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2500000002

第2章 宁王之反

相交二十四年的宜兴好友李瀛(宗渊)突然去世的消息,对文徵明好似晴天霹雳。

时间是三月十七日;在宜兴正是百花齐放,张公洞、善权寺乃至荆溪沿岸,歌声处处,游春男女络绎不绝的时候,而斯人却在孤独憔悴中,郁郁以终。

“吾老,恐不能数至;尚庶几儿辈无相忘耳。”(注一)

文徵明耳畔,回荡着李瀛在西斋夜雨中的话语。

十三年秋天,年高六十四岁的李瀛,携儿子李采前来停云馆盘桓数日。那夜,这位枯瘦、生性孤傲的文学家,语调变得十分凄然,只是,文徵明再也想不到竟是他们最后的一面。返回宜兴不久,李瀛就开始生病,不到几个月的工夫,便人天永隔;岂非一语成谶!

他们初识于南京锁院,文徵明以二十六岁的青年秀才,首次参加乡试。李瀛和都穆却都是连番落第的识途老马,他们的友谊就在都穆的介绍下开始建立。

订交的第二年,李瀛带着他的著作扁舟过访,对知音难求和怀才不遇,李瀛充满了无奈与感慨。文徵明遍读李氏多年心血结晶之后,为著《衍毀》一篇,表示对他的支持和赞赏。此后,两人也就由功名场中的泛泛之交,结成思想、学术上的知己。由于文学上的自负和思想上的孤立,李瀛一向不苟交游,但每年总有一两次前来苏州,和文徵明啜阳羡茶,互相研讨新作。除都穆外,杨循吉、沈周,也都和他有着深情厚谊。

当文徵明前往宜兴游览,眼见李氏的生活情形,对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愈发增进了两人的情谊。

李瀛六岁丧母,他对父亲和继母孙氏,极尽孝道。对四位异母弟弟所表现的友于之情,尤为难得。李瀛的居室,虽然简陋而狭窄,却窗明几净,纤尘不染。架上图书,排列得整整齐齐,园中花竹,秀丽而繁茂,雅客来时,焚香品茗,谈笑不倦,势利纷哗,丝毫不能影响他心中的宁静。据说,每有异母弟弟长大成婚,或因失业而生活无着时,他便一无吝色地让出他宁谧的乐土,另觅家园,以奉养双亲。

有宜兴好友前来苏州,和文徵明挑灯夜话时,徵明禁不住就会想到李瀛的种种,心中浮起深深的思念:

“有客扁舟自阳羡,夜堂风雨对高眠。不辞谈笑成佳会,只觉淹留有宿缘。别后交游如梦里,意中山水落樽前;青灯酒醒还生恋,明日烟波更渺然。”——《与宜兴吴祖贻夜话有作就简李宗渊杭道卿吴克学》(注二)

由于那狷介的个性,虽然一般士林之士很少和李瀛往来,但仍不乏望重一时的名公巨卿,折节与交。甚至对再试再讪,功名不偶,穷困落魄的他伸以援手,荐为教职。只是他旋起旋仆,贫困依旧——大概只能算是性格或命运的悲剧吧。

“……尚庶几儿辈无相忘耳。”李瀛话犹在耳,文徵明却怎么也没想到李采第二次来苏州,带来的竟是乃父的讣闻和行状,乞铭于这位太湖东岸的父执。

正德十四年五月中旬,文徵明重临阔别十余载的相城有竹庄。这坐落在渔子沙的庄园,修篁、茅舍、溪楼……依然如故,在精心照顾之下,庭中的玉兰,枝叶繁茂,一切都恍如石田师在日。不知多少次,他陪侍沈周在溪楼中咏雨,在玉兰花下品茗。当他面对石田师故物——国初画师王绂(孟端)所画的小幅墨竹,心中又引发起无限的感叹。

这幅画,是家住无锡的王绂,画赠同患难的长洲友人陈孟敷。沈、陈世好,其后乃为沈周伯父沈贞吉所有。沈贞吉物化后,这幅小画曾一度失去。年近八旬的沈周失而复得之后,对着那洒脱劲拔的笔墨,一时如在梦中,又欣喜又感叹,又怕它不免再度失去,拈笔和王绂题于画下的七律一首:

“故园归计似抟沙,万事荒荒付一嗟,蚁国不须论幻梦,燕巢今己过邻家。赠人墨老流离竹,借榻诗存感慨茶;百岁此图三展转,后来得失尚无涯。”(注三)

