头不语良久,才求主人陪同造访刘麟,向他谢罪。宽宏大量的刘氏,却略不为意。

然而,苏州人更津津乐道的,则是文徵明于嘉靖二十二年七月中旬,为坦上翁刘麟所作的《楼居图》。曹操能使军士“望梅止渴”;至于“画楼”如何登临?则十足令人玩味。

纸本、设色、幅长三尺有余的立轴上,古柳垂条,清流环绕,莫非是知府为尊崇刘麟磊落清直风范所筑的台?石基粉墙内外,尽是苍然古木。树梢上面,浮出斜斜的一片屋顶。在高树、草顶,和淡远峰峦拱卫中,耸立着刘麟魂萦梦绕的小楼。白衣主人凭栏而坐,仿佛正在舒眉远眺,神游世外,一个小童,端盘侍立于后,愈发显出高人晏居的悠然。文徵明在画上题:

“仙客从来好阁居,窗开八面眼眉舒,上方台殿隆隆起,下界云雷隐隐虚。隐几便能窥日本,凭栏真可见扶余,捴然世事多翻覆,中有高人只晏如。南坦刘先生谢政归,而欲为楼居之念,其高尚可知矣。楼虽未成,余赋一诗并写其意以先之,它日张之座右,亦楼居之一乐也。”(注一)

刘麟得到文徵明的《楼居图》,视如至宝,画中境界,正如他梦寐以求的那样,纵目远眺,太湖诸岛,扶余仙境,仿佛历历在望。人世的喧嚣,政治的纷扰,均已置诸度外。在图史笔砚的伴陪下,安度余生。他把那图悬挂在堂壁之上,可以随时神游其中。另外做了一个宽舒的篮舆,吊在梁曲之间,当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楼阁”;他称之为“神楼”。这位一贫如洗的致仕尚书平日“楼居”,读书、著作外,谛听林中鸟啭,享受阵阵袭来的清风,一时自己也分不清身在画里,或局促于“神楼”之内。

当他的好友杨用修、朱子价纷纷赋《神楼曲》,赞颂他清高的品德和那丰富的精神生活时,有位建安李尚书,闻“神楼”之名,造访山中,才发现神楼主人清寒得竟连寝具都付之阙如。在潇潇风雨中,刘麟只能以羊乳易酒飨客,欢饮至夜。

《楼居图》和“神楼”之名,虽然传遍太湖一带;但刘麟何以不远百里之遥,索求文徵明为图,不愿假手吴兴名家?二人的过往渊源如何?似乎就鲜为局外人所知了。

据说刘麟早年,与徵明好友顾璘、徐祯卿极为友善,人称“江东三才子”。因此,无论文徵明的家世、人品和才能,早为刘氏所仰慕。

正德三年,刘麟以刑部郎中,出守浙江绍兴府。绍兴是个为人称羡的大郡,由此可见朝廷对刘麟的器重。不过当时擅权秉政的,不是正德皇帝,也不是铨曹宰辅,而是中官刘瑾。刘瑾恨刘麟赴任前,没有前往谒见,叩谢他的栽培,在他到官仅仅五十六日(注二),就借故将刘麟罢官为民。但这五十六日相处而骤然离去,竟使绍兴百姓如失慈母,奔走追饯,馈以重金,刘麟一概婉拒;刘麟的爱民得民,和他的清正廉直,于此可见一斑。

绍兴人为了表达对刘麟的崇敬,为他塑像以为纪念,并建“小刘祠”,与郡中原有的,奉祀汉朝贤守刘宠的“刘祠”相配。刘麟贤名,也因此不胫而走,传闻天下。

罢官后的刘麟,顿时衣食不继,贫困得连返回江西安仁的路费也没有。乃北走湖州,浪迹吴兴,客居在文徵明好友吴汝琇家中。

正德五年刘瑾伏诛,刘麟受命为西安知府。

吴兴官绅知道他重膺大任,莫不为之鼓舞,纷纷赋诗赠行。照一般惯例,送行的诗叙,多出于名公贵人之手,但,刘麟却独属意于远在苏州,当时潦倒落魄的文徵明。据吴汝琇表示,无非景仰文徵明的贤且直;刘麟以为唯有这样的人执笔,才能真正像古人那样:“得其善则称,知其过则规”,不会一意揄扬,为无补于事的空言。因此,文徵明撰《送刘君元瑞守西安叙》(同注二)时,文、刘二人尚无一面之雅,但不能不说是神交已久的知音。

