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二字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可以指文学之才,经邦安国之才,某种技能之才,口辩之才等。狄仁杰所具备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以上列举的几个方面,他无一不具备,只不过由于其政治才干过于突出,其他方面的才华反倒不那么引人注意罢了。
狄仁杰从童年起就饱读诗书,入仕以来仍不改其志,因而具有很好的儒学底子,但狄仁杰的志向并不是成为文学之士,或寻章摘句的经学之士,他留意更多的还是经世致用之学,以天下安危为己任。有一次,武则天要狄仁杰推荐人才,狄仁杰说:“臣料陛下若求文章资历,则今之宰臣李峤、苏味道亦足为文吏矣。岂非文士龌龊,思得奇才用之,以成天下之务者乎?”在狄仁杰看来文学之士如果缺乏治国之才,顶多做一个文吏足矣,只有能“成天下之务者”才是真正的奇才。出于这样的认识,狄仁杰所赏识和推荐的人才,竟无一人是当时的文学之士,这一点倒也不负政治家的称号。当时人张评论狄仁杰时说:“粗览经史,薄阅文华。”乍一看似乎略含贬意,实际上这个评价是恰如其分的。因为狄仁杰毕竟不是经学家和文学家,能得到这样的评价已属不易,更何况出自张这样一个挑剔的评论者之口。
狄仁杰一生的诗文作品还是比较多的,见之于著录的有《狄仁杰集》10卷,此外还有狄氏《家范》一卷。可惜的是这些作品大部分已佚失不传了,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仅《全唐文》辑录的寥寥数篇文章和《全唐诗》所收录的诗一首。现存文章中除《檄告西楚霸王文》和《吁神文》两篇外,其余7篇无一不是政论和表章。这些文章大都立论严密,层次清楚,语言犀利而流畅,节奏感强,有韵律之美,没有典故堆砌现象,在唐初盛行的四六文中亦属较为上乘的作品。在《檄西楚霸王文》中,观点鲜明,说理性强,冷峻之中不乏诙谐幽默。最重要的是,在狄仁杰的文章中强烈地表现出了关心百姓疾苦、国家安危,不计个人得失,忧国忧民,经邦治国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正因为有这样的不凡抱负,才使狄仁杰具有了不甘沉沦,始终乐观进取的积极精神。
现存的狄仁杰这首《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诗,作于久视元年(700)五月十九日。石淙山,位于今河南登封县东南30余里。唐朝时登封东南有一阳城县,万岁登封元年(696),改为告成县,县城东数里即石淙山。石淙山,峰峦叠嶂,水石秀美,青翠蔽日,山径崎岖,是一个游览避暑的好去处。武则天晚年怕热,遂在石淙山下修建了三阳宫,作为避暑离宫,久视元年正月建成。这年四月,武则天驾幸三阳宫。狄仁杰此诗作于五月十九日,当是他伴驾三阳宫,于此日游石淙山时奉命而作。根据《夏日游石淙诗碑》载,同日游石淙山还有武则天、太子李显、相王李旦、武三思、张易之、张昌宗、李峤、苏味道、姚崇以及给事中阎朝隐、凤阁舍人崔融、奉宸大夫薛曜、给事中徐彦伯、右玉钤卫郎将杨敬述、通事舍人沈期等。他们每人各作诗一首,薛曜奉敕正书刻石。此事史籍中不见记载,幸有诗碑刻于石淙山平乐涧北崖上,至今犹存。狄仁杰此诗就是奉命与武则天诗唱和而作,全诗如下:
宸晖降望金舆转,仙路峥嵘碧涧幽。
羽仗遥迎鸾鹤驾,帷宫直上凤麟洲。
飞泉洒液恒疑雨,密树含凉镇似秋。
老臣预陪悬圃宴,余年方共赤松游。
一般来说应制诗中好作品不多,狄仁杰的诗歌流传至今的仅此一首,不好据此对他的诗作什么评价。仅就此诗来看,对仗尚工整,写景叙情也都不错,尤其最后一句,“老臣预陪悬圃宴,余年方共赤松游。”反映了狄仁杰一生四处奔波,为国效力,直到晚年才得到这难得的平静逍遥的一游,从“老臣”、“余年”等词看,似乎狄仁杰隐含着来日不多的感慨。4个月后他就悄然离开了人世。
狄仁杰的多才还表现在他对医术的精研上。他青年时代兴趣广泛,在攻读诗书的同时,又涉猎了医学书籍,经过勤学苦练,医术大有长进,史书上说他:“性娴医药,尤妙针术。”关于狄仁杰治病救人的事迹,也有生动的记载。
那还是在他的青年时代,有一次路经华州,(治今陕西华县)时,在街市上见到许多人围观一病儿,病儿的身旁有一巨牌,上写“能疗此儿,酬绢千匹”八个大字。这个病儿年纪约十四五岁,鼻端生一瘤,大如拳石,由于瘤子下垂牵动面部肌肉,致使两眼翻白,病情十分严重,人已奄奄一息。狄仁杰虽然对病人十分同情,由于病情危重,也没有贸然表示态度。他仔细观察了很久后,才开口说此病可以医好。病儿的父母及亲属听到此言,纷纷下跪,恳请狄仁杰为之医治,并马上运来绢千匹,放在狄仁杰座侧。狄仁杰取出钢针,从病儿脑后刺入寸许,轻轻捻动,问病人说:“针气已达病处乎?”病人示意已有感觉,狄仁杰遂抽针而出,瘤子应手而落,“双目登亦如初,曾无病痛。”病儿的父母和亲属又惊又喜,“且泣且拜”,如约以绢千匹相酬。狄仁杰拒不接受,说:“吾盖急病行志耳”,并非为钱财而行医,遂“不顾而去焉”。这就说明狄仁杰学习医术是为了行济世救人之志,可见他志向远大,从青年时代起就具有了关心民间疾苦,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狄仁杰做官期间仍坚持为民治病,不忘自己早年立下的志向。有一次他从京官被贬到外地任职,出洛阳路经汴州(治今河南开封)时,打算停留半日为当地百姓治病。当时任开封县令的是霍献可,此人依附于武承嗣,专与正直朝士作对,他坚决不许狄仁杰在当地行医,当日便把狄仁杰驱逐出境。尽管狄仁杰此次行医未成,但他在政治失意、被贬外地之时,不计个人荣辱,仍不忘百姓疾苦的情操,却是令人敬佩的。