沈周的诗,题于弘治十七年中秋,在将近十五年的漫长岁月中,故物依然珍藏有竹庄中,石田老人地下有知,也该感到安慰吧。石田诗后,并附长跋,除有感于神物的流转得失,王绂的宦海浮沉外,对王绂的风范节操,也极端推崇。

王绂,无锡人,洪武年间因案受累,流戍朔州。题竹诗中的:“征衣漠漠带风沙,暂得归来重可嗟;在客每忧难作客,到家谁信却无家。……”(同注三)自黄沙遍野,寒风刺骨的放逐之地,千辛万苦地回到江南,却发现家园易主,人事全非,因此一面寄寓野寺,一面寄画苏州,慰问同在天涯沦落过的陈孟敷。

其后,被荐再度至北京,在永乐朝做官时,王绂留下一段脍炙人口的韵事。

对于书画之事,王绂一向以古人自期,绝不轻易落笔。无论巨卿富贾,想以重金求他片楮只字,不是拂袖而起,就是闭门不纳。只有游到名山古剎,兴会酒酣之际,才醉墨淋漓地挥写在长廊素壁之上。有人劝他应顾及权贵的颜面,这位供奉文渊阁,继拜中书舍人的王绂说:

“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注四)

不过,那一次却是例外:

一天夜晚,也许为了排遣宦居异乡的寂寞,王绂在月下徘徊。静寂中,忽然一缕箫声从隔墙传来,清澈悠扬,恍如把人带上了北国的星空。王绂一面沉醉于那悦耳的音韵,一面想象着那吹奏者的幽怀雅致。箫出之于竹,似乎也只有竹的孤高风姿,才足以象征那位幽人的情怀。他乘兴画了一幅墨竹,捕捉住那萦绕耳畔的清音。

第二天,王绂拿着画,往访吹奏洞箫的芳邻:

“我为箫声而来,以箫材报之。”(同注三)他笑着说。

对方是位富商,也许知道来者是难得相求的内廷供奉,欣喜之余,更以红氍毹相赠,并请王绂再画竹一幅为配。王绂听了,不动声色地从案上拿起画竹,出其不意地撕得粉碎:

“我来岂徼货哉!”说毕返身而去。

文徵明从王绂的墨竹、清新中带着悲凉意味的七律、石田老人对先辈际遇风骨和名作得失流转的感叹,再环视庭中的湖石花树,楼下的急湍溪流,石田师的笛声和姿容,仿佛又重现眼前。遂搦管在沈周长跋后面,也追和了一首七律:

“落日怀人渔子沙,凄然长笛不胜嗟,风流未泯看遗墨,造物无情感故家。有竹庄中时咏雨,玉兰花底昼分茶,十年陈迹十年梦,人事推迁岂有涯。”(同注三)

时为五月十四日,算来石田师谢世,已经是十有一年,非但自己一事无成,放眼时局,更是一片混乱,望着河中落日,文徵明怅然若失。

正德十四年三月,北京朝廷中为了江彬等边将和太监怂恿皇帝南巡,引起了朝臣前仆后继的诤谏,百余位忠义之士,因而入狱、罚跪午门,进而饱受廷杖的摧残。杖死者外,有的再受戍边、削籍、降调等不同的处分。“伴君如伴虎”,从此朝臣们固然人人自危,江彬等也知道朝廷有人,不能任意而为,南巡之议,就暂时搁置下来。然而到了七月初,宁王宸濠起兵的奏报传抵京师之后,出入豹房的边将们,又纷纷献策,请朱厚照御驾亲征。皇帝随即传旨:

“宸濠悖逆天道,谋为不法,即令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统各镇边兵征剿。”(注五)

皇帝的玺书不叫玺书,改称“军门檄”,随征的边将和太监如江彬、许泰、刘晖、张忠、张永等,也一律称为“将军”,大学士梁储、蒋冕,不得不扈从出京。

车驾才到卢沟桥西南的良乡,就接到王阳明从江西传来的捷奏,宁王就擒,乱党悉平,为安全计,正亲自押解宸濠,献俘阙下。然而,这大好消息,对渴欲夺功和南游的皇帝与边将等,不啻冷水浇头,稍事商讨,便传檄阳明,不得进京献俘,等待车驾渡江,再行发落。