补西安不久,刘麟即遭父忧。前度寄寓吴兴的结果,使刘麟对吴兴山水,不能忘情;索性奉父亲灵柩,葬于湖州,表示此生长为湖州人。

回忆执笔送刘元瑞守西安诗叙的往事,文徵明感觉犹在目前,忽忽二人皆已致仕多年。当文徵明挥洒“楼居图”之际,想着刘麟穷困孤独的晚景,不由得兴起“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感叹。

文徵明绘制楼居图前后,松江华亭徐阶路经苏州,知府王廷宴之于竹堂寺,请文徵明同席作陪。徐阶字子升,嘉靖二年进士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也是文徵明居京时的旧友。皮肤白皙、身材矮小、举止优雅的徐氏,聪敏颖异,有权略,常与王阳明的门人交游。

一次,张璁倡议除去孔子的王号,把圣像换成木主,其余笾豆礼乐均加以损抑。诏下儒臣集议的时候,徐阶独持异议。张璁召徐阶,当面严诘;徐阶抗辩不屈。张璁怒极,厉声呵斥:

“若叛我!”

徐阶则毫不畏惧,正色而言,表示有“阿附”才有“背叛”,但他根本就没有阿附首辅,所以也就无所谓背叛。说完,从容不迫,长揖而出。铿锵的语句,嶙峋的风骨,一时传遍京师。张璁为此把他外放为延平府推官。回首多年往事,文徵明感慨无限。即席赋诗,为徐阶送行,也冀望他能为朝廷大用,造福生民。

此外,同在这年七月,他也为王廷作四体《千字文》,并行书旧日的诗篇。十一月,也就是王廷守苏已近考满,行将赴京述职的时候,见到徵明自选的诗集。诗分四卷,按年编次。最早的为二十岁所作,末篇则作于正德九年,时年四十四岁。前后二十四年间,一共存录五百首之多。吟哦、咀嚼,王廷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文徵明青壮年时代遭际、人格、为学和思想的发展。“言为心声”、“诗以语志”,玩味这些诗作,看看眼前这位白发苍苍、手不停挥、温和慈蔼的吴门大隐,让人感到人生命运虽变幻莫测;但,为一股浩然之气所引导的心志成长,却有着一贯的脉络。王廷对四卷《甫田集》爱不忍释,于是序而刻之,使能流传后世。

王廷,字“子正”,四川顺庆府南充县人,故又号“南岷”。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后改为御史。他和文徵明高弟王穀祥,同样不满吏部尚书汪的铨叙不公,上疏奏劾。得罪当道的结果,谪为亳州判官。嘉靖二十年,以工部郎中迁为苏州知府。

王廷知苏,礼贤下士,直节劲气,不改本色。莅官后,重镌王鏊阁老和苏州才彦心血结晶而成的《姑苏志》,算是他对苏州的一点心意。志中增列《岁贡》一表,则是对文徵明道德和学养的敬重。王廷每次造访停云馆,往往流连竟日。而所谈均属金石文艺之事;文徵明既无所干求,王廷更言不及私。用膳时,文徵明并不以郡守在座,增添美旨佳肴,待之一如家人好友。然而人生在世,只能说是会聚有时,述职之后,萍漂何处,这两位知交,均感渺茫。

嘉靖二十三年四月十日,八十一岁长洲老儒谢雍(元和)造访,以手录《枝山先生诗文集》十卷赠文徵明。对文徵明而言,十卷钞稿,如睹故友,无异于珙璧,但也为他带来一丝歉疚和惆怅。

谢雍的祖父举人谢会,是枝山祖父的门生。其父谢昺,对枝山父亲执礼甚恭。谢雍待枝山也如师如友;因之,祝、谢二氏,实为通家之好。谢雍对其祖父遗文,异常珍视,积极为之校录、刻版,使先人的德义文业得以流传。祝枝山曾撰《赠谢元和序》(注三)勉励他的孝行,和笃于通家交往之道,同时也把虽然功名无成,却进德修业努力不懈的谢雍,引为知音。《枝山先生诗文集》钞本之赠,不言可喻,是希望借文徵明之力,使得传诵千载。