车驾进入运河,继续进行到河北山东交界的临清,发生一件“浪漫”的插曲,颇饶趣味:

朱厚照南征时,得自山西的“刘娘娘”,因病无法随驾,便以头上玉簪交正德皇帝作为信物;征途之中,如果遣人来接,须以玉簪为证。偏偏朱厚照驰马卢沟桥上时,将玉簪失落,因此,他征途寂寞,遣使回京迎接美人时,“刘娘娘”却以没有信物可凭,不允随行。皇帝不得已,竟乘着单舟,晨夜疾行,直到通县附近的张家湾,才接到刘氏,载与俱南。为了这份爱情,行动秘密而迅捷,据说内外从官,竟一律蒙在鼓中。

虽然早在两年前,不仅道路传言宁王种种谋反的形迹,副使胡世宁、典仪阎顺、内官陈宣、刘良等,也先后自江西回北京告变;但真正起兵消息传来,仍旧造成不小的震撼。鉴于多年来朝政不修,宁王势大,不少朝臣,怀着悲观的色彩,而王阳明的迅速敉平叛乱,却早在兵部尚书王琼的预料之中:

“有王伯安在,何患;不久当有捷报耳!”(注六)王琼信心十足地告诉某些重臣和僚佐。因为就在本年五月,王琼才借着福州三卫军人进贵等作乱,须派巡抚南赣都御史王阳明前往戡平的理由,把调动军队的敕令交付王阳明手中。当时他就对兵部主事应典预言:

“进贵乱小事,不足烦王守仁;但假此便宜,敕书在彼手中以待他变可也。”(注七)

回溯王阳明几年来的宦绩,仿佛上苍有意把他一步步导向江西,专为立此不世奇功似的:

正德八年十月,王阳明到滁州就任太仆寺少卿,虽与少卿文森短暂共事,却与前来省亲的苏州名士文徵明失之交臂。短短的六个月后,席未暇暖的王阳明,就调升为鸿胪寺卿,在滁州弟子们恋恋不舍的骊歌声中,渡江前往南都赴任。

十年秋,正是菊黄蟹肥的时候,阳明再度迁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此后数年之间,他就在赣南、漳州、湖广一带,一面整顿民政,一面剿平各处山泽巨寇。由于严于法令、熟识地势、善用反间,加上本身的诚信与果敢,使他每战必克,成为南方四省的支柱,并得到王琼的信赖和支持。可以便宜行事的旗牌及敕令、掌生杀赏罚的大权,使之对军队的调动、指挥,也就异常灵活。

然而,这位几度出生入死的理学家,在军事上所以能有这么大的成就,不能说没有侥天之幸的地方:

十四年六月十三日,是宁王宸濠的寿诞,江西宁府中鼓乐齐鸣,大宴宾客。除宁王的谋士、礼聘来的贤才外,更有布政使、按察使及都指挥使三司的首脑;杯觥交错,热闹非凡。

都御史孙鐩,曾七次密奏宸濠逆谋,都被宸濠埋伏在通往北京路途上的侦伺人员拦截下来。按察司副使许逵,近日正会同孙鐩搜捕凌十一、吴十三、闵廿四等宁王所勾结、包庇的湖寇;两人虽已成为宁王的眼中之钉,必欲去之而后快,但席间彼此仍维持着应有的礼貌,引杯上寿,欢呼祝嘏。

席散之后,宁王派往京中负责行贿、探听朝廷动静的林华逃归,约略报称朝廷已遣驸马都尉崔元、都御史颜颐寿等持谕前来江西,恐怕对宁王不利;宁府气氛随即紧张起来。

宁王和谋士们的原意,定八月中秋,趁南昌乡试,考官、试吏、及来自江西各地的秀才都在锁院之时劫持起事。崔元此行,仅仅奉旨收回王府的护卫,但一时不明就里的宸濠却猛然想到一段往事:以前朝廷路过江西往擒荆王、抄府眷时,岂不就派驸马蔡震?加以林华从京中听到的传言,仿佛也是要擒伏宁王;有了这些疑虑的宸濠,不得不在仓促间立下决定:

按礼,六月十四日黎明,三司首脑、地方要员,必然晋府谢宴,此时即可出其不意地发难;顺服者录用,抗拒者当即加害,以绝后患。

这一天早晨,各官依时进入王府拜谢寿宴。平日王府虽然自有一番威仪;不过只一夜之隔的王府,却处处排列重兵,披甲露刃,如临大敌,似乎有什么重大的变故。

“孝宗为李广所误,抱民间子,祖宗不血食者十四年;今太后有诏,令我起兵讨贼,亦知之乎?”(注八)

正在众官面面相觑,不知所对的时候,都御史孙鐩挺身而出说:

“密旨安在?”