枝山卒于嘉靖五年腊月,正值文徵明出京南旋,却阻冰潞河之际。待春暖还吴,两位知友,早已天人永隔,为文徵明留下永生的遗憾。祝氏晚岁,自己已将生平文稿诠次成帙,藏而未刻。谢世后,长子祝续检辑遗作,得十之六七;其中多数为枝山所手录。然而稿中,涂抹、修改、注释,密密麻麻,外人难以辨识。丁忧期满的祝续,只好带着父亲遗作,游宦四方,随时考订、整理及抄录,直到归老林泉,依旧在乃弟祝繁的协力下,继续校勘。而经济能力之不足,则是迟延十五六年后,无法付梓的主因。

嘉靖十五年三月二十二日,文徵明归隐的第十年,曾意外的见到祝枝山二十四岁时的手稿一轴;诗、赋、杂文共六十三首。想到早年,先是都穆、枝山均以古文驰名吴中。数年后,他和伯虎也追随其间,文酒雅集几无虚日。那时年少气锐,人人都以古人自期,对朝廷、社稷,都抱着很大的理想。转眼之间,不但命运各异,除他之外,皆已先后凋谢。一时感慨,有如潮涌:

“……呜呼!三君已矣,其风流文雅,照映东南,至今犹为人歆。余虽老病幸存,而潦倒无闻,不足为有无也。此卷虽君少作,而铸词发藻,居然玄胜。至于笔翰之妙,亦在晋宋之间,诚不易得也。……”题祝希哲手稿(注四)

回忆、惋惜、珍视,但也充满了无奈。

其时,伯虎诗文,已由袁袠编辑问世。自己作品虽然逐年誊录,力之所限,却不敢作付梓之想。至于由祝续和祝繁兄弟校订、抄录,定名为《祝氏集略》的三十卷诗文,以祝氏家境的萧条,篇帙的浩繁,如非有大力者为助,恐怕也只能继续藏之笥内。

“《枝山先生诗文集》,老朽手录以赠内翰衡山先生,少申微意。嘉靖甲辰四月十日,谢雍时年八十一岁”(注五)

在两巨帙手钞诗文的尾页,有谢雍的落款。文徵明把诗文题目翻阅一遍,其中多半他已读过,和印象中祝续兄弟所作编目相较,虽然不无重复,但两相印证及弥补阙漏之功,不可忽视。倘机缘能力许可,与《祝氏集略》合成完璧,当更能使枝山学思才华,光耀于世。

对谢雍到处搜集祝氏遗文,以蝇头细楷抄录的心意和工夫,文徵明满怀赞叹和感激。至于何时方能达到这位宿儒的愿望,为亡友稍尽绵薄之力,文徵明轻拈着颏下的霜须,一时竟无从想象。

不知有意或是巧合,帙中《扇景和徵明》、《为谢元和索酒》、《沈先生临小米大姚村诗图歌》,竟同录于一叶之中。

“覆有高林载有苔,石公木客可参陪;山居事业略完具,只是无人肯入来。”(注六)

诗中的后两句,以恋慕红尘的人性,衬托文徵明早年扇景所表现深山无人的空灵境界。

沈周临小米大姚村诗图,是弘治年间在苏州所流传的故事:

苏州沈汝融,家藏一幅米友仁大姚村图卷,是有名的艺术瑰宝。成化末年,为中官王瘸,仗势搜刮而去。失去世守之宝的沈氏,自觉愧对父祖,寝食俱废,了无生意。沈周曾看过此画,其后又从外甥——徐有贞之子处,见到米友仁行书咏大姚村风物的三首诗。诗意唤醒了对米氏云山图卷的记忆,沈周乃背临一卷;优孟衣冠,用以安慰沈汝融,冲淡他心中的悲戚。弘治五年的旧事,当时年已二十三的文徵明,记忆犹新。枝山所作长歌,歌咏大姚村图的烟云变化神妙之外,更写出沈周的妙手与仁心。

至于索酒七绝,愈发显出苏州文坛先进的儒雅风流。

“如今不是三闾世,愧我缘何每独醒;为向东山寻醉地,一双香王快飞瓶。”(同注六)

使文徵明感到无独有偶的,册中别有一首《为文宗质索糟》七绝一首:

“真酣欲作刘伶藉,借兴非同屈子。买得淮鱼正堪压,问君能与一瓶无?”(注七)

此外,集中索扇、素剑等诗不一而足,充分地显示出枝山个性的率真与风趣。

嘉靖二十四年初夏,长洲王庭(直夫),从江西参议任内,得疾谢归,年仅五十六岁。因不附张璁而至宦途坎坷的胥台山人袁袠,则以四十四岁壮龄,自广西提学佥事致仕,归卧横塘别业。拒不参加南京乡试,甘于饥贫,却不愿请廪,志在经、史、两汉、金石的彭年(孔嘉),以及前此辞官的陆师道(子传),经常集聚于文徵明之门。评隲诗文,考校金石,不但户履常满,七十六岁高年的文徵明,也自然负起领袖东南风骚的重担。

“内翰小子师,卓行古人杰。辞金抗幼龄,解组修晚节。丹青纷云烟,篇翰烂虹霓,瑚琏世所珍,昭代表三绝。”——十怀诗(其一)(注八)

人品、节操、学识和艺术上的成就;从袁袠这首称颂文徵明的五律中,可以见出学贯古今,著作等身的袁袠,出入衡山之门,绝非偶然。

至于陆师道之春闱高中,到去官归吴,倏忽去来,更恍如南柯一梦。

长身玉立,容颜俊美的陆师道,自弱冠前后,就与文徵明相友善,经常方舟出游。嘉靖十六年,师道北上赴试之前,两人还曾泛舟湖上。放眼左右,千岩万壑,一片青翠。鸟啭猿啼,泉水争流声中,师道出绢求画。文徵明略加思索,随即搦管经营,至兴阑则止。回停云馆后,继续画画停停,那知图成未半,陆师道却已自礼部以母老乞养而归,时为嘉靖二十二年早春,从此正式拜于徵明门下。

陆师道中进士,颇经过一段曲折:

太傅李时阅师道殿试试卷,当即大为称赏,认为“文章贾董,笔法钟王”,拟置于一甲,甚至认为新科状元,也可能非此人莫属。首揆似乎也同意李时的看法,但他为笼络人才,欲先结识陆氏,再定取舍。命人邀致的结果,师道以士节所关,不肯往谒;使他既失望又愤怒,遂抑置师道于第二甲,授工部主事,改礼部仪制司。

对陆师道的不肯谒谢,首揆并不就此甘心,授官之后,仍然一意想罗致门下。师道不屑首揆所为,竟牺牲似锦前程,以母老乞归;其时年未三十,闻者无不为之惋惜。在人们心目中,徵明四绝,不减赵孟頫;陆师道不但均得其传,风骨品德,与文徵明亦不相上下。

同类推荐
  • 忠信笃敬:何炳松传

    忠信笃敬:何炳松传

    本书详细真实地记载了现代历史学家何炳松的生平活动、思想发展、学术成就、社会交往,并注意叙述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学术思潮、师承传习、历史影响等。
  • 瞬间芳华 风流永驻:民国十大名媛才女评传

    瞬间芳华 风流永驻:民国十大名媛才女评传

    精选吕碧城、唐瑛、林徽因等十位民国名媛才女,从其家世、爱情、事业入手,品鉴其才华,评析其思想,讲述其传奇经历,给现代女性以身心灵启迪。透过精彩文字、传奇故事,看民国女神怎样集传统与现代、婉约与时尚为一体,打造独特的人生风景,铸就不朽的传奇。
  • 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

    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

    张箭,男,1955年生于成都。1978年夏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读本科,1982年夏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应届考取川大世界中世纪史硕士研究生,1985年夏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分配在川大历史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研室(今合并为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教研室)工作。
  • 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民国名士中就有这么一批人,也许金戈铁马,也许沉浸研究,也许埋头著述,但他们心底最温柔的地方,始终为一个人保留。侠骨柔情的男人是最男人的男人,为爱而生的女人是最女人的女人。这样的男人和女人碰到一起,会抛开外界的纷扰,在乱世中逍遥,他们纵心随性,碰出的爱情之火,比烟花还要绚烂。这样的爱情,因为懂得而深刻,因为舍得而长久。本书专门抽取其中最为动人的名士爱情故事,以优美抒情的语言描述出来。故事真实而生动,将我们之前所了解的逸事碎片连接起来,还原一个个真性情的才子佳人。
  • 译界泰斗:杨宪益传