“不必多言!我今往南京,汝保驾否?”

听了宸濠的话后,数年来一力想挽回江西危局的孙鐩,两眼直视着宸濠,凜然不屈地厉喝:

“天无二日,臣安有二君,太祖法制在,谁则敢违!”

众人骇愕失色中,宸濠怒命卫士捆缚孙鐩。一向劝请孙鐩先发制人的按察司副使许逵,则大声呵斥,卫护孙鐩;孙许两位具胆识,敢担当的大吏,遂同时遇害。烈日当空的南昌城,忽然变得阴暗惨淡,城中百姓,也为他们之死,痛哭流涕。其余官吏或入狱、或顺从。宸濠革除了正德年号,并派人到处宣扬朱厚照的罪状,传檄远近,共同为“奉太后密诏”入朝监国的宁王效力。六月初九日从江西南部赣州启行北上的王阳明,据说也要赶在十三日晋省,依礼向藩王贺寿,然后再前往福州戡乱。不知何故,一向严谨小心的参随官龙光等,这次却出了令人费解的差错。

他们把兵部所颁信物敕印捆包起来,留于后堂,仓促中封门起轿。船沿赣江,到了中途吉安,都堂大人王阳明登岸想取勅印使用时,众参随才慌成一团,想起遗忘在后堂。官船只好迟不起碇,遣中军官速回赣州取印。这样一耽搁,原定十三日前赶到省城,直到十四日午后,才行至南昌西南百余里之遥的丰城。王阳明和孙鐩,乡试时为同年,当丰城知县顾佖向王阳明报告宸濠反情的时候,大约正是孙鐩、许逵殉难不久。如非有这样一件费解的差错和延迟,置身于宁府谢宴班中的王阳明,乃至整个明朝的命脉,也就令人难以想象了。

然而,也有人认为,宁王反象早已显露,王阳明义无为其贺寿之理。其所以没有从赣州直接东进福州戡乱,而自赣江北上,转道南昌,溯旴江或过鄱阳湖再溯信江……迂回数千里前往,主要是想循着延平、邵武、建宁等变乱的起源,一步一步地向福州处理过去。特此说者,并引据王阳明上兵部尚书王琼的一封信,以证实王阳明绕道南昌的真正意向(注九)。

闻变后的王阳明,第一个反应是退回吉安,和南昌保留一段可资回旋的空间,既可以避免宸濠对他的邀留,又因吉安是个大邑,便于集聚钱粮,整顿兵马、器械和船舰。

依王阳明的推测,宸濠如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鄱阳湖北上,东下长江,南京必然不保,天下也为之震动。若能以疑兵之计,使之迟滞十余日,让各处有所准备,也就不足为患了。乃多遣间谍,传檄各地,诡称都督许泰率京军四万,王阳明及湖广、两广诸将,也各率所部集结,总兵力不下十六万之多,所至之处,务必供应无缺,否则按军法治罪。

又遣间谍,以蜡书致宁王的宰相李士实、刘养正,假称二人既然诚心归顺朝廷,就当力劝宁王早日发兵东下,攻打南京;这些故意泄露出的“机密”,加上王阳明刻意访求李、刘二人的家眷,百般优待保护,使宁王对两位心腹谋士,不能不产生怀疑。尤其当两人都劝他急趋南京,早即大位,以拉拢趋炎附势者之心,他就愈发怀疑二人与阳明互通声息,想趁其进兵南都之际,一举攻占南昌,于是宁王愈发坚守南昌不动。

十余日后,宁王侦知阳明按兵不动,也不见许泰等兵马动静,才知道中了阳明之计。然而,这也正是王阳明故示不动,转而希望宁王离开南昌,以便犁庭扫穴,克复省城的时候;其时已为七月朔日。

出师不久,宁王大军,就在离省未远的安庆攻防战中,胶着下来,变得进退维谷。到了七月二十日,天色微明,王阳明所率各军,则以不到一个时辰工夫,就光复了南昌,安抚受困的吏民。