    译界泰斗:杨宪益传

    本书以杨宪益的丰富的一生为写作主线,着点于他留学欧洲的传奇经历、他让人羡慕的跨国爱恋、他等身的翻译作品、他作为诗人的才情、他身上的学者风范。全书一气呵成,个中章节娓娓道来。
热门推荐
  • 鱿鱼成仙啦

    鱿鱼成仙啦

    要说黑,谁能比得过鱿鱼,满肚子的黑水。要说白,谁比得过仙人,浑身的仙气。俗话说的好,黑白配。黑白是注定会在一起的。
  • 恶魔校草,你站住!

    恶魔校草,你站住!

    初次见面,恶魔殿下不小心夺走了沐若寒的初吻甩给她的第一句话就是“嘴真脏”。她反驳他“脏你也都亲了,我脏你也跟着一起脏,”恶魔殿下从此就和她对着干,见一次就骂一次,简直就是嘴贱。玥零皇家学院里面,恶魔殿下处处沾花惹草,惹是生非,学院里面有四大王子,四大公主,她们的性格复杂多样,王子们能否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重重磨难正在等待着她们的到来。她们之间能否承受起?最后王子和公主们能不能在一起!可是中途却有不少的遭遇,手段,陷害,使男主都不曾信过,她们是怎样过关的,怎样幸福在一起的?请关注《恶魔校草,你站住!》
  • 百鬼恋之神农架

    百鬼恋之神农架

    魔剑一出,何神敢挡?何鬼不伏?看主角,王小雨如何一一降伏各种妖魔鬼怪,神兽异族。
  • 遮天大主宰

    遮天大主宰

    当快刀遇上快剑,刀光剑影。当快剑遇上快拳,皮开肉绽。当快拳遇上快枪,虎拳龙枪。一个天才少年,一路势不可挡的晋升之路,你是天才吗,那我碾压你,在我面前叫嚣,那我斩杀你。辰家天才少年无意中在一处秘境中获得了一个神秘晶方,晶方可以让武者的各方面因素瞬间提升到匪夷所思的程度,带着各种因素,自此辰熙便踏上了漫漫武修之路。
  • 穿越之奇葩女主

    穿越之奇葩女主

    本是21世纪一名考古系一名无名小卒,机缘巧合下穿越到先民时代,经历了非常人所经历的。
  • 菩萨戒羯磨文

    菩萨戒羯磨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收服霸道男神

    收服霸道男神

    爱我就赶紧收藏我呗,鼓励我是偷偷码字的小蜜蜂~我在很努力地把之前的章节文字重新雕琢一番哦,我可是很认真的,不是开玩笑的。她知道,唐宇庭从来就不属于她,又为什么要浪费情感和眼泪呢,倒不如留给精彩的自己。何必一厢情愿地爱上这个人呢,自己明明也可以过得很好的,而在他的世界里,却微小得跟尘埃一样。又有什么资格不开心呢,要是你干下这一整瓶山西老陈醋,梦中情人就要和你相爱,那世界上的梦中情人岂不是很忙碌!让时间把自己宠得骄傲,努力把自己捧成女王,只有站在女王的高度,你才配得起征服男神!“我怎么可能看上你。”“那就好,千万不要对我动心啊,你的心就会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被撕下来,最后什么心都没有的。”“那撕我心的那个人,也注定泪流满面。”-----------------------------------------------
  • 江山如此多骄

    江山如此多骄

    穿越成纸上谈兵的赵括,做的第一件是就是非礼了公主赵妮,随手救下的小孩竟然就是墨家传人李牧。乱世战国,群雄并起,身为世家公子的新赵括开始在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上演他的华丽传奇。
  • 武灵戮

    武灵戮

    三千世界,有大有小,世界宗门,武道为尊,弱者为奴,强者为天!他是天命者,必与天斗,他的降临,使整个世界动乱,他手拿长枪,一戳破天穹!一怒,横尸百万,血流成河,他是血族血天!
  • 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

    本书以主人公大卫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描写了一大批人物的命运起伏及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者还通过大卫的半生经历,揭露了英国教育制度的腐败、童工制度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