王阳明虽然为人诚信,讲究存天理、去人欲、致良知,但行军作战时,却坚守“兵不厌诈”的铁则。例如围攻南昌前夕,王阳明先将不用命者数人斩首示众,各军无不股栗,限期一到,各个奋勇登城。实则,王阳明所杀的,是宁王派来招降的人马;走了负责招降主角季斅,捉住五个随来的旗校,留作战前的牺牲,借以整顿军纪。

宁王久攻安庆不下,得知南昌已失,因此不顾李、刘劝阻,焦心如焚地回军反攻南昌;这又中了王阳明的以逸待劳之计,以便在鄱阳湖中部展开一场生死的决斗。

七月二十五日的一场激烈水战中,宸濠尽发九江、南康守兵,投入鄱阳湖的战场,立下千金重赏以激励将士。加以北风强大,宁王战舰乘风奋击,官兵中,连能征善战的吉安知府伍文定,都渐有不支之意。王阳明急忙取出令牌和执法宝剑,交给中军官,命取伍文定头颅示众;却又暗嘱中军官,如果伍文定能奋勇力战,就暂缓执行。伍文定一见执法令牌,大惊失色,立即亲握兵器,立在船头指挥死战。逆风之中,炮火反燎其须,也在所不顾,终至反败为胜,使宁王兵将,鄱阳水寇,折损无算。

二十六日,最后一战结束,宁王被擒之后,王阳明却步下察院大堂,执手向伍文定知府诚恳地致贺:

“今番破贼,足下之功居多;本院即当首列,必有不次之擢。”(注十)其威严及权术的灵活运用,与对僚属的真诚爱护竟能并行不悖。

然而,这一切以机智、汗血得来的战果,安定江右,使军民共同休养喘息,恢复元气的一线希望,似乎都因正德皇帝的执意亲征,蒙上了一层灰暗。

对隐栖桃花坞中与世无争的唐伯虎而言,皇帝的南征,势必会引发对宁王党羽株连不已的动荡。虽然当日见机不谓不早,智脱宁王牢笼不谓不速,但一想到锦衣卫、三法司的暗狱,唐伯虎心中仍然不寒而栗。

同类推荐
  • 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萧红传

    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萧红传

    离乱的时代,演绎着一曲人世悲歌;火热的青春,谱写着一段爱情传奇。——它的主人公,名叫萧红。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有着惊采绝艳的才华,也有着坎坷流离的爱情,无论是她的文还是她的情,都是值得后人一再品味、一再忆及的传奇。
  • 斯大林(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斯大林(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从事社会主义宣传,被神学院开除,坐牢、流放,斯大林有一个革命家应该有的典型经历。
  • 天使爱巴黎

    天使爱巴黎

    恐怕世界上再没有一座城市像巴黎一样,在它的公墓中埋葬着如此多的艺术大师。他们挚爱这座城市——这座童话般的、充满幻想的艺术之都,至死不愿离去。本书探访大师在巴黎的墓地,细数他们的生平轶事。
  • 我先祖的故事

    我先祖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利玛窦、徐光启与熊三拔的后代。四百年前,利玛窦、熊三拔跋山涉水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与徐光启相遇,共同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四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人也走到了一起,追溯古时,谈论当下。本书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由三位后人分别叙述他们祖先的生平故事、历史贡献及迄今的家族发展史。在2010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纪念之际,本书有着更为特殊的价值。书稿中文后附意大利文。
  • 邓小平在上海

    邓小平在上海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仅记述了邓小平早年在上海投身革命活动和领导解放上海的革命历程;而且全面反映了邓小平在建国后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上海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高度关注和悉心指导,推动了上海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热门推荐
  • 柳氏传

    柳氏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龙印至尊

    龙印至尊

    一身奇异血液,一尊真龙玉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相传,真龙玉玺乃诸天上神赐予天子信物,内含无上大道,参透真龙玉玺,可肉身成圣!皇权易主,烽烟又起!在强者为尊的乱世,邢屠劈荆斩棘,一路前行强者之巅,鲜血铺路!犯我者,杀!欺我者,杀!
  • 王爷帅帅哒:王妃哪里逃

    王爷帅帅哒:王妃哪里逃

    我们倒霉的女主岚枫妜真他妈想骂娘了,一不小心穿越到架空世界也就算了,还嫁给了嗜血的王爷,嫁了也算了,毕竟王爷也挺帅的,可这王爷不仅很厌恶她不说(自认为),还早就心有所属了(自认为)。这时我们最最最倒霉的女主表示:老娘不奉陪了!你们爱干嘛干嘛去!翌日,好不容易逃出来的,在某青楼女扮男装逍遥自在的岚枫妜看着前方,忽的腿一软,颤巍巍的出声:“訾……訾殁衍你带……带着这千……千军万马的,是想来干啥?!”訾殁衍邪魅一笑:“自然是来找孤的王妃!好了,爱妻,捉迷藏结束了,我们回去造小人吧。”说完,不等某岚有何反应,便扛着岚枫妜回府。
  • 十全天子:乾隆

    十全天子:乾隆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十全天子:乾隆》就是该丛书之一。它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乾隆皇帝。《十全天子:乾隆》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使用。
  • 武帝神尊

    武帝神尊

    郑寒天从小被人欺负,但是一天一位神秘的人带走了他,给他传授“星辰诀”助他修炼,他注定成为至高无上的“武帝”
  • 天临望仙

    天临望仙

    当世界末日来临之时,人类将以天临者之名,降临第二世界!ps:不一样的武学概念,不一样的玄幻世界!觉得不错,请点赞,收藏,推荐,书评!谢谢!
  • 道始天尊

    道始天尊

    转世重生,只问道途。人间百年,游历位面,穿梭古今。重返仙界,追寻大道。匆匆岁月,何为生?何为死?何为情?《道始天尊》QQ交流群:293560518
  • 最强萌宝,扯着娘亲去寻爹

    最强萌宝,扯着娘亲去寻爹

    推翻传统穿越带球,带你走进,不一样的修炼世界。运气爆表的女主被飞来的戒指砸死了,然后就穿到一个下半身还在娘胎里的婴儿身上。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柒筱落一点一点强大。有一天突发奇想要去找爹,于是刚满两岁的她就扯着她美丽的娘亲柒荨踏上不归之路。。。/小片段:/柒筱落支撑着小小的身子跑到柒荨身边,问到:“小娘亲亲,我的便宜爹爹在哪?”柒荨嘴角一抽,无奈摇头:“我也不知道。”“那便宜爹爹帅不帅?”虽说是问柒荨,可是还没等柒荨回答,柒筱落接着说:“我怎么变笨了,我的便宜爹爹肯定很帅,不然怎么会生出这么帅气又漂亮的我呢?”“。。。”孩子,你这么自恋是遗传谁的?肯定不是遗传我的。
  • 毒步天下

    毒步天下

    她是一名亡命之徒,更是一名惟利是图的雇佣兵。一朝穿越,魂穿异世。她是苍域国的右相千金,亦是未来太子妃。不料,却遭到歹人暗算,被人烙下低贱的‘奴’字印记。醒来之后,她不再是她。为取自保,她韬光养晦,养精蓄锐。不仅制造兵器,怂恿奴隶,更是挑起战事,令烽火四起。当她身上’奴’印被人揭开,沦为低贱奴隶。接踵而来的是太子退婚,爹娘断决关系,受到众人唾气。怎么——她看起来像就是这么好欺负的人吗?他们该不会以为——身上烙有‘奴’印,就一定会是低贱的奴隶?身上烙有‘奴’印,就能与她撇清关系?身上烙有‘奴’印,就可以任由他们嘲她讽她、辱她轻她?可知在群雄逐鹿、奴隶乱世,她凭着一双纤纤素手就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金戈铁马、倾覆天下!那时...可还记得曾被他们鄙弃过的怯弱相府小姐?↓↓保证内容比简介更精彩,喜欢的请点下面的(加入书架)↓↓↓↓↓↓↓
  • EXO之血族女神复仇之路

    EXO之血族女神复仇之路

    爸爸(安敞)因情妇而抛弃自己的妻子,但是冰蓝雪(妻子)因祸得福又爱上了血族的国王(纳兰夜-韩宇)因此生下了女主三姐妹(到时候再介绍)。十二岁时就是博士的她们,为了复仇而上大学,结果遇上了男主(鹿晗、边伯贤,金珉锡)和男主们的兄弟(EXO)。这三个女孩的表弟(朴灿烈)喜欢上了魔族女孩(郑秀晶),而堂哥(金在中)又喜欢上了另一个魔族女孩(郑秀妍)。他们几对情侣会有什么故事发生?请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